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容易去除产生了卡纸的打印用纸,并能够在去除打印用纸时防止或者抑制打印头的损伤的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在串行打印机(1)中,通过具备配置于打印位置(A)的第一输送方向(M1)的上游侧的第二输送辊对(31)的输送机构(22)来输送打印用纸(P)。在打印头处于与纸张输送路径的水平输送路径部分对置的位置时检测出了打印用纸的卡纸的情况下,首先使打印用纸的输送停止,接下来,使打印头在打印机上下方向上向远离水平输送路径部分的方向移动。然后,使打印头在打印机宽度方向上移动,并配置于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向外侧偏移的离退位置,在此之后,解除基于第二输送辊对的打印用纸的夹持。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62676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5-2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43837.8

  • 发明设计人 品川洋辉;深泽弘保;

    申请日2014-11-11

  • 分类号B41J29/38;B41J11/00;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舒艳君

  • 地址 日本东京都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4:53:0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03

    授权

    授权

  • 2015-06-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41J29/38 申请日:201411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5-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使打印头退避的串行 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沿经由打印头的打印位置的纸张输送路径输 送记录纸,并在打印位置处对记录纸实施打印的打印装置。在专利文献 1的打印装置中,通过输送辊对来输送记录纸。输送辊对具备被传递输 送马达的驱动力的输送辊、以及从动于输送辊的从动辊。另外,打印头 能够在打印位置和远离该打印位置的退避位置移动。在打印头和从动辊 之间设置有伴随打印头的移动使从动辊移动的连杆机构。

在专利文献1的打印装置中,若打印头配置于打印位置,则从动辊 成为被输送辊按压的状态,能够夹持记录纸来进行输送。若打印头配置 于退避位置,则从动辊远离输送辊。因此,在纸张输送路径上输送的记 录纸产生了卡纸(纸张阻塞)的情况下,通过使打印头从打印位置向退 避位置移动来解除夹持记录纸的输送辊对的夹持。由此,能够从纸张输 送路径去除陷入卡住状态的记录纸。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86509号公报

这里,在打印装置为在打印位置处使打印头在与记录纸的输送方向 正交的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上往复移动来进行打印的串行打印机 的情况下,在打印处理中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时,考虑使打印头向宽度 方向移动,并使打印头从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向不与纸张输送路 径对置的退避位置移动。另外,考虑能够与打印头的移动并行地解除基 于在打印位置的上游侧输送记录纸的输送辊对的记录纸的夹持。

但是,在与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并行地解除了基于输送辊对的 记录纸的夹持的情况下,存在由于夹持的解除,记录纸在打印位置处容 易向打印头侧浮起,记录纸和打印头容易接触的问题。若记录纸和打印 头接触,则伴随打印头的向退避位置的移动,记录纸损伤打印头。另外, 在陷入卡住状态的记录纸和打印头接触的情况下,若与使打印头向宽度 方向移动并行地解除输送辊对的夹持,则伴随打印头的向退避位置的移 动,打印头使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记录纸向宽度方向移动。在该情况下, 存在因记录纸的移动而难以从纸张输送路径去除该记录纸的情况。

发明内容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去除产生了 卡纸的记录纸,并在记录纸的去除时防止或者抑制打印头的损伤的串行 打印机的控制方法以及串行打印机。

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串行打印机的控制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串行打印机沿经由打印头的打印位置的纸张输送路径输 送记录纸,并在上述打印位置处使上述打印头向与上述记录纸的输送方 向正交的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移动来进行打印,在上述串行打 印机的控制方法中,通过具备配置于上述打印位置的上述输送方向的上 游侧的输送辊对的输送机构,沿上述纸张输送路径输送上述记录纸,在 上述打印头处于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时检测出了上述记录 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纸的输送停止,使上述打印头在该打印 头和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对置方向上向远离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方向 移动后,使上述打印头向上述宽度方向移动,并将上述打印头配置于从 上述纸张输送路径向外侧偏移的退避位置,然后,解除基于上述输送辊 对的上述记录纸的夹持。

根据本发明,在打印头处于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时产生了卡 纸的情况下,在使基于输送辊的记录纸的输送停止后,使打印头在对置 方向上向远离纸张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而使打印头远离了陷入卡住状 态的记录纸之后,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另外,输送辊夹持记录纸, 直至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并将其配置于退避位置,抑制记录纸从纸 张输送路径向打印头侧浮起。因此,在将打印头配置于从纸张输送路径 偏移的退避位置时,能够防止或者抑制记录纸和打印头接触。另外,在 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时,输送辊夹持记录纸,所以能够防止或者抑 制伴随打印头向退避位置的移动,打印头使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记录纸向 宽度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成为在之后解除了基于输送辊 对的夹持时,难以从纸张输送路径去除记录纸的状态。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打印头处于上述退避位置时检测出了上述 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使上述记录纸的输送停止,使上述打印头在上 述对置方向上向远离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然后,解除基于上 述输送辊对的上述记录纸的夹持。这样,打印头远离纸张输送路径,所 以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解除了基于输送辊对的夹持时,记录纸和打印头 接触。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打印头处于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 置时检测出了上述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使上述打印头向与检测出了 上述记录纸的卡纸时的上述打印头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将上 述打印头配置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一方侧或者另一 方侧的上述退避位置。这样,能够防止使在打印位置处产生卡纸的记录 纸因打印头的移动而压缩,难以去除该记录纸。

优选在本发明中,对成为使上述打印头向上述宽度方向移动的移动 机构的驱动源的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进行监视,并基于上述打印头 移动用马达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上述打印头处于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 对置的位置时的上述记录纸的卡纸。即,在打印头处于与纸张输送路径 对置的位置时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打印头的打印, 在宽度方向上移动的打印头、搭载该打印头的滑架与记录纸发生干扰。 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与记录纸的干扰,使打印头不能够移动,所以成 为用于使打印头移动的驱动源的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增大。因此, 能够基于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所述的卡纸。

