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茶色素的药物新用途,即茶色素在制备肾病综合征的药物中的应用。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04-10-27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专利权的终止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 2001-04-11

    授权

    授权

  • 1999-03-10

    公开

    公开

  • 1998-03-04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实质审查请求的生效

说明书

本发明涉及茶色素的药物新用途,具体涉及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症的药物中的应用,属于中药领域。

茶色素是从茶叶中提取的植物天然色素,是茶多酚中儿茶素经过氧化而成的一种活性色素复合物。茶色素由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组成。对于茶色素的研究已有文献报道。CN1074618A公开了茶色素及其生产方法。该生产过程为,茶叶以煎煮取汁,碱化,浓缩,酸化,加入乙醇回流,乙醇回流液再碱化得到茶色素结晶品,经真空干燥,即得到该茶色素。用该方法制得的茶色素中茶黄素、茶红案和茶褐素三者有恒定的比例,可作为药用。对于茶色紊的药用价值报道可以概括为降低血液粘滞度、降血脂、降胆固醇、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但到目前为止,尚未见有关茶色素用于治疗肾病综合症的报道。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茶色素的一种新的制药用途,即茶色素在制备治疗肾病综合症的药物中的应用。

肾症综合症(NS)是一组病因不明,病情变化各异的临床症候群。表现为蛋白尿、肾功能降低、水肿等。目前对肾病综合症的治疗一般是对症处理,疗效不确定,更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临床观察证实茶色素可有效地治疗肾病综合症,缓解症状,提高免疫功能,改善肾功能。

本发明茶色素的提取方法可以按照已知的提取工艺进行提取,优选是按照下述方法提取的茶色素:

(1)、将茶叶按1∶15-30倍比例加水后,经一次或一次以上的煎煮取汁,煎出液用在水溶液中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进行碱化,调节PH8-10,然后在小于70℃下加热浓缩该碱化液至原体积量的1/4-1/10,得浓缩液;(2)浓缩液用酸调至PH3-6,酸化液加入乙醇1-10体积倍量,回流0.5-2小时,得醇回流液;(3)醇回流液用在水溶液能产生OH-离子的化合物调节PH7-10,沉淀后过滤,得茶色素结晶,茶色素结晶真空干燥,即得茶色素产品。

本发明的茶色素是一种药物活性成分,按照常规的制剂工艺,可以以茶色素为主活性组份,加入常规的赋性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剂、润滑剂、湿润剂、粘合剂、溶剂、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制成任何一种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体制剂、注射剂等。

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茶色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药用作用,因此,将茶色素单独或与其他活性组份或辅料配合制成药剂,只要是该药剂用于治疗肾病综合症,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本发明的茶色素在制成任何一种剂型时,均具有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作用。任何药剂,如果其组份中含有茶色素或仅以茶色素单一成分制备成药,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上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作用,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的茶色素是来源于药食两用的天然植物茶叶。因此,也可以将茶色素制成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将茶色素制成的保健食品或保健药品,如果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注明或提示有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作用,也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

配方

茶色素    125克

药用淀粉  875克

将上述组份入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匀,用胶囊机装胶囊,每粒装填1克,制得茶色素胶囊1000粒,每粒胶囊含茶色素125毫克。

实施例2

茶色素    250克

蒸馏水    2000毫升

甜菊甙    1克

将茶色素溶于蒸馏水中,充分混匀,加入甜菊甙,再次搅拌混匀,用罐装机装入玻璃瓶中,每瓶装10毫升,灭菌,制得茶色素口服液。

实验例1茶色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肾病综合症(NS)是一组病因不明,病情变化各异的临床症候群。我们于1996年8月至1997年3月运用茶色素治疗12例NS取得良好的近期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12例NS患者均按1985年全国第二届肾脏病会议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并经血流变、血脂检测为依据,部分病人查甲襞微循环。按就诊日期作为观察对象,12例中男性7例,女性5例,年龄14岁至62岁,平均年龄30.4岁。其中I型NS10例。Ⅱ型NS2例(妊高症NS、糖尿病NS)。病程4年2例,3年2例,2年5例,1年1例,2个月1例。

12侧患者治疗前后均查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血清总蛋白、胆固醇、血流变。同时均是经按常规四联(强的松、潘生丁、消炎痛、环磷酰胺)疗法失败者或复发者。

