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

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外植体的选择及灭菌、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和接种。以幼嫩叶片为外植体,设定初代培养、继代增殖培养、生根培养的培养基,在温度24~28℃、光照时间9h/d、光照强度1500lx条件下快速繁殖。本发明方法操作简单实用,生根率达到100%,且植株健壮。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9-12-13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H4/00 授权公告日:20171013 终止日期:20181223 申请日:2014122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7-10-13

    授权

    授权

  • 2016-06-08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01H4/0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1223

    著录事项变更

  • 2016-03-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H4/00 申请日:2014122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5-04-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

背景技术

苦苣苔科植物是近年来国际上十分盛行的观赏植物,全世界约有150属3700种,我国分布有58属470余种,该科大部分种类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大多依然沉寂在深山幽谷之中。美国、加拿大等西方国家已育成大量的园艺品种。海南苦苣苔科植物有特有属2个,特有种10个,多数的种株型紧凑,色彩多样鲜丽,花期长,是开发新型花卉品种的重要资源。黄花马铃苣苔(Oreocharis flavida Merr.)为苦苣苔科马铃苣苔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海南特有的野生花卉。叶基生,花淡黄色,适合盆栽观赏,可直接驯化应用。根状茎粗而短。叶全部基生,具长柄;叶片卵形至宽卵形,稀宽椭圆形至倒卵形,长4~10厘米,宽2~6.5厘米,顶端圆形,基部近心形或圆形,边缘近全缘或有浅钝齿,上面密被柔毛,下面密被黄褐色绢状绵毛,侧脉每边5~7条,在下面明显;叶柄长2.5~10厘米,密被黄褐色绢状绵毛。黄花马铃苣苔的组培快繁可以为其人工栽培提供种苗,对其应用及资源保护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申请首次对黄花马铃苣苔进行组培育苗技术研究,为海南苦苣苔花卉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研究成果将填补国内和省内研究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通过利用黄花马铃苣苔叶片作为外植体,并利用无菌小叶片达到快速繁殖种苗的目的。

本发明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黄花马铃苣苔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选择及灭菌;2)初代(不定芽诱导)培养;3)继代增殖培养;4)生根培养;5)接种。

步骤(1)中所述的外植体选择幼嫩叶片。所述的灭菌具体过程为:70%酒精浸泡10s,无菌水冲洗,用0.02%HgCl2溶液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用2%NaClO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干净。

步骤(2)中培养基配方:MS+6-BA 0.5mg/L+NAA 0.1mg/L+益培隆6ml/L+蔗糖30g/L,pH值6.5。

步骤(3)中培养基配方:不定芽增殖芽:MS+6-BA 0.1mg/L+NAA0.1mg/L+蔗糖30g/L,pH值6.5;无菌植株小叶片增殖芽:MS+6-BA0.5mg/L+NAA 0.1mg/L+蔗糖30g/L,pH值6.5;

步骤(4)中培养基配方:MS+IBA 0.5mg/L+蔗糖30g/L,pH值6.5。

本发明步骤(2)~(4)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4~28℃,光照时间9h/d,光照强度1500lx。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利用黄花马铃苣苔叶片作为外植体,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益培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生根率100%,平均每株生根6.00条,植株健壮,叶色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以下所述,仅是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其他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为同等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下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变化,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验安排在海南省农业科学院园林花卉研究所组培工厂进行,实施时间为2013年5月至2014年9月。各设置处理均接种8袋,每袋3个材料,3次重复,所有培养基均附加卡拉胶9g/L,蔗糖30g/L。

1、材料与方法

1.1外植体

幼嫩叶片。

1.2方法

1.2.1无菌材料的获得

从植株上剪下带叶柄的幼嫩叶片,用棉花球醮洗洁精液擦拭叶片两面,然后用自来水清洗干净。在超净工作台上用70%酒精浸泡10s,无菌水冲洗1次,再用0.02%HgCl2溶液消毒3min,无菌水冲洗5次,最后用2%NaClO消毒15min,无菌水冲洗5次。叶片切成1㎝见方的小块以叶面朝上接种于初代培养基中。

1.2.2初代(不定芽诱导)培养

1.2.2.1培养基配方

MS+6-BA 0.5mg/L+NAA 0.1mg/L+益培隆6ml/L+蔗糖30g/L,pH值6.5。

1.2.2.2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4~28℃,光照时间9h/d,光照强度1500lx。

1.2.2.3接种

外植体接种15d后,叶面开始膨大隆起,20d开始出现愈伤组织,40d在叶片边缘、主叶脉基部和叶面处均分化出不定芽。

1.2.3继代增殖培养

1.2.3.1培养基配方

不定芽增殖芽:MS+6-BA 0.1mg/L+NAA 0.1mg/L+蔗糖30g/L,pH值6.5。

无菌植株小叶片增殖芽:MS+6-BA 0.5mg/L+NAA 0.1mg/L+蔗糖30g/L,pH值6.5。

1.2.3.2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4~28℃,光照时间9h/d,光照强度1500lx。。

1.2.3.3接种

将诱导出的不定芽丛切分成单芽,接种在增殖培养基上培养,40d增殖系数为8.19。

无菌小叶片接入培养基中,20d开始出现愈伤组织,40d开始分化出芽,50d不定芽达到较高峰,50d不定芽诱导率100%,平均每叶不定芽数32.33个。

1.2.4生根培养

1.2.4.1培养基配方

MS+IBA0.5mg/L+蔗糖30g/L,pH值6.5。

1.2.4.2培养条件

培养温度24~28℃,光照时间9h/d,光照强度1500lx。。

1.2.4.3接种

切取高约1.5cm的不定芽接入生根培养基中,15d左右开始生根,30d后根系发达,生根率100%,平均每株生根7.51条,植株健壮,叶色绿。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