优选在本发明中,在上述输送辊对的上述输送方向的上游侧设置检 测上述记录纸的有无的纸张检测器,对成为上述输送机构的驱动源的输 送马达的驱动量以及负荷进行监视,并基于上述纸张检测器的输出、上 述输送马达的上述驱动量以及上述负荷的变动来检测上述打印头处于 上述退避位置时的上述记录纸的卡纸。即,在打印头处于退避位置时产 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尽管输送马达的驱动量超过能够将记录纸 输送至超过纸张检测器的检测位置的驱动量,记录纸也不被纸张检测器 检测出。因此,能够基于输送马达的驱动量以及纸张检测器的输出来检 测所述的卡纸。另外,在打印头处于退避位置时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 情况下,不能够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纸,所以输送马达的负荷增大。 因此,能够基于输送马达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所述的卡纸。这里,输送 马达的驱动量是输送马达的驱动时间、旋转角度。另外,在输送马达是 步进马达的情况下,其驱动步数等成为驱动量。

接下来,本发明的串行打印机具有:打印头;滑架,在所述滑架上 搭载上述打印头;纸张输送路径,其用于经由上述打印头的打印位置来 输送记录纸;输送机构,其具备配置于比上述打印位置靠输送方向的上 游侧的输送辊对,并沿上述纸张输送路径输送上述记录纸;第一移动机 构,其使上述滑架向与上述输送方向正交的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 向移动;第二移动机构,其在上述打印头和上述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对 置方向上使上述滑架向远离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辊移动机 构,其使构成上述输送辊对的上述输送辊以及上述从动辊中的至少一方 从通过该输送辊对能够夹持上述记录纸的夹持位置向与另一方之间形 成了缝隙的夹持解除位置移动;输送马达,其成为上述输送机构的驱动 源;打印头移动用马达,其成为上述第一移动机构的驱动源;输送控制 部,其驱动上述输送马达来输送上述记录纸;第一卡纸检测部,其监视 上述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并基于上述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的 变动来检测上述打印头处于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时的上述 记录纸的卡纸;第一控制部,其在通过上述第一卡纸检测部检测出了上 述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使上述输送马达停止,并驱动上述第二移动 机构使上述打印头在该打印头和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对置方向上向远 离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方向移动,然后,驱动上述打印头移动用马达使 上述打印头向上述宽度方向移动,并将上述打印头配置于从上述纸张输 送路径向外侧偏移的退避位置,然而,驱动上述辊移动机构,使上述输 送辊以及上述从动辊中的至少一方向上述夹持解除位置移动。

根据本发明,在打印头处于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时产生了卡 纸的情况下,首先使输送马达停止,使基于输送辊的记录纸的输送停止。 接下来,通过第二移动机构使打印头在对置方向上向远离纸张输送路径 的方向移动,使上述打印头远离陷入卡住状态的记录纸。然后,驱动打 印头移动用马达,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并将上述打印头配置于退 避位置。这里,输送辊对夹持记录纸,直至将打印头配置于退避位置, 抑制记录纸从纸张输送路径向打印头侧浮起。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 在将打印头配置于从纸张输送路径偏移的退避位置时,记录纸和打印头 接触。另外,在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时,输送辊夹持记录纸,所以 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伴随打印头的向退避位置的移动,打印头使纸张输送 路径上的记录纸向宽度方向移动。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成为在之后 解除了基于输送辊对的夹持时,难以从纸张输送路径去除记录纸的状 态。另外,在打印头处于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的位置时产生了记录纸的 卡纸的情况下,进行基于打印头的打印,向宽度方向移动的打印头、搭 载该打印头的滑架与记录纸发生干扰。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与记录纸的 干扰而不能够使打印头移动,所以成为用于使打印头移动的驱动源的打 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基于打印头移动用马达的负荷 的变动来检测所述的卡纸。

优选在本发明中,具有:纸张检测器,其在上述输送辊的上述输送 方向的上游侧检测上述记录纸的有无;第二卡纸检测部,其监视上述输 送马达的驱动量以及负荷,并基于上述纸张检测器的输出、上述输送马 达的驱动量以及该输送马达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上述打印头处于上述 退避位置时的上述记录纸的卡纸;第二控制部,其在通过上述第二卡纸 检测部检测出了上述卡纸的情况下,使上述输送马达停止,并驱动上述 第二移动机构使上述打印头在上述对置方向上向远离上述纸张输送路 径的方向移动,然后,驱动上述辊移动机构,使上述输送辊以及上述从 动辊中的至少一方向上述夹持解除位置移动。这样,打印头远离纸张输 送路径,所以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从纸张输送路径去除记录纸时,记录纸 和打印头接触。另外,在打印头处于退避位置时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 情况下,尽管输送马达被驱动规定的驱动量,但记录纸没有通过输送机 构到达被纸张检测器检测出的位置。因此,能够基于输送马达的驱动量 以及纸张检测器的输出来检测所述的卡纸。并且,在打印头处于退避位 置时产生了记录纸的卡纸的情况下,不能够在输送方向上输送记录纸, 所以输送马达的负荷增大。因此,能够基于输送马达的负荷的变动来检 测所述的卡纸。这里,输送马达的驱动量是输送马达的驱动时间、旋转 角度。另外,在输送马达为步进马达的情况下,其驱动步数等为驱动量。

