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是采用活饵→鱼糜→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的方式进行的。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克服了投喂鲜活或冰鲜野杂鱼存在的饵料来源单一、饵料质量不稳定、投喂不方便的问题,解决了建立梭鲈人工驯化技术的难题,提高了驯化成活率至73.4%,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成熟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947586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7-30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410149678.6

  • 申请日2014-04-15

  • 分类号A01K61/00;A23K1/18;A23K1/10;

  • 代理机构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张秋云

  • 地址 83009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西虹西路614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3:41: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4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1/00 授权公告日:20151118 终止日期:20170415 申请日:20140415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1-18

    授权

    授权

  • 2014-08-2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1/00 申请日:2014041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7-3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背景技术

梭鲈(Lucioperca lucioperca )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科(Percidae),梭鲈属(Stizostedion)。又名九道黑,原分布于欧洲的咸海、黑海、里海以及波罗的海水系的河流、湖泊,60年代初,由中亚扩散分布到我国新疆伊犁河水系和额尔齐斯河水系,为肉食性的凶猛鱼类。

梭鲈生长速度快、肉质细嫩、肌间刺少、营养价值极高、其蛋白质含量超过20.53%,是我国名贵冷水性鱼类,也是欧洲许多国家的主要消费鱼类,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和出口潜力。目前,国内梭鲈养殖主要投喂鲜活或冰鲜野杂鱼,通过多年的养殖,发现了种种弊端,首先在梭鲈饵料鱼供应方面未形成完整的供应体系,因受捕捞等因素影响,造成饵料鱼来源不稳定,不能保证按时按量供应;其次,鲜活饵料鱼由于来源不明且较难经彻底的消毒处理,容易带入致病原,稍有不慎即可爆发疾病,尤其是投喂冰鲜野杂鱼,使水质变坏,更易造成鱼病的发生,因此,养殖风险大;第三,冰鲜饵料容易腐败变质,难于保存,且投喂不方便;第四,由于梭鲈口裂较小,人工养殖条件下,饵料鱼的规格对梭鲈摄食有着显著的影响,饵料鱼规格过大过小均会导致梭鲈难以摄食,从而影响其生长,制约了该鱼的养殖生产。上述种种原因成为了阻碍梭鲈养殖业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的瓶颈之一。为了发展梭鲈养殖业,近年来部分地区也尝试开展了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的探索,发现通过驯化后,梭鲈可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这为解决当前梭鲈养殖中投喂鲜活饵料的种种不足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目前由于缺乏一整套成熟的梭鲈驯化方法,其驯化率低,一般仅能达到30%左右,所以成功建立梭鲈驯化技术成为该鱼养殖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了一种能够提高驯化率的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梭鲈鱼苗放养于驯养池中,并于放入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

2)从第3天起,分别于上午8时、上午11时、下午14时和下午17时进行定时定点投喂活饵,同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经过5天的驯化,至第7天时梭鲈从水面下追击活饵过渡到集群上浮至水面抢食活饵;

3)从第8天起,在投饵点投放饵料时,每天按饵料总重量15%的比例逐步减少活饵的投放,增加鱼糜的投喂比例,经过7天的驯化,梭鲈已适应摄食鱼糜;

4)从第15天到第30天,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是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后按总重量10%的比例混合在鱼糜里进行投喂,之后每天按10%比例递增;第17天时,用软颗粒饲料完全代替添加的粉碎人工配合饲料,并继续投喂三天;第20天开始,按照每天递增总重量10%的比例加入软颗粒饲料,逐步将梭鲈转食为摄食软颗粒饲料后,持续投喂两天;其中,软颗粒饲料为在水温20℃时浸泡15分钟的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

