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7-06-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登记生效日:20170524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31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6-05-11
授权
授权
2016-05-0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68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314
著录事项变更
2016-05-04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登记生效日:20160411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40314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4-06-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68 申请日:201403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4-05-28
公开
公开
查看全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特别是一种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破伤风是指先有破伤,风毒之邪由创口侵入而引起惊风的一种疾病。风毒之邪广泛存在,不仅发生于皮肉破伤,手术中消毒不严格,或新生儿脐带污染,或生产及流产处置不当,或褥疮染毒,也可引起破伤风。外伤所致者,称金创痉;产后发生者,称产后痉;新生儿断脐所致者,称脐风摄口。绝大多数破伤风患者均有外伤史,伤口多先有或合并化脓性感染。一般伤口较深,常有异物及坏死组织残留。部分患者伤口较小而隐蔽,常被患者忽视而致延误诊断和治疗,甚至因病情发展而造成严重后果。潜伏期为1~2周,最长可达数月。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肺炎、肺不张、肺水肿等并发症,严重者造成死亡。目前,治疗破伤风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1是西医疗法,如病原治疗:伤口处理、破伤风抗毒素治疗、抗生素治疗,采用镇静剂和肌肉松弛剂进行对症治疗,针刺治疗、手术对症治疗等;2是中医疗法;3是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破伤风初痉期的治疗一般采用西医治疗效果较好,对于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采用中医治疗是较好的治疗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比,达到安全有效地治愈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的目的。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药材制成的:
人参10份、黄莲10份、炒枳实20份、半夏10份、砂仁10份、麦冬15份、石昌蒲10份、牡蛎30份、桔梗10份、甘草6份、干姜6份、瓜蒌20份、炒苦杏仁10份、竹沥6份、黑骨头10份、蜈蚣10份、蛇蜕6份、蚤休6份。
本发明配方所涉及到的各种药材的来源及功能主治如下:
人参【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干燥根。【性味】 甘、微苦,平。【归经】 归脾、肺、心经。【功能主治】 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用于体虚欲脱,肢冷脉微,脾虚食少,肺虚喘咳,津伤口渴,内热消渴,久病虚羸,惊悸失眠,阳痿宫冷;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
黄莲【来源】本品为毛莨科植物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三角叶黄连Coptis deltoidea C. Y. Cheng et Hsiao 或云连Coptis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性味】苦,寒。【归经】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
炒枳实【来源】 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 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 的干燥幼果。取枳实片,照麸炒法炒至色变深。【性味】 苦、辛、酸,温。【归经】 归脾、胃经。【功能主治】 破气消积,化痰散痞。用于积滞内停,痞满胀痛,泻痢后重,大便不通,痰滞气阻胸痹,结胸;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半夏【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 的干燥块茎。【性味】 辛,温;有毒。【归经】 归脾、胃、肺经。【功能主治】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
砂仁【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 、绿壳砂Amomum villosum Lour. var. xanthioides T. L. Wu et Senjen 或海南砂Amomum longiligulare T. L. Wu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 辛,温。【归经】 归脾、胃、肾经。【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用于湿浊中阻,脘痞不饥,脾胃虚寒,呕吐泄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
麦冬【来源】 本品为百合科植物麦冬(沿阶草)Ophiopogon japonicus (Thunb.)Ker-Gawl.的干燥块根。【性味】 甘,微苦,微寒。【归经】 归心、肺、胃经。【功能主治】 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石昌蒲【来源】 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 Schott 的干燥根茎。【性味】 辛、苦,温。【归经】 归心、胃经。【功能主治】 化湿开胃,开窍豁痰,醒神益智。用于脘痞不饥,噤口下痢,神昏癫痫,健忘耳聋。
牡蛎【来源】 本品为牡蛎科动物长牡蛎Ostrea gigas Thunberg、大连湾牡蛎Ostrea talienwhanensis Crosse 或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 Gould的贝壳。【性味】 咸,微寒。【归经】 归肝、胆、肾经。【功能主治】 重镇安神,潜阳补阴,软坚散结。用于惊悸失眠,眩晕耳鸣,瘰疬痰核,症瘕痞块。
桔梗【来源】 本品为桔梗科植物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m(Jacq.)A.DC.的干燥根。【性味】 苦、辛,平。【归经】 归肺经。【功能主治】 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甘草【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胀果甘草 Glycyrrhiza inflata Bat. 或光果甘草 Glycyrrhiza glabra L. 的干燥根。【性味】 甘,平。【归经】 归心、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干姜【来源】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性味】 辛、热。【归经】 归脾、胃、肾、心、肺经。【功能主治】 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
瓜蒌【来源】 本品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 Maxim. 或双边栝楼Trichosan-thes rosthornii Harms 的干燥成熟果实。【性味】 甘、微苦、寒。【归经】 归肺、胃、大肠经。【功能主治】 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乳痈,肺痈,肠痈肿痛,大便秘结。
