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强吸收性的、薄的粘附性敷料及其处理慢性伤口的用途

强吸收性的、薄的粘附性敷料及其处理慢性伤口的用途

摘要

本发明涉及吸收性敷料,所述吸收性敷料包含涂覆有粘附性硅酮的边带,该吸收性敷料特别适用于对慢性伤口(如溃疡或焦痂)或急性伤口(如烧伤)进行护理。该吸收性敷料含有可透气且不渗透的背衬(4)和吸收性无纺布(6)。所述背衬通过将连续膜(4a)和网格状加固物(4b)组装形成,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用粘附性硅酮凝胶对该网格状加固物进行涂覆。将非吸收性网(5)固定至补充性无纺布(7),从而以不在任何点处固定至该吸收性无纺布(6)的方式包裹上述吸收性无纺布(6)。随后沿所述涂覆有硅酮的背衬表面的一部分,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组装至背衬(4)。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7-10-31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F13/02 登记生效日:20171012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20413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6-08-17

    授权

    授权

  • 2014-03-2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F13/02 申请日:20120413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2-1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粘附性敷料,所述粘附性敷料包含可透气且不渗透的保 护性背衬和吸收性无纺布。本发明还涉及所述粘附性敷料在对慢性伤口 或急性伤口进行护理中的用途,对于所述慢性伤口或急性伤口而言,病 灶周围的皮肤特别脆弱。

背景技术

粘附性吸收性敷料含有至少一个粘附性边界(可采用“边带”(side  strip)形式),使敷料固定至伤口周围的皮肤。尤其是当将这些敷料用于 处理特别疼痛的慢性伤口时,优选合形且薄的敷料,以减少敷料可能在 皮肤表面产生的拉力。敷料还必须是强吸收性的。在对这类伤口进行护 理时,优选使用其中的边带覆盖有硅酮粘合剂的敷料,该硅酮粘合剂对 脆弱且敏感的病灶周围皮肤更友好。

现有的吸收性敷料包含如下物质的组装件:吸收性泡沫和可透气且 不渗透的保护性背衬。该保护性背衬不透过液体和外部的病原微生物, 但可透过水蒸汽,从而避免伤口与液体和细菌的接触以及伤口的浸渍。 根据期望的渗出物吸收能力和保留能力,对吸收性泡沫的厚度进行选择, 因此需要选择非常厚的泡沫,以获得强吸收性敷料。

因此,在Border产品中,提出将吸收性无纺布组装至泡沫, 从而在不会降低其吸收能力的情况下降低敷料的总厚度。然而,对这种 包含两种不同吸收性材料的结构进行的制造更加复杂,并且硅酮粘合剂 覆盖敷料的整个表面。

然而,在这一敷料结构中,硅酮凝胶直接接触伤口。硅酮粘合剂覆 盖了敷料整个表面的这一事实,使得硅酮粘合剂不能特别地适合于可覆 盖吸收性泡沫表面的交界面层。最终,在此类敷料中,粘合剂涂覆的背 衬并未充当边带。

硅酮凝胶的这种不连续结构使得能够避免硅酮凝胶一旦交联就必须 固定至敷料的吸收层。事实上,硅酮凝胶一旦交联就不能以持久的方式 固定至吸水性泡沫,该吸水性泡沫常用于制造含有粘附性边带的敷料。

因此,需要生产仅在边带表面用硅酮粘合剂覆盖的强吸收性敷料; 并且,该强吸收性敷料的结构中包含吸收性敷布以免除使用泡沫,从而 得到更薄的敷料。

当吸收渗出物时,某些吸收性敷布具有破裂和体积显著增加的缺点, 因此必须将所述敷布包裹住。敷布的包装物(通常为无纺布)必须满足 一定标准,所述标准包括:使渗出物进入敷布,以及将包套(casing)长 时间固定至所使用的可透气且不渗透的背衬。因此,包套的尺寸必须容 许无纺布在吸收伤口渗出物时发生膨胀。并且,当包套与负载渗出物的 敷布相接触而变湿时,所述包套不能脱离背衬。必须避免液体渗漏以及 构成敷料的各层发生脱层的风险。

