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具有多传输路的电路板传输系统的传输路传送平面料箱

用具有多传输路的电路板传输系统的传输路传送平面料箱

摘要

本发明涉及用具有多传输路线的电路板传输系统的传输路线传送平面料箱,提供为元器件载体(102)装配多个元件的装置(110),具有:第一传输路线(121),用于将第一元器件载体(102)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122);第二传输路线(131),用于将第二元器件载体(132)传输到第二装配区域;装配头(136),其可以这样移动,即至少可到达两个装配区域(122、132),其中第二传输路线(131、231)这样设置,即保存在平面料箱(104)中的元件可以传送到第二装配区域(132)。还涉及为元器件载体(102)装配元件的装配系统(100),具有至少一该装配装置(110)。还涉及为元器件载体(102)装配元件的方法,该元件已保存在平面料箱(104)中。在此使用到该装配装置(110)。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31264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1-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西门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89667.8

  • 申请日2008-04-11

  • 分类号H05K13/02;H05K13/04;

  • 代理机构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章社杲

  • 地址 德国慕尼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1:02:2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3-06-12

    授权

    授权

  • 2010-06-0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5K13/02 申请日:200804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9-09-0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090731 申请日:2008041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 2008-11-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个为元器件载体自动装配多个电子元件的领域。本发明尤其涉及用于自动装配设备的传送装置,多个电子元件分别被放置到在该传送装置中,从而元件由自动装配设备的装配头从各自的平面料箱中提取并且可以以已知的方式安置到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上。

背景技术

元器件载体或电路板装配电子元件通常通过所谓的自动装配设备实现。在此,元件通过元器件传送装置装备到特定的捡取位置上并且从那里由装配头捡取。装配头可以具有一个或也可以具有多个元件保持装置,从而同时可以传输一个或多个元件。装配头可以通过定位系统定位到预定的工作区域之内。在捡取之后,元件通过装配头传输到装配位置并且在由相应的连接面限定的安装位置上被安置到待安装的基板上。

对于装配流程的电子元件的传送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实现。从而,例如被包装到元件皮带的带兜中的元件可以通过元件皮带的逐步的绕行接连短暂地被装备到预定的捡取位置上。

此外,保存在平面料箱中的多个元件通过平面料箱的简单装备为装配流程传送到原来装配区域附近的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各个电子元件通过自动装配设备被分别提取到另外的捡取位置上。元件通过合适的平面料箱的装备具有优点,即与通过元件皮带的装备相比可明显减少脱落地生产。另外对于腾空的元件皮带,平面料箱在相同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重复地使用。这在皮带上不能实现,该皮带在传送中通常连续地以各个皮带件逐步进行。

由US 5,625,941已知一种面结式传送装置,其具有可伸缩的托架系统和相应的驱动装置,从而以电子元件填充的平面料箱可以在出口位置和提取位置之间移动。在此,移动垂直于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向进行,通过该传输系统,电路板溜入到自动装配设备的装配区域中并且在通过多个元件而至少局部地装配之后再次被溜出,从而装配头在电路板的装配时仅相对于较短的移动路程而必须放回原处。

由JP 2005347317A已知一种装配系统,其除了用于多个元件皮带的传送系统之外还具有两个平面料箱传送系统,在该元件皮带中保存有各种元件。平面料箱传送系统分别是一种托架系统,通过该托架系统,平面料箱可以在平面料箱装置和接纳区域之间转移。在此,转移垂直于传输系统的传输方向进行,通过该传输系统,电路板溜入到自动装配设备的装配区域中并且在通过多个元件而至少局部地装配之后再次被溜出。

