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摘要

一种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为提供一种扩增进气范围、提高出风风压、避免阻碍进气、降低噪音的散热风扇部件,提出本发明,它具有入风侧及相对于入风侧的底侧;其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连接于轮毂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及借由支撑件支撑并连接于轮毂的数片扇叶;扇叶具有对应于入风侧的入风侧缘及对应于底侧的底缘;入风侧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7341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6-02-1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建准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58345.9

  • 发明设计人 洪银树;吕有原;方美智;

    申请日2004-08-10

  • 分类号F04D29/30(20060101);F04D25/08(20060101);G06F1/2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239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争艳

  • 地址 台湾省高雄市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6:55:11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07-04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IPC(主分类):F04D29/3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040810

    专利权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的变更

  • 2008-02-27

    授权

    授权

  • 2006-04-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6-02-1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散热风扇部件,特别是一种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已有的鼓风散热扇包含壳座1、结合于壳座1上的盖板2及叶轮3。

壳座1设有容室11及侧出风口12。

盖板2设有入风口21。

叶轮3可转动地设于壳座1的容室11内,其设有轮毂31、支撑件32及数片鼓风扇叶33。

鼓风扇叶33利用支撑件32连接于轮毂31。如图2所示,数片鼓风扇叶33的顶端亦可选择设置连接环34,以强化结构强度。

在运转时,叶轮3的鼓风扇叶33转动,进而由盖板2的入风口21吸入轴向气流;接着,鼓风扇叶33则驱动轴向气流经由壳座1的侧出风口12径向输出,如此,鼓风散热扇即可对侧出风口12外的欲散热物件,如散热鳍片进行散热。

虽然,已有的鼓风散热扇广泛使用于电脑系统中,然而,已有的鼓风散热扇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下列问题:

1、鼓风扇叶33的入风侧缘331通常与轮毂31的顶面大致具有相同轴向高度,且在完成组装时,轮毂31的顶面大致贴近于盖板2的入风口21处。因此,实际上,入风口21仅能由鼓风扇叶33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气范围,因而局限轴向气流的进气量。此时,若鼓风扇叶33的入风侧缘331形成较大径向长度,则将造成入风侧缘331干扰、阻碍入风口21的轴向气流进气动作,因而不利于提高进气量,进而影响出风量及其风压。

2、若鼓风扇叶33在入风侧缘331形成较大径向长度,则经由入风口21吸入的轴向气流在进入壳座1后,将立刻受入风侧缘331的旋转导引而立即转成径向离心气流。此种气流立即转向的现象可能导致产生鼓风噪音,而影响鼓风散热扇的转速效率。

基于上述因素,确实仍有必要进一步改良鼓风散热扇的叶轮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扩增进气范围、提高出风风压、避免阻碍进气、降低噪音的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

本发明具有入风侧及相对于入风侧的底侧;其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连接于轮毂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及借由支撑件支撑并连接于轮毂的数片扇叶;扇叶具有对应于入风侧的入风侧缘及对应于底侧的底缘;入风侧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

其中:

数片扇叶入风侧缘具有不同的轴向高度,借以使入风侧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及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

数片扇叶由数片上扇叶及数片下扇叶组成;上扇叶的数量少于下扇叶的数量,借以使入风侧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及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

扇叶的整体轴向高度高于轮毂的顶面,借以在扇叶与轮毂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扩增轴向气流的进气范围及利于气流流畅转向的缓冲空间。

支撑件为由轮毂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并连接支撑部分扇叶的数个波浪状肋条;数个数片扇叶外缘连接设的连接环。

连接环连接于数片扇叶的入风侧缘。

连接环连接于数片扇叶的底缘。

数片上扇叶与数片下扇叶之间设有借以区隔数片上、下扇叶的连接环。

支撑件为环板。

由于本发明具有入风侧及相对于入风侧的底侧;其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连接于轮毂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及借由支撑件支撑并连接于轮毂的数片扇叶;扇叶具有对应于入风侧的入风侧缘及对应于底侧的底缘;入风侧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并与具有容室的壳座及具有入风口的盖板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当鼓风散热扇运转时,扇叶将旋转带动外部的轴向气流由盖板的入风口进入,由于本发明入风侧形成形成稀疏的扇叶排列及在底侧形成密集的扇叶排列,因此可有效避免因过密扇叶排列而干扰盖板入风口的进气动作,并有利于将进气面积扩增至最大,并使近底侧下半部的扇叶相对具有较大驱风能力;即本发明可扩增轴向气流的进气范围,并导引轴向气流流畅地转向,并使轴向气流在流畅地转向后以径向气流方式由壳座的侧出风口增压输出;且能避免轴向气流的转向动作过度集中在近入风侧的上半部,进而有效减少扇叶转动时所产生的鼓风噪音。不仅扩增进气范围、提高出风风压,而且避免阻碍进气、降低噪音,从而达到本发明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已有的鼓风散热扇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2、为已有的鼓风散热扇分解结构示意立体图(设有连接环)。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4、为组装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鼓风散热扇结构示意剖视图。