例如在专利申请EP358412中,敷料包含超强吸收性气流成网纤维 素浆,该纤维素浆含有聚乙烯纤维和超强吸收性颗粒。在使用丙烯酸粘 合剂将敷布粘附性地结合至背衬的中央之前,将该敷布包裹在无纺布中; 所述背衬可由两种材料组成,使用丙烯酸粘合剂将聚乙烯塑料膜粘附性 地结合至聚酯或聚丙烯无纺布。然而,这种敷料并没有更加适合用于对 慢性伤口或急性伤口进行的护理,这主要由于如下两个原因:聚乙烯背 衬不透气,以及施用至边界的丙烯酸粘合剂可损害特别脆弱的病灶周围 皮肤。

在文献US6096942中,吸收性敷布被包裹在聚酯纤维无纺布中。 聚酯无纺布的边界以如下方式进行密封:使敷布保持局限于封闭的隔间 中,而不会附着至包套。敷料的背衬层为柔韧的聚氨酯膜,所述聚氨酯 膜可透过水蒸汽但不透过液体;并且,为粘附性地结合至聚酯包套,在 所述聚氨酯膜的整个表面用丙烯酸粘合剂进行涂覆。该敷料包含丙烯酸 粘附性边带,但是如上所述,在对慢性伤口进行的处理中优选避免丙烯 酸粘合剂接触皮肤。

因此,生产强吸收性的粘附性敷料必须满足复杂的规范并调和相互 矛盾的特征。此类敷料必须具备的主要标准实质上为:在具有良好透气 性的同时,避免渗漏和浸渍的危险,不能透过液体和细菌,具有透气性 (即,可透过水蒸汽),当其负载渗出物而加以移除时保留粘聚性,为减 少可由向皮肤施用敷料造成的不适性而变薄,并且容易制造。

敷料还必须易于施用,并在不损害病灶周围皮肤情况下尽可能长时 间地保留在原位,具有高的吸收能力,并且在移除时不会损害伤口的愈 合。敷料还必须塑造为患者的形态,并与补充使用的支持系统相容。敷 料还必须尽可能地柔韧,且在吸收伤口渗出物的过程中不会变硬。

若同时获得全部这些性质,对构成敷料的材料进行的选择、材料相 互之间的排布、以及敷料的组装方式非常复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新型粘附性的吸收性敷料,所述敷料包含吸收 性无纺布和不渗透但高度透过水蒸汽的背衬。所述敷料比起现有技术中 该类型的敷料更易制造;所述敷料非常薄,在干燥和潮湿条件下均能保 持粘聚性,并且所述敷料的粘附性边带用粘附性硅酮凝胶进行涂覆。

特别是,本发明提供了将吸收性无纺布固定至含有网格状加固物 (openwork reinforcement)的背衬的新方法,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 的方式用粘附性硅酮凝胶对所述网格状加固物进行涂覆,该方法不会降 低背衬的透气性,不会降低吸收性无纺布的吸收能力,并且不会降低敷 料的粘聚力。

因此,本发明的主题为粘附性的吸收性敷料,所述敷料包含吸收性 无纺布和保护性背衬,所述保护性背衬不透过液体但可透过水蒸汽,由 此:

-所述背衬通过将连续膜和网格状加固物组装形成,在所述加固物的 至少一个面上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涂覆有粘附性硅酮凝胶, 所述加固物覆盖膜的整个表面;

-所述敷料还包含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complementary)无纺布,将 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沿它们的边缘相互固定,同时包裹所述吸收 性无纺布,但优选不在任何点处固定至所述吸收性无纺布;以及

-所述非吸收性网粘附至涂覆在所述加固物上的粘附性硅酮凝胶。

由于在其整个表面上用硅酮凝胶涂覆(特别是不连续地涂覆)的背 衬并不能直接固定至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所以非吸收性网为本发明 的必需要素。当背衬涂覆有硅酮凝胶时,也不能使用丙烯酸盐/酯粘合剂 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组装至背衬。

