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腹腔内压升高用药物

腹腔内压升高用药物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在降低腹腔内压中的新应用。所述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分子量Mw为60000-600000道尔顿,摩尔取代度是0.15-0.5,C2和C6位置的羟乙基取代比是5-20。羟乙基淀粉具有能有效降低腹腔内压等功能。用于防治炎性反应导致的腹腔内压升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3692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9-01-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费森尤斯卡比医药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19244.6

  • 申请日2008-08-29

  • 分类号A61K31/718;A61P43/00;

  • 代理机构北京中誉威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正茂

  • 地址 100004 北京市建国门外大街甲24号东海中心21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19: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10-12

    授权

    授权

  • 2009-02-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1-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腹腔内压升高的药物。

背景技术

腹腔与外界相对隔绝,因而任何引起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的情况都可以增加腹腔内压力。许多原因都可以引起腹腔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的急性增高,而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 compartment syndrome,ACS)则是腹腔压急性升高的结局。腹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是腹腔压升高的最常见原因,包括腹腔内出血、水肿、肠梗阻、肠系膜静脉梗阻、腹腔填塞、大量腹水、腹膜炎、肝移植及肿瘤等情况;腹腔镜检查时的CO2气腹对心、肺及肾功能也能造成不利影响腹部的外来挤压也可导致腹腔压增加,包括由烧伤焦痂、气囊抗休克服的挤压、加压关闭腹腔或腹壁缺损和巨大切口疝修复所造成的腹外挤压。

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指腹腔内高压伴发多器官功能障碍引起的临床综合征。Kron等在20世纪80年代首次使用腹腔间隔室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 syndrome,ACS)一词来描述腹主动脉瘤手术后腹内高压(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IAH)所致的病理生理学改变。ACS具有较高的病死率,需早期发现、及时正确治疗以取得最佳效果。

腹腔是一个密闭的间隔室,当有腹腔液体渗出、肠麻痹胀气等情况下可出现腹腔内压力增高。腹腔内压力明显增高可引起多种脏器受累,胃肠道首当其冲。当腹腔内压达13.3mmHg时,小肠黏膜灌流减少19%,达26mmHg时,小肠黏膜灌流减少39%,导致小肠缺氧,肠道屏障受损,易发生细菌移位,从而启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腹腔内压继续增加,可出现肝脏血流量减少,导致肝功能障碍;腹腔内压达20~26mmHg时可出现输尿管和肾血管受压,导致少尿及无尿;腹腔内压增高显著影响心肺功能及减少脑灌流压;当腹腔内压>25mmHg时,使脏器功能障碍加重,出现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此时,加重原发病引起的组织缺氧、脏器功能损害,使多脏器功能损害难以逆转。故需紧急采取措施降低腹内压,必要时需外科紧急手术减压。因此,在初期阶段,除控制解决原发病本身病变的同时,积极降低腹腔内压力对改善预后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腹腔内压升高的治疗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而非手术治疗又包括一般治疗和中医药治疗。

一般治疗:包括治疗原发病、使用镇静剂和肌松剂、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纠正休克、胃肠减压、腹腔穿刺引流减压等。Meldrum等主张用于ACS I、II级。研究发现,早期对患者(ACS I级)行开腹减压术并非最理想的治疗,早期开腹手术不仅增加了腹腔感染的机会,而且大量肠管、内脏长时间暴露使内脏水肿,IAP进一步升高。近年来,早期非手术治疗逐步被人们广泛接受。因此,患者早期因开腹引流后强行关腹造成的ACS很少发生,此时应积极对症综合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抑制胰酶分泌、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吸氧等,并对心肺等器官监测,合理应用抗生素、营养支持。

