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8-12-2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M5/152 授权公告日:20120620 终止日期:20171231 申请日:20091231
专利权的终止
2016-12-14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M5/152 登记生效日:2016112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912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6-12-1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M5/15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91231
著录事项变更
2014-03-0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M5/15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130 申请日:200912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2-06-20
授权
授权
2011-09-21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M5/152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10815 申请日:2009123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0-08-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M5/152 申请日:200912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0-06-23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一)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输液装置,具体为一种医用低位匀压输液器及使用方法。
(二)背景技术
静脉输液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的输液方法是将输液药瓶置于一定的高度,利用液体的重力落差克服人体静脉血压,使药液经针头进入人体静脉中。低位输液器则是用压力装置将药液压入人体静脉血管内。低位输液器无需悬挂,可置于病人身旁或随身携带。特别适用于户外急救,野外救援,例如抗震现场、军事战场等条件有限情况紧急的场合。如专利号为200410081363的中国发明专利“医用低位输液器”,不久前已问市。其主要由瓶体和其内的盛放药液的内胆及加压装置组成。加压装置包括滑动顶板、弹性回力元件、拉杆和锁紧件。弹性回力元件压缩后其弹性回力推动与之固接的滑动顶板,滑动顶板压迫其上的内胆将其中的药液压出。
此种低位输液器的缺陷在于弹性回力元件只是一根弹簧或压缩橡胶,在压缩量比较大的开始阶段,其释放的弹性力较大,对内胆的压力就较大;在整个输液过程中,随着弹性回力元件的伸展,其回复力逐渐减小,对内胆的压力就逐渐下降。特别是当内胆中的药液量较大,或需要长时间缓慢进行输液时,为了使加压装置的弹性回力元件能慢慢释放弹性力,同时又能保证单位时间内的压力值,不得不采用长度或直径较大的弹簧,这样使得低位输液器的体积增大。而且输液过程压力不均匀的问题仍是不能彻底解决。
(三)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体积小、便于携带的低位匀压输液器及使用方法,可在输液过程中提供均匀的压力。