由EP 883333B1已知一种用于处理保存在平面料箱中的元件的自动装配设备。自动装配设备具有平面料箱传送系统,平面料箱可以通过该平面料箱传送系统移入到元件接纳区域中。元件接纳区域位于装配区域和元件传送系统之间,待装配的电路板位于该装配区域中。元件传送系统包括多个传送装置,通过该传送装置各个保存在元件皮带中的元件被装备到捡取位置上。装配头这样定位,即元件不仅可以由捡取位置也可以从相应定位的平面料箱中提取。平面料箱传送装置具有可垂直移动的存储装置,从该存储装置中,各个在元件接纳区域中的面结式存放区将借助于传输机构以水平的移动方向从不同的平面料箱的存放处中溜出。这种自动装配设备具有缺点,即元件传送系统的捡取位置和装配区域彼此相对较远地间隔。由此而延长了装配头所需的移动路程,从而总的装配流程的效率相应地被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装置,在该装配装置中可以以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装备用于装配流程的平面料箱。

该目的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目的来实现。本发明的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要求中描述。

根据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为元器件载体装配多个元件的装置。所述的装配装置具有(a)第一传输路线,设置用于将第一元器件载体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中;(b)第二传输路线,设置用于将第二元器件载体传输到第二装配区域中;以及(c)装配头,其可以这样移动,即至少可以到达两个装配区域。此外,第二传输路线这样设置,即保存在平面料箱中的元件可以传送到第二装配区域中。

所述的装配装置基于这样的认识,即已知的电路板双向传输系统可以以简单的方式这样改进,即平面料箱可以安装到第二装配区域中来代替元器件载体,如其在专利文件DE 19925217A1中描述的并且其通常用于所谓的高功率自动装配设备。这意味着,即第二装配区域被进一步有目的地异化,即其作为提取区域来使用。在装配通过平面料箱而传送元件的情况中,装配头由此而提取在第二装配区域中的元件,进而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中并且安置到位于那里的元器件载体上。

装配头根据各种要求可以是单头装配头或也可以是多头装配头。通过多头装配头可以优选批量地接纳、同时传输多个元件并且优选批量地安装到元器件载体上。

通过前文可以证明,即本发明不仅限于使用双向传输系统。出于平面料箱的接近装配的装备的目的而使用的传输路线或传输轨迹也自然可以在传输系统中实现,该传输系统具有三个或甚至三个以上的传输路线。

概念元件在下文中应当理解为所有可装配的部件,特别是电子元件,电机元件、插头以及用于电气和机械触点的插塞连接部以及屏蔽板。概念元件当然也包括工具、辅助装置或任意的特殊结构,该特殊结构在电子元件的装配中起辅助作用。工具例如是用于临时接纳元器件的吸移管或所谓的双列直插封装装置,通过该装置元件的下侧例如通过粘粘剂或通过暂时还是粘稠的填充不足材料来润湿。辅助装置或特殊结构例如是槽或框,其可以用于准确地定位平滑组件。

所述使用作为用于电路板的双向传输系统的至少一部分传输轨迹来用于平面料箱具有优点,即为了传送平面料箱不需要特别的平面料箱传送装置,以使得可以处理装备在平面料箱中的元件。这将会导致,即从已知的具有用于电路板的双向传输系统的自动装配设备出发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并且无需大的投入成本而实现所述的装配装置。

使用作为传送装置的双向传输系统的传输轨迹来用于平面料箱具有优点,即可以使用电路板传输路线的所有可支配的穿越区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毫无问题地传输电子元器件、工件或其他适用于装配过程的工具,该工具可以基于相应元件的尺寸和形状通过其他的传送系统来处理。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两个传输路线至少在各个装配区域中相互平行地延伸。

相对于已知的平面料箱传送装置,在该装置中平面料箱垂直于待装配的电路板的传输方向朝装配区域渐进地移动,两个传输路线的平行导向具有优点,即平面料箱也可以以有效的方式进入装配区域或提取区域中并移出。在此,平面料箱可以从第一侧移入提取区域中并且通过相对的第二侧从提取区域中移出。在此,首先的平面料箱已经可以在平面料箱移除的同时移入到提取区域中。这可以实现平面料箱的快速的更换,从而与更换有关的不提取元件的时间间隔将特别的短暂,在平面料箱的替换时,装配过程因此而不会或仅仅短暂地中断。