优选在本发明中,上述第一控制部获取基于上述第一移动机构的上 述滑架的移动方向是上述宽度方向的一方侧还是另一方侧,在使上述打 印头向上述宽度方向移动时,使上述打印头向在与检测出了上述记录纸 的卡纸时的上述滑架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并将上述打印头配置 于上述纸张输送路径的上述宽度方向的一方侧或者另一方侧的上述退 避位置。这样,能够防止在打印位置处产生卡纸的记录纸因打印头的移 动而压缩,难以去除该记录纸。

根据本发明,在使打印头向宽度方向移动之前使打印头向远离记录 纸的方向移动。另外,输送辊夹持记录纸,直至将打印头配置于退避位 置,抑制记录纸从纸张输送路径向打印头侧浮起。因此,能够防止或者 抑制打印头和记录纸的接触。另外,能够防止或者抑制伴随打印头的向 退避位置的移动,打印头使纸张输送路径上的记录纸向宽度方向移动。 因此,能够防止或者抑制成为在之后解除了基于输送辊对的夹持时,难 以从纸张输送路径去除记录纸的状态。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串行打印机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表示图1的串行打印机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纵剖视图。

图3是从打印机前方观察拆除了壳体的串行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4是从打印机后方观察拆除了壳体的串行打印机的立体图。

图5是打印头和滑架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

图6是串行打印机的控制系统的概要框图。

图7是打印头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时的退避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打印头不与纸张输送路径对置时的退避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打印头的退避方向的判定动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应用了本发明的串行打印机进行说明。

(整体结构)

图1是从前方观察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串行打印机时的外观立体 图。串行打印机1具有打印机主体部2以及反转单元3。打印机主体部 2作为整体呈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反转单元3安 装于设置在打印机主体部2的背面的中央部分的凹部4。反转单元3是 用于使打印用纸的表面和背面反转的单元。

在打印机主体部2设置有供纸盒安装部5。供纸盒安装部5在打印 机主体部2的前表面的打印机上下方向Z的下侧部分向打印机前方Y1 (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前方)开口。在供纸盒安装部5以从打印机前方 Y1可拆装的方式安装有供纸盒6。在供纸盒6内以层叠的状态收纳有打 印用纸(记录纸)P。在供纸盒安装部5的上侧装配有排纸托盘7。排 纸托盘7的前端部分从打印机主体部2向打印机前方Y1突出。在排纸 托盘7的上侧形成有向打印机后方Y2(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方)延 伸的矩形的排纸口8。应予说明,打印机宽度方向X、打印机前后方向 Y以及打印机上下方向Z是相互正交的方向。

打印机主体部2的壳体9在排纸口8的上侧的前表面部分具备操作 面9a。在操作面9a排列有电源开关等操作开关9b。在壳体9的排纸托 盘7以及排纸口8的两侧的前表面部分装配有矩形的开闭门10a、10b。 若打开这些开闭门10a、10b,则墨盒安装部10(参照图3)开口,能 够进行墨盒(未图示)的交换等。

(内部构造)

图2是表示串行打印机1的内部结构的概要纵剖视图。在串行打印 机1的内部设置有从供纸盒6经由打印头12的打印位置A延伸至排纸 口8的纸张输送路径13、使打印用纸P的表面和背面反转的反转用输 送路径14。纸张输送路径13设置于打印机主体部2,反转用输送路径 14设置于反转单元3。

纸张输送路径13具备从供纸盒6的后端朝向打印机后方Y2向斜上 方延伸的倾斜输送路径部分13a、从倾斜输送路径部分13a的后端连续 且朝向上方向打印机前方Y1弯曲的弯曲输送路径部分13b、以及从弯 曲输送路径部分13b的上侧的前端朝向打印机前方Y1大致水平地延伸 的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经由打印头12的打印 位置A到达排纸口8。

反转用输送路径14为环状,连接于纸张输送路径13的中途。反转 用输送路径14具备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后端连续且向打印机后 方Y2大致水平地延伸的上侧输送路径部分16、在该上侧输送路径部分 16连续且向下方弯曲并以直线状延伸的向下输送路径部分17、在该向 下输送路径部分17连续且向打印机前方Y1弯曲地延伸的下侧输送路径 部分18、以及从该下侧输送路径部分18向上方弯曲地延伸的向上输送 路径部分19。向上输送路径部分19的上侧的部分向打印机前方Y1倾 斜弯曲,并与弯曲输送路径部分13b合流。向上输送路径部分19和弯 曲输送路径部分13b的纸张输送路径13的下游侧的部分为共用路径20。

另外,在串行打印机1的内部设置有将收纳于供纸盒6的打印用纸 P供给至纸张输送路径13的供纸辊21、沿纸张输送路径13输送打印用 纸P的输送机构22、沿反转用输送路径14输送打印用纸P的反转用输 送机构23。

供纸辊21配置于供纸盒6的打印机前后方向Y的后端部分的上方。 供纸辊21通过供纸马达24的驱动而旋转,并将打印用纸P送出至纸张 输送路径13。

输送机构22具备沿纸张输送路径13配置的第一输送辊对30、第二 输送辊对31、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第一输送辊对30、 第二输送辊对31、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按照该按顺序 从由供纸盒6朝向排纸口8的第一输送方向M1的上游侧朝向下游侧配 置。第一输送辊对30配置于弯曲输送路径部分13b,第二输送辊对31、 第一排出辊对32以及第二排出辊对33配置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输送机构22的驱动源是向正向以及反向驱动的输送马达36。输送马达 36是DC马达,配置于供纸盒6的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侧方。输送机 构22通过输送马达36的向正向的驱动将打印用纸P向朝向排纸口8的 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另外,输送机构22通过输送马达36的向反向 的驱动将打印用纸P向与第一输送方向M1相反方向的第二输送方向 M2输送。