本发明设计的低位匀压输液器包括带有瓶口的圆筒瓶体、瓶体内的可盛放药液的可压缩内胆和加压装置,内胆的出口与瓶口相接,加压装置位于瓶体内、内胆下方。加压装置包括滑动顶板、弹性回力元件、拉杆和锁紧件。滑动顶板的顶面位于内胆底部,拉杆顶端与滑动顶板连接、底端固定连接锁紧件。还有底座、活动套筒,所述弹性回力元件包括一级弹簧、二级弹簧和三级弹簧。
所述瓶体为下部开口的圆筒,顶部为瓶口,瓶体底部安装底座,底座包括筒形的座身和与之密封连接的底面,底面有中心孔。座身的外径稍小于瓶体内径,瓶体内壁下端有凸环,座身外壁有与之配合的环形凹槽,当座身插入瓶体,瓶体内壁的凸环嵌入底座身外壁的环形凹槽内,二者连接。座身内的底面上还固定有与座身同中心轴的限位筒和弹簧固定套,限位筒处于最内层,限位筒和弹簧固定套高度相同。限位筒内壁上端有3~6个斜向下的限位凹槽,限位凹槽的底端为水平或斜向上的止回槽。弹簧固定套的外壁有3~6个凸起的定位块。
活动套筒上端接环形上端板,上端板内径与活动套筒内径相等,外径稍小于限位筒内径;活动套筒下端接环形下端板,下端板外径与活动套筒内径相等,内径稍大于拉杆直径,上下端板与活动套筒中心线垂直。活动套筒上端板外缘有与限位筒内壁的限位凹槽相配合的3~6个限位凸齿,活动套筒装入限位筒时,其限位凸齿嵌入限位筒内壁的限位凹槽内,活动套筒边转动边下移,随活动套筒的转动,其限位凸齿卡入限位凹槽底端的止回槽内。活动套筒下端板内沿接与之同心的内筒,内筒内径大于拉杆外径,外径小于三级弹簧内径,其高度为活动套筒高度的2/3至1/2。该内筒上缘有的2~4个内筒凸齿。
活塞为倒置的圆桶,顶面位于内胆下方、外径稍小于瓶体内径,且与内胆底面相配合。桶身内径稍大于弹簧固定套外径,但小于弹簧固定套外壁定位块的外径。活塞桶身下缘有与弹簧固定套外壁定位块相配合的3~6个卡槽。当活塞扣在底座的弹簧固定套上时,活塞桶身下缘的卡槽卡嵌于弹簧固定套的定位块,使活塞与底座的总高度确定,活塞上方的瓶体空间高度为内胆充满药液后的高度。活塞桶身内壁下方有2~4个卡位挡块。
滑动顶板的长径稍小于活塞桶身内径,长径外缘有与活塞桶身内壁的卡位挡块相配合的2~4个卡位齿。滑动顶板底部中心下接导筒,导筒外径小于三级弹簧内径,其高度为活动套筒高度的1/3至1/2。其内孔为与拉杆螺纹配合的螺孔,拉杆旋入导筒内与滑动顶板连接。滑动顶板导筒底缘有与活动套筒的内筒凸齿相配合的2~4个导筒凸齿。当滑动顶板压在活动套筒上端板上,滑动顶板的导筒凸齿与活动套筒的内筒凸齿相互啮合。
拉杆为与滑动顶板导筒螺孔相配合的螺杆,拉杆长度等于底座底面至安装于底座弹簧固定套上的活塞顶面之间的距离。拉杆下端穿过活动套筒和底座底面的中心孔,锁紧件位于底面下方。为了便于转动拉杆,其底端的锁紧件为蝶形锁紧件。
所述弹性回力元件包括3个以拉杆为中心的直径不同的圆柱形螺旋弹簧。位于最外层的直径最大的一级弹簧位于弹簧固定套与限位筒之间,下端抵于底座的底面,上端与滑动顶板相接;二级弹簧位于限位筒与活动套筒之间,其下端抵于底座的底面,上端抵于活动套筒的上端板;三级弹簧套在拉杆外,位于活动套筒内,其下端抵于活动套筒的下端板,上端抵于滑动顶板。
为了便于弹簧的固定,滑动顶板外沿有定位槽,一级弹簧上端卡嵌于该定位槽内,与滑动顶板固连。三级弹簧上端套于导筒外,与导筒连接。导筒外壁还可均布有3~8条与拉杆中心平行的突出的挡条,挡条外周直径与三级弹簧内径相等,三级弹簧上端紧箍于导筒的挡条外,与导筒连接。
活动套筒上端板外沿下折,形成开口向下的环形卡槽,二级弹簧上端插入环形卡槽内、抵于活动套筒上端板。
为了保护锁紧件,也为了让本输液器直立平稳,底座的座身从底面向下延伸,延伸的长度稍大于拉杆底部锁紧件的长度。
本发明低位匀压输液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I、装配
内胆装入瓶体内,内胆的开口与瓶体的瓶口固接,内胆灌装药液后,密封内胆的开口和瓶口。
底座的限位筒内放入二级弹簧,活动套筒压在二级弹簧上,活动套筒在转动中进入限位筒内、同时压缩二级弹簧,活动套筒上端板外缘的限位凸齿沿限位筒内壁的限位凹槽下移,随活动套筒的转动、限位凸齿卡入止回槽内,二级弹簧被压缩在底座的底面与活动套筒的上端板之间。此后再将一级弹簧上端与滑动顶板连接,三级弹簧上端套箍于滑动顶板导筒外。三级弹簧下端放入活动套筒、套在内筒外,一级弹簧下端放入弹簧固定套和限位筒之间,底端连接锁紧件的拉杆由底座下方插入、其顶端旋入滑动顶板导筒的螺孔内,活塞扣在底座上,活塞桶身下缘的卡槽卡嵌于弹簧固定套的定位块。底座及其弹簧、滑动顶板、活动套筒和活塞一起从底部插入瓶体,二者连接,本输液器装配完成、待使用。