1.2治疗方法

12例患者均仍在常规治疗(消炎痛、强的松、潘生丁、硫糖铝)的基础上,以茶色素胶囊(中外合资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赣卫药准(1994)139-1号)治疗、125mgTid 4周为一疗程,一般1-2个疗程)。

1.3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疗效结束后:24h尿蛋白定量<0.15g,水肿消失、浆膜腔内积液消失,肾功能正常、血清总蛋白上升正常、血脂下降、血流变改善。有效:24h尿蛋白定量下降≥60%,水肿等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肾功能基本正常,血清总蛋白上升基本正常。血脂、血流变有改善。无效:24h尿蛋白定量下降≤60%,临床症状有好转,血清总蛋白稍上升。血流变、血脂无明显改善。(疗效评定标准同文献报导)

2、治疗结果

2.1观察项目:12例患者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胆固醇见表Ⅰ。血流变改变见表2。

2.2 12例NS经茶色素治疗效果:显效5例占41.7%,有效6例占50%。无效1例占8.3%,其总有效率为91.7%。12例患者主要观察尿蛋白、血流变、血脂的变化。由于病者均按原四联治疗无效。经茶色素治疗后尿蛋白前后比较,有显著的差异(P<0.01)。表Ⅰ 12例NS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胆固醇、血白蛋白、球蛋白变化(X±S)尿蛋白定量        BUN        SCr          TG         白蛋白    球蛋白(g/24h)          (mmol/L)    (umol/L)     (mmol/L)   (g/L)     (g/L)治疗前5.62±2.53 14.36±4.58 150±86.2    9.35±3.24 19.2±5.2 28±6.7治疗后1.86±0.83 5.67±4.31  109.6±54.42 4.16±1.47 31±6.2   32±1.7P值   <0.001    <0.001     <0.05       <0.001    <0.001   <0.05

表2 12例NS治疗前后血流变学指标比较(X±S)        血球压积  全血比粘度 全血还原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红细胞电泳      血沉        纤维蛋白原          %                                                (秒)        (mm/h)         (g/L)治疗前42.12±6.51 5.10±0.74  7.55±0.63    1.83±0.13  18.43±2.82   44.30±18.20  23.68±12.18治疗后40.90±4.88 4.33±0.38  6.79±0.71    1.66±0.11  17.04±1.56   4.98±0.64    2.28±0.26P值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0.01

3、讨论

茶色素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种儿茶素为主的多酚类物质。经研究表明,茶色素具有降血脂、抗疑和改善微循环作用。而本组研究发现茶色素除降血脂,抗疑外对NS治疗促进纤溶、抗血小板粘附,聚集作用,降低NS尿蛋白排出、改善肾功能、提高血浆蛋白、缓解NS的临床症状。并经12例NS运用茶色素治疗1~2个疗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其有效率为91.7%。

NS患者由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降低,同种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弱导致红细胞聚集力增强,血清胆固醇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等可使血粘度增高。而茶色素具有降血脂、改善血流变具有显著的差异性P值<0.01。文献报道:临床用肝素治疗后增加或恢复了基底膜负电荷,减少蛋白质的漏出。本组经茶色素治疗后其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其治疗前后有显著差异性P<0.001。

茶色素治疗NS可提高其免疫功能作用。据研究报道,茶色素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由于NS患者常从尿中丢失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成份以及体内分解代谢增加,削弱了患者的免疫功能,加之常规用激素治疗,经抗炎作用减轻NS患者急性炎症的渗出,稳定溶酶体,减少纤维蛋白的沉着,降低肾脏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而减少尿蛋白的渗出。茶色素与激素同用还可抑制慢性炎症中的增生反应,降低纤维细胞活性,减轻组织修复所致的纤维化。对常规大剂量运用激素治疗肾病患者,其免疫功能降低,本组观察茶色素治疗肾病可提高其免疫功能。

NS患者常因大量蛋白尿而导致低蛋白血症。严重的低蛋白血症影响肾功能。目前对NS的治疗必须做到:以减少尿蛋白的漏出,来提高血浆蛋白。而本组经茶色素治疗前后比较,白蛋白、肾功能改善明显P<0.001。

综上所述,茶色素治疗肾病综合症的特点:1、抗疑、促纤溶、改善血流变。2、降血脂。3、提高免疫功能。4、减少尿蛋白漏出,提高血浆蛋白,改善肾功能。5、改善微循环,促进肾微血管循环。是目前治疗NS值得进一步探讨的有效药物。

