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07-01-1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2001-11-07
授权
授权
1999-05-12
公开
公开
1999-04-21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稻的育秧剂,具体说是一种旱育秧水稻的育秧剂。
我国八十年代初从日本引进水稻的旱育稀植技术,目前在北方应用较广泛,该项技术的核心是旱育秧。由于受北方土壤气候的影响,旱育秧过程中秧苗很易患立枯病而死亡,为防治立枯病,该技术采用两次用浓硫酸酸化处理土壤,使土壤的PH值降到4左右,还要两次用敌克松杀菌剂,操作程序多,农民要备齐所需的物资也困难,另外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储存、运输都不方便,有时操作不当造成伤人事故。现有的育秧剂如专利号为92106209及92106324它们的作用机理也是用浓硫酸来调节土壤的PH值,用该方法不但操作不便,而且不能使土壤的PH值维持在4左右,因为北方多石灰性土壤,土壤的PH值一般在8.5左右,用浓硫酸处理一次后,土壤表面的PH值能达到要求,但浇水后土壤下面的水可随毛细管上升,水所带的碱性使土壤的PH值又升高,土壤的PH值很难维持在4左右,则立枯病还有30%的发生率,造成死苗,影响旱育稀植技术的推广。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旱育秧水稻育秧剂,采用壮秧防病的机理,播种前一次施用,解决防病、壮秧、施肥的问题,确保旱育秧的质量。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育秧剂按重量百分比含有磷酸二铵4--20%,硫酸铵28--40%,氯化钾或硫酸钾15--20%,硫酸锌0.5--1%;稀效唑或多效唑0.05--0.1%;增效瑞毒霉0.5--1%;沸石粉30%--50%。
本发明的育秧剂的最佳方案为:磷酸二铵15%,硫酸铵30%,氯化钾15%,硫酸锌0.5%,多效唑0.05%,增效瑞毒霉0.5%;沸石粉38.95%。
其中磷酸二铵、硫酸铵、氯化钾或硫酸钾、硫酸锌为化肥,稀效唑或多效唑为植物生长调节剂,增效瑞毒霉为杀菌剂,沸石粉为化肥增效剂。沸石粉的粒度在100目以上。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1.本育秧剂含有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杀菌剂、化肥增效剂、所育秧苗抗逆性强、细胞质浓度高、细胞壁变厚、立枯病病菌不易侵入,防病效果可达100%。2.本育秧剂一次施用,省工省时,使用方便易于推广,不用浓硫酸,防止在运储及使用中的伤害发生。3、壮秧效果显著,由于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秧苗矮壮,叶宽色深,茎粗,根多,鲜重增加。4、所育秧苗插秧后返青快抗性强,分蘖快,有效分蘖多,对照组的秧苗插秧后半个月才分蘖,用本育秧剂的秧苗插秧时就有30%的分蘖,有效穗增加,比常规育秧方法增产5%以上。5、经济效益显著,用本育秧剂育秧,每亩稻田可节省物资费用4元,节省人工费用10元,按增产5%计算可增收50元,合计每亩可增收64元。
实施例1:磷酸二铵6%,硫酸铵35%,硫酸钾17%,硫酸锌0.7%;稀效唑0.06%;增效瑞毒霉1%;沸石粉40.24%。
实施例2:磷酸二铵10%,硫酸铵38%,氯化钾20%,硫酸锌0.9%;多效唑0.1%;增效瑞毒霉0.7%;沸石粉30.3%。
将以上的磷酸二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硫酸锌粉碎,按配方混合均匀,育苗时整好苗床,按每平方米150克的用量均匀地撒在秧床上,然后拌入5厘米土层中,浇水,播种催好芽的种子,田间管理与普通旱育秧相同。
机译: 育秧和育秧场的容器以及使用相同容器的方法
机译: 旱生螺菌杀虫剂具有优异的生理活性效应
机译: 排育秧箱的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