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用途

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主要是提供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在逆转耐药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应用。该给药系统由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材料和抗肿瘤药物组成,其中液态脂质(如油酸)的比例可为0-30wt%。固态脂质选用单甘酯,液态脂质选用油酸,抗肿瘤药物选用紫杉醇或阿霉素。本发明通过具有高效细胞摄取和细胞浆浓集功能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分子靶标位于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可避免耐药细胞细胞浆中P-糖蛋白对抗肿瘤药物的识别,减少药物从细胞内的外排,在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同时,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和多药耐药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112933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8-02-2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710070043.7

  • 发明设计人 胡富强;杜永忠;袁弘;游剑;

    申请日2007-07-17

  • 分类号A61K9/127(20060101);A61K9/14(20060101);A61K31/704(20060101);A61K31/337(20060101);A61K47/12(20060101);A61P35/00(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9:45:3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9-09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9/127 授权公告日:20100922 终止日期:20140717 申请日:20070717

    专利权的终止

  • 2010-09-22

    授权

    授权

  • 2008-04-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8-02-2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用途,主要涉及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一直是直接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肿瘤化疗由于药物本身缺乏分子靶向性,因而出现治愈率低、多药耐药性、毒副作用巨大等重大治疗问题。临床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性。多数肿瘤病人的死因,与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耐药直接或间接相关。因此,寻找并研究能够逆转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药物给药系统,是肿瘤化疗研究与发展的重要策略与方向之一。

研究发现,有多种原因导致了肿瘤多药耐药性的产生,并且与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л),以及拓扑异构酶(TOPO-II)的表达异常有关。P-糖蛋白(P-gp)主要分布于细胞膜,是依赖ATP酶的药物输出泵,也是一种Ca2+与Cl-的通道。P-gp能够与进入细胞浆的抗肿瘤药物结合,借助ATP水解释放出的能量,直接或间接将药物泵出细胞;或借P-gp本身的通道作用,将药物从细胞内泵出细胞外,导致肿瘤细胞内药物浓度降低、细胞毒作用减弱或丧失,进而使肿瘤产生耐药。

研究显示,聚合物载体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肿瘤的多药耐药性。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聚环氧乙烯-聚苯醚-聚环氧乙烯三聚体(PEO-PPO-PEO),包裹抗肿瘤药物后,当聚合物浓度在临界胶团浓度附近或以下时,可以发挥最佳的抗肿瘤效果,体现逆转多药耐药性倾向。聚合物载体可有效减少耐药细胞的ATP量,却不会引起敏感细胞的ATP量的变化。耐药细胞中ATP量的减少,直接减少了被耐药细胞泵出的肿瘤药物量,表现为对肿瘤耐药性的逆转。又如,聚左旋组氨酸(PolyHis),通过咪唑基团的“质子海绵体”机制,可实现核内体膜裂解活性。如果所设计的聚合物胶团,能够在早期的核内体中发生触发性释放并内在化,随后使成熟的核内体膜破裂,则可以使药物逃逸,并在细胞浆和细胞核(潜在的药物作用位点)中表现出更高的药物浓度,这样的给药系统将成为有效的克服多药耐药性的药物传递模型。因此,带有聚左旋组氨酸核心的聚合物胶团,也有望成为有效的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逆转剂。

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靶标位于细胞内。现有的肿瘤化疗技术,基本沿用了药物的非靶向性给药模式,通过合适的载体技术,将药物直接靶向病变组织(器官)、细胞及亚细胞器,是解决癌症化疗治愈率低和毒副作用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国内外科学家通过纳米载体技术,在抗肿瘤药物的组织(器官)和细胞靶向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疗效。其基本原因之一,在于绝大多数抗肿瘤药物的分子作用靶点位于细胞内。因此,针对肿瘤细胞内药物分子作用靶点(亚细胞器)的靶向性纳米载体材料技术的研究开发,是突破肿瘤化疗瓶颈技术的关键。

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新型胶体给药系统,它是继乳剂、脂质体、聚合物纳米粒之后,极具发展潜力的靶向控释给药系统。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采用天然或合成的类脂材料,如硬脂酸、卵磷脂、单甘酯等为载体,将药物包裹于类脂核中制成固体胶粒给药系统。它既具备聚合物给药系统控释、避免药物泄漏等优点,又兼具了乳剂、脂质体的毒性低、生物相容性好、生物利用度高的优点。但是,固体脂质纳米粒给药系统也存在一些潜在的局限性,如有限的载药能力、储存过程的药物排挤现象等问题。