第二输送辊对31配置在打印位置A的打印机后方Y2且在打印位置 A的附近。第二输送辊对31具备传递来自输送马达36的驱动力的输送 辊31a、以及从动于输送辊31a的从动辊31b。输送辊31a在表面具备 无机粒子分散而成的摩擦层。这里,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上方配 置有辊移动机构37,该辊移动机构37使从动辊31b在被输送辊31a按 压的夹持位置31A和远离输送辊31a的夹持解除位置31B之间移动。 第二输送辊对31在从动辊31b配置在夹持位置31A的状态下夹持打印 用纸P进行输送。

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后端部分的上方配置有纸张检测器38, 该纸张检测器38在设定在纸张输送路径13的第二输送辊对31和共用 路径20之间的检测位置B对打印用纸P进行检测。纸张检测器38具备 能够与在检测位置B上输送的打印用纸P抵接的检测杆38a。以能够绕 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延伸的摆动中心轴线摆动的状态支承检测杆38a, 在检测位置B不存在打印用纸P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将检测杆38a 配置于预先设定的中点位置。若在检测位置B存在打印用纸P,则通过 与打印用纸P的接触,检测杆38a从中点位置向用纸检测位置转动,由 此,纸张检测器38检测打印用纸P。

反转用输送机构23将通过输送机构22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送 入至上侧输送路径部分16的打印用纸P输送至沿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 一方向,并使其从向上输送路径部分19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反转用输送机构23具备配置在上侧输送路径部分16和向下输送路径部 分17之间的第一反转用输送辊对39、配置在下侧输送路径部分18和向 上输送路径部分19之间的第二反转用输送辊对40。反转用输送机构23 的驱动源是与输送马达36独立的反转用输送马达41,反转用输送机构 23的驱动源安装于反转单元3。

打印头12是喷墨打印头。以使打印头12的墨喷嘴面12a朝向下方 的状态将打印头12搭载于滑架45。滑架45以可滑动的方式支承于在水 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上方朝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大致水平地延伸的滑 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头12的下方隔着一定的间隙配置 有压印平板51。压印平板51规定打印位置A。

滑架导轴46和滑架支承轴47平行,滑架导轴46与滑架支承轴47 相比配置于打印机后方Y2。在滑架导轴46的打印机后方Y2配置有使 滑架45沿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 移动的滑架驱动机构48。滑架驱动机构48的驱动源是滑架马达(打印 头移动用马达)49。滑架导轴46、滑架支承轴47以及滑架驱动机构48 构成滑架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第一移动机构)50。因此,滑架马达49 成为滑架移动机构50的驱动源。滑架45以及滑架移动机构50配置在 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上方。

另外,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上方配置有使滑架45向打印机上 下方向Z移动的滑架升降机构(第二移动机构)52。滑架升降机构52 通过使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升降来使 滑架45以及打印头12升降。通过滑架升降机构52,滑架45在压印平 板51和打印头12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的滑架下降位置45D(参照图 5)和该间隙为比第一距离大的第二距离的滑架上升位置45U(参照图7 (b)~图7(d))之间移动。因此,打印头12在压印平板51和打印 头12之间的间隙为第一距离的打印头基准位置12D和压印平板51和打 印头12之间的间隙为第二距离的打印头上升位置12U之间移动。滑架 升降机构52的驱动源是升降马达53。升降马达53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 上将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夹在中间地配置在与滑架马达49相反的一 侧。应予说明,除了产生打印用纸P的卡纸等的情况以外,通常,滑架 45配置在滑架下降位置45D。因此,打印头12也通常配置在打印头基 准位置12D。

这里,参照图3、图4以及图5对滑架移动机构50以及滑架升降机 构52更加详细地进行说明。图3是从打印机前方Y1的斜上方观察拆除 了壳体9以及排纸托盘7的串行打印机1时的立体图。图4是从打印机 后方Y2的斜上方观察拆除了壳体9以及排纸托盘7的串行打印机1时 的立体图。图5是打印头12以及滑架45的移动范围的说明图,图5示 出从打印机前方Y1观察滑架45的周边的情况。

如图3至图5所示那样,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的一方的 端部分支承于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一方向X1的端部分向打印机前 后方向Y以及上方延伸的第一侧方框架55。第一侧方框架55与水平输 送路径部分13c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 47的另一方的端部分支承于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的第二方向X2的端部 分与第一侧方框架55平行地延伸的第二侧方框架56。第二方向X2是 与第一方向X1相反的方向。第二侧方框架56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隔开规定的间隔地配置。第一侧方框架55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以能够 使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移动的状态对 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进行支承。另外,第一侧方框架55以 及第二侧方框架56以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能够绕各自的轴 线旋转状态对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进行支承。

如图3所示,滑架驱动机构48具备:一对定时带轮48a,分别配置 于第一侧方框架55的附近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的附近;定时带48b, 架设于该一对定时带轮48a。定时带48b的一部分固定于滑架45。通过 利用滑架马达49使一方的定时带轮48a驱动,滑架45沿滑架导轴46 以及滑架支承轴47移动。

如图4所示那样,滑架升降机构52具备:偏心凸轮52a,装配于滑 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的两端部分;凸轮支承部(未图示),从 下方与各偏心凸轮的外周的凸轮面抵接;驱动力传递机构52b,将升降 马达53的驱动力分别传递至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并使滑架 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绕轴线旋转。凸轮支承部分别设置于第一侧 方框架55以及第二侧方框架56。若升降马达53被驱动,则滑架导轴 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同步地旋转。由此,偏心凸轮52a旋转,所以伴 随偏心凸轮52a的旋转,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升降。