与上述已知的平面料箱传送装置相比,在该装置中平面料箱的移入和移出在传输线路的相同的步骤中进行,在该传输线路中对此所述的装置以相同的传输方向不仅可以移入也可以移出。因此,当第二传输系统仅仅对于面结式传输而沿着传输方向设置时,这是足够的。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第二传输路线另外这样设置,即平面料箱可以可选地以第一传输方向或以第二传输方向来传输。在此,两个传输方向相互非平行地定向,从而第二传输路线可以实现沿着彼此相对错置地方向的平面料箱传输。

假如第二传输路线允许多个平面料箱接纳可能不同的元件时,通过第二传输系统的有目的的移动可以将不同的元件从不同的平面料箱中以任意的顺序装备到提取区域中,该第二传输系统具有向前和向后的移动。在此,除了单一的平面料箱的尺寸,第二传输线路的长度也决定了第二传输线路可以接纳多少平面料箱并且按照需求装备到第二装配区域中或提取区域中。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额外具有用于移动装配头的定位系统。在此,定位系统优选是面结式定位系统,装配头可以通过该系统在水平的xy平面之中自由地定位。

由此,元件可以由装配头从平面料箱的每个方向或每个区域中提取并安装到元器件载体上第一装配区域中的任意位置上。

通过上文可以证明,即也可以考虑使用线型的定位系统。在这种情况中,可以相对于平面料箱或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这样实现装配头的二维的相对运动,即(a)平面料箱或待装配的基板沿着各个传输方向的一维的运动,(b)叠加装配头的一维的运动。在此,装配头的运动呈角度并尤其是垂直于传输方向来进行。这种装配经常也被称为“空中装配”。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此外具有至少一个元件传送系统,其侧向地设置在两个传输线路附近。

元件传送系统可以具有多个单独的元件传送系统。各种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该系统装备到捡取位置上。这可以以简单的方式通过使用元器件皮带来实现。当然,这对于处理或装配通过元件传送系统装备的元器件是必须的,即装配头的移动区域一直要到达每个捡取区域。

所述的装配装置具有优点,即相对于装配流程不仅可以支配来自于平面料箱的元件也可以支配来自于元器件皮带的元件。在此,以有利的方式,用于平面料箱的特殊的传送装置是可有可无的,从而侧向靠近于两个传输轨迹的空间不仅限于用于传统的元器件传送系统。这适用于靠近两个传输线路的两侧。因此,例如常用的元器件皮带传送装置可以以传统的方式设置在传输路线的两侧上。这鉴于不同的装配任务提高了所述装配装置的灵活性,因为可以装配较大差异的不同的元件或元器件。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还具有其他的装配头,其可以这样移动,即至少可以到达第一装配区域和元器件传送系统。这具有优点,即在两个装配头的运动的合理控制中实现电路板的交互执行的装配以及元器件的接纳。这意味着,即当(a)至少一个元件通过装配头从安装在第二装配区域中的平面料箱中提取时,(b)至少一个之前已经通过其他装配头从元器件传送系统中提取的元器件被安置到位于第一装配区域中的元器件载体上时,这都是合理的。以相应的方式,当(a)之前已经通过装配头从平面料箱中提取的元件被安置在元器件载体上时,(b)至少一个元器件通过其他的装配头提取,该元器件通过元器件传送系统来装备时,这都是合理的。

在此,流程控制应当基于流程安全性的理由这样进行,即两个装配头之间的冲突被有效地排除,这些装配头准确的说是两个装配头可以至少到达第一装配区域。以已知的方式要求两个装配头的同步运动。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这样设置,即(a)平面料箱可以手动地放置到第二传输路线中和/或(b)平面料箱可以手动地从第二传输路线中提取。这具有优点,即所述的装配装置无需两个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之间的每个适配时间成本来切换。

