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应用于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每个第二应用信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每个用户组分别对应一数据集,每个数据集包括至少一条数据项,所述方法包括:在当前用户登录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获取与当前用户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其对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而对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显示给用户、接收并识别用户输入操作、比对用户输入的作答数据及答案数据等操作,以达到依据比对结果生成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的目的。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413417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11-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360602.8

  • 发明设计人 李宽;伞亮;

    申请日2014-07-25

  • 分类号G06Q50/20;G09B7/02;G06F21/31;

  • 代理机构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宝筠

  • 地址 100005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69号

  • 入库时间 2023-12-17 01:59:14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1-10

    授权

    授权

  • 2014-12-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20 申请日:201407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11-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 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新的第一应用信息系统或升级后的第一应用信息系统进行 实际使用之前,确定预期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掌握情况,对 制定应对预案极为重要。目前主要的做法,是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 的使用用户进行培训,且在培训后,通常通过培训后的测试来获得预期 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掌握状况等信息。

但是,培训后的测试只能从很多场景中选取一些典型的场景进行测 试,通常存在其试题固定,且覆盖面不足等特点,使得通过该方案获取 到的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掌握状况的准确性较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方法及系统,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通过选取一些典型的场景测试的 方案对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掌握状况进行获取时,通常存在其试 题固定且覆盖面不足等特点,使得获取到的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 统掌握状况的准确性、可信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 法,应用于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每个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具有 至少一个用户组,所述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 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每个所述用户组分别对应一数据集,所述 数据集中包括至少一条数据项,所述方法包括:

响应于当前用户在当前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登录完成指令,获 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 数据集;

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条数据项执行以下步骤:

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 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并接收所 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输入的操作数据,识别所述操作数据中 的作答数据,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进行比对, 得到比对结果;

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定,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 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对该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 以上步骤,直到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在所述 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不一致时,提示所述当前 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重新输入操作数据并重新接收所述当前用户重新 输入的操作数据,直到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 据相一致,或者,对该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上述步 骤,直到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

依据每条所述试题数据对应的比对结果,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 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 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包括:

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 的字符进行提取,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 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 的字符进行提取,获取至少一个与提取到的字符具有预设相关关系的待 选字符,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题目数 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及所述待选字符确定为选项数据,所述题目数 据与所述选项数据组成所述数据项对应的试题数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 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按照预设的字符修改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 的字符进行修改,依据修改后的数据项生成试题数据,所述试题数据包 括题目数据及对错选项数据,依据被修改的字符生成其对应试题数据的 答案数据。

上述方法,优选的,所述依据每条所述试题数据对应的比对结果, 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 状况信息,包括:

获取所述比对结果中表明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的试题 数据的数量值;

依据所述数量值及预设的使用程度划分规则,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 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上述方法,优选的,每个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可以通过以下方 式获得:

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随机抽取至少一条所述 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 集,所述原始数据项为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及结果描述数据 项;

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 用户操作报错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抽取数值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 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 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抽取数值的数据项,将抽取到 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 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数据集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以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中 的用户名及鉴别码执行登录流程,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在该第二应用信 息系统上的登录完成指令。

上述方法,优选的,在所述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 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行工作流程。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 系统,应用于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每个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具 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所述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 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每个所述用户组分别对应一数据集,所 述数据集中包括至少一条数据项,所述系统包括:

目标集获取单元,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在当前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 上的登录完成指令,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 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数据集;

数据项操作单元,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条数据项执行以下 步骤: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 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并接收 所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输入的操作数据,识别所述操作数据 中的作答数据,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进行比 对,得到比对结果,触发比对判定单元;

比对判定单元,用于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定,在所述比对结果表 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 对所述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所述目 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否则,提示所述当前用户依据 所述试题数据重新输入操作数据,并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重新接收 所述当前用户重新输入的操作数据,直到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 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或者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对所述比对 记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上述步骤,直到所述目标数据集 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

信息生成单元,用于依据每条所述试题数据对应的比对结果,生成 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 信息。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包括:

试题生成子单元,用于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 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

试题显示子单元,用于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

数据接收子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输入 的操作数据;

数据识别子单元,用于识别所述操作数据中的作答数据;

答案比对子单元,用于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 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触发比对判定单元;

其中,所述试题生成子单元包括:

第一生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 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进行提取,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 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 的答案数据;

第二生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 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进行提取,获取至少一个与提取到的字符具 有预设相关关系的待选字符,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 数据确定为题目数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及所述待选字符确定为选项 数据,所述题目数据与所述选项数据组成所述数据项对应的试题数据, 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第三生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修改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 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的字符进行修改,依据修改后的数据项生成试题数 据,所述试题数据包括题目数据及对错选项数据,依据被修改的字符生 成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上述系统,优选的,所述信息生成单元包括:

量值获取子单元,用于获取所述比对结果中表明作答数据与其对应 答案数据相一致的试题数据的数量值;

信息生成子单元,用于依据所述数量值及预设的使用程度划分规 则,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 使用状况信息。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数据集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每个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数据集获取单元包括:

第一获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 随机抽取至少一条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 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所述原始数据项为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 行及结果描述数据项;

第二获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 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用户操作报错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抽取数值 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第三获取子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 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抽取数 值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登录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目标集获取单元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 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数据集之前,控制所 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以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中的用户名及 鉴别码执行登录流程,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在该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 登录完成指令。

上述系统,优选的,还包括:

运行控制单元,用于在所述信息生成单元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 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之后,控制所述 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行工作流程。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 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及系统,在用户登录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 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而每个第二应 用信息系统中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每个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第 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而每个用户组分别对应包含 有至少一条数据项的数据集,本申请在实现其目的时的主要技术方案包 括:在当前用户登录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通过获取与当前用户对 应的目标用户组及其对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而对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数 据项进行试题变换、显示给用户、接收并识别用户输入操作、比对用户 输入的作答数据及答案数据等操作,以达到依据比对结果生成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的目的。本申 请通过对当前用户对应的数据集进行获取,进而得到与当前用户对应的 试题数据,以便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学习培训操作情况进行 测试,得到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在此过程中, 试题数据是通过当前用户的原始的数据集进行生成,相对于现有技术中 预先设置固定的试题,明显具有非固定性,且本申请中生成的试题数据 会随原始数据的覆盖面变化而变化,保证试题数据覆盖面广的情况下, 进一步提高试题数据的灵活性,由此,使得最终得到的用户使用信息的 准确性提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 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 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 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及图2分别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 取方法实施例二的部分流程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 取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

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

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六的另一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八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获取系统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 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 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 申请保护的范围。

参考图1及图2,分别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 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一的流程图,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可以为新 建的软件应用系统或升级后的软件应用系统,例如全新核心银行信息系统。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 取,如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操作熟练程度等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中,也就 是说,本申请的思想在于,当前用户可以通过登录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 例如登陆现有的银行储蓄管理系统、现有的银行卡管理系统,进行对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例如所述全新核心银行信息系统)使用状况信息的获取,每个 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所述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 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也就是说,登录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依据其在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时的角色进行分 类形成用户组,每个用户组对应一个数据集,每个所述数据集中包括至少一 个数据项,而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项为所述当前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 系统时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针对性知识数据,如“存款的交 易码是1000”及“应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原件”。本申请在实现用户使用第一 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时,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现:

步骤101:响应于当前用户在当前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登录完成指 令,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 标数据集。

其中,本实施例对所述当前用户登录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动作进行响 应,并在所述当前用户完成登录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动作之后,获取所 述当前用户所对应的用户组,即目标用户组,进而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组相 对应的目标数据集。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在通过其用户名及鉴别码在登 录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生成登录完成指令,此时开始运行本申请实 施例,即首先对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 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行获取。而所述目标数据集可以理解为所述当前用户在所 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进行各种操作的数据,如点击控件、选择选项、输入 数据或操作专用设备等操作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项具有先后顺序或次序关系,具体 的,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可以设置有编号,其各自的编号可以按照阿 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等方式进行排序。

在所述步骤101之后,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条数据项执行以下步骤:

步骤102: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 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执行步骤103。

其中,所述试题数据可以为填空输入试题数据、内容选项试题数据及对 错判断试题数据等。

步骤103: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

其中,在本申请中首次显示给当前用户的试题数据可以为所述目标数据 集中的第一条数据项所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也可以为最后一条数据项所变 换得到的试题数据,也就是说,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的次序可 以根据其对应数据项的次序为顺序显示也可以为倒序显示。