中医药治疗:在我国采用中药通里攻下、行气泄热,治疗急腹症引起的IAH取得了较好疗效。在于其能通过通下大便,消除肠麻痹及肠胀气,减轻腹内脏器水肿及积液,从而降低腹压,缓解或消除ACS的临床症状。现代研究表明,以大承气汤为主的通里攻下中药还有改善腹内脏器血液循环、纠正TXA2/PGI2比值、抗氧自由基、抗内毒素、抗感染、保护肠屏障、降低腹部病变时肺泡巨噬细胞的死亡率、抑制胰酶活性等作用,从而直接缓解或消除ACS的病因,因而对SAP并发ACS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手术治疗包括腹腔减压术、暂时性关腹、确切性关腹等。

腹腔减压术:当腹腔压超过25mmHg时就应进行腹腔减压,但要更加注意IAH导致的病理生理改变,若有明显生理学变化也应进行腹腔减压,可根据病情的危急程度决定患者是在床旁或是在手术室接受手术。在做手术之前应尽量恢复患者的生理储备以避免生理耗竭,因此常需等待24~36h或更长时间来恢复病理性凝血、复温和纠正酸中毒。为了防止腹腔减压术后大量无氧代谢产物进入血液循环所引起的再灌注综合征,可预防性地应用少量碳酸氢钠及甘露醇;在减压过程中,可使用血管收缩剂来防止血压突然下降。Meldrum等报道,ACS患者经保守治疗后的生存率为37.5%,而经腹腔减压术治疗的生存率为71%。对存在可能发生IAH的患者在剖腹术后预防性开放伤口,即行预防性减压术,可以降低ACS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其效果与腹腔减压术相似。对于腹部烧伤患者,焦痂切除术也可起到很好的减压效果。经腹腔镜减压是近年来的新方法。Chen等对5例并发2级和3级ACS的患者采取腹腔镜技术进行腹腔减压术,使腹腔内高压状态明显缓解。Dakin等在动物实验中采用皮下腹腔镜筋膜切开术治疗ACS,发现可明显降低IAP和提高肠系膜上动脉血流量。但对于将腹腔镜检查应用于腹部创伤目前仍有争议,主要问题在于其对心、肺功能不全患者的潜在不利影响及各种气体对于IAP升高的不同影响效果;对于腹腔镜检查时使用气腹的主要忧虑在于腹部创伤的同时合并闭合性颅脑损伤。许多动物实验及人体研究已经证明,在进行腹腔镜检查时,IAP即使是10~15mmHg的轻度升高,IAP与颅内压(ICP)之间也存在着直接的影响关系,再加上40%的颅脑损伤患者同时合并严重的闭合性腹部创伤,因此,腹腔镜检查应慎用于疑有颅脑损伤的患者。

暂时性关腹:ACS患者经腹腔减压术后,由于内脏及腹膜后水肿,严重腹腔感染或者腹腔内纱布填塞止血,腹腔很难在无张力的情况下关闭甚至无法关腹,若强行关腹可产生爆发性ACS。因此产生了很多种暂时关腹的方法,包括筋膜开放法,即只缝合皮肤而不缝合主要筋膜;巾钳关闭法,即将治疗巾用巾钳固定于伤口周围皮肤,并覆盖以自黏性碘化塑料薄膜,当张力过高时移除巾钳即可降低IAP;将硅橡胶“Bogota”袋(一种3L的Foley冲洗袋)缝合固定于腹壁切口两侧的筋膜或皮肤上而暂时关腹,是最简单有效且经济实惠的方法;还有就是将无黏性透明塑料布(nonstickyVia-Drape,3M公司产品)缝合于伤口周围皮肤上,既可以观察腹腔的情况,还可避免筋膜的损伤而影响后期伤口的关闭。因此,许多作者建议用膀胱压来指导外科手术后的关腹,并根据对IAH的客观估计和发生ACS的可能性来选择伤口的关闭方法。Offner等对创伤后行剖腹探查术的患者采用不同关腹方法所致ACS的发生率进行研究,术后一期关闭后ACS发生率达80%,开放组为24%,用“Bogota”袋关腹组为18%,与一期关闭相比有明显差异,因此建议创伤患者避免一期缝合筋膜。这样虽能避免ACS,但术后易发生肠瘘、腹内脏器膨出形成腹壁疝、甚至伤口撕裂等并发症。