炒苦杏仁【来源】 本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苦杏)Prunus armeniaca L. var. ansu Maxim.、西伯利亚杏(山杏)Prunus sibirica L.、东北杏Prunus mandshurica (Maxim.)Koehne或杏Prunus armeniaca L.的干燥成熟种子。炒苦杏仁:取燀苦杏仁,炒至黄色。用时捣碎。【性味】 苦,微温;有小毒。【归经】 归肺、大肠经。【功能主治】 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竹沥【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性味】 甘,凉。【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黑骨头【来源】 为萝藦种植物西南杠柳的根或全株。【性味】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苦,凉,有小毒。"【功能主治】 通经络,祛风湿,活血,消炎。治跌打损伤,风湿关节痛,月经不调,口腔炎,乳腺炎。
蜈蚣【来源】 本品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 L. Koch的干燥体。【性味】 辛,温;有毒。【归经】 归肝经。【功能主治】 息风镇痉,功毒散结,通络止痛。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疮疡,瘰疬,毒蛇咬伤。
蛇蜕【来源】 本品为游蛇科动物黑眉锦蛇Elaphe taeniura Cope 、锦蛇Elaphe carinata (Guenther)或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 (Cantor)等蜕下的干燥表皮膜。【性味】 咸、甘,平。【归经】 归肝经。【功能主治】 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翳障,喉痹,疔肿,皮肤瘙痒。
蚤休【来源】为百合科植物七叶一枝花、金线重楼及其数种同属植物的根茎。【性味】苦辛,寒,有毒。【归经】入心、肝经。【功用主治-蚤休的功效】清热解毒,平喘止咳,熄风定惊。治痈肿,疔疮,瘰疬,喉痹,慢性气管炎,小儿惊风抽搐,蛇虫咬伤。
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的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吞咽困难和牙关紧闭,周身拘急,抽搐较轻,痉挛期短,间歇期较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中医学认为,本病是由创伤后,或有感染病灶,失于调治,正气受损,风邪乘隙侵入,由表入里,气血不畅,经络拘急,则吞咽困难,牙关紧闭,周身拘急;风邪在表,受邪较轻,则痉挛期短,间歇期长;舌淡、苔薄白、脉数为风邪在表之象。治法当以祛风疏表,解毒定痉。本发明采用合理的药材及合适的配比,各药物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用,所制成的中药在祛风疏表,解毒定痉的同时,补脾益气,化湿开胃,生津安神,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力,从而有效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10余年来,通过对130名患者的使用表明,有效率达95%。愈后不再复发。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发明人1999年3月-2013年9月间共收集了200例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的门诊患者,其中,男112例,女88例,年龄1-32岁,病情2天-20天。年龄1~4岁31例,5~8岁47例,9~15岁36例,16~25岁49例,26-32岁37例。因中耳炎流脓引起21例,产后发病16例;小儿脐风26例;久疮引起41例,余皆因外伤。随机分为:治疗组130例,对照组70例。两组年龄等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试验方法
2.1对照组服用五虎追风散,按照说明书服用。疗程15天。
2.2治疗组口服本发明按照具体实施例1制得的胶囊,早、中、晚各一次。疗程15天。
3、疗效标准及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
痊愈: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好转: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的临床症状减轻,病情得到控制。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好转或加重。
3.2治疗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由此可见,采用本发明的组方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病,其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与实施本发明,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例1
称取人参10克、黄莲10克、炒枳实20克、半夏10克、砂仁10克、麦冬15克、石昌蒲10克、牡蛎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瓜蒌20克、炒苦杏仁10克、黑骨头10克、蜈蚣10克、蛇蜕6克、蚤休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与6克竹沥一起,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装入胶囊壳,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胶囊剂。
用于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2
称取人参10克、黄莲10克、炒枳实20克、半夏10克、砂仁10克、麦冬15克、石昌蒲10克、牡蛎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瓜蒌20克、炒苦杏仁10克、黑骨头10克、蜈蚣10克、蛇蜕6克、蚤休6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与6克竹沥一起,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具体实施例3
称取人参10克、黄莲10克、炒枳实20克、半夏10克、砂仁10克、麦冬15克、石昌蒲10克、牡蛎30克、桔梗10克、甘草6克、干姜6克、瓜蒌20克、炒苦杏仁10克、黑骨头10克、蜈蚣10克、蛇蜕6克、蚤休6克,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与6克竹沥一起,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按照本领域常规工艺制粒,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1天用量的颗粒剂。
用于治疗风毒入络证型破伤风。口服,每日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机译: “治疗患有代谢疾病的患者的方法,治疗患者中至少一种非代谢性疾病的方法,治疗患者中至少一种代谢性疾病和至少一种非代谢性疾病的方法,治疗至少一种患者的血管疾病和有效的药物组合物,用于治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肥胖或糖尿病前期”
机译: 治疗患有代谢紊乱的患者的方法,治疗一名患者的至少一种非代谢性疾病的方法,治疗一名患者的至少一种代谢性疾病和至少非代谢性疾病的方法,治疗至少一种代谢性的方法患者的血管疾病和治疗代谢综合征,2型糖尿病,肥胖或糖尿病前期的有效药物组合物
机译: 化合物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物组合物和在需要其的哺乳动物中抑制二肽基肽酶-iv酶的活性的方法,以在需要其的哺乳动物中治疗糖尿病,以治疗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类型2)。 2)在有需要的哺乳动物中,在有需要的哺乳动物中治疗高血糖症,在有需要的哺乳动物中治疗肥胖症,治疗一种或多种选自血脂异常,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的脂质疾病,高胆固醇血症,需要治疗的哺乳动物中的低hdl和高ldl,以及在需要一种或多种疾病的哺乳动物中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