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乳清粉(乳糖)在犊牛代乳品中的应用

用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乳清粉(乳糖)在犊牛代乳品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是“用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乳清粉(乳糖)在犊牛代乳品中的应用”,属于畜牧学科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的领域。本发明涉及到用葡萄糖或淀粉为代乳品的原料,用科学组方配制犊牛代乳品,从而替代常规代乳品中乳糖成份,减少动物源性饲料原料的用量。本发明的代乳品根据使用的原料分为葡萄糖型犊牛代乳品和淀粉型犊牛代乳品,代乳品中含有犊牛生长发育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包括碳水化合物。葡萄糖型犊牛代乳品可以在初生犊牛饲喂初乳后使用,直到犊牛由液体饲料转为固体饲料;淀粉型犊牛代乳品可以从犊牛30日龄开始使用,直到犊牛由液体饲料转为固体饲料。在犊牛代乳品中使用葡萄糖或淀粉,在保证了犊牛生长发育的基础上,减少了动物源性饲料的使用,使我国代乳品生产摆脱了对进口乳制品的依赖,同时降低生成成本。本发明的应用可为社会和畜牧业带来可预见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8370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

    申请/专利号CN200810097548.7

  • 发明设计人 刁其玉;屠焰;张蓉;

    申请日2008-05-13

  • 分类号A23C11/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1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53:5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5-18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A23C11/00 合同备案号:2011990000178 让与人: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刁其玉 受让人:北京精准动物营养研究中心 发明名称:用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乳清粉(乳糖)在犊牛代乳品中的应用 公开日:20081015 授权公告日:20100811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10324 申请日:20080513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10-08-11

    授权

    授权

  • 2008-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10-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使用葡萄糖或者淀粉替代犊牛代乳品、代乳粉和开食料中的乳清粉(乳糖)在产品中的应用和使用方法,属于畜牧学科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领域。本发明主要涉及到犊牛代乳品、代乳粉和开食料中使用葡萄糖或淀粉,减少乳清粉(乳糖)等乳制品在代乳品中的使用比例。

[背景技术]

1.现行犊牛代乳品中乳糖成分的来源

使用犊牛代乳品、实现犊牛早期断奶是现代奶牛养殖业普遍采用的犊牛培育新方式,已被奶牛养殖发达国家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也必将是我国奶牛养殖业的发展趋势。刚出生后犊牛需要乳糖作为能量,长期以来,乳清粉、乳糖一直是生产代乳品的优良的能量来源,但由于近年来乳清粉、乳糖价格高昂,市场波动大,而且乳清粉吸湿性强,易结块,影响了代乳品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2.代乳品中使用葡萄糖或淀粉体代替乳清粉(乳糖)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近年来犊牛代乳品逐步在我国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然后我国乳制品资源短缺,市场价格较高,产品质量不稳定,完全受制于国外进口产品,因此研究和利用非乳源性产品原料是我国代乳品生产、犊牛培育面临的关键问题。合理使用葡萄糖或者淀粉替代乳清粉、乳糖,可以增加我国代乳品生产的原料范围,实现犊牛日粮配方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促进我国奶业的发展。

3.犊牛代乳品的研究现状

奶牛养殖业发达国家对犊牛代乳品研究得比较早,应用范围也比较广泛。这些国家乳产品种类多且价格低廉,所以对代乳品的研究仅限于乳制品。例如欧洲和美洲,奶制品过剩,乳清粉、乳糖、乳蛋白粉、油脂比较丰富,那里的犊牛代乳品70%以上是由奶制品组成的,其中包括居民不能利用的奶粉、奶蛋白粉、乳清粉、奶油等,营养丰富并且价格低廉。

近年来我国已经开始进口代乳品产品并用于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效益。但由于我国人均鲜奶占有量很低,奶制品的种类和数量更少,在国内使用奶制品生产自己的犊牛代乳品不太现实,所以在代乳品的研制与生产中需要积极开拓新的原料范围,寻求质优价廉的替代品。

目前我国已有部分研究人员致力于犊牛羔羊代乳品的研究工作,并且申请了一些专利技术,比如,现已授权、公开专利的犊牛代乳品有:ZL 02128844.5,CN 03132566.1等,本研究团队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

现有专利技术在碳水化合物成分上全部采用的是乳糖,其乳糖来源为乳清粉、乳糖或者奶粉。

4.本研究团队给予的技术支持

本发明人长期从事反刍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的研究,主持过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尤其在幼畜生理营养方面做过很多工作。本发明团队成员均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研态度。本发明的申报源于长期以来的积累和近些年开展的试验工作。本发明的使用效果中所提供的数据来源于一系列设计严谨、实施规范、分析科学的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

[发明内容]

1.本发明的技术特点:本发明针对生产实际和已有专利技术存在的问题,以不同的碳水化合物(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代乳品中的乳糖成份,配制出的代乳品营养成分全面,适合饲喂犊牛,并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的特点是:

1.1初生犊牛吃完初乳后,即可使用代乳品饲喂直至完全断奶,采食固体饲料。全期的代乳品中,葡萄糖的含量可以占总体的1-30%,替代乳清粉或者乳糖成份。

1.2初生犊牛吃完初乳后,即可使用代乳品饲喂直至完全断奶,采食固体饲料。在犊牛30日龄以后的代乳品中,淀粉的含量可以占总体的1-30%,替代乳清粉或者乳糖成份。

1.3在代乳品中同时使用其它原料,以满足犊牛对蛋白质、脂肪、氨基酸、维生素、常量和微量矿物元素等的需要,有利于幼畜的生长。

国内外生产或出产的大豆浓缩蛋白、全脂大豆粉、乳糖、乳清粉、水溶性脂肪、脂肪酶、蛋白质酶、淀粉酶、木聚糖酶、维生素、合成氨基酸和各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等只要达到食品级或饲料级,均可作为本发明的原料。

国内外生产的葡萄糖达到食品级标准的均可用于本发明的代乳品生产中,国内外生产的淀粉达到食品级的均可以用于代乳品的生产中。

2.本发明使用葡萄糖或淀粉替代乳糖成份生产犊牛代乳品的具体方法是:

2.1葡萄糖型代乳品:以葡萄糖替代乳清粉(乳糖)的犊牛代乳品的配制,主要用葡萄糖代替代乳产品中的乳清粉(乳糖),其他成分不变。计算原配方中乳糖成分的含量,以葡萄糖部分或全部替代。计算公式为:

具体添加比例的范围在1-30%。调整代乳品配方,使总和达到100%。

2.2淀粉型代乳品:以淀粉替代乳糖成份的犊牛代乳品的配制,主要用淀粉代替代乳产品中乳清粉(乳糖),其他成分不变。计算原配方中乳糖成分的含量,以淀粉原料部分或全部替代。计算公式为:

具体添加比例的范围在1-30%。调整代乳品配方,使总和达到100%。此代乳品用于30日龄以上的犊牛。

3.本发明的特征与使用方法

3.1本发明代乳品的营养特点是:以葡萄糖或淀粉替代常规代乳品生产中使用的乳源性原料,提供犊牛必需的碳水化合物成分。饲喂犊牛后,各项生产性能指标均达到常规代乳品的效果。

3.2本发明代乳品的使用方法:

3.2.1葡萄糖型代乳品:初生犊牛饲喂初乳后,即可饲喂本发明代乳品。5-6天的时间内逐步过渡到只喂本发明代乳品。将烧开的水冷却到50-60℃时,按照干物质含量占12.5%的比例冲泡成乳液,混合均匀,39℃左右时饲喂犊牛。饲喂完后,及时对奶瓶、盆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日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并随犊牛体重增长每10天调整一次。同时犊牛可自由饮水及采食开食料。当犊牛每日采食的开食料达到1kg时,逐步减少代乳品喂量直至完全停止使用。

3.2.2淀粉型代乳品:在犊牛30日龄后,即可饲喂本发明代乳品。5-6天的时间内逐步过渡到只喂本发明代乳品。将烧开的水冷却到50-60℃时,按照干物质含量占12.5%的比例冲泡成乳液,混合均匀,39℃左右时饲喂犊牛。饲喂完后,及时对奶瓶、盆等用具进行清洗消毒。日饲喂量为犊牛体重的10%,并随犊牛体重增长每10天调整一次。同时犊牛可自由饮水及采食开食料。当犊牛每日采食的开食料达到1kg时,逐步减少代乳品喂量直至完全停止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用初生的犊牛开展早期断奶试验,代乳品中分别含有乳清粉(乳糖)、葡萄糖和淀粉。犊牛自出生后第5天分别饲喂上述3种代乳品直到60日龄,然后改用开食料。试验结果如下:

试验结果表1表明,犊牛进食用葡萄糖代替乳清粉(乳糖)的代乳品,60日龄的腹泻率与对照组没有差异。

表1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对早期断奶犊牛腹泻率的影响

犊牛的增重结果见表2,可以看出犊牛进食用葡萄糖代替乳清粉(乳糖)的代乳品,60日龄的增重效果好于使用乳清粉的代乳品。

表2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对犊牛日增重的影响

犊牛的营养物质消化试验结果见表3,犊牛进食用葡萄糖代替乳清粉(乳糖)的代乳品,在50-60日龄期间的营养物质消化率和乳清粉组比较没有显著差异,表明葡萄糖可以代替乳糖。

表3不同碳水化合物组成对犊牛营养物质表观消化率的影响

目前,含有葡萄糖的代乳品已经在北京和天津地区的大中型奶牛场进行推广使用,取得了很好的效益。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