确切关腹:确切关腹通常是在IAP降到正常水平,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如尿量增多、水肿开始消退、凝血障碍纠正、止血彻底后,一般是术后3~4d内,最长不超过14d关腹而重建腹壁的完整性。主要包括移除巾钳或其他伤口临时覆盖物,使主要筋膜靠拢。如因IAP较高仍不能关闭腹腔时,将来可能会遗留下较大的腹壁切口缺损,此时可采用类似腹壁切口疝修补样的方法留待二期手术完成,如采用中线两侧皮瓣或内层可吸收的合成材料或两侧腹直肌及筋膜皮肤松弛切口或应用皮肤扩张器和肌皮瓣来修复,并随时在腹壁重建时监测膀胱压来估计IAH,以避免再次诱发ACS。总之,ACS是由于IAP急性进行性升高发展而来的一个临床综合征,由于易感性不同,它以分级的方式影响腹内、腹外多器官系统。多发性创伤、大出血、长时间手术及大量补液等常可发生ACS。内脏对IAH最敏感,在出现典型肾、肺和心血管症状以前就出现终末器官损害征象。治疗以腹腔紧急减压术为先,如果不及时减压,终末器官损伤综合征和氧释放下降可导致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目前还没有羟乙基淀粉用于制备防治腹腔压升高药物的报道。

羟乙基淀粉(Hydroxyethyl Starch,HES)本身是由淀粉改造而成,其结构和糖原相似,过敏发生率远低于右旋糖酐,无生物制品感染肝炎的威胁,治疗费用又较低,而日益受到临床欢迎。

羟乙基淀粉在扩充和维持血容量方面的效果已为众多专家、学者所公认。扩容治疗的关键取决于血流动力学能否在最短时间内得以迅速恢复或稳定下来,并尽可能长时间维持。对于恢复正常体循环和微循环而言,扩容剂的扩容强度和作用持续时间是至关重要的。目前,第二代中相对分子质量、低取代级羟乙基淀粉HES200/0.5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成为扩容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主力军。全新的第三代羟乙基淀粉溶液HES130/0.4更是以其独特的理化特性、良好的扩容效果和较小的不良反应被众多临床医师所推荐,为羟乙基淀粉的应用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前景。

EP 0402724公开了一种羟乙基淀粉的制备和用途,其平均分子量Mw为60,000~600,000,摩尔取代MS为0.15~0.5,和取代度DS为0.15~0.5。其中披露了快速(6~12小时)和完全降解羟乙基淀粉,并用作血浆增容剂。

US 5,502,043公开了羟乙基淀粉用于改进外周动脉闭塞病中的大循环的用途,其平均分子量Mw为110,000~150,000,摩尔取代MS为0.38~0.5,和取代度DS为0.32~0.45。

CN 1926155A公开了一种羟乙基淀粉及其制备方法,含有这种羟乙基淀粉的药剂,这种药剂用于制备容量代用品,血浆代用品或血浆增容剂的用途以及这种药剂用于保持血量正常和/或用于改进大循环和微循环和/或用于改进营养氧供应和/或用于稳定血液动力学和/或用于改进容量效率和/或用于降低血浆粘度和/或用于提高耐贫血症性和/或用于在被扰乱的血液供应,和动脉、特别是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中进行血液稀释、特别是治疗性血液稀释中的用途。

CN 101130087A公开了羟乙基淀粉在腹腔化疗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使用羟乙基淀粉载体溶液能延长大容积的化疗液在腹腔内的存留时间。

CN 1327853公开了羟乙基淀粉用作干扰素稳定剂的用途。

羟乙基淀粉主要应用于容量治疗、药物载体以及药物稳定剂中。目前还没有羟乙基淀粉可用于降低腹腔内压的研究和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涉及羟乙基淀粉在制备防治腹腔内压升高疾病的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涉及羟乙基淀粉作为制备防治由腹部手术、创伤、烧伤、感染或急性胰腺炎等引起的腹腔内压升高的药物中的应用。