在第一工作模式中,两个传输路线以已知的方式用于传送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和用于移除至少部分已装配的元器件载体。在第二工作模式中,仅仅第一传输路线用于传输元器件载体。第二传输路线(如前文所述)用于平面料箱接近于第一装配区域的装备,在装配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时其位于该第一装配区域中。

联系上下文而证明,即平面料箱的手动的放置或手动提取是需要的,即第二传输路线可以自由地触及。这意味着,在装配系统内部,该系统可以具有多个装配装置和其他装置(例如用于按压元器件载体和/或用于焊接已完成装配的元器件载体,这种装置这样远地相互间隔,即操作人员可以在第二传输线路上操作。此外,第二传输线路应当在相应的位置上尽可能地是自由的上层结构,从而平面料箱可以以舒适的方式放置和/或被提取。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还具有(a)与第二传输线路耦合的传送模块,用于自动地将平面料箱传输到第二传输线路上;和/或与第二传输线路耦合的提取模块,用于自动地将平面料箱从第二传输线路上提取。这具有优点,即平面料箱的装备和传送能够以自动的方式进行,而无需操作人员。

在对于第二传输线路仅使用一个传输方向时,传送模块位于第二装配或提取区域之前(上游),并且提取模块位于提取区域之后(下游)。

通过前文证明,即使用仅仅一个传送方向不排除可能需要的定位校准,在该定位校准中插入到提取区域中的平面料箱在细微超过精确的提取位置后通过短暂精准的移动安置在该提取位置中。

两个模块可以与用于保存平面料箱的存储装置耦合,从而可以进行集中用于大量平面料箱的平面料箱的手动更换。这提高了所述的装配装置的经济性,因为操作人员的手动作业被降低到最小程度。

根据本发明,装配装置还具有(a)存储装置,其设置用于接纳多个平面料箱,以及(b)搬运装置,其不仅与存储装置耦合,也与第二传输线路耦合。

在此,搬运装置可以这样构成,即可以选择各个特定的平面料箱装备到第二传输线路上并且在提取至少一个元件之后又可以放置到存储装置中。

存储装置可以例如设计为存储塔,其中可以以节省空间的垂直设置分层叠放地放置多个平面料箱。存储塔可以划分为多个层,其可以分别容纳一个平面料箱。在此,层可以是相同的高度或者也可以具有不同的高度,从而不同高度的平面料箱也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被放置到存储塔中。

根据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为元器件载体装配元件的装配系统。所述的装配系统具有至少一个前面所述类型的装配装置。

所述的装配系统基于的认识是,即上述的装配装置以有利的方式可以有助于十分有效的提高整个装配线的灵活性。因此,在不使用特殊的平面料箱传送装置时可以按照需求为装配过程装备来自于平面料箱的元件。因此,已经存在的传送装置(例如用于以有利的方式保存到元器件皮带中的元器件)可以不限于继续使用。由此,装配系统的灵活性特别是鉴于处理各种各样的元件被明显地提高。在实践中很少需要在无更换情况下装配线的改建或改造。

装配线可以具有一个或多个前面所述类型的装配装置。这些装配装置可以在装配系统或装配线中并联或串联。此外,装配系统可以具有其他的装置,例如(a)用于按压元器件载体,(b)用于光谱分析未装配、部分装配和/或已完全装配的元器件载体,和/或(c)用于焊接已完成装配的元器件载体。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装配系统还具有其他的上述类型的装配装置。在此,装置的第一传输线路和其他装置的第一传输线路形成共同的第一传输线路。这意味着,第一传输线路在两个装配装置上延伸,从而在元器件载体通过装配装置而部分装配之后,元器件载体可以直接绕过其他的装配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装置的第二传输线路和其他装置的第二传输线路形成共同的第二传输线路。这具有优点,即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可以移动多个不同的平面料箱,这些平面料箱可以传送到两个装配装置。因此而额外地提高了所述装配系统的灵活性,因为提高了支配用于两个装配装置的元件差异性。