5)从第31天起,梭鲈已能够抢食浸泡过的软颗粒饲料,逐步减少硬颗粒饲料的浸泡时间,每天减少浸泡时间1分钟,经过15天后,梭鲈转食为摄食人工配合硬饲料颗粒。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驯养池为水泥池、PE材料池或玻璃缸池,驯养池水温为19-23℃,溶氧含量为大于等于6.5mg/l。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驯养池直径为2.2m,水深平均为0.6m,水体交换时间为2小时/次。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1)中,梭鲈鱼苗平均体长为3-6cm,投放入驯养池的密度为800-1000尾/m3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2)中,定点投喂选择在驯养池中心位置;活饵为梭鲈鱼苗平均体长1/3的鲜活鲤鱼鱼苗;投喂量为梭鲈鱼苗总重量的3%-5%,以抛投方式进行。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3)的鱼糜是以鲢鱼、鳙鱼、鲤鱼为原料,用绞肉机加工而成。投喂时,大小灵活掌握,以鱼苗能正常摄食为宜。

进一步的,上述的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所述步骤4)中,人工配合饲料是以进口鱼粉、豆粕、次粉、鱼油、鱼用饲料添加剂为原料,用颗粒饲料机制成直径1.2mm的人工配合饲料颗粒,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蛋白质42%、粗脂肪10%。

驯化对比实验:

驯化养殖用水为地下深井水,经充分曝气和提温后,水温19-23℃,溶解氧含量6.5mg/l以上,水质清新,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 淡水养殖用水水质标准(NY 5051-2001);

所用驯化池直径为2.2米,水深均为0.6米,水体交换为2小时/次;

驯化养殖试验用梭鲈取自新疆水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为同一批人工繁殖鱼苗经在池塘投喂鲜活饵料鱼培育而获得。挑选体质健壮,规格一致的试验鱼,平均规格为4.8cm,每个PE池分别放养1900尾。

采用四个组进行驯化方法对比实验:

A组:活饵→鱼糜→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

B组:硬颗粒饲料;

C组: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

D组:鱼糜→硬颗粒饲料。

具体投喂方法如表1所示,对梭鲈的驯化效果进行了比较。

表1

由表1可以看出,驯化阶段所用时间为45天,其中四种驯化方法得到体长7-9cm的梭鲈鱼苗种分别为1395尾、283尾、412尾和708尾,驯化成活率分别为73.4%、14.9%、21.7%和37.3%,A组采用的活饵→鱼糜→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驯化方法的驯化成活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别的驯化方法。

各组具体操作条件为:

A、采用活饵→鱼糜→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方法:

待驯化梭鲈苗种放养于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从第3天起,每天四次分别于8:00、11:00、14:00和17:00在驯养池定点投喂鲜活饵料鱼,同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经过5天左右的驯化,至第7天时梭鲈从水面下追食活饵过渡至到水面抢食活饵,此时,开始进行鱼糜的驯化;

第8天起,每天在投饵点投放饵料时,按15%的比例逐步减少活饵的投放,增加鱼糜的投喂比例,经过7天左右的驯化,当投喂的饵料均为鱼糜时,梭鲈已能够正常抢食,此时,开始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

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时间为第15天到30天,首先,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后按10%比例混合在鱼糜里进行投喂,之后每天按10%比例递增,至第17天时,改用在20℃水体中浸泡额过15分钟的饲料代替添加的粉碎饲料,连续投喂三天;第20天开始,按照每天递增10%的比例加入浸泡过的饲料,逐步将梭鲈转食为摄食浸泡过的软颗粒人工配合饲料后,持续投喂两天;

第31天起,梭鲈能够抢食浸泡过的人工配合饲料,逐渐减少饲料的浸泡时间,每天减少浸泡时间1分钟,经过15天的驯化,最终梭鲈转食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B、直接投喂硬颗粒饲料方法:

待驯化梭鲈苗种放养于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从第3天起,每天分别于8:00、11:00、14:00和17:00在驯养池定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同时投喂饲料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经过45天左右的驯化,部分苗种开始摄食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