附图说明

例如,在附图中示出了此类敷料的横截面。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中,吸收性无纺布6包含基于纤维 素的纤维和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

在吸收性无纺布6面对伤口的一侧上用如下物质连续覆盖:

-补充性无纺布7,当所述补充性无纺布7接触渗出物时不发生分解, 使吸收性无纺布6中所含的纤维和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免于污染伤口,

-不连续的交界面层1,所述交界面层1由含有水胶体颗粒的基于弹 性体的组合物所组成,所述交界面层自身通过剥离式保护物3得以保护。

互补性无纺布位于最接近伤口的一侧。背衬层4由不透过液体但可 透过水蒸汽的膜4a和网格状加固物4b组装形成,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 的孔的方式用粘附性硅酮凝胶对所述网格状加固物进行涂覆。通过插入 非吸收性网5,将背衬层4固定至吸收性无纺布6。

在这一实施方式中,非吸收性网5和补充性无纺布7具有相同的尺 寸,并沿着它们的边缘进行密封,从而包裹吸收性无纺布6。吸收性无纺 布6的尺寸小于补充性无纺布和非吸收性网的尺寸。

背衬优选不透过液体和外部的病原微生物,但同时对水蒸汽具有渗 透性,以避免伤口与外部的液体和细菌接触以及伤口的浸渍。将这种背 衬称为“可透气且不渗透的背衬”。

优选背衬薄且柔韧,从而能更好地塑造为机体形状,并能进行运动 而不会有脱离的风险。背衬优选合形。背衬的厚度可为100-600μm、优 选250-500μm。

作为本发明所述敷料一部分的背衬由连续膜4a和网格状加固物4b 组成,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用粘附性硅酮凝胶对所述网格状 加固物进行涂覆。在其未经过穿孔步骤的意义上来说,该膜是连续的。

可将膜替换为泡沫/膜复合物或织物/膜复合膜。在可用的膜中,通过 例举的方式可提及聚醚氨酯膜、聚醚酰胺膜或聚醚酯膜。

膜的厚度例如为5-200微米、优选10-75微米、更优选10-50微米。

连续膜并不透过液体,但可透过水蒸汽。连续膜可为可透气的不渗 透膜或前述复合物,例如常用于制造吸收性敷料的连续膜。膜优选具有 大于3000g/m2/24小时、优选大于或等于7000g/m2/24小时、更优选大于 或等于10000g/m2/24小时的湿气渗透率(MVTR)。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 的孔的方式用硅酮化合物对网格状加固物进行涂覆。优选以如下方式选 择由此涂覆的这一加固物:保持令人满意的、特别是大于或等于 4000g/m2/24小时、优选大于或等于5000g/m2/24小时的背衬湿气渗透率 值。在NF-EN13726-2标准(第3.3章)中描述了在液体接触时测量湿气 渗透率的技术。

通过在移除剥离式保护物后背衬自身不会卷起的方式,加固物能够 使背衬变硬,所述剥离式保护物任选用于保护补充性无纺布、交界面层 和/或粘附性边界。

加固物可由任何网格状材料构成,如具孔膜、热塑性网、织物(例 如纺织物、编织物或无纺布),为使敷料更好地保持在皮肤上,优选弹性 材料。例如,具孔膜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例如,纺织物由聚对苯二 甲酸乙二醇酯或聚酰胺制成。加固物的每平方米克重(grammage)优选 为10-500g/m2、例如20-300g/m2。可在加固物的一面、两面或甚至整个 表面涂覆硅酮凝胶。加固物孔的尺寸可为0.1-5mm、例如0.5-3mm。加 固物的孔表面优选占连续膜表面的1-99%、优选25-90%、更优选30-80%; 一旦加固物的孔表面涂覆有硅酮凝胶,所述孔表面优选占连续膜表面的 10-99%、优选10-60%、更优选25-75%。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使用编织物,优选在编织物的整个表面上以不 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涂覆有硅酮凝胶,该编织物优选粘附性地结 合至连续膜4a。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所述加固物为具孔膜,所述具孔膜仅在其一面 上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涂覆有硅酮凝胶,例如可通过加热、 超声、高频处理或粘合剂固定至连续膜的具孔聚氨酯膜。

