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防治禾谷镰刀菌方面的应用

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防治禾谷镰刀菌方面的应用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防治禾谷镰刀菌方面的应用。本发明公开的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保藏编号为CGMCC No.9499。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材料,无论开发新的生物农药或者生物防治菌剂,该菌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4039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5-03-11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602448.0

  • 发明设计人 赵月菊;刘阳;邢福国;周露;王龑;

    申请日2014-10-31

  • 分类号C12N1/20(20060101);A01N63/00(20060101);A01N63/02(20060101);A01P3/00(20060101);C12R1/07(20060101);

  • 代理机构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汤东凤

  • 地址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3:49:2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04-09

    授权

    授权

  • 2016-06-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12N1/20 申请日:20141031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3-11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基拉芽孢杆菌,特别涉及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及其 防治禾谷镰刀菌方面的应用。

背景技术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是禾本科作物的重要病原 菌之一,可引起麦类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禾谷镰刀 菌为限制小麦产量的一个主要因素(Dubin,1997)。我国气候条件十分 有利于麦类赤霉病的发生,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年病害造成产量损失 10%-15%,大流行年份减产近50%(黄昌等,2000)。由于全球气候变 暖以及秸秆还田、免耕栽培等耕作制度改变的影响,我国麦类赤霉病 的发生区域由长江流域迅速向西北、华北扩展(张昊,2011),特别 是在2008、2010和2012年,全国麦类赤霉病发生十分严重,造成 了严重的产粮损失和不良的社会影响,严重威胁我国粮食安全。

禾谷镰刀菌产生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3,7,15三羟基 -12,13环氧单端孢霉-9烯-8酮)是存在于赤霉病菌感染麦粒中的主要 天然毒素之一。DON已被认定为最危险的自然发生食品污染物之一, 被列入国际研究的优先地位(Larsen et al.,2004)。DON可致人免疫力 下降、贫血、头痛、腹痛、恶心;致动物拒食、生长延滞和流产(Rocha  et al.,2005;Sobrova et al.,2010;Pestka,2010)。DON广泛存在并大 量污染小麦及其制品,对人畜构成很大危害,严重威胁我国食品安全。

因此,加强禾谷镰刀菌防控研究已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食品 安全的迫切需求。

多年来对麦类赤霉病防治主要依靠化学农药,但随着化学农药带 来的环境问题,加之多年用药已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禾谷镰刀菌菌株的 出现(Changjun Chen et al.,2007),使防治难度加大。虽然在赤霉病 抗性品质方面国内外投入大量的精力开展相关研究,但至今尚无理想 的高抗小麦品种(李正辉等,2007)。

生物防治不仅可降低对环境的影响,还不易产生抗药性,相关理 论和技术的研究日益为人们所关注。特基拉芽孢杆菌营养简单,在自 然界中广泛存在,对人畜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能产生多种抗菌素 和酶,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和极强的抗逆能力,较其他微生物更具有开 发为生物防控菌剂的潜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株特 基拉芽孢杆菌及其防治禾谷镰刀菌方面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其保藏编号为 CGMCC No.9499。

上述菌株在生物防治镰刀菌引起的植物病害中的应用也属于本 发明的保护范围。

上述应用中,所述镰刀菌为禾谷镰刀菌。

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病害为镰刀菌引起的赤霉病或穗腐 病或根腐病。

上述任一所述的应用中,所述植物为谷物;所述谷物为麦类作物 或玉米;所述麦类作物具体为小麦。

上述菌株在制备抑制镰刀菌的产品中的应用也属于本发明的保 护范围。

一种防治镰刀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的方法也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 围,该方法是在植物生长过程中进行喷雾处理;所述喷雾为上述特基 拉芽孢杆菌的菌悬液或发酵液或代谢产物。

上述方法中,所述镰刀菌为禾谷镰刀菌。

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病害为赤霉病或穗腐病或根腐病。

上述任一所述的方法中,所述植物为谷物;所述谷物为麦类作物 或玉米;所述麦类作物具体为小麦。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特基拉芽 孢杆菌不仅在平板培养时可高效抑制禾谷镰刀菌,而且在温室实验中 其防治效果高达77.4%。作为小麦赤霉病的生物防治材料,无论开发 新的生物农药或者生物防治菌剂,该菌都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对峙培养实验。