而在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之后,所述当前用户会根据所述 试题数据的内容进行答复性质的输入操作。

步骤104: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输入的操作数据。

其中,所述操作数据可以为点击控件操作数据或输入字符操作数据等数 据。

步骤105:识别所述操作数据中的作答数据,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 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

其中,所述作答数据是指所述当前用户点击的控件数据或输入的内容数 据,由此,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的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能够表明 用户答复所述试题数据是否正确的比对结果。

步骤106: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定,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 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对该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返 回执行所述步骤102,直到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 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不一致时,执行步骤 107(如图1中所示)或对该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返回执行 步骤102(如图2中所示),直到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 骤。

其中,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 表明所述当前用户作答正确,由此,对作答正确的试题数据所对应数据项的 下一条数据项执行所述步骤102,即,将作答正确的试题数据所对应数据项 的下一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进而将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 用户,由所述当前用户进行作答,以此循环,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数 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并显示给当前用户,由当前用户进行作答。

步骤107:提示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重新输入操作数据,返回重新执 行所述步骤104,重新接收所述当前用户重新输入的操作数据,直到所述比 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

其中,上文中可以理解为: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 答案数据不一致时,可以执行所述步骤107以提示当前用户重新对该试题数 据进行作答,直到当前用户作答正确,或者直接返回执行步骤102对该试题 数据所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并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由 所述当前用户进行作答,不再坚持当前用户必须对试题数据作答正确的原 则。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步骤102至所述步骤107之间的循环过程的目的, 即为: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并将变换得到的试 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由所述当前用户进行作答,以得到当前用户作 答每条试题数据的作答数据与正确的答案数据之间的比对结果。

步骤108:依据每条所述试题数据对应的比对结果,生成所述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

其中,所述步骤108在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进行试题变换且 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均被作答完成或者用户结束当前试题作答之后执行。其 中,所述使用状况信息中可以包括当前用户正确答复每条试题数据的作答时 间长度值,和/或,当前用户答复每条试题数据之后正确答复试题数据的数量 值等。

在后续操作中,可以根据所述使用状况信息进行分析,以得到当前用户 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熟悉度及掌握程度等,并据此分析归纳改进用户 体验的技术方案和风险防范的技术措施。

其中,在所述步骤106中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断之后的两种执行方案 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执行方案可以由所述第一应用信 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或管理者等,区别 于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用户)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用户在对试题数据进行作 答的过程中,可以中断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行,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可以 通过点击本申请实施例呈现载体的中断控件以结束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题变 换及显示试题数据由当前用户作答的流程,之后仍然执行步骤108,生成使 用状况信息,此时,未经过作答的试题数据的作答数据均为空或未答标识, 因此,未经过作答的试题数据的比对结果均为否定性值,其作答时间均为0。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 用状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一,在用户登录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 后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而每个第二 应用信息系统中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每个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 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而每个用户组分别对应包 含有至少一条数据项的数据集,本申请在实现其目的时的主要技术方案 包括:在当前用户登录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通过获取与当前用户 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其对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而对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 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显示给用户、接收并识别用户输入操作、比对用 户输入的作答数据及答案数据等操作,以达到依据比对结果生成第二应 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的目的。本 申请通过对当前用户对应的数据集进行获取,进而得到与当前用户对应 的试题数据,以便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学习培训操作情况进 行测试,得到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在此过程 中,试题数据是通过当前用户的原始的数据集进行生成,相对于现有技 术中预先设置固定的试题,明显具有非固定性,且本申请中生成的试题 数据会随原始数据的覆盖面变化而变化,保证试题数据覆盖面广的情况 下,进一步提高试题数据的灵活性,由此,使得最终得到的用户使用信 息的准确性提高。

基于上述实现方案,所述步骤102在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 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 实现,以下为对所述步骤102的实现方式进行说明:

第一方式:

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 的字符进行提取,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 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其中,本方式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 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一方式中,可以理解为对所述数据项中被标 记字符进行提取的过程,也就是说,为对所述数据项中部分字符的挖取 过程,即抠字,由此,进行抠字完成的数据项形成输入填空试题数据。 例如,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数据项为“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 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所述第一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 中名词“客户”进行提取,将该数据项中提取“客户”字符之后剩余的 字符数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XX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确定为 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客户”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 据。同理,在上述同一数据项示例中,“鼓励”、“预”、“填单”均可作为 答案数据进行提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字符提取规则可以为对名词字符进行提取,如 前文中示例,也可以为对动词字符或数量词字符等进行提取。

