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公告号CN149154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公开/公告日2004-04-28
原文格式PDF
申请/专利权人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无公害农药研究服务中心;
申请/专利号CN02121386.0
申请日1999-04-23
分类号A01N43/40;
代理机构11002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钱宝英
地址 712100 陕西省杨陵
入库时间 2023-12-17 15:18:03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07-06-20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2005-12-28
授权
授权
2004-06-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04-04-28
公开
公开
本发明涉及烟碱(Nicotine)乳油和烟碱复配乳油杀虫剂及其制法。
烟碱是从烟草中提取出的一种生物碱,是一种神经毒剂,对害虫有胃毒、触杀、熏蒸、内吸和拒食作用,具有速效性好,在环境中易降解,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因此一直是植物性杀虫剂中产量最大、最主要的药剂之一。但由于烟碱挥发性强,田间持效期短,所以在很长时期内主要是以烟碱盐的形式如硫酸烟碱水剂用于生产。研究表明,游离态烟碱生物活性显著高于烟碱盐,同时由于生产硫酸烟碱成本高及硫酸烟碱水剂不耐贮存等原因使得烟碱杀虫剂的实际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近年来,对烟碱的制剂作了很多研究,并有多个品种获得国家专利。李军以烟碱和表面活性剂、乳化剂、渗透剂混合制得烟碱杀虫剂,并获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 1140545A,其主要用于防治菜青虫、蚜虫、小菜蛾等;李范等申请了“烟碱乳油及制备方法”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 1110507A,其乳油配方为烟碱10~16%,乳化剂占1~20%,机油、二甲苯占5~60%;贾宏山申请了“增效型植物杀虫剂”专利,专利公开号为CN1164333A,其主要杀虫成份为烟碱、楝素和茴蒿素;王政国等申请了“柏杨植物杀虫剂”专利,专利号公开号CN 11152402A,其主要杀虫成份是从侧柏叶、松叶、园叶杨叶、枫柳、山豆根、苦树皮、百部、水蓼、烟碱和皂荚等10种植物的提取混合物;曹先立申请了“一种含有苦楝毒素的杀虫剂”专利,其配方组成为苦楝素65~75%、烟碱10~15%,百部碱5~10%,专利公开号为CN1045684A;胡绍海等申请了“茶皂素类植物性杀虫剂”专利,公开号为CN1045509A,其主要活性成份为茶皂素、烟碱和其它植物有效成份;邓吉生等申请了“一种含硫酸烟碱的杀虫剂”专利,公开号为CN 1098251A,其配方组成为硫酸烟碱4~8%,苄醚菊酯占1.5~4%,增效剂4~6%,增稠剂4~8%,溶剂75~86.5%。纵观上述专利,其中烟碱单剂的两个专利,仅做到了烟碱在制剂中以游离状态存在,但没有解决烟碱与有机合成农药的复配问题;而上述烟碱混剂的几个专利,大多数为烟碱与植物提取物的混用,仅有邓吉生等的专利是硫酸烟碱与苄醚菊酯的混用,迄今,市场上未见到该产品。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出一种药效优良、速效性好,残效期较长、增效显著、成本较低、便于推广使用的烟碱与有机合成农药的复配乳油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中的杀虫剂是首先将烟碱制成乳油制剂,其所含组份及配比(重量百分比)是:复合溶剂占50~87%;乳化剂5~20%;烟碱原油占5~30%。所采用的复合溶剂的组份和配比(重量百分比)是:二甲苯占20~80%,乙酸乙酯占10~30%,异丙醇占5~20%,油酸占5~20%,所采用的乳化剂为AE0-3和OP-10,二者按重量的配比为4~10∶1~4。
本发明中的烟碱复配制剂是由烟碱乳油与一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或一种有机磷杀虫剂或一种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配制成的二元乳油制剂。二元复配剂中,各组份有效成份按重量百分比为:烟碱∶有机磷杀虫剂=1∶0.1-5;或者为烟碱∶氨基甲酸类杀虫剂=1∶0.1-5;或者为烟碱∶拟除虫菊酯杀虫剂=1∶0.1-2。
本发明的烟碱复配乳油制剂中,有机磷杀虫剂可以选用乙酰甲胺磷、二嗪农、马拉硫磷、乐果、亚胺硫磷、伏杀硫磷、杀螟硫磷、辛硫磷、乐斯本、嘧啶氧磷、敌敌畏、喹硫磷、三唑磷中的任一种原药(原油)或其乳油制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可以选用灭多威、甲萘威、丁硫克百威、丙硫克百威中的任一种原药(原油)或其乳油制剂;拟除虫菊酯类可以选用功夫、灭扫利、氟胺氰菊酯、速灭杀丁、来福灵、联苯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中的任一种原药(原油)或其乳油制剂。
本发明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配制复合溶剂于反应釜中,加入烟碱原油和乳化剂,加热搅拌均匀,即得烟碱乳油;
B.给步骤A所得烟碱乳油中,加入其它杀虫剂(若为原药,则需加入余量适宜的溶剂),加热搅拌均匀即得烟碱复配乳油。
其中步骤A中的反应釜温度为45~60℃,搅拌时间为45分钟。步骤B中混配釜温度为45~50℃,搅拌时间为30~60分钟。