粘附性硅酮凝胶为结构发生交联的硅酮化合物。硅酮凝胶显示出粘 聚力,从而在移除敷料时,不会在皮肤上留下残留物,并仍能附着于加 固物。可由硅酮前体相互接触后发生交联,随后经氢化硅烷化或缩合反 应制造硅酮凝胶。在现有技术中,例如文献EP-A-0251810、EP-A-0300 620或US-A-4921704中已知此类体系。在这些文献中描述的前体混合 物实质上包含:

-组分A和铂催化剂,所述组分A包含在其各端由乙烯基取代的至 少一种聚二甲基硅氧烷;以及

-组分B,所述组分B为包含至少两个氢化硅烷(hydrosilane)基团 的聚二甲基硅氧烷。

将两种组分放在一起,引起所述两种官能化聚二甲基硅氧烷发生交 联反应,所述交联反应优选在环境温度下进行并可通过加热得以加速。

可向所述两种组分中的至少一种中掺入添加剂,例如色素、抑制剂 或疏松填料(bulking fillers)。

粘附性硅酮凝胶的前体可选自下列产品:来自Bluestar Silicones的 Silbione RT4712A&B和Silbione RT4717A&B;来自 Wacker-Chemie GmbH的Wacker612;来自Nusil Technology的 MED-6340、MED-6345、MED3-6300或MED12-6300;以及来自Dow Corning的

根据EN1939的方法,优选以使背衬对皮肤具有大于40cN/cm、优 选45cN/cm的粘附力的方式,选择硅酮凝胶。将宽为20mm、长为150mm 的背衬样品置于前臂上。10分钟后,以90°的角度在900mm/min的拉伸 速度下,用测力计测量粘附力。

优选以不堵塞该加固物中的孔的方式,将硅酮凝胶施用于网格状加 固物,所述硅酮凝胶的每平方米克重为100-500g/m2、优选150-250g/m2, 以便兼顾足够的湿气渗透率和对连续膜或皮肤的足够粘聚力。

通过例举的方式,可使用由下列组合所组成的背衬:具有约 7000g/m2/24小时湿气渗透率的30μm厚的聚氨酯膜、和以200g/m2的比 例用硅酮凝胶在其两个面和整个表面上涂覆的40g/m2聚酯编织物的组 合。这一背衬的厚度为约400μm,MVTR为约5000g/m2/24小时。

本发明所述的敷料包含插入到吸收性无纺布和背衬之间的网,用于 将所述吸收性无纺布和背衬进行组装。特别是在潮湿的环境中,由于涂 覆有粘附性硅酮凝胶的背衬表面不能充分粘附至吸收性无纺布,因此这 一固定手段是必需的。

插入在吸收性无纺布和背衬之间的网是具有低的每平方米克重的非 吸收性无纺布。该无纺布可为常用于卫生和敷料领域中的任何类型无纺 布,特别是纺丝成网无纺布、梳理成网无纺布或水刺无纺布(spun laid, carded or spun lace nonwoven)。所述网的每平方米克重优选为15-50g/m2、 优选20-40g/m2

在网不含有例如人造丝、粘胶或纤维素衍生物的吸收性纤维且不含 有吸收性颗粒的意义上来说,该网为非吸收性网。

网可由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氨酯纤维和/或聚烯烃纤维组成。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网包含聚乙烯纤维。所述纤维可为单组分纤维、或 者核/壳型或并列型二组分纤维。例如可选择纺丝成网无纺布、优选纺粘 型(spun bond)纺丝成网无纺布。

