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

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

摘要

本发明涉及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特点是:该配方包括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山萸肉等41味中药。该配方中药治疗效果好,疗程短,一疗程为4-6天,一般1-2个疗程即有效。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8311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2-2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董兆元;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44868.8

  • 发明设计人 董兆元;

    申请日2004-05-27

  • 分类号A61K35/78;A61P25/04;

  • 代理机构34101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金惠贞

  • 地址 236000 安徽省阜阳市伍明中心卫生院内科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55:4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0-08-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988 授权公告日:20061227 申请日:20040527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12-27

    授权

    授权

  • 2005-04-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2-2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及脑供血不足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神经、血管性头痛的诊断标准是,以反复发作性头痛或搏动性头痛,脑力劳动后或情绪波动后加重,休息后消失,中医理论认为,属肝阳头痛,瘀血头痛的范畴;脑供血不足的诊断标准是,头痛伴眩晕,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缓解,脑地形图提示,脑供血不足,彩色B超提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中医理论认为,属血虚头痛,气血不足型眩晕和痰浊中阻型眩晕的范畴;脑中风后遗症诊断标准是,头痛头晕,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四肢活动受限,语言不利,头颅CT检查提示,脑出血或脑栓塞患者所遗留的后遗症,中医辨证属中风后遗症范畴。

目前,临床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药物有以下几种,1、脱水降颅压药,2、血管扩张剂及扩容剂,3、抗血小板聚集剂,4、抗凝剂治疗,5、钙桔抗剂,6、中药治疗,采用红花、川芎、丹参等,上述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疗程长、见效特别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疗程短、见效快的治疗神经、血管性头痛、脑供血不足及脑中风后遗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发明中药是由下列质量配比的原料组成:

天麻      30     钩藤    20    全虫    10    蜈蚣    4

石决明    100    蒺藜    50    僵蚕    20    地龙    30

牡蛎      100    丹参    50    红花    40    桃仁    20

泽兰      20     益母草  50    牛膝    50    土鳖    20

三七    20    川芎    40    苍耳子  20    藁本    20

白芷    20    桑叶    30    菊花    50    蔓荆子  20

葛根    50    玄参    30    丹皮    20    赤芍    30

龙齿    50    远志    20    夜交滕  40    石菖莆  30

人参    30    黄芪    100   白术    50    菟丝子  50

枸杞子  50    当归    50    白芍    30    山萸肉  50

乌蛇    100。

所述配方中的龙齿、牡蛎、石决明可经过煅烧,即在明火上烧10-20分钟。

本发明配方适用于三种病因:一、血虚不能养脑;二、血瘀不通则痛;三、肝肾阴虚,肝阳上亢,水不涵木。

本发明配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当归、白芍、山萸肉补气、生血、行血;枸杞、菟丝子补肝肾之阴、滋水涵木,以治本为君药;丹参、红花、桃仁、泽兰、益母草活血化瘀;玄参、丹皮、赤芍清热凉血、兼有养阴、活血之功;天麻、钩藤、全虫、蜈蚣、石决明、蒺藜、僵蚕平肝潜阳息风,共为臣药;苍耳子驱头风;龙齿、远志、夜交滕具有安神功效;桑叶、菊花、蔓荆子清利头目,乌蛇祛风湿止痛,共为佐药;藁本引药入太阳经,白芷引药入阳明经,葛根引药上行入脑,共为使药。

本方用于临床治疗3674人,其中年龄最大的病人78岁,年龄最小的病人16岁;年龄在16-35岁的病人共322人占8.1%,年龄在36-60岁的病人共1257人占34.21%,年龄在60-80岁的病人共2085人占57.6%;其中神经、血管性头痛患者共1142人占31.09%,脑供血不足患者共1385人占37.69%,脑中风(包括脑出血及脑栓塞)后遗症共1147人占31.22%。

治疗过程,凡服用该方的患者,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一切药物。该配方剂型为汤剂,每副药服用2日,2-3副药为一个疗程。

疗效判断:

对于神经、血管性头痛及脑供血不足,头痛症状完全消失,脑体力劳动后不复发为全愈;头痛、头晕症状基本消失,脑体力劳动后发作不明显为好转;头痛头晕症状无明显改善,脑体力劳动后发作同前为无效。

对于中风后遗症,肢体活动自如有力,语言清晰,口眼歪斜消失,头痛头晕消失,血压正常为显效;肢体活动稍受限,语言稍受限,口眼歪斜减轻,头痛头晕基本消失为有效;肢体活动受限,语塞不清,口眼歪斜无明显改善,头痛头晕未见明显好转为无效。

采用本发明配方治疗的结果:

神经、血管性头痛痊愈1128人占98.77%,有效14人占1.23%;脑供血不足痊愈1262人占91.12%,有效113人占8.08%;脑中风后遗症显效968人占84.39%,有效168人占14.66%,无效11人占0.9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

天麻    30    钩藤    20    全虫    10    蜈蚣    4

石决明  100   蒺藜    50    僵蚕    20    地龙    30

牡蛎    100   丹参    50    红花    40    桃仁    20

泽兰    20    益母草  50    牛膝    50    土鳖    20

三七    20    川芎    40    苍耳子  20    藁本    20

白芷    20    桑叶    30    菊花    50    蔓荆子  20

葛根    50    玄参    30    丹皮    20    赤芍    30

龙齿    50    远志    20    夜交滕  40    石菖莆  30

人参    30    黄芪    100   白术    50    菟丝子  50

枸杞子  50    当归    50    白芍    30    山萸肉  50

乌蛇    100。

本发明中药汤剂的煎药方法如下,取上述配方中的全虫、蜈蚣、三七研成细粉备用,且将研好的细粉分成四份;

将上述配方中的龙齿、牡蛎、石决明煅烧后,加水煎20分钟,再加入配方中的其他药物合煎20分钟,共煎三遍,将三次煎液合并,再煎至2000毫升,分早晚各服500毫升。服药时,一份备用粉剂用500毫升汤剂冲服。

上述将龙齿、牡蛎、石决明煅烧是指放在明火上烧透,通常在明火上烧10-20分钟即可烧透。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