第二方式:

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 的字符进行提取,获取至少一个与提取到的字符具有预设相关关系的待 选字符,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题目数 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及所述待选字符确定为选项数据,所述题目数 据与所述选项数据组成所述数据项对应的试题数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 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其中,本方式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 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二方式中,可以理解为对所述数据项中被标 记字符的提取过程,也就是说,对所述数据项中部分字符的挖取过程, 即抠字,由此,进行抠字完成的数据项形成选择试题数据。在所述第二 方式中在提取到字符之后,根据该提取到的字符获取待选字符,所述待 选字符与所述提取到的字符相近或相似,即具有所述相关关系,例如提 取到的字符为“客户”,其对应的待选字符可以为“客户经理”、“柜 员”等。例如,所述数据项“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 行预填单”,经过第二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中“鼓励”进行 提取,将数据项中提取“鼓励”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新一代核心 银行的**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确定为试题数据中的题目数据, 将获取到的待选字符“允许”、“禁止”、“反对”及提取到的字符 “鼓励”确定为选项数据,而所述题目数据如“新一代核心银行的**客 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及所述选项数据如“允许”、“禁止”、 “反对”及“鼓励”组成试题数据,所述提取到的字符“鼓励”确定为 答案数据。

第三方式:

按照预设的字符修改规则,对所述数据项中满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 的字符进行修改,依据修改后的数据项生成试题数据,所述试题数据包 括题目数据及对错选项数据,依据被修改的字符生成其对应试题数据的 答案数据,即判断对错试题数据。

其中,本方式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足所述字符修改规 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三方式中,对所述数据项中被标记的字符进 行正确性或错误性修改之后,将修改后的数据项作为试题数据中的题目 数据,同时生成对错选项数据,以组成所述数据项的试题数据,而相应 答案数据与修改的字符相对应。例如,所述数据项“新一代核心银行的 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第三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对该 数据项中“预”进行修改,将数据项中修改“预”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 数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不填单”确定为试题 数据中的题目数据,根据被修改的字符“预”生成其对应答案数据 “错”,得到试题数据。而在本方式中,对满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的字 符进行修改的含义,包括两种,除前文示例中所提到的将“预改为 不”,还包括对满足字符修改规则的字符进行保持不变性质的修改,再 如,所述数据项“存款的交易码是1000”,其中,字符“是”为特殊的 动词,可作为判断的字符进行修改,可以不修改而保持为“是”,此 时,修改后的“存款的交易码是1000”为试题数据中的题目数据,未修 改的字符“是”对应的对错选项数据“对”为答案数据。或如,所述数 据项“应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原件”中,字符“应”为特定的助动词,可 作为判断的字符进行修改,可以修改为“可”,由此,修改后的“可审 核客户身份证件原件”为试题数据的题目数据,修改的字符“应”对应 对错选项“错”为答案数据。

参考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二中所述步骤108的实现流程图,其中,所述步 骤108可以通过以下各个步骤实现:

步骤181:获取所述比对结果中表明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 一致的试题数据的数量值。

基于如图2中所示的方案,本实施例中是对用户答复正确的试题数 据的数量值为依据,生成用户使用信息,以表征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 息系统的熟悉度或掌握的程度。

步骤182:依据所述数量值及预设的使用程度划分规则,生成所述 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 息。

其中,所述使用程度划分规则中包括有多个熟悉度值(或掌握程度等 级值)及每个所述熟悉度值各自对应的数量值范围,如一星级对应 0-10、二星级对应11-30、…、五星级对应90-100等。

另外,基于如图1中所示的方案,本申请还可以对用户正确答复每 个试题数据的时间长或正确答复所有试题数据的时间长为依据,据此生 成使用状况信息,以表征用户对应用系统的熟悉度或掌握的程度。

在上述各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用户组所对应的数据集的获取可以 有多种获取方式,如以下描述内容:

第一获取方式: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随机抽 取至少一条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 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原始数据项为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及结果描述 数据项,所述描述数据项可以为针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及可 能产生的结果的一组陈述数据。所述原始数据项的实质内容可以理解为 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进行各种操作之后,所述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运行及所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数据项内容,如点击控件、选择选 项或输入数据等操作数据项内容。

第二获取方式: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抽取所 述用户组对应的用户操作报错率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抽取数值的数据 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第一抽取数值可以由管理员如教师或培训师进行设置, 在所述第二获取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所述用户组中用户操作所述 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以得到用户操作错误率较高的 数据项,以组成所述用户组所对应的数据集。

第三获取方式: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中,抽取所 述用户组对应的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抽取数值的数 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第二抽取数值可以由管理员如教师或培训师进行设置。 而所述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是指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所述当前用户 以其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进行不当操作所可能导致的结果 的严重程度值,这一程度值可以依据设置的损耗程度对照表进行获取, 例如,所述损耗程度对照表中包括有多种不同操作类型及每种操作类型 所对应的损耗程度值。在所述第三获取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所述 用户组中用户操作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这些历 史数据可以包括由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使用数据、所述第一信 息系统的使用评估数据及与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相关系统的历史使用 数据(经验数据等),以得到用户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较高的数据项, 以组成所述用户组所对应的数据集。

参考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三的流程图,其中,在所述步骤101之前,所述 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09: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以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中的用户名及鉴别码执行登录流程,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在该 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登录完成指令。

其中,所述步骤109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当前用户以其用户名及鉴 别码完成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登陆流程时,会生成登陆完成指 令,由本申请中所述步骤101中对该登陆完成指令进行响应,执行后续 步骤。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鉴别即获取用户使用信息之后,即可由所述当 前用户登录所述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正常的业务操作。

参考图5,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方法实施例四的流程图,其中,在所述步骤108之后,所述 方法还可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10: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行工作流程。

上述方案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步骤运行在所述当前用 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登录之后,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行其 正常的工作流程之前,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 统执行登录流程之后,开始对所述当前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 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完成信息获取之后,再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 息系统执行其正常的工作流程。

参考图6,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五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 可以为新建的软件应用系统或升级后的软件应用系统,例如全新核心银 行信息系统或升级的医院电子病历信息系统等。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对 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如用户对第 一应用信息系统的掌握程度、操作熟练程度等信息。

其中,本实施例中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中, 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思想在于,当前用户可以通过登录不同的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例如登陆现有的银行储蓄管理系统、现有的银行卡管理系统,进 行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例如所述全新核心银行信息系统)使用状况信息的 获取,每个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所述用户组中的 各个用户与其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也就是 说,登录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依据其在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 统时的角色进行分类形成用户组,每个用户组对应一个数据集,每个所述 数据集中包括至少一个数据项,而所述数据集中的数据项为所述当前用户 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时所涉及的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针对性 知识数据,如“存款的交易码是1000”及“应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原件”。 本申请在实现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时,可以通 过以下结构实现:

目标集获取单元601,用于响应于当前用户在当前的第二应用信息 系统上的登录完成指令,获取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 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数据集。

其中,本实施例对所述当前用户登录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动作进行响 应,并在所述当前用户完成登录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动作之后,获取所 述当前用户所对应的用户组,即目标用户组,进而获取与所述目标用户组相 对应的目标数据集。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在通过其用户名及鉴别码在登 录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生成登录完成指令,此时开始运行本申请实 施例,即首先对与所述当前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 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行获取。而所述目标数据集可以理解为所述当前用户在所 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进行各种操作的数据,如点击控件、选择选项、输入 数据或操作专用设备等操作数据。

其中,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项具有先后顺序或次序关系,具体 的,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可以设置有编号,其各自的编号可以按照阿 拉伯数字或英文字母等方式进行排序。

数据项操作单元602,用于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条数据项执行 以下步骤: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 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并 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输入的操作数据,识别所述操作 数据中的作答数据,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进行 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触发比对判定单元。

其中,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602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可以为填空输入试 题数据、内容选项试题数据及对错判断试题数据等。而在本实施例中首次显 示给当前用户的试题数据可以为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第一条数据项所变换 得到的试题数据,也可以为最后一条数据项所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也就是 说,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的次序可以根据其对应数据项的次序 为顺序显示也可以为倒序显示。