在固体脂质纳米粒中,加入形态相异的液体脂质作为混合类脂基质,可制备得到新型纳米结构脂质载体(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NLC)。液体脂质的加入,可扰乱固体脂质规则的晶格结构,增加纳米粒结构中不规则晶型的比例,可使包封药物的空间容量增加,进而提高载体的载药能力。通过控制液体脂质比例,还可使NLC在体温下保持固体骨架结构,实现NLC药物的控制释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在抗肿瘤治疗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在逆转耐药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由固态脂质材料、液态脂质材料和抗肿瘤药物组成。固态脂质为单甘酯,液态脂质为油酸,抗肿瘤药物可为紫杉醇和阿霉素。油酸的比例可为0-30%,抗肿瘤药物的比例为1-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采用水性溶剂扩散法制备。本发明中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组成与制备方法已为专利《一种具有高效抗肿瘤活性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专利申请号200610155605.3)所涵盖。

本发明是利用具有高效细胞摄取和细胞浆浓集功能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紫杉醇、阿霉素等分子靶标位于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在提高该类药物抗肿瘤疗效的同时,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和多药耐药性。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是通过具有高效细胞摄取和细胞浆浓集功能的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分子靶标位于细胞内的抗肿瘤药物,可显著增加肿瘤细胞对抗肿瘤药物的摄取,提高药物分子靶标部位的药物浓度,增强抗肿瘤药物的疗效。通过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药物,可避免耐药细胞细胞浆中P-糖蛋白对抗肿瘤药物的识别,减少药物从细胞内的外排,在提高抗肿瘤药物疗效的同时,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和多药耐药性。

附图说明

图1为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MCF-7细胞和MCF-7-adr细胞摄取荧光照片。

图2为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在SKOV3细胞和SKOV3-adr细胞摄取荧光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阿霉素单甘脂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1)阿霉素单甘脂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制备

分别取单甘酯60mg和阿霉素3mg,精密称定,加入6mL无水乙醇,水浴70℃溶解,形成有机相。以蒸馏水为分散相,置70℃水浴中,在400r·min-1机械搅拌条件下,将有机相注入到60mL分散相中,搅拌5min,制备得到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分散液,分散液用3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1.2,以20000r·min-1离心10min,沉淀加0.1%泊洛沙姆(Poloxamer)(w/v)再分散后,用1.0mol·L-1NaOH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

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见表1。

表1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

    粒径    (nm)    表面电位    (-mV)    药物包封率    (%)    356.3    36.5    67.2

2)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及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分别以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为模型细胞,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对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率,通过给药系统与细胞共孵育后的IC50值(细胞的半数致死率)来评价。细胞存活率试验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测定。于24孔板预培养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混悬液。实验设对照孔,每组重复3次。孵育48小时后,每孔加入60μL的MTT溶液,孵育4小时后弃去上清液,PBS溶液冲洗2次,每孔加入500μL的DMSO溶液,终止反应。将培养板水平振荡10min,用酶联检测仪在570nm处,测定吸收度,按(1)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细胞存活率(%)=A570(样品)/A570(对照)×100%    (1)

其中A570(样品)为加入混悬液后的细胞的吸收度,A570(对照)为空白对照的细胞的吸收度。

所测定的空白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值结果,见表2。

表2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

  给药系统     IC50(μg·mL-1)      毒性增加倍数MCF-7  MCF-7-adr  MCF-7  MCF-7-adr  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549.24  564.38  -  -  阿霉素溶液0.176  6.2  1  1  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0.12  0.99  1.5  6.3

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低毒性载体材料,阿霉素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在乳腺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0.5倍和5.3倍。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倍数约为35.2倍,阿霉素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可部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

实施例2:阿霉素单甘脂/油酸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1)阿霉素单甘脂/油酸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制备

分别取单甘酯60mg、油酸6mg和阿霉素3mg,精密称定。加入6mL无水乙醇,水浴70℃溶解。以蒸馏水为分散相,置70℃水浴中,在400r·min-1机械搅拌条件下,将有机相注入到60mL分散相中,搅拌5min,得到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分散液,分散液用3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1.2,以20000r·min-1离心10min,沉淀加0.1%泊洛沙姆(Poloxamer)(w/v)再分散后,用1mol·L-1NaOH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