非吸收性网优选由疏水性纤维组成,但还可由亲水性纤维组成并经 过处理使非吸收性网变为疏水性。只要其孔隙率足够,网可由数层构成, 与粘附性硅酮凝胶接触的层为非吸收性的、优选疏水性的。

通过常规固定技术(如加热、超声、高频处理、或用粘合剂),将网 固定至吸收性无纺布的整个表面上、或优选仅沿吸收性泡沫的边缘固定。 所述网优选可热密封,以便通过加热将其固定至补充性无纺布。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例如使用由聚乙烯纤维组成的每平方米克重 为30-40g/m2的纺粘网,如Freudenberg公司以LSO1040WEISS 名称销售的产品。

吸收性无纺布可选自:含有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的吸收性纤维无 纺布、和含有超强吸收性纤维的无纺布。

吸收性无纺布可包含吸收性纤维,如纤维素、人造丝或粘胶纤维。 优选通过干制法(称为“气流成网”)获得无纺布。

常用在无纺布技术中的所有粘合模式均可用于制造吸收性无纺布: 通过喷涂乳胶粘合;通过掺入热粘合纤维或粉末、再经加热处理而粘合; 通过结合这两种技术而粘合;通过纤维的简单压缩而粘合。优选不需要 掺入热粘合材料或乳胶的最后一种粘合模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吸收性无纺布以占无纺布总重的 1wt%-70wt%、优选25wt%-55wt%的比例掺有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超 强吸收性聚合物可选自丙烯酸聚合物,包括丙烯酸聚合物的盐(如聚丙 烯酸钠)。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使用基于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 和纤维素纤维、而未掺入热粘合材料或乳胶的无纺布,在所述无纺布的 各面上用基于纤维素的网进行覆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还可将如 下无纺布用作吸收性无纺布:由两个基于纤维素的网构成,且在所述的 两个网之间单独掺入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或将超强吸收性聚合物颗粒 与粘合剂组合掺入。

吸收性无纺布还可包含超强吸收性纤维。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优选使用如下无纺布:具有0.5-3mm的厚度; 和/或具有200-800g/m2的每平方米克重;和/或具有大于5000g/m2、更优 选大于或等于15000g/m2的吸收能力。所述吸收能力可根据EDANA 440.1.99标准进行测量。

合适的吸收性无纺布例如为EAM Corporation公司销售的名称为 的吸收性无纺布。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变型,可用其它吸收性材料(例如纺织物或编织 物)替代吸收性无纺布。

优选吸收性无纺布的尺寸小于补充性无纺布和非吸收性网的尺寸, 以便吸收性无纺布在吸收渗出物时能够增大体积而不会压迫包套的壁, 且无在压力作用下撑破包套的风险。

背衬的表面优选大于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的表面,从而使无纺布 不会覆盖粘附性背衬的全部表面。按照待施加敷料的机体部分的解剖学, 可根据吸收性无纺布在背衬上的位置,对所产生的粘附性边界的形状和 表面进行适应修改。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可居于背衬的中央,从而产 生均一宽度的边界。

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沿它们的边缘附着,同时包裹吸收性无 纺布,优选不在任何点处固定至所述吸收性无纺布。

补充性无纺布可为常用于卫生和敷料领域中的任何类型无纺布,特 别是纺丝成网无纺布或梳理成网无纺布。可通过簇绒法(tufting)或通过 加入粉末或纤维形式的热粘结聚合物对补充性无纺布的结构进行加固。 补充性无纺布的每平方米克重优选为15-200g/m2

补充性无纺布可为吸收性无纺布或非吸收性无纺布。术语“非吸收 性”旨在表示补充性无纺布不包含吸收性纤维,并且不包含吸收性颗粒。

补充性无纺布可由聚烯烃和/或选自如下物质的热塑性纤维组成:聚 烯烃、聚酰胺、聚酯以及聚氨酯。补充性无纺布可包含吸收性纤维,如 人造丝、粘胶和纤维素衍生物。补充性无纺布还可包含超强吸收性纤维。