这里,作为滑架升降机构52的驱动源的升降马达53也为辊移动机 构37的驱动源。即,升降马达53的驱动力被传递至辊移动机构37。在 本例中,若在驱动升降马达53使滑架45从滑架下降位置45D移动至滑 架上升位置45U后进一步驱动升降马达53,则升降马达53的驱动力被 传递至辊移动机构37。由此,从动辊31b从夹持位置31A向夹持解除 位置31B移动。若从从动辊31b被配置于夹持解除位置31B的状态反 向地驱动升降马达53,则从动辊31b从夹持解除位置31B返回至夹持 位置31A。然后,驱动滑架升降机构52,滑架45从滑架上升位置45U 返回至滑架下降位置45D。应予说明,除了产生打印用纸P的卡纸等的 情况以外,从动辊31b通常配置于夹持位置31A。

如图3至图5所示那样,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和第一侧方框架 55之间设置有打印头12的原位12HP。在打印头12配置于原位12HP 的状态下,滑架45配置于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向第一方向X1的外 侧偏移的位置。

在原位12HP配置有打印头12的维护机构57。维护机构57具备打 印头盖57a和盖升降机构57b(参照图5)。以与配置于原位12HP的打 印头12的墨喷嘴面12a对置的方式配置打印头盖57a。盖升降机构57b 使打印头盖57a在靠近以及远离配置于原位12HP的打印头12的墨喷 嘴面12a的方向上升降。打印头12每经过预先决定的恒定时间配置于 原位12HP。配置于原位12HP的打印头12进行朝向打印头盖57a排出 墨滴的冲洗(flashing)动作。冲洗动作是消除因墨的增粘等而产生的 喷嘴的堵塞的维护动作。另外,若串行打印机1为待机状态,则打印头 12通过滑架驱动机构48配置于原位12HP,打印头12成为其墨喷嘴面 12a被打印头盖57a覆盖的状态。

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和第二侧方框架56之间为打印头12的离退 位置(退避位置)12AW。离退位置12AW是在使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 度方向X移动并且对打印用纸P进行打印的打印动作中,用于在打印 用纸P的第二方向X2的端部分的打印时使打印头12从水平输送路径 部分13c向外侧退避的空间。在打印头12配置在离退位置12AW的状 态下,滑架45的第一方向X1的端侧部分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

通过利用滑架移动机构50使滑架4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往复移 动,打印头12在原位12HP和离退位置12AW之间沿滑架导轴46直线 移动。这里,如图5所示,在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和原位12HP之间 设置有打印头12的输送待机位置(退避位置)12S。在打印头12被配 置于输送待机位置12S的状态下,打印头12配置于从水平输送路径部 分13c向第一方向X1的外侧偏移的位置,但滑架45的第二方向X2的 端侧部分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

(控制系统)

如图6所示那样,串行打印机1的控制系统以具备CPU的控制部 61为中心构成。在控制部61的输入侧连接有操作开关9b、以可通信的 方式连接计算机等外部的设备和串行打印机1的通信部62、以及纸张检 测器38。在控制部61的输出侧连接有打印头12、供纸马达24、输送马 达36、反转用输送马达41、以及升降马达53。通信部62将从外部的设 备供给的打印数据依次输入至控制部61。

控制部61具备供纸控制部65、位置获取部66、输送控制部67、打 印控制部68、以及反转控制部69。另外,控制部61具备第一卡纸检测 部71、第二卡纸检测部72、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第一控制部)73 以及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第二控制部)74。

供纸控制部65驱动供纸马达24来使供纸辊21旋转,并将收纳在 供纸盒6内的打印用纸P送出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位置获取部66计算从纸张检测器38检测出打印用纸P的时刻开始 的打印用纸P的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的累积输送量,并基于累积输 送量和打印用纸P的输送方向M1的长度尺寸来获取打印用纸P的第一 输送方向M1的前端的位置。这里,能够基于输送马达36的驱动量, 例如基于向输送马达36施加的驱动电力的施加时间等来计算累积输送 量。另外,能够基于打印数据等所包含的用纸尺寸信息、或者针对串行 打印机1设定的打印用纸P的用纸尺寸信息来获取打印用纸P的长度尺 寸。

输送控制部67正向驱动输送马达36,并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 从供纸盒6送出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打印用纸P,并使其到达打 印位置A。即,输送控制部67输送从供纸盒6送出的打印用纸P并使 其通过检测位置B,并且,在打印用纸P通过检测位置B后,输送控制 部67基于位置获取部66获取的打印用纸P的位置将打印用纸P的表面 上的打印开始预定位置定位于打印位置A。另外,若通过反转用输送机 构23从反转用输送路径14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打印用纸P 通过检测位置B,则输送控制部67基于位置获取部66获取的打印用纸 P的位置来输送打印用纸P,将打印用纸P的背面上的打印开始预定位 置定位于打印位置A。

这里,输送控制部67在输送打印用纸P时将打印头12配置于输送 待机位置12S或者离退位置12AW的任意一处。即,在输送打印用纸P 时,如图5中点线所示那样,通过将打印头12配置于输送待机位置12S, 使滑架45的第二方向X2的端侧部分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或 者,如图5中实线所示那样,通过将打印头12配置于离退位置12AW, 使滑架45的第一方向X1的端侧部分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由 此,在沿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输送的打印用纸P通过打印位置A时, 通过滑架45的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的下表面部分来防止打印 用纸P的浮起,沿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引导打印用纸P。

打印控制部68驱动滑架马达49使滑架4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 移动,并且交替地反复驱动打印头12向位于打印位置A的打印用纸P 排出墨滴的打印动作、和正向驱动输送马达36将打印用纸P进纸规定 输送量的进纸动作,从而对通过打印位置A的打印用纸P实施打印。 另外,若针对打印用纸P的表面的打印结束,则打印控制部68使打印 用纸P为位于比检测位置B靠排纸口8侧的状态。并且,若针对打印用 纸P的背面的打印结束,则打印控制部68正向驱动输送马达36,使打 印用纸P从排纸口8排出。