实验例2茶色素治疗肾病综合症伴高粘血症近期疗效观察

1材料和方法

1.1诊断标准和一般资料

52例NS患者均按1985年全国第二届肾脏病会议修订的“肾小球疾病临床与分型标准”进行诊断,并经血液流变学检测确诊伴有高粘血症。按就诊日期以“顺序分组法”将病人随机分为茶色素组(A组):26例(男18例、女8例),平均年龄28.4±6.5岁,平均病程6.4±5.8年,Ⅰ型9例、Ⅱ型17例;对照组(B组)26例(男17例、女9例),平均年龄28.2±6.5岁,平均病程6.1±5.7年,Ⅰ型11例、Ⅱ型15例。

全部病例治疗前后采用山东电讯七厂生产的自动血粘度分析仪测定血浆比粘度、全血比粘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压积和血沉五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并另选26例健康人(男17例、女9例,年龄27.3±6.5岁),测定血液流变学正常值(X±s)做对照,作为甄别高粘血症之依据。其正常值如下:全血比粘度4.57±0.50,血浆比粘度1.70±0.05,纤维蛋白原3.15±0.104g/L,红细胞压积46.25±0.50;血沉8.1±5.13mm/h。

1.2治疗方法与近期疗效评定标准

1.2.1治疗方法A组:在常规治疗(强的松或加环磷酰胺、消炎痛、潘生丁、对症治疗)基础上,以茶色素胶囊(中外合资江西绿色制药有限公司提供,批号赣卫药准(1994)139-1号)375mg/d,口服,8周1个疗程。B组:除不用茶色素外,其余同A组。

1.2.2近期疗效评定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尿蛋白定量<0.4g/24h,水肿等临床症状消失。肾功能正常,血液流变学4项以上指标明显改善;有效;尿蛋白定量减少>50%,水肿等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肾功能好转,血液流变学三项指标改善;无效;尿蛋白定量减少不足50%,临床症状,肾功能无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项无改善。

2结果

1.1近期疗效见表1。

                           表1两组近期疗效对比

组别显效例数  %有效例数    %无效例数   %有效率 例数   %A组  NSⅠ   (n=9)    5  55.6  4   44.4  0    0   9  100     NSⅡ   (n=17)    7  41.4  8   47.1  2    11.8   15  88.2B组  NSⅠ   (n=11)    3  27.3  5   45.5  3    27.2   8  72.8     NSⅡ   (n=15)    2  13.3  6    40  7    46.7   8  53.3

表1显示,A、B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2.31%和61.54%,A组明显高于B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

2.2尿蛋白、肾功能、血清总胆固醇变化见表2。

      表2两组治疗前后尿蛋白、肾功能和胆固醇变化(X±S)

          尿蛋白(g/24h)  BUN(mmol/L)    Cr(mmol/L)     TC(mmol/L)

A组 治前    5.0±2.52    12.35±4.56    150.2±85.2    9.33±3.22

    治后    1.96±1.91*  5.67±4.31*    108.6±54.43*  4.12±1.45Δ

    P值     <0.001      <0.001        <0.05         <0.001

B组 治前    4.75±2.25   12.15±4.24    147.6±81.3    9.29±3.19

    治后    2.70±1.84*  6.65±4.07*    107.5±40.50*  5.38±1.36Δ

    P值     <0.001      <0.001        <0.05         <0.001

注:A组与B组治疗后各指标比较,t检验:ΔP<0.005*P>0.05

表2显示,两组治疗后尿蛋白定量、BUN、Cr和TC均明显下降,但仅TC下降A组与B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5)。

2.3血液流变学检查结果见表3。

          表3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X±S)       全血比粘度    血浆比粘度  纤维蛋白原(g/L)  红细胞压积    血沉(mm/h)A组  治前5.50±1.31  1.98±0.25  5.1786±0.614    41.90±6.21   40.52±17.04     治后4.53±1.16* 1.72±0.15* 3.1329±1.029Δ  41.34±4.75*  30.68±15.86*     P值 <0.001     <0.001     <0.001          >0.5         <0.05B组  治前5.42±1.70  1.84±0.13  5.2415±1.667    40.52±6.41   42.90±9.22     治后4.80±0.85* 1.78±0.11* 5.3523±1.058Δ  42.03±4.26*  36.40±10.76*     P值 >0.1       >0.05      >0.5            >0.5         <0.05注:A组与B组比较,经t检验:ΔP<0.001.*P>0.05