纤维可为单组分纤维、或者核/壳型或并列型二组分纤维。

纤维可由亲水性纤维或疏水性纤维组成,优选由亲水性纤维组成。 纤维可包含经过亲水处理的疏水性纤维。

补充性无纺布优选选自亲水性无纺布、优选具有非吸收性纤维的亲 水性无纺布,补充性无纺布的每平方米克重为15-50g/m2、优选20-40g/m2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补充性无纺布优选基于二组分聚乙烯/聚酯纤维 的、非吸收性的、亲水性热粘结无纺布。补充性无纺布的实例为SANDLER 公司以4413或4483名称销售的产品。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补充性无纺布选自含有超强吸收性纤维和热粘 结纤维的无纺布。

可优选将旨在与伤口接触的交界面层1置于补充性无纺布的表面。 该交界面层不连续,以允许渗出物进入补充性无纺布;当移除敷料时, 该交界面层不会破坏性地改变伤口。交界面层的组成可为疏水性、亲水 性或两性的组成。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交界面层微粘附至伤口。也就是说, 能够将敷料临时固定在伤口上,并且可移除所述敷料而不会破坏性地改 变病灶周围皮肤或伤口的结构。

由此可提及:基于硅酮聚合物(特别是硅酮凝胶)的组合物、聚氨 酯凝胶、含有水胶体(或甚至水凝胶、例如基于聚(AMPS)的水凝胶)的 基于弹性体的组合物。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特别优选使用含有弹性体、增塑剂和水胶体 的组合物的不连续层。这种交界面层通过维持处于伤口水平的潮湿环境 促进了愈合过程,并能够输送活性剂,硅酮涂覆的交界面层无法做到这 一点。

弹性体可选自任选与二嵌段共聚物结合的聚(苯乙烯-烯烃-苯乙烯) 三嵌段聚合物。三嵌段共聚物可为聚(苯乙烯-乙烯-丙烯-苯乙烯)(简称 SEPS)嵌段共聚物、或者以G1651、G1654或 G1652名称销售的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简称SEBS) 嵌段共聚物。

在能够使用的增塑剂化合物中,可特别提及矿物油、聚丁烯或者邻 苯二甲酸盐/酯衍生物。特别优选使用选自以933和 919名称销售的产品中的矿物增塑油。

作为合适的水胶体,例如可提及果胶、海藻酸盐/酯、天然植物胶(例 如特别是刺梧桐胶)、纤维素衍生物(例如羧甲基纤维素及其碱金属盐, 如羧甲基纤维素的钠盐(以CMC7H4XF名称为人所知)或钙 盐)、以及基于超强吸收性丙烯酸盐的合成聚合物(例如BASF公司以 1003名称销售的产品、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以 SC91销售的产品)、以及这些化合物的混合物。

为优化组合物中任选存在的活性剂的释放、润湿性或凝胶化作用速 度,如需要的话,含有水胶体的基于弹性体的组合物可包含一种或多种 抗氧化剂、以及SEPPIC公司销售的表面活性剂80或聚合 物EMT10。

如果期望交界面层具有微粘附性或粘附性,含有水胶体的基于弹性 体的组合物包含有增粘产品,该增粘产品可选自增粘树脂、低分子量的 聚异丁烯、或它们的混合物。通常优选使用氢化树脂,例如5000系列的 树脂、特别是5380树脂。

组合物可包含有利于处理伤口的活性成分。在可用于本发明上下文 的物质中,以例举的方式可提及:

-抗细菌剂,例如银衍生物,如银或其它金属的盐(例如硫酸银、氯 化银、或硝酸银、以及磺胺嘧啶银)、银或其它金属的复合物(例如银沸 石(如alphasan)、或陶瓷);甲硝唑(metrodinazole);新霉素;多粘菌 素B;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四环素;米诺环素;金霉素;氨 基糖苷类;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或益生菌;

