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剂“速效烧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剂“速效烧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

摘要

一种治疗烧烫伤的中药膏剂“速效烧烫伤膏”及其制备方法,系按紫草20克,黄柏50克,白蔹750克,薄荷油2毫升及辅料凡士林1000克的重量比,依传统膏药熬炼方法加工制成。成品膏药为黑色,功能拔毒,祛腐,生肌,作用为煨脓养创,灭菌生新。采用包扎疗法,先用生理盐水清创,搌干水分后敷药,包扎,每日换药一次。I°烧烫伤12-24小时内可愈,浅II°烧烫伤2日内、深II°3-5天、III°烧烫伤7-15日内可消肿修复。恰当使用本发明膏药,创面不感染,愈合皮肤基本不挛缩,不留疤。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55945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张玉姣;

    申请/专利号CN200410004531.4

  • 发明设计人 张玉姣;

    申请日2004-02-20

  • 分类号A61K35/78;A61K9/06;A61P17/02;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322100 浙江省东阳市吴宁镇金泽巷35-4号东阳市烧伤研究所

  •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47: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2-04-25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1K36/87 授权公告日:20060524 终止日期:20110220 申请日:20040220

    专利权的终止

  • 2006-05-24

    授权

    授权

  • 2005-03-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05-0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本发明属治疗烧烫伤的中药外敷膏剂,由紫草20克、黄柏50克、白蔹750克、薄荷油2毫升及辅料凡士林1000克,按传统膏药熬炼方法加工制成。成品膏药为黑色,功能拔毒、祛腐、生肌,作用机理为煨脓养创灭菌生新。

烧烫伤第一症状是疼痛难忍。这是由于微循环遭到破坏,血管通透性增高,微循环血栓形成,产生内为凝固、中为淤滞、外为充血所致。本发明采用活血化瘀、运气止痛的中药,从泄导入手,疏通淤滞的血循环,从而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救活了皮肤再生器官——汗腺、毛囊和皮脂腺,为创面修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阻止创面向深度发展,减少渗出、消肿止痛,无须麻醉和使用杜冷丁之类的止痛剂。I°烧烫伤在12-24小时内可治愈,浅II°烧烫伤两天内基本消肿,深II°烧烫伤3-5天内消肿,III°烧烫伤7-15天消肿。

烧烫伤最大的危险是感染。由于创面微血管栓塞,临床通过血液循环输送抗菌素达不到创面部位,抗体、补体、血细胞等免役物质均不能及时供应创面所需,因而抗感染效果不理想。本发明在疏导血管的同时,用外敷药控制创面感染,促进焦痂或坏死细胞组织液化,与健康细胞组织脱离并自然剥落,防止了绿脓杆菌感染症状的发生,同时在药膏的作用下,创面会形成乳白色、稠软、半透明、具一定通透性的蛋白膜,保持创面环境的湿润状态与恒温,代替了人体表皮的保护和防范功能,创面的排泄物可随更换药物一起排出,不仅减少了病人的疼痛,而且有利创面修复愈合。

严重烧烫伤经治后往往留下疤痕后遗症,需进一步实行切、削、植皮等方法。本发明在控制感染的同时,养护了创口内残留的上皮岛在焦痂下滋生,即使深II°及III°烧烫伤的创口中,也有残留和局部完好的上皮细胞。

本发明庇护和培育残存的上皮细胞,伤口愈合与上皮组织恢复同步进行,这种不寻常作用,是防止愈后留疤、皮肤挛缩的独有功效。

本发明在使用时采用包扎疗法:先用生理盐水冲冼伤口,剪破水疱,放掉积液,将本药膏均匀涂布到消毒纱布上(约1毫米厚),剪取略大于创面大小的药纱布,覆盖在创面上,用绷带轻轻包扎固定(渗出液多时,可适当多包扎几层),若皮肤受火或热液烧烫至伤后,不强求严格的清创消毒,一般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后再用干棉球吸干即可敷药包扎。

换药时,I°、浅II°烧伤先剪除纱布或绷带,暴露创面;如渗液少,水疱不明显或没有水疱,轻轻吸干渗液,重新包扎(忌用化学药品双氧水、酒精等消毒);深II°-III°烧烫伤,换药时先剪除纱布或绷带,暴露创面,渗出液多、排泄物多、水疱大、压力高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剪开水疱、放出渗液,用棉球吸干即可;疱皮破损黄色结痂形成时,可撒少量“生肌拔毒散”,尔后包扎即可,每日换药一次;包扎时减少暴露时间,纱布厚度要适中。创面在半年内避免强光刺激。少吃酱油、霉干菜等色素重的食物及酒、辣椒等辛燥食品。

根据烧伤面积、深度、体温、白血球等全身情况,可配合输液、全身消炎,补充营养等治疗。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