此时,滑动顶板处于拉杆的顶端、靠近活塞顶面,拉杆尾端的锁紧件紧靠底座底面,一、三级弹簧处于伸展状态,二级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滑动顶板外沿有定位槽,一级弹簧上端卡嵌于该定位槽内,与滑动顶板固连。
活动套筒上端板外沿下折,形成开口向下的环形卡槽,二级弹簧上端插入环形卡槽内、抵于活动套筒上端板。
II、输液使用
输液管的取液插头从输液器的瓶口插入内胆,拉杆向下拉、同时转动,其顶端的滑动顶板下压一、三级弹簧,至滑动顶板外缘的卡位齿卡住活塞桶身内壁的卡位挡块,同时滑动顶板导筒的导筒凸齿与活动套筒内筒的内筒凸齿相互啮合,滑动顶板带动活动套筒转动,活动套筒上端板外缘的限位凸齿离开限位筒的止回槽、处于限位凹槽底部。滑动顶板受限不能再转动,继续旋动拉杆,滑动顶板将三个弹簧完全压缩,拉杆上端从滑动顶板旋出,至顶到活塞顶面。继续用力转动锁紧件使之从拉杆上脱落。
拉杆尾端没有阻力,三个弹簧同时伸展,弹性力向上推动活动顶板和拉杆,拉杆顶端顶着活塞顶面使之上移,活塞压迫内胆,弹性力平稳均匀地传递到内胆底部。因活动套筒的上端板的限位凸齿嵌入限位筒内壁的限位凹槽内,二级弹簧伸展时推动活动套筒的限位凸齿沿限位凹槽滑动向上,二级弹簧的伸展迟于一三级弹簧,在一三级弹簧弹性力下降时,活动套筒才脱离限位筒,二级弹簧与一三级弹簧的弹性力一起使活塞对内胆单位时间的压力在输液过程中平稳均匀。
本发明低位匀压输液器及使用方法的优点为:1、其加压装置有三级弹簧,可均匀释放压力,在整个输液过程中保证压力恒定;2、特别适用于大容量的输液器或长时间性缓慢输液;3、三级弹簧在有限的空间内提供持久稳定的压力,减小了本输液器的体积。
(四)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低位匀压输液器实施例装配完成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瓶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内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活动套筒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底座纵剖面示意图;
图6为图1中底座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滑动顶板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A-A向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1中拉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1中活塞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活塞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低位匀压输液器实施例使用初期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
1、瓶体,11、瓶口,2、内胆,3、活塞,31、桶身,311、卡槽,312、定位块,32、顶面,4、滑动顶板,41、卡位齿,42、导筒,421、导筒凸齿,5、拉杆,51、锁紧件,6、三级弹簧,7、活动套筒,71、内筒,711、内筒凸齿,72、上端板,721、限位凸齿, 8、二级弹簧,9、一级弹簧,10、底座,101、底面,102、座身,103、弹簧固定套,1031、定位块,104、限位筒,1041、限位凹槽。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低位匀压输液器实施例如图1所示,包括带有瓶口的圆筒瓶体1、瓶体1内的可盛放药液的可压缩内胆2和加压装置,内胆2的出口与瓶口11相接,加压装置位于瓶体1内、内胆2下方。加压装置包括滑动顶板4、弹性回力元件、拉杆5和锁紧件51。滑动顶板4的顶面位于内胆2底部,拉杆5顶端与滑动顶板4连接、底端固定连接蝶形锁紧件51。