若针对打印用纸P的表面的打印结束,则反转控制部69反向驱动 输送马达36,通过输送机构22将打印用纸P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送入至反转用输送路径14。另外,反转控制部69驱动反转用输送马达 41,沿反转用输送路径14输送通过反转用输送机构23从水平输送路径 部分13c送入的打印用纸P,并使打印用纸P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 13c。这里,在通过纸张检测器38检测到了通过输送机构22送入至反 转用输送路径14的打印用纸P的时刻,反转控制部69开始反转用输送 马达41的驱动。另外,若通过纸张检测器38检测不到通过输送机构22 送入至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打印用纸P,则反转控制部69正向驱动输 送马达36,能够将通过反转用输送机构23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的打印用纸P交接给输送机构22。此外,若通过纸张检测器38检测到 交接给输送机构22的打印用纸P,则将打印用纸P的输送控制从反转 控制部69转移至输送控制部67。

第一卡纸检测部71在通过打印控制部68进行打印的期间监视滑架 马达49的负荷,并基于滑架马达49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打印用纸P的 卡纸。因此,第一卡纸检测部71对打印头12处于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 13c对置的位置时的打印用纸P的卡纸进行检测。在本例中,作为滑架 马达49的负荷,检测滑架马达49的电流值,在电流值超过预先决定的 阈值而上升的情况下,检测出卡纸。即,若由于产生卡纸,打印头12、 滑架45和打印用纸P产生干扰,而不能够使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 向X移动,则滑架马达49的负荷增大,所以基于滑架马达49的负荷的 变动来检测所述的卡纸。

第二卡纸检测部72监视输送马达36的驱动量以及负荷,并基于纸 张检测器38的输出、输送马达36的驱动量以及负荷的变动来检测打印 用纸P的卡纸。这里,在本例的串行打印机1中,在驱动输送马达36 来输送打印用纸P时,打印头12配置于输送待机位置12S或者离退位 置12AW。因此,第二卡纸检测部72检测打印头12处于输送待机位置 12S或者离退位置12AW时的打印用纸P的卡纸。换句话说,第二卡纸 检测部72检测打印头12配置于从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的位置 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偏移的位置时的打印用纸P的卡纸。在打印用纸P 的输送中在纸张输送路径13上残留其他的打印用纸P的情况下等产生 这样的卡纸。

第二卡纸检测部72作为输送马达36的负荷,检测输送马达36的 电流值,在电流值超过预先决定的阈值而上升的情况下,检测出卡纸。 即,若因卡纸的产生而使打印用纸P不能够在纸张输送路径13上移动, 则输送马达36的负荷增大。因此,第二卡纸检测部72基于输送马达36 的负荷的变动来检测所述的卡纸。另外,在本例中,基于输送马达36 的驱动量和纸张检测器38的输出来检测所述的卡纸。即,第二卡纸检 测部72作为输送马达36的驱动量,累积向输送马达36施加驱动电力 的施加时间,在该施加时间超过了能够通过输送机构22将打印用纸P 输送至超过检测位置B的位置的时间,然而打印用纸P未被纸张检测器 38检测到的情况下,检测出所述的卡纸。

图7是由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进行的打印头12的退避动作的 说明图。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在通过第一卡纸检测部71检测到了 打印用纸P的卡纸的情况下,首先使输送马达36停止。接下来,第一 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驱动升降马达53,通过滑架升降机构52使打印头 12向远离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方向移动。即,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 部73使滑架45从图7(a)所示的滑架下降位置45D向图7(b)所示 的滑架上升位置45U移动,由此,使打印头12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 向打印头上升位置12U移动。然后,如图7(c)所示那样,第一打印 头退避控制部73驱动滑架马达49,使打印头1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 上移动,并配置于离退位置12AW或者输送待机位置12S。在此之后, 图7(d)所示那样,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进一步驱动升降马达53, 并通过辊移动机构37使从动辊31b从夹持位置31A移动到至夹持解除 位置31B。

另外,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获取基于滑架移动机构50的滑架 45的移动方向(打印头12的移动方向)是第一方向X1还是第二方向 X2,在使向打印头上升位置12U移动的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 移动时,使滑架45向与通过第一卡纸检测部71检测到了打印用纸P的 卡纸之前的滑架45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即,如图7(a)所示 那样,在滑架45向第一方向X1移动的中途检测到了打印用纸P的卡 纸的情况下,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在将滑架45配置于滑架上升位 置45U并使打印头12位于打印头上升位置12U之后,如图7(c)所示 那样,使打印头12向第二方向X2移动并配置于离退位置12AW。此外, 在滑架45向第二方向X2移动的中途检测到了打印用纸P的卡纸的情 况下,使滑架45向第一方向X1移动并配置于输送待机位置12S。

图8是由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进行的打印头12的退避动作的 说明图。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在通过第二卡纸检测部72检测到了 卡止的情况下,首先使输送马达36停止。接下来,第二打印头退避控 制部74驱动升降马达53并通过滑架升降机构52使打印头12向远离水 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方向移动。即,在通过第一卡纸检测部71检测 到了打印用纸P的卡纸的情况下,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使滑架45 从图8(a)所示的滑架下降位置45D移动至图8(b)所示的滑架上升 位置45U,由此使打印头12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移动至打印头上升 位置12U。例如,如图8所示那样,在打印头12处于离退位置12AW 的情况下,在该离退位置12AW使打印头12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移 动至打印头上升位置12U。另外,在打印头12处于输送待机位置12S 的情况下,在该输送待机位置12S使打印头12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 移动至打印头上升位置12U。然后,如图8(c)所示那样,第一打印头 退避控制部73进一步驱动升降马达53,并通过辊移动机构37使从动辊 31b从夹持位置31A移动至夹持解除位置31B。

