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制备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制备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制备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步骤如下:1)将电阻率为0.005-0.02欧姆.厘米的P型重掺杂硅片清洗后放入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装置的反应室中,反应室真空度抽至1~5×10-3Pa,以Zn为靶材,以O2和Ar作为溅射气氛,在5~20Pa压强下,衬底温度为300℃~500℃,进行溅射生长,得到ZnO薄膜;2)在ZnO薄膜上溅射半透明电极,在P型硅衬底背面溅射欧姆接触电极。本发明方法简单,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手段。且所用的设备与现行成熟的硅器件平面工艺兼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82563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8-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浙江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0610049178.0

  • 发明设计人 马向阳;杨德仁;陈培良;阙端麟;

    申请日2006-01-19

  • 分类号H01L31/18(20060101);C23C14/35(20060101);

  • 代理机构33200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韩介梅

  • 地址 310027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浙大路38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7:38:1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1-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H01L31/18 授权公告日:20090826 终止日期:20180119 申请日:200601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1-09-14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31/18 合同备案号:2011320001033 让与人:浙江大学 受让人:镇江大成新能源有限公司 发明名称:制备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公开日:20060830 授权公告日:20090826 许可种类:独占许可 备案日期:20110719 申请日:20060119

    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备案的生效、变更及注销

  • 2009-08-26

    授权

    授权

  • 2006-10-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8-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ZnO薄膜为紫外发光层的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尤其是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ZnO在室温下具有3.37eV的直接带隙和60mev的激子束缚能,因此它是实现紫外发光的理想的光电子材料。但是,ZnO的电致紫外发光二极管以及激光二极管很难实现,它遇到的最大障碍是ZnO高浓度的P型掺杂存在相当的困难。Toru Aoki等人报道了用激光掺杂实现ZnO二极管,并在110K下获得了紫外发光(参考文献T.Aoki,Y.Hatanaka,and D.C.Look,Appl.Phys.Lett.76,3257(2000));Xin-Li Guo等人利用N2O等离子增强脉冲激光反应沉积法实现了ZnO的P型掺杂,从而获得ZnO发光二极管,不过在紫外光区的发光很微弱(参考文献X.L.Guo,J.H.Choi,H.Tabata,and T.Kawai,Jpn.J.Appl.Phys.40,L177(2001));Atsushi Tsukazaki等人报道了重复温度调制外延法实现P型掺杂,从而制备了ZnO二极管,并获得了从紫外到绿光区域的电致发光,然而紫外区域的发光依然比较弱(参考文献A.Tsukazaki,A.Ohtomo,T.Onuma,M.Ohtani,T.Makino,M.Sumiya,K.Ohtani,S.F.Chichibu,S.Fuke,Y.Segawa,H.Ohno,H.Koinuma,and M.Kawasaki,Nature Mater.4,42(2005))。

在ZnO的可实用化P型掺杂目前还没有彻底解决的情况下,为了避开这个困难,人们曾尝试了多种ZnO基的异质结结构,如:p-SrCu2O2/n-ZnO,p-GaN/n-ZnO纳米棒,p-AlGaN/n-ZnO,p-GaN/i-ZnO/n-ZnO和n-MgZnO/n-ZnO/p-AlGaN/p-GaN,并成功地实现了ZnO的紫外电致发光。报道文献有:H.Ohta,M.Orita,and M.Hirano,and H.Hosono,J.Appl.Phys.89,5720(2001);Won Il Park and Gyu-Chui Yi,Adv.Mater.16,87(2004);Ya.I.Alivov,E.V.Kalinina,A.E.Cherenkov,D.C.Look,B.M.Ataev,A.K.Omaev,M.V.Chukichev,D.M.Bagnall,Appl.Phys.Lett.83,4719(2003);H.Y.Xu,Y.C.Liu,Y.X.Liu,C.S.Xu,C.L.Shao,R.Mu,Appl.Phys.B 00,1-4(2005);A.Osinsky,J.W.Dong,M.Z.Kauser,B.Hertog,A.M.Dabiran,P.P. Chow,S.J.Pearton,O.Lopatiuk and L.Chemyak,Appl.Phys.Lett.85,4272(2004)。