如图2所示,所述瓶体1为下部开口的圆筒,顶部为瓶口11。
瓶体1底部安装底座10。如图5和6所示,底座10包括筒形的座身102和与之密封连接的底面101,底面101有中心孔。为了保护锁紧件51,也为了让本输液器直立平稳,底座10的座身102从底面101向下延伸,延伸的长度稍大于拉杆5底部锁紧件51的长度。座身102的外径稍小于瓶体1内径,瓶体1下端内壁有凸环,座身102外壁有与之配合的环形凹槽,当座身102从下方插入瓶体1,瓶体1内壁的凸环嵌入座身102外壁的环形凹槽内,二者连接。座身10内的底面101上还固定有与座身102同中心轴的限位筒104和弹簧固定套103,限位筒104处于最内层,限位筒104和弹簧固定套103高度相同。限位筒104内壁上端有4个斜向下的限位凹槽1041,限位凹槽1041的底端为斜向上的止回槽。弹簧固定套103的外壁有4个凸起的定位块1031。
如图4所示,活动套筒7上端接环形上端板72,上端板72内径与活动套筒7内径相等,外径稍小于限位筒104内径;活动套筒7上端板72外沿下折;形成开口向下的环形卡槽。活动套筒7下端接环形下端板,下端板外径与活动套筒7内径相等,内径稍大于拉杆5直径,上下端板与活动套筒7中心线垂直。活动套筒7上端板72外缘有与限位筒104内壁的限位凹槽1041相配合的4个限位凸齿721,活动套筒7装入限位筒104时,其限位凸齿721嵌入限位筒104内壁的限位凹槽1041内,活动套筒7边转动边下移,随活动套筒7的转动,其限位凸齿721卡入限位凹槽1041底端的止回槽内。活动套筒7下端板内沿接与之同心的内筒71,内筒71内径大于拉杆5外径、外径小于三级弹簧6内径,其高度为活动套筒7高度的2/3至1/2。该内筒71上缘有的2个内筒凸齿711。
如图10和11所示,活塞3为倒置的圆桶,顶面32位于内胆2下方、与内胆底面相配合,顶面32外径稍小于瓶体1内径。桶身31内径稍大于弹簧固定套103外径,但小于弹簧固定套103外壁定位块1031的外径。活塞3桶身31下缘有与弹簧固定套103外壁定位块1031相配合的4个卡槽。当活塞3扣在底座10的弹簧固定套103上时,活塞3桶身31下缘的卡槽31 1卡嵌于弹簧固定套103的定位块1031,使活塞3与底座10的总高度确定,活塞3上方的瓶体1空间高度为内胆2充满药液后的高度。活塞3桶身31内壁下方有2个卡位挡块312。
如图7和8所示,滑动顶板4的长径稍小于活塞3桶身31内径,长径外缘有与活塞3桶身31内壁的卡位挡块312相配合的2个卡位齿41。滑动顶板1底部中心下接导筒42,导筒42外径小于三级弹簧6内径,其高度为活动套筒7高度的1/3至1/2,其内孔为与拉杆5螺纹配合的螺孔,拉杆5旋入导筒42内与滑动顶板4连接。滑动顶板4导筒42底缘有与活动套筒7的内筒凸齿711相配合的2个导筒凸齿421。当滑动顶板4压在活动套筒7上端板72上,滑动顶板4的导筒凸齿421与活动套筒7的内筒凸齿711相互啮合。导筒42外壁均布有6条与拉杆中心平行的突出的挡条,挡条外周直径与三级弹簧6内径相等。滑动顶板4外沿有定位槽43。
如图9所示,拉杆5为与滑动顶板4导筒42螺孔相配合的螺杆,拉杆5长度等于底座10底面101至安装于底座10弹簧固定套103上的活塞3顶面32之间的距离。拉杆5下端穿过活动套筒7和底座10底面101的中心孔,锁紧件51位于底面10下方。
如图1、12所示,所述弹性回力元件包括3个以拉杆5为中心的直径不同的圆柱形螺旋弹簧。位于最外层的直径最大的一级弹簧9位于弹簧固定套103与限位筒104之间,下端抵于底座10的底面101,上端卡嵌于滑动顶板4外沿的定位槽43内;二级弹簧8位于限位筒104与活动套筒7之间,其下端抵于底座10的底面101,上端插入活动套筒7的上端板72下折的环形凹槽内、抵于上端板72;三级弹簧6套在拉杆5外,位于活动套筒7的内筒71外,三级弹簧下端抵于活动套筒4的下端板,上端紧箍于导筒42的挡条外,与滑动顶板4连接。
为了使底座与瓶体牢固连接,还设计有保险卡环,保险卡环为环形套,其内径与瓶体1外径相等,瓶体1下端外壁有环形凹槽,底座10座身102有凸环,保险卡环的内壁有相对应的凸环和环形凹槽,底座10插入瓶体1后,保险卡环套于底座10和瓶体1的结合部。保险卡环的凸环和环形凹槽分别与瓶体1的环形凹槽、底座10的凸环相卡嵌,底座10与瓶体1牢固连接。