联系上下文可以发现,即由于两个第二传输线路的组合,相比单独的第二传输线路提高了第二传输线路的有效长度。因此,在平面料箱的预设的尺寸中提高了第二传输线路相对于可提取的平面料箱数量的容量。

根据本发明,装置的第二传输线路和其他的装置的第二传输线路相互间被分开。两个传输线路的分离将导致,即可以传送给装配装置的平面料箱的最大数量相比组合的第二传输线路被降低。这种在灵活性上的降低然而具有优点,该灵活性首先被表现为缺点,即单一执行的平面料箱提高了对于每个装配装置的效率,因为由于在降低了在各个待支配的平面料箱的数量将缩短平面料箱的移动路程。因此,平面料箱的更换通常可以明显快速地进行,从而可以缩短在平面料箱替换时的暂停时间,在该暂停时间中元件不能从平面料箱中提取。另外,在装配系统的准备中元件被这样分配到两个自动装配设备上,即鉴于两个装配装置的元件差异不会或仅仅存在细微的重叠。在这种情况下取消了全部平面料箱装备到两个装配装置上的必须性。

根据本发明描述了一种用于为元器件载体装配元件的方法,这些元件已经保存在平面料箱中。在此使用到前面所述类型的装配装置。所述的方法包括:(a)通过第一传输线路将元器件载体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中;(b)通过第二传输线路将平面料箱传送到第二装配区域中;以及(c)通过装配头提取至少一个保存在平面料箱中的元件(c1),将被提取的元件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中(c2)和将元件安置到元器件载体上的预定的位置上(c3)。

所述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即电路板的包括至少两个分开的传送线路的一部分可以作为用于平面料箱的传送装置来使用。这意味着,即至少部分以元件填充的平面料箱溜入到第二装配区域中来代替第二元器件载体。第二装配区域随后是用于装配头的提取区域。

尤其是当两个传输线路平行地延伸并且此外相互间具有一个较小的间隔时,平面料箱可以在通过装配头而元件提取时设置在第一装配区域附近。这具有优点,即装配头的相应的移动路程可以保持相对较短并且由此而提高了元器件载体的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由随后示例的说明及优选的实施例来给出。该申请的附图的逐个图示仅仅作为示意图并且没有设置比例尺。

图1示出了装配系统,其具有(a)借助于两个侧向设置的元器件传输系统的常规的元器件传送以及具有(b)借助于双向传输系统的传输线路的平面料箱输送。

图2a示出了具有用于元器件载体的双向传输系统的装配装置,其中双向传输系统的传输线路用于传送平面料箱,该平面料箱被手动地放置到传输线路上。

图2b示出了装配装置,其中双向传输系统的传输线路用于传送平面料箱,该平面料箱通过传送模块传输到传输线路上并且通过提取模块从传输线路上移除。

图2c示出了装配装置,其中双向传输系统的传输线路用于传送平面料箱,该平面料箱通过传送系统传输到传输线路上并且通过传输系统从传输线路上移除。

在这里要时刻注意,在附图中相同的或彼此相对应的组件的参考标识仅仅以其第一个数字来进行区分。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装配系统100,其具有两个自动装配设备,第一自动装配设备110和第二自动装配设备160。两个自动装配设备110和160在用于电路板或元器件载体的双向传输系统上连接。双向传输系统具有第一传输线路121和第二传输线路131,其相互平行地延伸。两个传输线路121和131以已知的方式设置用于传输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102。