图2为挥发性气体抑菌实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 阐述: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 途径得到。

NB液体培养基: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为蛋白胨、牛肉膏和 NaCl,溶剂为水;蛋白胨在NB液体培养基中的浓度为1%,牛肉膏 在NB液体培养基中的浓度为0.3%,NaCl在NB液体培养基中的浓 度为0.5%,所述%均为质量体积百分比(g/100ml)。

NA固体培养基:在NB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琼脂与液体培 养基的比例为1.5g:100ml),得到NA固体培养基。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加入少量水煮20min,三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用水定容至1L,加入20g葡萄糖,15g琼脂,121℃高压灭菌 20min。

绿豆汤培养基:绿豆10g,加入少量水煮20min,三层纱布过滤, 取滤液用水定容至1L,分装后121℃高压灭菌20min。

磷酸盐缓冲液:由溶剂和溶质组成;溶质为磷酸二氢钾和氯化镁, 溶剂为水;磷酸二氢钾的浓度为0.004%,氯化镁的浓度为0.019%,所 述%均为质量体积百分比(g/100ml)。

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FG1在文献“杨慧勇,李飞 凤,陆琼娴,徐剑宏,史建荣.拮抗菌株AFR0406对小麦赤霉病菌和 纹枯病菌的生物活性测定.江苏农业科学,2006(06),142-144.”中公开 过,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获得。

小麦石新828品种在文献“孙志军,杨晓丽,张辉,张广辉.小麦 新品种石新828选育过程及高产栽培技术.现代农业科技,2011(09), 96-97.”中公开过,公众可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获得。

实施例1、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一、菌株的分离

(一)2012年6月,在超净工作台中,将10穗江苏采集的小麦 病穗放在100ml无菌蒸馏水中震荡15分钟制备菌悬液,然后80℃水 浴处理10分钟。

(二)将菌悬液用无菌蒸馏水进行浓度梯度稀释后涂布在NA培 养基平板上,30℃条件下培养24小时,菌落布满整个平板,用接种 环挑取平板上形态、大小、颜色、透明度不同的菌株平板划线纯化, 点接纯化后的菌株应用于禾谷镰刀菌对峙培养实验,结果如图1所 示。将得到的对禾谷镰刀菌拮抗能力强的一株菌命名为JS5L。

二、鉴定

(一)按照“伯杰细菌鉴定手册”(第八版)和“常见细菌系统鉴 定手册”(东秀珠,蔡妙英等编著,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2)中 描述的方法,对菌株JS5L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性和生理生化特性 鉴定,具体结果如下:

菌体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性:

在NA培养基,28℃培养1天,菌体杆状,直径约为0.6μm× 2.0-2.5μm;菌落微黄色,圆形,平滑,边缘整齐。

生理生化特征:

氧化酶:+;精氨酸双水解酶:+;明胶水解:+;淀粉水解:+; 过氧化氢酶:+;三丁酸甘油脂水解:-;硝酸盐还原:+;七叶灵水 解:+;酪素水解:+;Tween80水解:+;吲哚实验:-;脲酶:-; 柠檬酸利用:+;H2S生成:-;VP实验:+;厌氧生长:-;50℃:+;

20℃:-;pH4.0:-;pH9.0:-。

可以利用甘油、D-阿拉伯糖、L-阿拉伯糖、D-核糖、D-木糖、 L-木糖、阿东醇、D-半乳糖、D-葡萄糖、D-果糖、D-甘露糖、L-山梨 糖、L-鼠李糖、肌醇、甘露醇、山梨醇、α-甲基-D-葡萄糖苷、N-乙 酰葡糖胺、七叶灵、水杨苷、D-纤维二糖、D-麦芽糖、D-乳糖、D- 蜜二糖、D-蔗糖、D-海藻糖、D-棉籽糖、淀粉、木糖醇、D-龙胆二 糖、D-土伦糖、D-来苏糖、D-塔格糖、D-岩藻糖、L-岩藻糖、D-阿 拉伯醇、L-阿拉伯醇产酸。利用卫矛醇、苦杏仁苷、熊果苷、菊糖和 糖原产酸能力较差。