图5、为组装本发明实施例一的鼓风散热扇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一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部分扇叶入风侧缘外周与连接环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三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四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五局部剖视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五结构示意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3、图4所示,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4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41、连接于轮毂41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42、借由支撑件42支撑并连接于轮毂41的数片扇叶43、43’及至少一个连接环44。

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图未示),并与具有容室11的壳座1及具有入风口21的盖板2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

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4具有对应于盖板2入风口21的入风侧401及相对于入风侧401另一侧,例如邻近壳座1容室11内底面的底侧402。

轮毂4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在壳座1容室11内,其内部容设电动机。

支撑件42为由轮毂41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数个波浪状肋条。

部分扇叶43、43’与支撑件42一体连接,同时所有扇叶43、43’利用连接环44相互连接,因而支撑件42可直接、间接地将所有扇叶43、43’支撑连接于轮毂41上。

如图3、图4所示,各扇叶43、43’包含数个侧缘,如入风侧缘431、431’及底缘432,入风侧缘431位于本发明的入风侧401,底缘432位于本发明的底侧402,并在外周缘利用连接环44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其中,至少一部分扇叶43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大于另一部分扇叶43’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借此,在本发明入风侧401形成稀疏的扇叶43排列,并在本发明底侧402形成密集的扇叶43、43’排列。再者,扇叶43的整体轴向高度较佳高于轮毂41的顶面,如此,在扇叶43与轮毂41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缓冲空间400。亦可如图7所示,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较高的部分扇叶43的入风侧缘431外周利用连接环44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如图5所示,当本发明运转时,扇叶43将旋转带动外部的轴向气流由盖板2的入风口21进入缓冲空间400。此时,由于部分扇叶43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大于另一部分扇叶43’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以使本发明在入风侧401形成稀疏的扇叶43排列及在底侧402形成密集的扇叶43、43’排列,因此可减少扇叶43在本发明入风侧401形成过度密集的扇叶43排列,因而可有效避免干扰盖板2入风口21的进气动作,并相对扩大本发明入风侧401的缓冲空间400,进而有利于将进气面积扩增至最大。接着,在轴向气流进入缓冲空间400后,由于缓冲空间400具有足够空间,因此,可扩增轴向气流的进气范围,并导引轴向气流流畅地转向。在流畅地转向后,轴向气流再经由扇叶43的驱动以径向气流方式由壳座1的侧出风口12增压输出。此时,由于本发明在入风侧401上半部具有稀疏的扇叶43排列,因而,造成本发明近底侧402下半部的扇叶43、43’相对具有较大驱风能力。借此,轴向气流倾向往扇叶43、43’下半部流动,故亦能避免轴向气流的转向动作过度集中在本发明近入风侧401的上半部,进而有效减少扇叶43转动时所产生的鼓风噪音。

实施例二

如图6所示,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4a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41、连接于轮毂外周面的41至少一个支撑件42、借由支撑件42支撑并连接于轮毂41的数片扇叶43、43’、43”、43及至少一个连接环44。

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图未示),并与具有容室的壳座及具有入风口的盖板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

本发明具有对应于盖板入风口的入风侧401及相对于入风侧401另一侧,例如邻近壳座容室内底面的底侧。

轮毂4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在壳座容室内,其内部容设电动机。

支撑件42为由轮毂41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数个波浪状肋条。

部分扇叶43、43’、43”、43与支撑件42一体连接,同时所有扇叶43、43’、43”、43利用连接环44相互连接,因而支撑件42可直接、间接地将所有扇叶43、43’、43”、43支撑连接于轮毂41上。

扇叶43、43’、43”、43分别包含数个侧缘,如入风侧缘431、431’、431”、431及底缘432,入风侧缘431位于本发明的入风侧401,底缘432位于本发明的底侧402,并在外周缘利用连接环44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其中,数片扇叶43、43’、43”、43形成两种以上不同轴向高度的入风侧缘431、431’、431”、431,且各种不同轴向高度的扇叶43、43’、43”、43等角度对称环设于轮毂41周围,如此同样可在本发明入风侧401形成稀疏的扇叶43排列,可有效避免干扰盖板入风口的进气动作,以相对扩增进气范围;扇叶43的整体轴向高度较佳高于轮毂41的顶面,如此,在扇叶43与轮毂41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缓冲空间400,以相对增加进气面积、提升气流转向流畅性,并减少鼓风噪音。