在ZnO的异质结中,由于Si在半导体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使得p-Si/n-ZnO异质结有更大的应用潜力。但是,迄今为止制备出的p-Si/n-ZnO异质结多应用于光电器件,并没有实现p-Si/n-ZnO异质结的电致发光。(参考文献:S.E.Nikitin,Yu.A.Nikolaev,I.K.Polushina,V.Yu.Rud,Yu.V.Rud,and E.I.Terukov,Semiconductor 37(11),1291-1295(2003);Munizer Purica,Elena Budianu,EmilRusu,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51-52,425-431(2000);H.Y.Kim,M.O.Park,J.H.Kim,S.Im,Optical Materials 17,141(2001);J.Y.Lee,Y.S.Choi,W.H.Choi,H.W.Yeom,Y.K.Yoon,J.H.Kim,S.Im,Thin Solid Films 420-421,112-116(2002);C.H.Park,I.S.Jeong,J.H.Kim,and Seongil Im,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2(22),3973-3975(2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制备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的方法。

本发明制备的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在硅衬底的正面生长一层ZnO薄膜,在ZnO薄膜上沉积半透明薄膜电极,在硅片背面沉积欧姆接触电极,其具体的工艺步骤如下:

1)将电阻率为0.005-0.02欧姆.厘米的P型重掺杂硅片清洗后放入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装置的反应室中,反应室真空度抽至1~5×10-3Pa,以Zn为靶材,以O2和Ar作为溅射气氛,O2和Ar的流量比为O2∶Ar=1∶2~1∶5,在5~20Pa压强下,衬底温度为300℃~500℃,溅射功率60~120W,进行溅射生长,得到ZnO薄膜;

2)在ZnO薄膜上溅射半透明电极,在P型硅衬底背面溅射欧姆接触电极。

本发明中,溅射在ZnO薄膜上的半透明电极可以是Au或者ITO薄膜。ZnO薄膜的厚度为50~500nm。

本发明用重掺P型硅片与ZnO形成异质结,在反向偏压下(负压加在硅衬底上)可以得到ZnO的室温紫外电致发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器件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简单,不需要采用复杂的分子束外延(MBE)和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沉积(MOCVD)等手段。而且该器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与现行的成熟的硅器件平面工艺兼容。

附图说明

图1是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示意图;

图2是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在反向偏置下获得的电致发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图1示出了发明的氧化锌/p型硅异质结紫外电致发光器件,在硅衬底1的正面自下而上依次沉积有ZnO薄膜2和电极3,在硅衬底背面沉积有欧姆接触电极4。

实施例1

采取如下工艺步骤:(1)清洗P型<100>重掺硼,电阻率为0.005欧姆.厘米、大小为15×15mm、厚度为675微米的硅片;(2)将硅片放入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装置的反应室中,反应室真空度抽至5×10-3Pa,在溅射时,采用Zn靶、衬底温度300℃、溅射功率60W,通以O2和Ar混合气体,O2和Ar的流量比为O2∶Ar=1∶2,工作压强为5Pa,进行溅射生长,沉积厚度约为50nm的ZnO薄膜;(3)在ZnO薄膜上溅射面积10×10mm2、厚度10nm的Au膜,在硅衬底背面溅射厚度100nm的Au膜。

实施例2

采取如下工艺步骤:(1)清洗P型<100>重掺硼,电阻率为0.01欧姆.厘米、大小为15×15mm、厚度为675微米的硅片;(2)将硅片放入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装置的反应室中,反应室真空度抽至3×10-3Pa,在溅射时,采用Zn靶、衬底温度400℃、溅射功率100W,通以O2和Ar混合气体,O2和Ar的流量比为O2∶Ar=1∶3,工作压强为10Pa,进行溅射生长,沉积厚度约为300nm的ZnO薄膜;(3)在ZnO薄膜上溅射面积10×10mm2、厚度10nm的Au膜,在硅衬底背面溅射厚度100nm的Au膜。

实施例3

采取如下工艺步骤:(1)清洗P型<100>重掺硼,电阻率为0.02欧姆.厘米、大小为15×15mm、厚度为675微米的硅片,(2)将硅片放入直流反应磁控溅射装置的反应室中,反应室真空度抽至3×10-3Pa,在溅射时,采用Zn靶、衬底温度500℃、溅射功率120W,通以O2和Ar混合气体,O2和Ar的流量比为O2∶Ar=1∶5,工作压强为20Pa,进行溅射生长,沉积厚度约为500nm的ZnO薄膜;(3)在ZnO薄膜上溅射面积10×10mm2、厚度10nm的Au膜,在硅衬底背面溅射厚度100nm的Au膜。

图2给出了通过上述方法获得的器件在室温下测得的不同驱动电压/电流下的电致发光(EL)谱,正向偏置时,正压加在硅衬底上。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电流/电压的增大,电致发光的强度也随着增大,这是典型的电致发光的特征。此外,主要发光峰的位置在386nm附近,这来源于ZnO近带边跃迁产生的紫外光发射。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