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

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2)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1)。根据本发明,滑动活塞(5)布置于固定到框架上的壳体(3)内,以便以滑动的方式位移,并且滑动活塞(5)可通过致动缆线(2)而位移。至少一个致动元件(6)侧向布置于滑动活塞(5)上,所述致动元件的运动方向与致动缆线(2)的运动方向相反,且所述致动元件机械地联接到所述机构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09400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0-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约翰逊控股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80008152.X

  • 发明设计人 K·库尔卡尼;T·贝岭;

    申请日2013-02-04

  • 分类号F16C1/12(20060101);

  • 代理机构72002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琼

  • 地址 德国布尔沙伊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2:34:2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8-24

    授权

    授权

  • 2014-10-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16C1/12 申请日:2013020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0-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 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远程布置于车辆内的机构的致动缆线以如此 的方式布置或安置:使得运动和/或致动方向的反向不是必需的。在某 些情况下,这需要将致动缆线以较大的弧形安置,其结果是对于致动 缆线的结构空间和长度的要求增加。

FR 2 765 926 A1描述了一种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 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

GB 166 655 A描述了一种具有多根致动缆线的装置,所述致动缆 线可一起致动或彼此独立地致动。

US 4 526 057 A描述了通过致动缆线来致动两个联接机构的一种 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出一种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 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该装置相对于现有技术被改进。

就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而言, 所述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特征来实现。

本发明的有利改进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在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的情 况下,根据本发明,滑动活塞布置成以滑动方式在固定配置于框架上 的壳体内可位移,并且可通过致动缆线而位移,其中至少一个致动元 件侧向布置于滑动活塞上,该致动元件的运动方向与致动缆线的运动 方向相反,且该致动元件机械地联接到所述机构上。其结果是,可以 节省结构空间的简单方式使得致动缆线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的反向 成为可能。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多个致动元件布置于滑动活塞上,其结果是, 多个致动元件可通过单根致动缆线以简单的方式可致动。

在此每个致动元件的运动方向可在形成在与致动缆线运动方向相 同的方向上或与其相反的方向上。

壳体可有利地形成为圆柱形或以杯形的方式形成,并具有敞开的 第一端部和封闭的第二端部。

在一个特别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壳体的外侧上在封闭端部处,至 少一个紧固部分布置于端部侧上和/或外周上。通过该紧固部分,壳体 可固定地配置于例如在车辆上或其内的框架上。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壳体的壳体壁内引入槽状的凹槽,该 凹槽的纵向范围在壳体的纵向方向上延伸,且该凹槽完全贯穿壳体壁, 其中所述滑动活塞的接收部分至少部分地布置于所述槽状的凹槽内。 在此滑动活塞的接收部分突出越过壳体的壳体壁,因此致动元件可布 置于其上。

在有利的实施例中,在封闭端部的内侧上,接收部分形成在所述 壳体内,所述接收部分以对应于接收乳头部的方式形成,所述接收乳 头部一体式地形成于所述致动缆线的端部侧上,并且所述接收部分以 互锁和/或摩擦的方式接收所述接收乳头部,使得它被固定到框架上。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中,用于致动缆线的缆线心线的导通部居中 地布置于滑动活塞内,在装置的操作过程中,缆线心线被引导通过该 导通部,同时致动缆线的护套支撑在滑动活塞上。

该装置有利地包括弹簧元件,所述弹簧元件设计成压缩弹簧并以 如此的方式布置于壳体内:使得弹簧元件的第一端部被支撑于壳体上 在封闭端部的内侧上,而弹簧元件的第二端部作用于所述滑动活塞上。 因此可通过弹簧作用来协助滑动活塞的运动。

以特别有利的方式,该装置以如此的方式设计成一种补偿器:在 所述致动缆线存在缺陷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使得通过所述致动元件 而联接的机构可被关闭,其中所述弹簧元件以如此的方式形成:使得 被压缩的弹簧元件的释放致动机构的关闭。因此联接的机构可被带入 到非操作位置或安全位置下,因此可避免进一步的损坏。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进行更详细的解释说明。

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 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 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的剖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 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的分解视图;以及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的运动和/ 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的局部剖面图。

在所有的附图中相互对应的部件设有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未示出)的致动 缆线2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1的透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2的运动 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1的剖面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2的运动 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1的分解视图。