在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602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之后, 所述当前用户会根据所述试题数据的内容进行答复性质的输入操作。而所述 操作数据可以为点击控件操作数据或输入字符操作数据等数据。所述作答数 据是指所述当前用户点击的控件数据或输入的内容数据,由此,所述数据项 操作单元602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的答案数据进行比对,以得到能够表 明用户答复所述试题数据是否正确的比对结果。

比对判定单元603,用于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定,在所述比对结 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 单元602对所述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上述步骤,直 到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否则,提示所述当前 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重新输入操作数据,并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 602重新接收所述当前用户重新输入的操作数据,直到所述比对结果表 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或者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 元602对所述比对结果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上述步骤,直到 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执行上述步骤;

其中,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时, 表明所述当前用户作答正确,由此,所述比对判定单元603触发所述数据项 操作单元602对作答正确的试题数据所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执行以上 步骤,即,将作答正确的试题数据所对应数据项的下一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 换,进而将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由所述当前用户进行 作答,以此循环,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并显示给 当前用户,由当前用户进行作答。

而在所述比对结果表明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答案数据不一致时,所述 比对判定单元603提示当前用户重新对该试题数据进行作答,直到当前用户 作答正确,或者直接触发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602对该试题数据所对应数据 项的下一条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并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由所述当前用户进 行作答,不再实施当前用户必须对试题数据作答正确的策略。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数据项操作单元602及所述比对判定单元603之间 的循环运行过程的目的,即为:对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各个数据项进行试题 变换,并将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由所述当前用户进行 作答,以得到当前用户作答每条试题数据的作答数据与正确的答案数据之间 的比对结果。

信息生成单元604,用于依据每条所述试题数据对应的比对结果, 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 状况信息。

其中,所述信息生成单元604在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数据项均被进行试 题变换且变换得到的试题数据均被作答完成或者用户结束当前试题作答之 后执行。其中,所述使用状况信息中可以包括当前用户正确答复每条试题数 据的作答时间长度值,和/或,当前用户答复每条试题数据之后正确答复试题 数据的数量值等。

在后续操作中,可以根据所述使用状况信息进行分析,以得到当前用户 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熟悉度及掌握程度等,并据此分析归纳改进用户 体验的技术方案和风险防范的技术措施。

其中,所述信息生成单元604对所述比对结果进行判断之后的两种执行 方案可以由用户自行设置,也就是说,本申请的执行方案可以由所述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的管理人员(包括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设计者或管理者等, 区别于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用户)进行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当前用户在对试题数据进行作 答的过程中,可以中断本申请实施例的运行,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可以 通过点击本申请实施例呈现载体的中断控件以结束本申请实施例中试题变 换及显示试题数据由当前用户作答的流程,之后仍然运行所述信息生成单元 604,生成使用状况信息,此时,未经过作答的试题数据的作答数据均为空 或未答标识,因此,未经过作答的试题数据的比对结果均为否定性值,其作 答时间均为0。

由上述方案可知,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 用状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五,在用户登录不同的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 后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而每个第二 应用信息系统中具有至少一个用户组,每个用户组中的各个用户与其在 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数据分类相对应,而每个用户组分别对应包 含有至少一条数据项的数据集,本申请在实现其目的时的主要技术方案 包括:在当前用户登录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之后,通过获取与当前用户 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其对应的目标数据集,进而对目标数据集中的每条 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显示给用户、接收并识别用户输入操作、比对用 户输入的作答数据及答案数据等操作,以达到依据比对结果生成第二应 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的目的。本 申请通过对当前用户对应的数据集进行获取,进而得到与当前用户对应 的试题数据,以便对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学习培训操作情况进 行测试,得到用户使用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在此过程 中,试题数据是通过当前用户的原始的数据集进行生成,相对于现有技 术中预先设置固定的试题,明显具有非固定性,且本申请中生成的试题 数据会随原始数据的覆盖面变化而变化,保证试题数据覆盖面广的情况 下,进一步提高试题数据的灵活性,由此,使得最终得到的用户使用信 息的准确性提高。

基于上述实现方案,参考图7,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六中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 602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数据项操作单元602可以包括以下结构单 元:

试题生成子单元621,用于依据预设的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 行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数据。

