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石油醚介质体系中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工艺

石油醚介质体系中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工艺

摘要

一种石油醚介质体系中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工艺,甘油二酯技术领域。工艺步骤为:将摩尔比为1∶0.5~1∶3的甘油和脂肪酸供体,基于脂肪酸供体质量20~200%的石油醚,基于脂肪酸供体质量2~20%的脂肪酶,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10-100%的3分子筛,一起装入适于酶反应的任何生化反应器中混合均匀,温度控制在30~65℃,反应1~5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70~95%,生成的甘油二酯中1,3-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80%。脂肪酶可以为某单一脂肪酶,也可以为不同性能脂肪酶的组合。优点在于,降低了反应体系的粘度,强化了底物之间的传质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脂肪酶的催化效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26041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9-1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清华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810105082.0

  • 发明设计人 杜伟;刘德华;段章群;

    申请日2008-04-25

  • 分类号C12P7/64;

  • 代理机构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月娥

  • 地址 100084 北京市海淀区100084-82信箱

  • 入库时间 2023-12-17 20:41:0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1-05-11

    授权

    授权

  • 2008-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9-1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甘油二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石油醚介质体系中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工艺,以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脂肪酶催化甘油与不同脂肪酸供体进行酯化反应高效生产1,3-甘油二酯。

背景技术

甘油二酯是一种只具有两个脂肪酸链的脂肪分子,有两种同分异构体,即1,2-甘油二酯和1,3-甘油二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1,3-甘油二酯在人体内的吸收代谢方式和甘油三酯及1,2-甘油二酯的不同。甘油三酯和1,2-甘油二酯均为经消化酶消化后生成单甘酯和游离脂肪酸,二者吸收进入血液后,很大部分重新合成甘油三酯。而1,3-甘油二酯经消化酶作用后生成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二者在体内转化成能量。因此,食用含有1,3-甘油二酯的油脂具有防止体重增加的效果。甘油二酯还可用作乳化剂、脂肪塑性改进剂或用作食品、药物、化妆品等的基质。

甘油酯化法合成甘油二酯是比较常用的方法,但甘油黏度大,亲水性强,在无溶剂体系中,甘油及脂肪酸供体在体系中互溶性差,传质效果不好,酶促转化效率低;本发明提出以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脂肪酸供体可以很好的溶解在石油醚中,石油醚的引入降低了反应体系的粘度,强化了底物之间的传质效果;而且,以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同其它反应介质如正己烷相比,反应生成的甘油二酯中1,3-甘油二酯的含量显著升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石油醚介质体系中酶法制备1,3-甘油二酯工艺,是采用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使反应生成的甘油二酯中1,3-甘油二酯的含量显著升高。

本发明提出以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工艺步骤为:将摩尔比为1∶0.5~1∶3的甘油和脂肪酸供体,基于脂肪酸供体质量20~200%的石油醚,基于脂肪酸供体质量2~20%的脂肪酶,基于脂肪酸供体中游离脂肪酸质量10%-100%的分子筛,一起装入适于酶反应的任何生化反应器中混合均匀,温度控制在30~65℃,连续反应1~5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70~95%,生成的甘油二酯中1,3-甘油二酯的含量达到80%以上。脂肪酶可以为某单一脂肪酶,也可以为不同性能脂肪酶的组合。

所述脂肪酶为生物脂肪酶,包括来源于Candida antarctica、Thermomyceslanuginosus、Rhizomucor miehei或Rhizopus oryza的脂肪酶。

所述脂肪酸供体为脂肪酸、脂肪酸短链酯或者两者的混合物。

所述脂肪酸为具有10~22个碳原子的脂肪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所述脂肪酸短链酯为上述脂肪酸的甲酯、乙酯、丙酯、丁酯、戊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采用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降低了反应体系的粘度,强化了底物之间的传质效果,有效地促进了反应的进行,从而提高了脂肪酶的催化效率。尤其是石油醚作为反应介质,同以往的酯化制备甘油二酯的方法相比,1,3-甘油二酯的含量显著升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实施例1

将摩尔比为1∶1的甘油和棕榈酸,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50%的分子筛,以及基于棕榈酸质量10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50℃后,加入基于棕榈酸质量5%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zym 435(来源于Candida antarctica),反应2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5%,其中1,3-甘油二酯占90%。

实施例2

将摩尔比为1∶0.5的甘油和脂肪酸甲酯,以及基于脂肪酸甲酯质量15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50℃后,加入基于脂肪酸甲酯质量6%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来源于Thermomyceslanuginosus),反应4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0%,其中1,3-甘油二酯占85%。

实施例3

将摩尔比为1∶2的甘油和油酸,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50%的分子筛,以及基于油酸质量2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60℃后,加入基于油酸质量10%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来源于Rhizomucor miehe),反应4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5%,其中1,3-甘油二酯占90%。

实施例4

将摩尔比为1∶3的甘油和脂肪酸乙酯,以及基于脂肪酸乙酯质量5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30℃后,加入基于脂肪酸乙酯质量10%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反应5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85%,其中1,3-甘油二酯占80%。

实施例5

将摩尔比为1∶3的甘油和酸化油(含脂肪酸80%),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20%的分子筛,以及基于硬脂酸质量8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65℃后,加入基于硬脂酸质量2%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 435,反应3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80%,其中1,3-甘油二酯占90%。

实施例6

将摩尔比为1∶1的甘油和脂肪酸酯(脂肪酸乙酯和丙酯的混合物),以及基于脂肪酸丙酯质量20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40℃后,加入基于脂肪酸丙酯质量10%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IM,反应1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0%,其中1,3-甘油二酯占90%。

实施例7

将摩尔比为1∶1的甘油和脂肪酸(油酸和棕榈酸的混合物),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50%的分子筛,以及基于油酸质量10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50℃后,加入基于油酸质量2%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 435和5%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反应3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0%,其中1,3-甘油二酯占85%。

实施例8

将摩尔比为1∶2的甘油和脂肪酸甲酯,以及基于脂肪酸甲酯质量15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55℃后,加入基于脂肪酸甲酯质量1%的固定化脂肪酶Novo 435和4%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RM IM,反应3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95%,其中1,3-甘油二酯占80%。

实施例9

将摩尔比为1∶3的甘油和油酸,基于游离脂肪酸质量100%的分子筛,以及基于油酸质量200%的石油醚,装入具塞三角瓶中混合均匀,并置于可自动控温的往复摇床中加热至60℃后,加入基于油酸质量2%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TL IM和3%的固定化脂肪酶Lipozyme RM IM,反应2小时,甘油到甘油二酯的转化率达到85%,其中1,3-甘油二酯占90%。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