本发明的烟碱乳油制剂保持了现有烟碱制剂(如硫酸烟碱水剂、烟碱乳油等)对害虫所表现出的所有特性,但其速效性和持效期均有所提高。最重要的是由于该项发明的烟碱乳油所采用的溶剂系统既使其中烟碱以游离态存在,又使烟碱的碱性因烟碱与油酸以缔合态存在而在制剂表现不出,从而解决了烟碱与有机合成杀虫剂的复配问题。
本发明的烟碱复配乳油制剂在保持了烟碱乳油制剂特点的同时,显著延长了其残效期,扩大了防治谱,并表现出明显的协调增效作用。
图1为烟碱乳油及烟碱复配乳油生产工艺流程方框图。
以下通过非限定性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发明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烟碱乳油制备
以表1的比例称取各原料加入500立升反应釜,加热升温至55℃,并恒温搅拌45分钟,可得本发明的5%,15%和30%烟碱乳油各300kg。
表1 5%,15%和30%烟碱乳油制剂 (kg)
实施例2 烟碱复配乳油制备
取按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的15%烟碱乳油,以表2中的比例配制烟碱复配乳油(参见附图),可得六个二元复配乳油各100kg。
表2 烟碱复配乳油配制
试验实施例1 烟碱乳油对棉蚜的毒力测定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棉虫组采用本发明的5%,15%和30%烟碱乳油以及河南省郑州邙山化工厂生产的10%烟碱乳油对棉蚜进行了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烟碱乳油的毒力相当于或略高于郑州邙山化工厂生产的烟碱乳油(见表3)。
表3 烟碱乳油对棉蚜的毒力测定
试验实施例2 15%烟碱乳油对棉花伏蚜的药效试验
选择伏蚜发生较重的棉田,按试验设计于喷药前划分小区,每小区面积66.7m2。每浓度处理重复3次,另设喷清水对照。分别于药前及药后1,3,7天调查活虫数。调查时以对角线取样法在每小区随机选定5点,每点5株棉花,挂牌标记,调查每株棉花从上向下第二果枝上靠近主干的三个叶片上的蚜虫数量,计算虫口减退率和校正虫口减退率(防效)。
从表4-5可以看出,以本发明制备的5%,15%和30%烟碱乳油在剂量与郑州邙山化工厂生产的10%烟碱乳油剂量一样(有效成分7.5g/亩或15g/亩)条件下,防治棉伏蚜的效果相对较好。
表4 5%,15%和30%烟碱乳油防治棉伏蚜的田间试验效果
试验时间:1998 试验地点:陕西三原
注:1药前蚜数及蚜数栏,均为三次重复之总和;2带“*”系郑州邙山化工厂产品。
表5 表5,5%,15%和30%烟碱乳油防治棉伏蚜的田间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1998 试验地点:陕西大荔
注:药剂虫口数及活蚜数均为三个小区定点调查数字的总和
试验实施例3 烟碱混剂增效程度测定
陕西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棉虫组对本发明的三种烟碱混剂以棉蚜为试虫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本发明的烟碱混剂的共毒系数(CTC值)均大于120,而呈显著增效作用。
表6 烟碱混剂对棉蚜的毒力测定结果
陕西杨陵
试验实施例4 12%烟碱氯氰乳油对棉蚜的田间防治效果试验
选择棉花伏蚜发生较重的棉田一块,按试验设计要求,喷药前划分小区,小区面积约66.7平方米,在中间两行棉株上挂牌记载蚜虫数,每浓度处理重复次,另设不施药的对照小区,在施药后1,3,5天调查残存蚜虫数,计算虫口减退,分析防治效果,并进行统计分析。
表7 12%烟碱氯氰乳油防治棉伏蚜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1998 陕西渭南
注:1、“15%烟碱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处理中,先用12.6g/亩剂量(有效成分)的15%烟碱乳油药液喷施,然后再以1.8g/亩剂量(有效成份)的10%氯氰菊酯乳油药液喷施;2、“药前虫数”及“活虫数”栏中数据系4次重复之平均数;3、“防效”栏中,数列后标相同小写字毒者表示在方差分析(新复极差法)中于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表8 12%烟碱,氯氰乳油防治棉伏蚜药效试验结果
试验时间:1998 甘肃敦粕
注:1、“15%烟碱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处理,系先喷15%烟碱乳油后,再喷10%氯氰菊酯乳油;2、“药前虫数”及“虫数”栏系系次重复之总和;3、“防效”栏中,数列后标相同字母者,表示在方差分析(LSR法)中于5%水平上无显著差异。
从表7-8可见,对渭南棉蚜,本发明的12%烟碱,氯氰乳油混剂在相同剂量下,相当于或优于15%烟碱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的处理,其7.2g/亩剂量处理相当于或优于15%烟碱乳油单用(10g/亩)的处理,其3.6-14.4g/亩剂量的处理均显著优于10%氯氰菊酯乳油6g/亩剂量的处理;对甘肃敦粕棉籽蚜,本发明的12%烟碱氯氰乳油混剂在14.4g(有效成份)/亩剂量下,与15%烟碱乳油+10%氯氰菊酯乳油相同剂量处理和10%氯氰菊酯乳油6g/亩处理防效相当,但显著优于15%烟碱乳油单用的处理。
机译: 用于样品免疫学分析的抗体,用于测定新烟碱类杀虫剂,结合蛋白以获取抗体,测定样品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的方法以及用于测定新烟碱类杀虫剂的量的方法
机译: 用于测定新烟碱类杀虫剂的样品的免疫分析中使用的抗体,用于获得抗体的蛋白结合物,测定样品中新烟碱类杀虫剂浓度的方法以及用于测定新烟碱类杀虫剂含量的装置
机译: 杀虫剂组合物包括一种属于氯代烟碱类化合物的杀虫剂,以及一种具有吡唑,吡咯或苯并咪唑基团的杀虫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