(打印动作以及卡纸检测时的打印头的退避动作)

图9是产生了卡纸等错误的情况下的打印头的退避方向的判定动作 的流程图。首先,若接通电源进行串行打印机1的初始化动作,则滑架 45配置于滑架下降位置45D,打印头12配置于原位12HP。从动辊31b 配置于夹持位置31A。这里,在进行初始化动作之前在打印机中产生了 错误的情况下(图9的步骤ST1:否),不使打印头12向任何的方向移 动,使串行打印机1的动作停止(图9的步骤ST2)。是因为在初始化 动作结束之前不能够掌握打印头12的位置,所以存在因打印头12的移 动而产生预想不到的问题的情况。

若在初始化动作结束的状态下(图9的步骤ST1:是),从外部的设 备供给打印数据,则输送控制部67使打印头12从原位12HP移动至输 送待机位置12S。然后,输送控制部67驱动供纸马达24,并通过供纸 辊21将收纳于供纸盒6的打印用纸P送出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另外,输送控制部67正向驱动输送马达36,通过输送机构22向第一输 送方向M1输送送出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打印用纸P。然后,输 送控制部67将打印用纸P的表面的打印开始预定位置定位为打印位置 A。

若将打印用纸P定位于打印位置A,则打印控制部68驱动打印头 12、滑架马达49以及输送马达36,对打印用纸P的表面进行打印处理。 在打印处理中,交替进行使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并朝向 打印用纸P排出墨滴的打印动作、和基于输送机构22的进纸动作。

若打印处理结束,则反转控制部69反向驱动输送马达36。另外, 反转控制部69驱动反转用输送马达41。由此,通过输送机构22向第二 输送方向M2输送打印用纸P,将打印用纸P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送入至反转用输送路径14。通过反转用输送机构23沿反转用输送路径 14输送送入至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打印用纸P,并在正面和背面反转 了的状态下,使上述打印用纸P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这里,反转控制部69在打印用纸P向反转用输送路径14的送入结 束的时刻使输送马达36向反向的驱动停止。然后,反转控制部69在打 印用纸P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之前正向驱动输送马达36。由 此,通过输送机构22向第一输送方向M1输送返回至水平输送路径部 分13c的打印用纸P。然后,若打印用纸P通过检测位置B,则输送控 制部67将打印用纸P的背面的打印开始预定位置定位为打印位置A。

接下来,打印控制部68驱动打印头12、滑架马达49以及输送马达 36,对打印用纸P的背面进行打印处理。在打印处理中,交替进行使打 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并朝向打印用纸P排出墨滴的打印动 作、和基于输送机构22的进纸动作。若向打印用纸P的背面的打印处 理结束,则打印控制部68驱动输送马达36并通过输送机构22将打印 用纸P从排纸口8排出。

这里,在打印处理中等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时,产 生了打印用纸P的卡纸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卡纸检测部71检测出卡纸。 如图7(a)所示那样,该卡纸是打印头12处于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 对置的位置时的卡纸(图9的步骤ST3:是)。该情况下,进行基于第 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的打印头12的退避动作。

在打印头12的退避动作中,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首先使输送 马达36停止。由此,使打印用纸P的输送停止。接下来,第一打印头 退避控制部73驱动升降马达53,使滑架45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向 远离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方向移动。即,使滑架45从图7(a)所 示的滑架下降位置45D移动至图7(b)所示的滑架上升位置45U,将 打印头12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配置于打印头上升位置12U。然后, 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驱动滑架马达49使滑架45在打印机宽度方 向X上移动。

在使滑架4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时,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 部73确认检测到打印用纸P的卡纸之前的打印头12的移动方向(图9 的步骤ST4),并使打印头12向与其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在本例 中,在检测到打印用纸P的卡纸之前,打印头12向第一方向X1移动, 所以使滑架45向第二方向X2移动。由此,如图7(c)所示那样,打 印头12向第二方向X2移动而配置于离退位置12AW(图9的步骤ST5)。 然后,如图7(d)所示那样,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驱动升降马达 53,使从动辊31b从夹持位置31A移动至夹持解除位置31B,解除基于 第二输送辊对31的打印用纸P的夹持(图9的步骤ST6)。

此外,在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确认了打印头12的移动方向时 (图9的步骤ST4),打印头12向第二方向X2移动的情况下,在第一 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驱动滑架马达49使滑架45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 上移动时,滑架45向第一方向X1移动。由此,打印头12向第一方向 X1移动而配置于输送待机位置12S(图9的步骤ST7)。并且,之后, 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解除基于第二输送辊对31的打印用纸P的夹 持(图9的步骤ST6)。

在本例中,在打印头12处于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对置的位置时 产生了卡纸的情况下,在停止了通过输送辊31a进行的打印用纸P的输 送后,使打印头12向远离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方向移动,使打印 头12远离陷入卡住状态的打印用纸P。而且,在使打印头12配置于打 印头上升位置12U后,使打印头1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另外, 第二输送辊对31夹持打印用纸P,直至使打印头1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 X上移动而配置于离退位置12AW,抑制打印用纸P从水平输送路径部 分13c向打印头12侧浮起。因此,防止或者抑制在将打印头12配置于 从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偏离的离退位置12AW时打印用纸P和打印头 12接触。另外,在使打印头12在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时,第二输 送辊对31夹持打印用纸P,所以防止或抑制伴随打印头12向离退位置 12AW的移动,打印头12使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上的打印用纸P在 打印机宽度方向X上移动。因此,能够防止之后成为在解除了基于第二 输送辊对31的打印用纸P的夹持后,不易将打印用纸P从水平输送路 径部分13c去除的状态。