C、采用软颗粒饲料→硬颗粒饲料方法:

待驯化梭鲈苗种放养于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从第3天起,每天分别于8:00、11:00、14:00和17:00在驯养池定点投喂在20℃水体中浸泡过15分钟的人工配合饲料,同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从第31天开始,逐渐减少饲料的浸泡时间,每天减少浸泡时间1分钟,经过15天的驯化,最终梭鲈转食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D、采用鱼糜→硬颗粒饲料驯化方法:

待驯化梭鲈苗种放养于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从第3天起,每天分别于8:00、11:00、14:00和17:00在驯养池定点投喂鱼糜,同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经过12天左右的驯化,梭鲈已能够正常抢食。此时,开始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

第15天起,将人工配合饲料混合在鱼糜里进行投喂,之后每天按5%左右的比例逐渐减少投喂饵料中鱼糜比例,逐渐增加人工配合饲料比例,经过30天的驯化,至第45天时,梭鲈完全转食为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日常管理:每天投喂前和投喂后半小时进行清污,保持驯化池良好的水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提供的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克服了投喂鲜活或冰鲜野杂鱼存在的饵料来源单一、饵料质量不稳定、投喂不方便的问题,解决了建立梭鲈人工驯化技术的难题,提高了驯化成活率至73.4%,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成熟的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利用人工配合饲料驯化梭鲈苗种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梭鲈鱼苗放养于驯养池中,并于放入驯养池后的2天内停止投喂,其中,驯养池为水泥池、PE材料池或玻璃缸池,驯养池水温为19-23℃,溶氧含量为大于等于6.5mg/l,驯养池直径为2.2m,水深平均为0.6m,水体交换时间为2小时/次,梭鲈鱼苗平均体长为3-6cm,投放入驯养池的密度为800-1000尾/m3,驯养体积约为2.28 m3,投放量约为1824-2280尾;

2)从第3天起,分别于上午8时、上午11时、下午14时和下午17时进行定时定点投喂活饵,同时轻敲池壁,给予生态强化,观察梭鲈的摄食情况,经过5天的驯化,至第7天时梭鲈从水面下追击活饵过渡到集群上浮至水面抢食活饵,其中,定点投喂选择在驯养池中心位置;活饵为梭鲈鱼苗平均体长1/3的鲜活鲤鱼鱼苗;投喂量为梭鲈鱼苗总重量的3%-5%,以抛投方式进行;

3)从第8天起,在投饵点投放饵料时,每天按饵料总重量15%的比例逐步减少活饵的投放,增加鱼糜的投喂比例,经过7天的驯化,梭鲈已适应摄食鱼糜,其中,鱼糜,是以鲢鱼、鳙鱼、鲤鱼为原料,用绞肉机加工而成,投喂时,大小灵活掌握,以鱼苗能正常摄食为宜。

4)从第15天到第30天,进行人工配合饲料的驯化,是将人工配合饲料磨碎后按总重量10%的比例混合在鱼糜里进行投喂,之后每天按10%比例递增;第17天时,用软颗粒饲料完全代替添加的粉碎人工配合饲料,并继续投喂三天;第20天开始,按照每天递增总重量10%的比例加入软颗粒饲料,逐步将梭鲈转食为摄食软颗粒饲料后,持续投喂两天;其中,软颗粒饲料为在水温20℃时浸泡15分钟的人工配合硬颗粒饲料,其中,人工配合饲料是以进口鱼粉、豆粕、次粉、鱼油、鱼用饲料添加剂为原料,用颗粒饲料机制成直径1.2mm的人工配合饲料颗粒,其主要营养成分含量为蛋白质42%、粗脂肪10%;

5)从第31天起,梭鲈已能够抢食浸泡过的软颗粒饲料,逐步减少硬颗粒饲料的浸泡时间,每天减少浸泡时间1分钟,经过15天后,梭鲈转食为摄食人工配合硬饲料颗粒。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