试题显示子单元622,用于将所述试题数据显示给所述当前用户。

数据接收子单元623,用于接收所述当前用户依据所述试题数据所 输入的操作数据。

数据识别子单元624,用于识别所述操作数据中的作答数据。

答案比对子单元625,用于将所述作答数据与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 案数据进行比对,得到比对结果,触发比对判定单元603。

具体实现中,如图8中所示,所述试题生成子单元621在依据预设的 变换规则,对所述数据项进行试题变换,得到试题数据及其对应的答案 数据时,可以分别通过以下各个结构实现:

第一生成模块801,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 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进行提取,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 后剩余的字符数据确定为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 数据的答案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一生成模块801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 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一生成模块801中,可以 理解为对所述数据项中被标记字符进行提取的过程,也就是说,为对所 述数据项中部分字符的挖取过程,即抠字,由此,进行抠字完成的数据 项形成输入填空试题数据。例如,所述目标数据集中的一数据项为“新 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所述第一方式 中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中名词“客户”进行提取,将该数据项中提 取“客户”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XX办理 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确定为试题数据,将提取到的字符“客户”确定为 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同理,在上述同一数据项示例中,“鼓励”、 “预”、“填单”均可作为答案数据进行提取。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字符提取规则可以为对名词字符进行提取,如 前文中示例,也可以为对动词字符或数量词字符等进行提取。

第二生成模块802,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提取规则,对所述数据项 中满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进行提取,获取至少一个与提取到的字 符具有预设相关关系的待选字符,将所述数据项中提取字符之后剩余的 字符数据确定为题目数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及所述待选字符确定为 选项数据,所述题目数据与所述选项数据组成所述数据项对应的试题数 据,将所述提取到的字符确定为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二生成模块802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 足所述字符提取规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二生成模块802中,可以 理解为对所述数据项中被标记字符的提取过程,也就是说,对所述数据 项中部分字符的挖取过程,即抠字,由此,进行抠字完成的数据项形成 选择试题数据。在所述第二方式中在提取到字符之后,根据该提取到的 字符获取待选字符,所述待选字符与所述提取到的字符相关,例如提取 到的字符为“客户”,其对应的待选字符可以为“大堂经理”、“柜 员”、“客户经理”等。例如,所述数据项“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 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第二方式中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 中“客户”进行提取,将数据项中提取“客户”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 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确定为试题数据 中的题目数据,将获取到的待选字符“大堂经理”、“柜员”、“客户 经理”及提取到的字符“客户”确定为选项数据,而所述题目数据如 “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及所述选项数据如 “大堂经理”、“柜员”、“客户经理”及“客户”组成试题数据,所 述提取到的字符“客户”确定为答案数据。

第三生成模块803,用于按照预设的字符修改规则,对所述数据项 中满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的字符进行修改,依据修改后的数据项生成试 题数据,所述试题数据包括题目数据及对错选项数据,依据被修改的字 符生成其对应试题数据的答案数据。

其中,在所述第三生成模块803中,所述数据项中的字符标记有满 足所述字符修改规则的字符,由此,在所述第三方式中,对所述数据项 中被标记的字符进行正确性或错误性修改之后,将修改后的数据项作为 试题数据中的题目数据,同时生成对错选项数据,以组成所述数据项的 试题数据,而相应答案数据与修改的字符相对应。例如,所述数据项 “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第三方式 中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中“预”进行修改,将数据项中修改“预” 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 后填单”确定为试题数据中的题目数据,根据被修改的字符“预”生成 其对应答案数据“错”,得到试题数据。再如,所述数据项“新一代核 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时进行预填单”,经过所述第三生成模块 803的技术方案,对该数据项中“预”进行修改,将数据项中修改 “预”字符之后剩余的字符数据“新一代核心银行的鼓励客户办理业务 时进行提前填单”确定为试题数据中的题目数据,根据被修改的字符 “预”生成其对应答案数据“对”,得到试题数据。或如,所述数据项 “应审核客户身份证件原件”中,字符“应”为特定的助动词,可作为 判断的字符进行修改,可以修改为“可”,由此,修改后的“可审核客 户身份证件原件”为试题数据的题目数据,修改的字符“应”对应对错 选项“错”为答案数据。