目前,羟乙基淀粉主要应用于容量治疗、药物载体以及药物稳定剂中,但是申请人经过研究,惊奇的发现,羟乙基淀粉还具有降低腹腔内压的性能。

典型的羟乙基淀粉通过来自玉米、木薯、马铃薯各种天然产物的淀粉水解并进行羟乙基化而产生。除了α-1,4糖苷键外,在特定的羟乙基淀粉里有相当比例的α-1,6糖苷键,其含量根据制备淀粉的原材料有关。α-1,6糖苷键侧链的生物降解率明显低于α-1,4糖苷键,在羟乙基化后羟乙基淀粉的液体保留能力得到了提高。它通过淀粉水解生产,有不同分子量和摩尔取代度的产品。药品的通用名均标有分子量和摩尔取代度,以区分不同的产品。

上述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优选的分子量Mw为60000-600000道尔顿,理想的是80000-400000道尔顿;更优选的是Mw为100000-300000道尔顿。通过一系列研究,本发明人发现摩尔取代度为0.15-0.6,优选为0.43-0.5,最优为0.43-0.48的所述羟乙基淀粉具有更好的效果,所述羟乙基淀粉中C2和C6位置的羟乙基取代比为≥5时具有较好的效果,优选取代比为≥8,最优为9-20。

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腹腔内压升高疾病的药品,其特征在于该药品中含有中分子量的羟乙基淀粉,所述中分子量羟乙基淀粉分子量Mw为60000-600000道尔顿。

本发明提供的治疗腹腔内压升高疾病的药品优选为溶液形式,上述溶液中羟乙基淀粉的浓度应当有所不同,理想的是4%-15%(W/W),更理想的是4%-10%(W/W),最理想的是约6%(W/W)的组合物用于腹腔灌注。

本发明所指药物中最好含有一种缓冲体系,缓冲体系的选择应当有所不同,维持溶液的pH值在6-8范围内。其中包括一种羧酸及其盐或酯,羧酸的一般结构式为RCOOX,其中R是烷基、烯烃或芳香基,它们可以是直链也可以是支链的,含有1-32个碳原子。优选的是乙酸盐、乳酸盐、枸橼酸盐、丙酮酸盐等;X是氢或钠或其它能与氧连接的生物学上可兼容的离子,或者是短链或支链的烷基。

腹腔内压升高主要是由于腹腔内容物体积的增加。典型的如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早期特征性症状之一为高度腹胀,腹腔压力明显增高,这主要是因为SAP患者早期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血管渗出的增加,导致体液大量丢失于腹腔内及腹膜后,导致患者腹腔内压升高。其他包括腹膜炎、严重腹部创伤、腹部外科手术、大面积烧伤、腹腔镜检查等也可导致腹腔压增加。

上述疾病导致腹腔内压增加的机制在于炎性反应的形成。炎性反应期间,炎性反应介质包括组织胺、前列腺素、细胞因子释放,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局部肿胀、水肿和疼痛。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腹膜后组织水肿,坏死组织形成,腹腔内血性渗液增多引起腹腔内压升高;同时,大量蛋白丢失等原因致使腹壁水肿、弹性下降、腹壁顺应性下降,腹腔内实质性器官的病理性肿大使腹内压急剧升高;另外,大量炎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引起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瀑布效应,造成组织缺氧,脏器功能障碍进行性加重,腹腔压力增加会加剧这一病理生理过程。羟乙基淀粉用于防治炎性反应所引起的腹腔内压升高,主要在于输注羟乙基淀粉后,可以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介质,同时由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增加可减轻组织水肿。

本发明的羟乙基淀粉可做成非胃肠给药剂型,本发明所指的药物溶液在生理体温下以及更高的高温下的化学稳定性良好。可在37℃下安全使用。溶液在40-50℃范围内的化学稳定性良好。所采用的设备为临床常规的静脉输液给药装置。

本发明羟乙基淀粉的施用量可根据用药途径、患者年龄、体重、所治疗的疾病和严重程度等变化,羟乙基淀粉日用剂量可达3g/kg体重。可以一次或多次施用。

发明所提及羟乙基淀粉可通过美国专利US5218018所述方法制备得到。

本发明所提供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如下:

(1)准备相应的原料,其中包括:羟乙基淀粉、选择性添加氯化钠、缓冲成分;

(2)配制溶液:将注射用水注入配液罐,加入羟乙基淀粉并搅拌使之溶解,然后加入其它成分搅拌并使之溶解,最后用注射用水稀释到终浓度。配制好的溶液经灌装,灭菌。

在步骤(2)中如有必要可用适量的盐酸或氢氧化钠调节pH值至6.0-7.0。

本发明对已知物质羟乙基淀粉挖掘了新的医疗用途,开拓了一个新的应用领域。对腹腔高压提供了一个全新的防治途径。本发明的羟乙基淀粉原料来源丰富,羟乙基淀粉安全无毒,未见毒副作用。并经过临床试验,表明羟乙基淀粉治疗组的降低腹腔内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这证明羟乙基淀粉疗效显著,药理作用强,预示着很好的药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的腹腔内压(IAP)变化趋势图

图2是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的腹腔内压(IAP)相对基础值IAP变化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实施例,但本发明的内容完全不局限于此。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以重症急性胰腺炎(SAP)为研究对象,选择SAP患者为实施对象的原因是由于SAP导致的腹腔内压升高更为典型,而且其腹腔内压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与其他疾病引起的腹腔内压升高的病理生理过程相似。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可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严重时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MOF)。SAP预后凶险,文献报告病死率20-30%,如果并发MODS,则病死率高达50%。

SAP早期特征性症状之一为高度腹胀,腹腔压力明显增高。2005年,Waele等研究发现,SAP患者腹腔内压升高的发生率高达78%,尤其是SAP早期的前4天以内,腹腔内压升高最明显。研究认为,SAP患者早期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释放,血管渗出的增加,导致体液大量丢失于腹腔内及腹膜后,导致患者腹腔内压(IAP)升高,严重影响患者呼吸、循环、肝脏、肾脏甚至脑的灌注,可导致肺、心脏、肝脏、肾脏、甚至中枢神经功能衰竭,形成腹腔室膈综合症(ACS)。合并ACS的SAP处理极为困难,死亡率较高,因此临床治疗关键在于预防ACS的发生。

本研究以SAP早期患者对象,通过比较新型人工胶体溶液(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注射液)与传统晶体溶液(乳酸林格氏溶液)进行治疗,研究羟乙基淀粉对SAP患者腹腔内压变化的影响。

研究目的:通过对比研究,研究羟乙基淀粉治疗对SAP早期腹腔内压的影响。

研究方案:本研究为前瞻性、区组随机、对照、多中心、开放临床试验,符合入选条件的患者将根据入组先后顺序被随机分配进入研究组或对照组,研究组患者使用6%羟乙基淀粉130/0.4氯化钠溶液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乳酸林格氏溶液治疗。

研究分组:

(1)羟乙基淀粉组

羟乙基淀粉组患者每日液体治疗参照如下方案:每日连续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2ml/kg/hr,同时输注6%羟乙基淀粉溶液,调整羟乙基淀粉注射液的输液速度,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8-15mmHg,尿量>0.5ml/kg/hr,血收缩压>90mmHg。

每日羟乙基淀粉溶液的输注量不超过50ml/kg,当每日胶体溶液需要量超过上述范围时,可改用其它胶体溶液。

连续用药7天,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用药期间,若患者CVP达到目标值,但血压、尿量未达到目标范围,允许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

(2)晶体组

晶体组患者每日液体治疗参照如下方案:使用乳酸林格氏溶液,每日输注,使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维持稳定:中心静脉压(CVP)维持在8-15mmHg,尿量>0.5ml/kg/hr,血收缩压>90mmHg。

连续用药7天,记录每日液体出入量。用药期间,若患者CVP达到目标值,但血压、尿量未达到目标范围,允许使用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血管活性药物、利尿剂。

研究过程:

研究者根据入组、排除标准对受试者进行筛选。符合入组条件、不符合排除标准的患者在完成相应的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之后,根据随机数字表被随机分配进入羟乙基淀粉组或晶体组,并采取如下综合措施进行治疗:

(1)锁骨下静脉穿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并用于快速液体输注;

(2)留置导尿管:用于监测尿量并测定腹腔内压;

(3)胃肠引流:所有患者均常规实施胃肠引流;

(4)治疗: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羟乙基淀粉组,每日连续输注乳酸林格氏液1-2ml/kg/hr,同时输注羟乙基淀粉,调整羟乙基淀粉溶液的输液速度,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晶体组每日输注乳酸林格液,调整输液速度,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的标准是中心静脉压(CVP)维持8-15mmHg,收缩压(SBP)>90mmHg,尿量>0.5ml/kg/hr。如果CVP达到目标范围,但SBP或尿量持续未达到目标范围,可相应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或利尿药物。羟乙基淀粉组每日羟乙基淀粉溶液用量不超过50ml/kg,如果胶体需要量超过此范围,可改用其它胶体溶液。

(5)白蛋白使用:研究期间,如果患者血白蛋白水平下降<25g/l,可输注白蛋白,保持血白蛋白水平≥25g/l;

(6)腹腔穿刺引流:如果B超显示腹腔大量积液,膈肌上抬伴呼吸、循环障碍,可根据需要实施腹腔穿刺引流;

(7)镇痛:镇痛药物根据需要使用;

(8)抑制胰腺外分泌药物:使用生长抑素或类似物(具体用药办法参见附录3)

(9)抑制胰酶释放药物:可使用加贝酯

(10)抑制胃酸分泌药物: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或质子泵抑制剂。

(11)导泻剂:可参照附录4的中药导泻方案;并根据各中心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12)抗生素:抗生素使用遵循如下原则:抗菌谱为革兰氏阴性菌和厌氧菌为主、脂溶性强、有效通过血胰屏障,如有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则根据结果调整抗生素。

(13)血管活性药物与利尿剂:血管活性药物与利尿剂需尽量避免使用。但如液体治疗不能使血液动力学保持稳定,即CVP达到8-15mmHg范围,但SBP与尿量无法达到预定目标,可考虑使用。

(14)营养支持:SAP患者营养支持采用序贯疗法。

(15)并发症的处理:如果发生并发症,需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16)其它药物,其它药物根据需要使用,并详细记录。

整个研究用药周期为7天。

观测指标:

腹腔内压(IAP),患者仰卧位,将引流管与Foley导尿管连接,排空膀胱后,向膀胱内注入100ml等渗盐水,然后通过三通连接水压计,以耻骨联合为零平面,水柱高度即为腹腔内压力。

IAP指标分别用药每天监测3次,分别于每日的上午(9:00am±1小时)、中午(12:00am±1小时)和下午(15:00pm±1小时)各测定1次,直至用药后第8天。

研究结果:

(1)性别分布

表1所示为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的性别分布统计表。根据表1可知,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性别分布无差异。

表1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性别分布统计

(2)腹腔内压(IAP)变化趋势

表2所示为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治疗期间腹腔内压下降统计表。根据表2以及图1和图2,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治疗期间平均腹腔内压逐渐下降,羟乙基淀粉组下降幅度显著高于晶体组,治疗前3天最明显。

表2羟乙基淀粉组与晶体组治疗期间腹腔内压下降统计表

(3)腹腔高压(IAH)分级

表3所示为治疗第2天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腹腔内压分级统计表。根据表3可知,治疗第2天,羟乙基淀粉组腹腔内压2级以上的患者比例(19%)明显低于晶体组的42%。

表4所示为治疗第3天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腹腔内压分级统计表。根据表4可知,治疗第3天,羟乙基淀粉组腹腔内压2级以上的患者比例(19%)明显低于晶体组的35%。

表3治疗第2天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腹腔内压分级统计表

表4治疗第3天羟乙基淀粉组和晶体组腹腔内压分级统计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