实施例三

如图8所示,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4b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41、连接于轮毂41外周面的至少一个支撑件42、借由支撑件42支撑并连接于轮毂41的数片扇叶43b、43b’及至少一个连接环44。

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图未示),并与具有容室的壳座及具有入风口的盖板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

本发明具有对应于盖板入风口的入风侧401及相对于入风侧401另一侧,例如邻近壳座容室内底面的底侧402。

轮毂4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在壳座容室内,其内部容设电动机。

支撑件42为由轮毂41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数个波浪状肋条。

部分扇叶43b、43b’与支撑件42一体连接,同时所有扇叶43b、43b’利用连接环44相互连接,因而支撑件42可直接、间接地将所有扇叶43b、43b’支撑连接于轮毂41上。

各扇叶43b、43b’包含数个侧缘,如入风侧缘431、431’及底缘432,入风侧缘431位于本发明的入风侧401,底缘432位于本发明的底侧402,并在外周缘利用连接环44形成相互连接关系。

其中,至少一部分扇叶43b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大于另一部分扇叶43b’的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较高的扇叶43b的下半部及入风侧缘431’的轴向高度较低的扇叶43b’形成较大径向长度。借此,在本发明入风侧401形成稀疏的扇叶43b排列,以相对扩增进气范围,并在本发明底侧402形成密集的扇叶43b、43b’排列,以具有更大的驱风能力。再者,扇叶43b的整体轴向高度较佳高于轮毂41的顶面,如此,在扇叶43b与轮毂41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缓冲空间。

实施例四

如图9所示,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5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51、连接于轮毂51外周面的至少一支撑件52、借由支撑件52支撑并连接于轮毂51的数片上扇叶53、数个下扇叶53’及数个连接环54、55、56。

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图未示),并与具有容室的壳座及具有入风口的盖板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

本发明具有对应于盖板入风口的入风侧501及相对于入风侧501另一侧,例如邻近壳座容室内底面的底侧502。

轮毂5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在壳座容室内,其内部容设电动机。

支撑件52为由轮毂51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数个波浪状肋条。

数片上扇叶53及数片下扇叶53’利用连接环54、55、56形成支撑及区隔,同时经由支撑件52连接于轮毂51上。上扇叶53的数量少于下扇叶53’的数量。再者上扇叶53的径向长度较佳选择小于下扇叶53’的径向长度。借此,借此,在本发明入风侧501利用减少上扇叶53数量的方式形成稀疏的扇叶53排列,以相对扩增进气范围。同时,在本发明底侧502利用数量较多的下扇叶53’形成密集的扇叶53b、53b’排列,以具有更大的驱风能力。再者,上扇叶53的整体轴向高度较佳高于轮毂51的顶面,如此,在扇叶53与轮毂51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缓冲空间。

实施例五

如图10、图11所示,本发明入风侧形成稀疏扇叶排列的鼓风散热扇叶轮6包含具有外周面的轮毂61、连接于轮毂61外周面的一个支撑件62及借由支撑件62支撑并连接于轮毂61的数片扇叶63、63’、63”。

本发明可结合电动机(图未示),并与具有容室的壳座及具有入风口的盖板组成完整的鼓风散热扇。

本发明具有对应于盖板入风口的入风侧601及相对于入风侧601另一侧,例如邻近壳座容室内底面的底侧602。

轮毂61以可转动方式结合在壳座容室内,其内部容设电动机。

支撑件62为由轮毂61外周面向外径向延伸形成的环板状。

所有扇叶63、63’、63”与环板状支撑件62一体连接支撑连接于轮毂61上。

扇叶63、63’、63”分别包含数个侧缘,如入风侧缘631、631’、631”及底缘632,入风侧缘431位于本发明的入风侧601,底缘632位于本发明的底侧602,并与环板状支撑件62一体连接。

其中,数片扇叶63、63’、63”形成不同轴向高度的入风侧缘631、631’、631”,且各种不同轴向高度的扇叶63、63’、63”等角度对称环设于轮毂41周围,如此同样可在本发明入风侧601形成稀疏的扇叶63排列,可有效避免干扰盖板入风口的进气动作,以相对扩增进气范围;扇叶63的整体轴向高度较佳高于轮毂61的顶面,如此,在扇叶63与轮毂61顶面之间可共同围绕形成缓冲空间600,以相对增加进气面积、提升气流转向流畅性,并减少鼓风噪音。

如上所述,与如图1所示的已有叶轮3’相比较,本发明借由在其入风侧形成相对稀疏的扇叶排列及形成的缓冲空间,其确实可相对扩增入风侧的进气范围、增加出风风压及降低鼓风噪音,有效克服了仅具有限进气范围且因气流立即转向而产生噪音的缺点。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