基于上述实现方案,参考图9,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七中所述信息生成单元604 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信息生成单元604可以包括以下结构实现:

量值获取子单元641,用于获取所述比对结果中表明作答数据与其 对应答案数据相一致的试题数据的数量值;

其中,本实施例中是对用户答复正确的试题数据的数量值为依据, 生成用户使用信息,以表征用户对所述应用信息系统的熟悉度或掌握的 程度。

信息生成子单元642,用于依据所述数量值及预设的使用程度划分 规则,生成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 的使用状况信息。

其中,所述使用程度划分规则中包括有多个熟悉度值(或掌握程度等 级值)及每个所述熟悉度值各自对应的数量值范围,如一星级对应 0-10、二星级对应11-30、。。。五星级对应90-100等。

另外,本申请还可以对用户正确答复每个试题数据的时间长或正确 答复所有试题数据的时间长为依据,据此生成用户使用信息,以表征用 户对应用系统的熟悉度或掌握的程度。

参考图10,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八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以 下结构单元:

数据集获取单元605,用于获取每个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具体的,所述数据集获取单元605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如图11 中所示,所述数据集获取单元605在实现数据集获取时,可以分别通过 以下几个结构单元实现:

第一获取子单元651,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 中,随机抽取至少一条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 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原始数据项为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及结果描述 数据项。所述描述数据项可以为针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运行及可 能产生的结果的一组陈述数据。所述原始数据项的实质内容可以理解为 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进行各种操作之后,所述第一应 用信息系统运行及所可能产生的结果的数据项内容,如点击控件、选择选 项、输入数据或操作专用设备例如摄像头等操作数据项内容。

第二获取子单元652,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 中,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用户操作报错率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一抽取 数值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第一抽取数值可以由管理员如教师或培训师进行设置, 在所述第二获取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所述用户组中用户操作所述 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以得到用户操作错误率较高的 数据项,以组成所述用户组所对应的数据集。

第三获取子单元653,用于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原始数据项 中,抽取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大于或等于预设第二抽 取数值的数据项,将抽取到的数据项组成所述用户组对应的数据集。

其中,所述第二抽取数值可以由管理员如教师或培训师进行设置。 而所述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是指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所述当前用户 以其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中的角色进行不当操作所可能导致的结果 的严重程度值,这一程度值可以依据设置的损耗程度对照表进行获取, 例如,所述损耗程度对照表中包括有多种不同操作类型及每种操作类型 所对应的损耗程度值。在所述第三获取方式中,可以理解为通过对所述 用户组中用户操作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数据进行统计,这些历 史数据可以包括由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历史使用数据、所述第一信 息系统的使用评估数据及与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相关系统的历史使用 数据(经验数据等),以得到用户操作失败损耗程度值较高的数据项, 以组成所述用户组所对应的数据集。

参考图12,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九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以 下结构:

登录控制单元606,用于在所述目标集获取单元601获取与所述当前 用户相对应的目标用户组及与该目标用户组相对应的目标数据集之前, 控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以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中的用 户名及鉴别码执行登录流程,以生成所述当前用户在该第二应用信息系 统上的登录完成指令。

其中,所述登录控制单元606可以理解为:在所述当前用户以其用 户名及鉴别码完成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上的登陆流程时,会生成登 陆完成指令,由本申请中所述目标集获取单元601对该登陆完成指令进 行响应,触发运行其他模块单元。对所述当前用户的鉴别即获取用户使 用信息之后,即可由所述当前用户登录所述应用信息系统,进行正常的 业务操作。

参考图13,为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 况信息获取系统实施例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系统还可以包括以 下结构:

运行控制单元607,用于在所述信息生成单元604生成所述第二应用 信息系统的当前用户对所述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之后,控 制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行工作流程。

上述方案可以理解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各个单元的运行是在所述当 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登录之后,在所述第二应用信息系统执 行其正常的工作流程之前,也就是说,所述当前用户在所述第二应用信 息系统执行登录流程之后,开始对所述当前用户使用所述第一应用信息 系统的使用状况信息进行获取,完成信息获取之后,再控制所述第二应 用信息系统执行其正常的工作流程。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 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 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

最后,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 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 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 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 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 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 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 “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 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对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用户对第一应用信息系统的使用状况信 息获取方法及系统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 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 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申 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 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