为了保证在运动情况下输液的安全,本输液器的瓶口有瓶口固定器,其上有与输液管的取液插头配合的卡槽,取液插头卡入瓶口固定器后,瓶口固定器套在瓶口上,以避免插头脱落。另外配有输液调速器的卡扣,卡扣与调速器的外壳相配合,输液速度调整适当后,装上调速器上装上卡扣,调节轮不再转动,输液速度不变。
本医用低位匀压输液器为在各种情况下便于定位,在瓶体上还安装有挂环,挂环为环形套,其内径与瓶体外径相等,挂环套于瓶体外,其上有1个弹性卡箍,和/或1~2个挂勾,和/或1~3个吊环。弹性卡箍用于固定输液管上的滴瓶,挂勾可用于将本输液器挂在皮带或其它地方,吊钮可用于勾绳悬挂本输液器。
上例中低位匀压输液器的使用方法如下:
I、装配
本低位匀压输液器装配时,内胆2装入瓶体1内,内胆2的开口与瓶体1的瓶口11固接,内胆2灌装药液后,密封内胆2的开口和瓶口11。挂环12套在瓶体1上。
底座10的限位筒104内放入二级弹簧8,活动套筒7压在二级弹簧8上,二级弹簧8的上端嵌入活动套筒7上端板72下折的环形形凹槽内,活动套筒7在逆时针转动中进入限位筒104内、同时压缩二级弹簧8,活动套筒7上端板72外缘的限位凸齿721沿限位筒104内壁的限位凹槽1041下移,随活动套筒7的逆时针转动、限位凸齿721卡入止回槽内,二级弹簧8被压缩在底座10的底面101与活动套筒7的上端板72之间。此后再将一级弹簧9上端卡嵌在滑动顶板4上的定位槽43内,三级弹簧6上端套箍于滑动顶板4导筒42外。三级弹簧6下端放入活动套筒4套在内筒71外,一级弹簧9下端放入弹簧固定套103和限位筒104之间,底端连接锁紧件51的拉杆5由底座10下方插入、其顶端旋入滑动顶板4导筒42的螺孔内,活塞3扣在底座10上,活塞3桶身31下缘的卡槽311卡嵌于弹簧固定套103的定位块1031。底座10及其弹簧、滑动顶板4、活动套筒7和活塞3一起从底部插入瓶体1,瓶体1内壁的凸环嵌入底座10座身102外壁的环形凹槽内,二者连接。本输液器装配完成、待使用。
配有保险卡环时,则再将保险卡环套于底座10和瓶体1的结合部,保险卡环的凸环和环形凹槽分别与瓶体1的环形凹槽、底座10的凸环相卡嵌,底座10与瓶体1牢固连接。
此时如图1所示,滑动顶板4处于拉杆5的顶端、靠近活塞3顶面32,拉杆5尾端的锁紧件51紧靠底座10底面101,一、三级弹簧9、6处于伸展状态,二级弹簧8处于压缩状态。
II、输液使用
输液管的取液从输液器的瓶口11插入内胆2,拉杆51向下拉、同时转动,其顶端的滑动顶板4下压一、三级弹簧9、6,至滑动顶板4外缘的卡位齿43卡住活塞3桶身31内壁的卡位挡块311,同时滑动顶板4导筒42的导筒凸齿421与活动套筒7内筒71的内筒凸齿71 1相互啮合,滑动顶板4带动活动套筒7顺时针转动,活动套筒7上端板72外缘的限位凸齿721离开限位筒104的止回槽、处于限位凹槽1041底部。滑动顶板4受限不能再转动,继续旋动拉杆4,滑动顶板4将三个弹簧6、8、9完全压缩,拉杆5上端从滑动顶板4旋出,至顶到活塞3顶面32。继续用力使锁紧件51从拉杆5上脱落,拉杆5尾端没有阻力,三个弹簧6、8、9同时伸展,此时如图12所示。弹性力向上推动活动顶板4和拉杆5,拉杆5顶端顶着活塞3顶面32使之上移,活塞3压迫内胆2,弹性力平稳均匀地传递到内胆3底部。因活动套筒7的上端板72的限位凸齿721嵌入限位筒104内壁的限位凹槽1041内,二级弹簧8伸展时推动活动套筒7的限位凸齿721沿限位凹槽1041滑动向上,二级弹簧8的伸展迟于一三级弹簧9、6,在一三级弹簧6、9弹性力下降时,活动套筒7才脱离限位筒104,二级弹簧8的弹性力作为补充使活塞3对内胆2单位时间的压力在输液过程中平稳均匀。
上述实施例,仅为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一步详细说明的具体个例,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凡在本发明的公开的范围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机译: 医用输液器的反血流时间可控过滤器及医用输液器
机译: 医用输液器及其使用方法
机译: 医用输液器或输液器滴管的脚踏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