另外,在本例中,在使打印头12向打印机宽度方向X移动时,使 打印头12向与检测到卡纸之前的打印头12的移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 动。因此,能够防止在打印位置A处产生卡纸的打印用纸P因打印头 12以及滑架45的移动而产生压缩,而难以去除。

接下来,存在在打印用纸P的输送中在纸张输送路径13上残留其 他的打印用纸P等而产生卡纸的情况。这样的卡纸是在打印头12位于 输送待机位置12S或者离退位置12AW时产生的,通过第二卡纸检测部 72检测出这样的卡纸的产生。另外,如图8(a)所示那样,这样的卡 纸是打印头12处于离退位置12AW或者输送待机位置12S时的卡纸(图 9的步骤ST3:否)。

在该情况下,进行基于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的打印头12的退 避动作。在本例中,如图8(a)所示那样,假定打印头12处于离退位 置12AW时通过第二卡纸检测部72检测到卡纸(图9的步骤ST8:否)。

在打印头12的退避动作中,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首先使输送 马达36停止。由此使打印用纸P的输送停止。接下来,第二打印头退 避控制部74驱动升降马达53使滑架45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向远离 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方向移动。即,如图8(b)所示那样,第二打 印头退避控制部74使滑架45从滑架下降位置45D移动至滑架上升位置 45U,使打印头12在离退位置12AW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移动至打 印头上升位置12U(图9的步骤ST9)。然后,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 74驱动升降马达53,使从动辊31b从夹持位置31A移动至夹持解除位 置31B,由此,解除基于第二输送辊对31的打印用纸P的夹持。

这里,在打印头12处于输送待机位置12S时通过第二卡纸检测部 72检测到了卡纸的情况下(图9的步骤ST8:是),第二打印头退避控 制部74使滑架45从滑架下降位置45D移动至滑架上升位置45U,使打 印头12在输送待机位置12S从打印头基准位置12D移动至打印头上升 位置12U(图9的步骤ST10)。而且,之后,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 驱动升降马达53,解除基于第二输送辊对31的打印用纸P的夹持(图 9的步骤ST6)。

根据本例,成为打印头12远离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3c的状态,所以 能够防止或者抑制在解除了基于第二输送辊对31的夹持后去除纸张输 送路径13上的打印用纸P时,打印用纸P和打印头12接触。

(其他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的例子中,滑架升降机构52通过使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 承轴47在打印机上下方向Z上升降来使滑架45升降,但滑架升降机构 52也可以构成为使滑架45在滑架导轴46以及滑架支承轴47上升降。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也可以在第一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3以及 第二打印头退避控制部74使打印头12移动至输送待机位置12S的情况 下,之后使打印头12移动至原位12HP。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去除陷 入卡住状态的打印用纸的期间,通过打印头盖57a盖住配置于原位12HP 的打印头12的墨喷嘴面12a。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辊移动机构37使从动辊31b移动,但也 能够构成为固定从动辊31b,辊移动机构37使输送辊31a移动。在该 情况下,使输送辊31a在被从动辊31b按压的位置和远离从动辊31b的 位置之间移动,由此,能够以能够夹持打印用纸P的状态和解除夹持的 状态来切换第二输送辊对31的状态。

符号说明:1…串行打印机,2…打印机主体部,3…反转单元,4… 凹部,5…供纸盒安装部,6…供纸盒,7…排纸托盘,8…排纸口,9… 壳体,9a…操作面,9b…操作开关,10…墨盒安装部,10a…开闭门, 12…打印头,12a…墨喷嘴面,12HP…打印头的原位,12AW…打印头 的离退位置(退避位置),12D…打印头的打印头基准位置(第一位置), 12U…打印头的打印头上升位置(第二位置),12S…打印头的输送待机 位置(退避位置),13…纸张输送路径,13a…倾斜输送路径部分,13b… 弯曲输送路径部分,13c…水平输送路径部分,14…反转用输送路径, 16…上侧输送路径部分,17…向下输送路径部分,18…下侧输送路径部 分,19…向上输送路径部分,20…共用路径,21…供纸辊,22…输送机 构,23…反转用输送机构,24…供纸马达,30…第一输送辊对,31…第 二输送辊对,31a…输送辊,31b…从动辊,31A…从动辊的夹持位置, 31B…从动辊的夹持解除位置,32…第一排出辊对,33…第二排出辊对, 36…输送马达,37…辊移动机构,38…纸张检测器,38a…检测杆,39… 第一反转用输送辊对,40…第二反转用输送辊对,41…反转用输送马达, 45…滑架,45D…滑架下降位置,45U…滑架上升位置,46…滑架导轴, 47…滑架支承轴,48…滑架驱动机构,48a…定时带轮,48b…定时带, 49…滑架马达(打印头移动用马达),50…滑架移动机构(移动机构/第 一移动机构),51…压印平板,52…滑架升降机构(第二移动机构),52a… 偏心凸轮,52b…驱动力传递机构,53…升降马达,55…第一侧方框架, 56…第二侧方框架,57…维护机构,57a…打印头盖,57b…盖升降机构, 61…控制部,62…通信部,65…供纸控制部,66…位置获取部,67…输 送控制部,68…打印控制部,69…反转控制部,71…第一卡纸检测部, 72…第二卡纸检测部,73…打印头退避控制部(第一控制部),74…打 印头退避控制部(第二控制部),A…打印位置,B…检测位置,M1… 第一输送方向,M2…第二输送方向,P…打印用纸,X…打印机宽度方 向(纸张输送路径的宽度方向),X1…打印机宽度方向的第一方向,X2… 打印机宽度方向的第二方向,Y…打印机前后方向,Y1…打印机前方, Y2…打印机后方,Z…打印机上下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