例如从图1中可以看出,根据本发明的这里示出的实施例,第一传输线路121,用于待装配的元器件载体102沿着传输方向121a传输到第一装配区域122中。出于显而易见方面的理由没有另外的示出,第一传输线路121还用于至少部分装配的元器件载体102又从第一装配区域中溜出并且传输到第二自动装配设备160的在下游设置的第一装配区域172中。在装配区域172中其他装配之后,元器件载体102沿着传输方向121a从第二自动装配设备中溜出。随后其可以以已知的方式例如通过回流炉来焊接。

例如从图1中可以看出,根据这里示出的实施例,第二传输线路131,用于加载有元件(未示出)的平面料箱104传输到第二装配区域132中。元件可以通过装配头136从位于第二装配区域132中的平面料箱104中提取并且安置在位于第一装配区域122中的元器件载体102上,该装配头可以通过平面定位系统135相对于自动装配设备110的底盘111移动。元件的相应的传输运动以参考标识136a表示。

装配装置110还具有两个元器件传送系统,其以参考标识141和146表示。元器件传送系统以传输方向121a位于两个传输线路121、131的左侧,该元器件传送系统具有多个元器件传送装置142,其以已知的方式分别设置用于传送封装到元器件皮带中的电子元器件。相应地对于元器件传送系统146,其以传输方向131a位于两个传输线路121、131的右侧并且其也具有多个元器件传送装置147,其设置用于传送皮带封装的元器件。

为了实现元器件载体的有效率的装配,装配装置110额外具有装配头126,其可以通过平面定位系统125相对于底盘111在水平的xy平面中移动。例如从图1中可以看出,装配头126可以一直移动到元器件传送系统141的区域中。因此,电子元器件可以通过装配头126捡取到单一的元器件传送装置142的各个捡取位置上并且在传输运动(以参考标识126a示意性示出)之后被安置到位于第一装配区域122中的元器件载体102上。

为了装备尽可能多样的不同的元器件并且可以用于装配过程,根据在这里示出的实施例,装配头136可以已知移动到装配系统146的区域中。因此,通过装配头136可以不仅仅处理来自于位于提取区域中平面料箱104的元件。同样可以提取由单元的元器件传送装置147装备的电子元器件并且安置到元器件载体102上。由元器件传送装置147装备的元器件的传输运动以移动箭头136b示意性表示。

为了实现不仅有效地装配来自于平面料箱104的元件,也有效地装配由元器件传送系统装备的元器件,装配头126和136可以设置用于以同步的方式交替地捡取元器件或元件以及安置元器件或元件。这意味着,当(a)元件通过装配头136从安置在装配区域132中的平面料箱104中提取时,(b)之前已经通过装配头126从元器件传送系统141中提取的元器件被安置到位于第一装配区域122中的元器件载体102上时,这都是合理的。以相应的方式,当(a)之前已经通过装配头136从平面料箱104中提取的元件被安置在元器件载体102上时,(b)元器件通过装配头126提取,该元器件通过元器件传送系统141来装备时,这都是合理的。

第二自动装配设备160可以以相同的方式运行用于装配元器件载体102,该第二自动装配设备以与第一自动装配设备110类似的方式也具有底盘161、第一装配区域172和提取区域或第二装配区域182。因此,第二自动装配设备160在左侧也具有带有多个元器件传送装置192的元器件传送系统191,并且在右侧也具有带有多个元器件传送装置197的元器件传送系统196.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图2a示出了自动装配设备210,其也设置用于传送平面料箱204。自动装配设备210具有底盘211,其与元器件载体-双向传输系统相交。双向传输系统具有用于传输元器件载体202的第一传输线路221以及第二传输线路231,其用于传输平面料箱204。