(二)16S rDNA试验

提取JS5L的总DNA,以其为模板,利用细菌16S rDNA通用引 物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约为1.4kb的扩增产物,将扩增产物回 收并进行测序,测得的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根据Gen-Bank序列同源性比较,菌株JS5L与Bacillus sp.LB159 (GenBank登录号KJ564121.1)同源性为99%,与Bacillus sp.JX2 (GenBank登录号KF860138.1)同源性为99%,初步判定该菌为芽孢 杆菌属细菌(Bacillus sp.)。

基于以上特征,将菌株JS5L鉴定为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该菌株已于2014年7月18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 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北京市朝阳区 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邮编100101),保 藏号为CGMCC No.9499。

实施例2、特基拉芽孢杆菌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拮抗作用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特基拉芽孢杆菌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拮 抗。

一、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培养好的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FG1菌落边缘打取菌盘,用灭菌的牙签将 菌盘挑入PDA平板中心。

二、在距PDA平板中心25mm处四点划线接种相同体积和浓度 的JS5L,以仅接种禾谷镰刀菌菌盘的PDA平板为对照组,28℃培养 4-5天,观察有无抑菌带形成。每个组做三个平行。结果如表1所示。 表明,JS5L对禾谷镰刀菌有很强的抑制效果。

表1培养5天后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抑菌带宽度是指病原菌边缘至拮抗菌株边缘的最短距离)

实施例3、JS5L发酵液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特基拉芽孢杆菌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拮 抗。

一、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培养好的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FG1菌落边缘打取菌盘,用灭菌的牙签将 菌盘挑入PDA平板中心。

二、在距PDA平板中心25mm处四点打孔接种相同体积和浓度 的JS5L,以仅接种禾谷镰刀菌菌盘的PDA平板为对照组,28℃培养 4-5天,观察有无抑菌带形成。每个组做三个平行。结果如表1所示。 表明,JS5L对禾谷镰刀菌有很强的抑制效果。

表2培养5天后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作用

(抑菌带宽度是指病原菌边缘至拮抗菌株边缘的最短距离)

实施例4、JS5L挥发性气体对禾谷镰刀菌的抑制效果

采用对峙培养法检测特基拉芽孢杆菌JS5L产生的挥发性气体对 禾谷镰刀菌的拮抗。

一、用直径为5mm的打孔器在培养好的病原真菌禾谷镰刀菌 (Fusarium graminearum)FG1菌落边缘打取菌盘,用灭菌的牙签将 菌盘挑入PDA平板中心。

二、在NA平板中心接种JS5L,倒扣于接有禾谷镰刀菌的平板, 以仅接种禾谷镰刀菌菌盘的PDA平板为对照组,28℃培养4-5天, 观察有无抑菌效果。每个组做三个平行。结果如图2所示。表明,JS5L 可产生抑制禾谷镰刀菌的挥发性气体。

实施例5、JS5L对禾谷镰刀菌抑制效果的温室实验

一、将JS5L在NB培养基中28℃振荡过夜培养,采用磷酸盐缓 冲液稀释至浓度为2×108cfu/ml。

二、将禾谷镰刀菌FG1用绿豆汤培养基振荡培养(28℃,5天), 得到菌悬液,采用磷酸盐缓冲液稀释菌液浓度为2×105cfu/ml。

三、将稀释后的JS5L与禾谷镰刀菌FG1依照1:1的比例混合, 终浓度分别为108cfu/ml和105cfu/ml。

四、在石新828品种的扬花早期进行麦穗中部接种,接菌体积为 10μl,作为实验组。同时以仅含有禾谷镰刀菌的磷酸盐缓冲液作为阳 性对照组,以仅接种磷酸缓冲液的作为阴性对照。每组设10个重复, 实验重复3次,结果取平均值。

禾谷镰刀菌菌悬液接种16天后,观察麦穗的发病,有麦穗干枯 发白或发红,内部籽粒不饱满、重量减轻表现的麦穗为发病麦穗。

其中赤霉病指数=发病率×发病指数/100。

表3JS5L对禾谷镰刀菌的温室防治效果

结果如表3所示,特基拉芽孢杆菌JS5L在温室条件下能很好防 治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 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