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见表3。

表3阿霉素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

    粒径    (nm)    表面电位    (-mV)    药物包封率    (%)    423.4    33.2    67.1

2)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及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分别以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为模型细胞,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对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率,通过给药系统与细胞共孵育后的IC50值(细胞的半数致死率)来评价。细胞存活率试验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测定。于24孔板预培养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混悬液、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混悬液。实验设对照孔,每组重复3次。孵育48小时后,每孔加入60μL的MTT溶液,孵育4小时后,弃去上清液,PBS溶液冲洗2次,每孔加入500μL的DMSO溶液,终止反应。将培养板水平振荡10min,用酶联检测仪在570nm处,测定吸收度,按(1)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所测定的空白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值,见表4。

表4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阿霉素溶液和阿霉素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

  给药系统     IC50(μg·mL-1)      毒性增加倍数MCF-7  MCF-7-adr  MCF-7  MCF-7-adr  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455.49  469.74  -  -  阿霉素溶液0.176  6.2  1  1  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0.168  0.71  1.05  8.7

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低毒性载体材料,阿霉素经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在乳腺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5%和7.7倍。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倍数约为35.2倍,阿霉素经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可部分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

实施例3:紫杉醇单甘脂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1)紫杉醇单甘脂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制备

分别取单甘酯60mg和紫杉醇3mg,精密称定,加入6mL无水乙醇,水浴70℃溶解。以蒸馏水为分散相,置70℃水浴中,在400r·min-1机械搅拌条件下,将有机相注入60mL分散相中,搅拌5min,得到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分散液,分散液用3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1.2,以20000r·min-1离心10min,沉淀加0.1%泊洛沙姆(Poloxamer)(w/v)再分散后,用1mol·L-1NaOH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

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见表5。

表5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

    粒径    (nm)    表面电位    (-mV)    药物包封率    (%)    289.5    43.1    76.8

2)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及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分别以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adr细胞为模型细胞,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对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率,通过给药系统与细胞共孵育后的IC50值(细胞的半数致死率)来评价。细胞存活率试验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测定。于24孔板预培养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混悬液、紫杉醇溶液(溶剂为Cremophor∶无水乙醇混合溶剂(1∶1,v/v))和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油酸含量为0)给药系统混悬液。实验设对照孔,每组重复3次。孵育48小时后,每孔加入60μL的MTT溶液,孵育4小时后,弃去上清液,PBS溶液冲洗2次,每孔加入500μL的DMSO溶液,终止反应。将培养板水平振荡10min,用酶联检测仪在570nm处,测定吸收度,按(1)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所测定的空白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紫杉醇溶液和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值,见表6。

表6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紫杉醇溶液和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

  给药系统    IC50(μg·mL-1)      IC50(μg·mL-1)MCF-7  MCF-7-adr  SKOV3  SKOV3-adr  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549.24  564.38  543.84-  557.52-  紫杉醇溶液0.29  8.61  0.16  9.35  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0.092  0.068  0.089  1.36

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低毒性载体材料,紫杉醇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不含油酸)包封后,在乳腺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2.2倍和125.5倍。乳腺癌耐药细胞对紫杉醇的多药耐药倍数约为29.7倍,紫杉醇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可完全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紫杉醇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不含油酸)包封后,在卵巢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0.8倍和5.9倍,可部分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

实施例4:紫杉醇单甘脂/油酸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的制备与应用

1)紫杉醇单甘脂/油酸纳米结构载体给药系统制备

分别取单甘酯60mg、油酸6或18mg和紫杉醇3mg,精密称定,加入6mL无水乙醇,水浴70℃溶解。以蒸馏水为分散相,置70℃水浴中,在400r·min-1机械搅拌条件下,将有机相注入到60mL分散相中,搅拌5min,得到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分散液,分散液用3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1.2,以20000r·min-1离心10min,沉淀加0.1%泊洛沙姆(Poloxamer)(w/v)再分散后,用1mol·L-1NaOH溶液调节pH至7.0,得到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

紫杉醇的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见表7。

表7紫杉醇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粒径、表面电位和药物包封率

    油酸含量    (%)    粒径    (nm)    表面电位    (-mV)    药物包封率    (%)    10    445.2    30.8    75.3    30    423.2    35.6    78.9