在此,元器件载体202的传输沿着传输方向221a进行。平面料箱204的传输可以不仅沿着传输方向231a进行也可以沿着传输方向231b进行,该平面料箱根据这里示出的实施例通过操作人员手动地放置到第二传输线路231上。通过传输方向231a、231b的这种交替,各个被选的平面料箱204可以选择性地溜入到提取区域232中以及在元件提取之后通过装配头(在图2a中未示出)再次溜出,该平面料箱与其他的平面料箱204一同位于第二传输线路231上。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2b示出了装配装置210。相对于在图2a中示出的装配装置,这里平面料箱204的装备不是手动地进行,而是通过平面料箱传送模块252进行,其将平面料箱204放置到第二传输线路231上。此外设置有平面料箱-提取模块254,其在至少部分提取元件之后,平面料箱204从第二传输线路231上移除。

例如从图2b中可以看出,平面料箱传输仅仅沿着传输方向231a进行。因此,平面料箱传送模块252位于提取区域204之前(上游)以及平面料箱提取模块254位于提取模块232之后(下游)。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图2c示出了装配装置210。在这里。平面料箱204的装备也以自动的方式进行。对此设置由平面料箱传送系统255,其在底盘211的一侧设置在第一传输线路221附近。这具有优点,即以传输方向221a来看相对于底盘211不仅在左侧,在右侧也具有空间,以便于设置元器件传送系统(在图2c中未示出)。这种元器件传送系统在图1中以参考标识141和146表示。

至少部分腾空的平面料箱204的提取也通过平面料箱传送系统255进行。联系上下文可以清楚,即在使用单一的传送系统255的情况下,第二传输线路231必须沿着两个对立的传输方向来实现平面料箱传输。平面料箱204对于提取区域232的装备沿着传输方向231a进行。平面料箱204从提取区域232中输出沿着传输方向231b进行。

平面料箱传送系统255具有搬运装置256,平面料箱204可以通过该执行装置自动地从设计为塔的存储装置257中提取并且放置到第二传输线路231上。搬运装置256当然也用于平面料箱204从第二传输线路231上的提取以及平面料箱204在存储塔257中的保存。

在存储塔257中,在垂直的设置方案中以节省空间的方式分层叠放地放置多个平面料箱204。存储塔257可以划分为多个层,其可以分别容纳一个平面料箱204。为了不同高度的平面料箱204也可以以节省空间的方式放置,各个层的高度匹配于所使用的平面料箱204的高度。

例如由图2c可以看出,第二传输线路231从平面料箱传送系统255出发一直延伸通过提取区域232而出。这具有优点,即平面料箱204可以过渡地设置在提取区域232右侧的第二传输线路231上。这例如可以考虑,当相关的平面料箱204仅仅过度地由其他的平面料箱204代替,用以提取其他的元件并且随后相关的平面料箱204为了提取原有的元件应当再次尽可能块地重新传输到提取区域232中。

在此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可行性实施例变体的有限选择。从而,单一的实施例的特征可以以合理的方式相互组合,以至于对于技术人员来说通过这里明确的实施例变体,多个不同的实施例是显而易见的。

参考标识

100装配系统/装配线

102元器件载体/电路板

104平面料箱

110第一装配装置/自动装配设备

111底盘

121第一传输线路

121a元器件载体的传输方向

122第一装配区域

125平面定位系统

126装配头

126a来自于皮带传送装置的元器件的传输运动

131第二传输线路

131a平面料箱的传输方向

132第二装配区域/提取区域

135平面定位系统

136装配头

136a来自于平面料箱的元件的传输运动

136b来自于皮带传送装置的元器件的传输运动

141元器件传送系统

142元器件传送装置

146元器件传送系统

147元器件传送装置

160第二装配装置/自动装配设备

161底盘

172第一装配区域

182第二装配区域/提取区域

191元器件传送系统

192元器件传送装置

196元器件传送系统

197元器件传送装置

202元器件载体/电路板

204平面料箱

210第一装配装置/自动装配设备

211底盘

221第一传输线路

221a元器件载体的传输方向

231第二传输线路

231a平面料箱的传输方向

231b平面料箱的传输方向

232提取区域

252平面料箱传送模块

254平面料箱提取模块

255平面料箱传送系统

256搬运装置

257存储装置/存储塔。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