从表3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症,血液流变学及各项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经8周治疗后,A组除红细胞压积外,其余四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和P<0.001),其中尤以纤维蛋白原下降最明显,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01);B组除血沉外,其余四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P>0.1,P>0.05和P>0.5)。

3讨论

最近血液流变学研究提示:NS患者由于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密度降低,同种负电荷的排斥作用减弱,导致红细胞聚集能力增强,以及血清胆固醇含量、血浆纤维蛋白原等大分子物质含量增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等原因,可使血液粘滞度明显增高。而血栓形成又常以血液粘滞度明显增高为前奏,NS患者易并发肾静脉血栓形成,可能与血液粘滞度增高有关。本组患者治疗前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沉四项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0.025),证实体内存在高粘血症,而红细胞压积却低于正常对照值(P<0.01),表明NS患者血液粘度增高,主要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明显增高有关,而与红细胞压积无关。此外,本组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升高也参与导致血液粘滞度增高。上述结果与文献报告相符。已经证实,血液高粘与血液高凝状态关系密切,互为因果,二者是导致NS患者病变持续发展,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功能进行减退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认为对NS患者进行降粘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茶色素具有抗凝、促纤溶、抗血小板粘附、聚集和降脂等作用。本组26例NS患者经茶色素治疗8周后总有效率92.31%,明显高于对照组61.54%(P<0.01),NSⅠ疗效优于NSⅡ,但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尿蛋白定量显著下降,肾功能和血清胆固醇恢复正常,其中以胆固醇下降尤为显著,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5),提示茶色素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纤维蛋白原和血沉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尤以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为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而对照组以上指标中仅血沉一项明显下降。表明茶色素对NS高粘血症患者具有肯定而明显的降粘作用。这是因为它能显著地降低作为NS伴发高粘血症的重要因素的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清胆固醇的含量之故。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茶色素具有肯定而显著的降粘作用,无毒副作用,安全可靠,是NS伴高粘血患者理想的降粘药物,在积极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茶色素治疗对改善NS患者的血液流变学紊乱,减轻肾脏病理损害,缓解临床症状,防止肾静脉血栓形成,改善肾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均大有裨益。

实验例3茶色素对肾病综合症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肾病综合症是一组病因不同、病理变化各异的临床症候群。有研究认为各种炎症和免疫介质是肾组织损伤的重要因素。因此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是治疗肾病综合症的一项关键性措施。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原发性肾病综合症30例,均符合1985年全国第二届肾脏病学会修订“肾小球疾病临床与分型标准”的诊断标准。男9例、女21例,年龄26±8岁。其中Ⅰ型24例,Ⅱ型6例。

1.2治疗方法  茶色素由中外合资江西省绿色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用法:每次125mg,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15天。服药前及服药期间不用肾上腺皮质激紊和其他免疫抑制剂。

1.3取血时间及实验方法

分别在服药前和服药后第15天空腹抽血,检查外周血T3、T4、T8的百分率及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含量和部分患者C3活性,并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方法采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91年,第1版),T3、T4、T8检测为免疫荧光法,IgG、IgA、IgM的检测为单向(环状)免疫扩散法。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s表示,组间资料差异性比较用t检验。

2结果

茶色素前后T细胞亚群百分率变化对比见表1。

表1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百分率)的变化(X±S)

        n     服药前          服药后        t

T3    30    57±3.46       66.6±5.44    11.56

T4    30    33.38±27.2    37.9±4.77    6.375

T8    30    29.28±3.96    25.15±6.78   4.729

* P<0.001茶色素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L)变化对比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g/L)的变化(X±S)

       n       服药前        服药后        t

IgG    30    7.19±0.92    8.67±0.83    9.25

IgA    30    1.09±0.08    1.4±0.3      7.75

IgM    30    0.95±0.35    1.36±0.66    4.21

*P<0.001

对8例患者观察了补体C3的变化,发现治疗后C3也显著增高。

3讨论

茶色素是从绿茶中提取的一种以儿茶素为主的多元酚类物质,经过化学结构转变而成的一种水溶性色素。有研究表明,该药不仅具有降脂、抗凝和改善微循环等多种功用。而且还能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并且毒副作用少。肾病综合症为免疫性疾病。用药前测T3、T4细胞百分率明显下降,T4/T8比值减少,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低于正常值;服药后检测T3、T4明显增高,T4/T8比值升高,IgG、IgA、IgM和C3增加。

本实验表明,茶色素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明显的增加作用。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