2)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肺癌A549细胞转运

本发明采用含有异硫氰基荧光素(FITC)与硬脂胺化学嫁接物,作为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进行肺癌A549细胞转运研究的荧光标记物。含有异硫氰基荧光素与硬脂胺化学嫁接物的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通过以下方法制备:分别取单甘酯27mg和异硫氰基荧光素与硬脂胺化学嫁接物4.5mg,精密称定,加入3mL无水乙醇,水浴70℃溶解。以蒸馏水为分散相,置70℃水浴中。在400r·min-1机械搅拌条件下,将有机相注入30mL分散相中,搅拌5min,得到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的分散液,分散液用3mol·L-1HCl溶液调节pH至1.2,以20000r·min-1离心10min,沉淀加0.1%泊洛沙姆(Poloxamer)(w/v)再分散后,用1.0mol·L-1NaOH溶液调节pH至7.0,分散液用于肺癌A549细胞转运研究。

分别取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5%CO2,37℃孵箱)。取对数生长期细胞,PBS润洗后,加入胰酶消化并用培养液稀释,按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24孔培养板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荧光标记的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终浓度为100μg·mL-1),孵育1,2,4,12,24h后,用PBS冲洗细胞3次,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参见图1。其中纳米载体与细胞共孵育12小时,A为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30%油酸)在MCF-7细胞摄取荧光照片,B为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30%油酸)在MCF-7-adr细胞摄取荧光照片。

分别取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adr细胞,在含有10%小牛血清的RPMI 1640培养液中培养(5%CO2,37℃孵箱)。取对数生长期细胞,PBS润洗后,加入胰酶消化并用培养液稀释,按每孔1×105个细胞的密度接种于24孔培养板内,24孔培养板中的细胞贴壁生长后,加入荧光标记的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终浓度为100μg·mL-1),孵育1,2,4,12,24h后,用PBS冲洗细胞3次,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并拍照,结果参见图2,其中纳米载体与细胞共孵育12小时,为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30%油酸)在SKOV3细胞摄取荧光照片,B荧光标记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30%油酸)在SKOV3-adr细胞摄取荧光照片。

3)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及逆转耐药肿瘤细胞的耐药性

分别以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和耐阿霉素乳腺癌细胞MCF-7-adr细胞,卵巢癌细胞SKOV3细胞耐紫杉醇卵巢癌细胞SKOV3-adr细胞为模型细胞,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抗肿瘤疗效,以及对耐药肿瘤细胞耐药性的逆转效率,通过给药系统与细胞共孵育后的IC50值(细胞的半数致死率)来评价。细胞存活率试验采用四唑盐比色法(MTT Assay)测定。于24孔板预培养24h,细胞贴壁生长后,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空白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混悬液、紫杉醇溶液(溶剂为Cremophor∶无水乙醇混合溶剂(1∶1,v/v))和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10和30%油酸)给药系统混悬液。实验设对照孔,每组重复3次。孵育48小时后,每孔加入60μL的MTT溶液,孵育4小时后,弃去上清液,PBS溶液冲洗2次,每孔加入500μL的DMSO溶液,终止反应。将培养板水平振荡10min,用酶联检测仪在570nm处,测定吸收度,按(1)式计算细胞存活率。

所测定的空白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紫杉醇溶液和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值,见表8。

表8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紫杉醇溶液和紫杉醇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的IC50

给药系统    IC50(μg·mL-1)    IC50(μg·mL-1)MCF-7  MCF-7-adr  SKOV3  SKOV3-adr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455.49  469.74  487.92  498.97紫杉醇溶液0.29  8.61  0.16  9.35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含10%油酸)0.075  0.065  0.053  0.10纳米结构脂质载体给药系统(含30%油酸)0.064  0.069  0.052  0.053

研究结果表明,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为低毒性载体材料,紫杉醇经单甘酯/油酸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含30%油酸)包封后,在乳腺癌敏感细胞和耐阿霉素的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3.5倍和123.8倍。乳腺癌耐药细胞对紫杉醇的多药耐药倍数为29.7倍,紫杉醇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包封后,可完全逆转乳腺癌耐药细胞的多药耐药性。紫杉醇经单甘酯纳米结构脂质载体(不含油酸)包封后,在卵巢癌敏感细胞和耐药细胞上,可分别提高抗肿瘤疗效2.0倍和175.4倍,可完全逆转卵巢癌耐药细胞的耐药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