这种装置1至少包括壳体3,弹簧元件4,滑动活塞5,致动缆线 2和至少一个致动元件6。

壳体3优选以杯形的方式形成,并具有敞开的第一端部7和封闭 的第二端部8。在封闭端部8的外侧上,紧固部分10可布置于壳体3 的端部侧9上。所述壳体3可通过所述紧固部分10固定地配置于在 车辆上或其内的框架上。例如,所述紧固部分10可设计成例如常规的 构造,其可以互锁和/或摩擦的方式被接收于车辆内相应成形的紧固装 置(未示出)内。在替代性的实施例(未示出)中,可在紧固部分10 内引入常规的凹槽,其可以可变的方式形成并且常规的紧固装置可布 置于其内。

壳体3的壳体壁11以圆形或几乎圆形的方式形成于其外周12上 和其内周13上,并且可由金属材料、塑料或塑料混合物而制成。在所 述壳体壁11内引入槽状的凹槽14,该凹槽的纵向范围在壳体3的纵 向方向上延伸,且该凹槽完全贯穿壳体壁11。在此凹槽14的长度相 比于壳体3的长度减小,因此在凹槽14的端部侧上,在每一种情况下 连结板区域15都在端部7和8的方向上形成于壳体壁11内。

在封闭端部8的内侧上,接收部分16形成于壳体3内,所述接收 部分以对应于接收乳头部17的方式形成,所述接收乳头部17一体式 地形成于所述致动缆线2的端部侧上,并且所述接收部分以互锁和/ 或摩擦的方式接收所述接收乳头部,从而它被固定到框架上。

致动缆线2是传统的致动缆线或拉动缆线,其是用于通过缆线心 线18和护套19的挠性成层的组合来传递机械运动和/或拉伸力的一种 可移动的机械元件,所述护套19在运行方向上是稳定的并在周向方向 上包绕缆线心线。在端部侧上,接收乳头部17布置于缆线心线18上。

滑动活塞5被布置可以滑动的方式在壳体3内位移,其中滑动活 塞5的外周20以对应于所述壳体壁11的内周13的方式形成。滑动活 塞5优选由例如塑料的材料制成,该材料与壳体3的材料形成具有低 摩擦系数的摩擦副。

用于致动缆线2的缆线心线18的导通部居中地布置于滑动活塞5 内,在装置1的操作过程中,缆线心线18被引导通过该导通部,而致 动缆线2的护套19支撑在滑动活塞5上。

致动元件6可以互锁和/或摩擦的方式布置于其上的接收部分21 一体地形成于滑动活塞5上或侧向地形成于滑动活塞5上。为此目的, 例如,可在接收部分21内形成凹槽,形成于致动元件6端部侧上的紧 固部分22可布置于所述凹槽内。

致动元件6例如可设计成常规的刚性圆杆,在其第一端部处一体 地形成或例如通过折叠或弯曲来形成紧固部分22,且其第二端部以未 示出的方式联接到所述机构。

弹簧元件4优选形成为压缩弹簧,例如形成为常规的螺旋弹簧, 并以如此的方式布置于壳体3内:使得弹簧元件4的第一端部在封闭 端部8的内侧上被支撑于壳体3上,而弹簧元件4的第二端部作用于 所述滑动活塞5上。在此弹簧元件4以对应于所述壳体壁11的内周 13的方式形成。

图4示意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用于使得机构致动缆线2的运动 和/或致动方向反向的装置1的局部透明示图。

在装置1的操作过程中,滑动活塞5通过致动缆线2在所述壳体 3内位移。在此滑动活塞5在方向X上的位移致使致动元件6在方向 X的反方向上运动并压缩弹簧元件4。因此实现了致动缆线2的运动 和/或致动方向的反向。

被压缩的弹簧元件4协助致动缆线2和滑动活塞5在方向X的反 方向上的返回运动以及致动元件6在方向X上所产生的运动。

在有利的实施例(未示出)中,多个致动元件6可布置于滑动活 塞5的接收部分21上,其结果是多个致动元件6可通过单根致动缆线 2同时致动。备选地,多个接收部分21可布置于滑动活塞5上。在此 致动元件6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可对应于致动线缆2的运动和/或致动 方向,或发生致动缆线2的运动和/或致动方向的反向。

在另一有利的实施例(未示出)中,装置1可设计成补偿器,其 中在所述致动缆线2存在缺陷或出现故障的情况下,装置1关闭通过 所述致动元件6所联接的机构。所述弹簧元件4以如此的方式形成: 使得被压缩的弹簧元件4的释放致动机构的关闭。

附图标记清单

1  装置

2  致动缆线

3  壳体

4  弹簧元件

5  滑动活塞

6  致动元件

7  第一端部

8  第二端部

9  端部侧

10 紧固部分

11 壳体壁

12 外周

13 内周

14 槽状的凹槽

15 连结板区域

16 接收部分

17 接收乳头部

18 缆线心线

19 护套

20 外周

21 接收部分

22 紧固部分

X  方向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