-抗腐剂,如氯己定、三氯生、双胍、己氧苯脒、百里酚、lugol、聚 维酮碘(iodinated povidone)、苯扎氯铵和苯乙铵(benzethonium);

-止痛剂,如对乙酰氨基酚、可待因、右旋丙氧吩、曲马朵、吗啡及 其衍生物、皮质类固醇和衍生物;

-消炎剂,如糖皮质激素、非甾体消炎剂、阿司匹林、布洛芬、酮洛 芬、氟比洛芬、双氯芬酸、醋氯芬酸、酮咯酸、美洛昔康、吡罗昔康、 替诺昔康、萘普生、吲哚美辛、萘普西诺、尼美舒利、塞来昔布、依托 昔布、帕瑞昔布、罗非昔布、伐地昔布、保泰松、尼氟灭酸和甲芬那酸;

-促进愈合的活性剂,如视黄醇、维生素A、维生素E、N-乙酰基羟 脯氨酸、积雪草(Centella Asiatica)提取物、木瓜蛋白酶、百里香精油、 绿花白千层精油、迷迭香精油和鼠尾草精油、透明质酸、多硫酸化寡糖 及其盐(特别是具有1-4个单糖单元的合成硫酸化寡糖,例如蔗糖八硫 酸钾盐或蔗糖八硫酸酯银盐)、硫糖铝、尿囊素、尿素、二甲双胍、酶(例 如蛋白水解酶,如链激酶、胰蛋白酶或胶原酶)、肽或蛋白酶抑制剂;

-麻醉剂,如苯佐卡因、利多卡因、狄布卡因、盐酸普莫卡因、布比 卡因、甲哌卡因、丙胺卡因或依替卡因。

优选使用含有水胶体的基于弹性体的微粘附性组合物,所述组合物 包含(总计为100wt%):

0.05wt%-1wt%抗氧化剂;

10wt%-60wt%增粘树脂;

2wt%-20wt%、优选12wt%-16wt%羧甲基纤维素钠;

10wt%-65wt%增塑矿物油;

5wt%-25wt%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或聚(苯乙烯-乙烯-丙烯- 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以及

1wt%-15wt%由2-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氨基]-1-丙磺酸盐和丙烯 酸2-羟基乙酯组成的共聚物。

另一水胶体弹性体组合物可包含(总计为100wt%):

0.05wt%-1wt%抗氧化剂;

2wt%-20wt%、优选12wt%-16wt%羧甲基纤维素钠;

20wt%-65wt%增塑矿物油;以及

3wt%-25wt%聚(苯乙烯-乙烯-丁烯-苯乙烯)或聚(苯乙烯-乙烯-丙烯- 苯乙烯)三嵌段聚合物。

至少在任选覆盖有交界面层的补充性无纺布旨在接触伤口的表面 上,用保护膜-贴层对所述补充性无纺布加以保护,所述保护膜-贴层可在 使用敷料之前通过剥离而移除。

剥离式保护物3可由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组成,可在使用之前剥离。 该保护物覆盖敷料的整个表面。

该保护物可为敷料领域技术人员常用作保护物的任何材料。例如, 该保护物可处于膜的形式(例如由聚烯烃(如聚乙烯或聚丙烯)制成的 膜或聚酯膜),还可处于纸的形式。优选在该膜的至少一个面上,用硅酮 化合物(如硅烷)、氟化合物或氟硅酮化合物进行处理。

该保护物应适合粘附性硅酮凝胶的性质。在适当情况下,该保护物 还应适合交界面层的微粘附性质。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特别优选使用如附图中所示的双组成部分式 保护物(two-part protector)。

剥离式保护物的厚度优选为10-100μm、例如约50μm。

可优选将Siliconature公司以M1R88001名称销售的产品用作 此类剥离式保护物。

优选敷料的总厚度为3-5mm、优选约4-4.5mm。

本发明的敷料有利地适用于处理所有的渗出性的慢性伤口(焦痂、 溃疡(例如糖尿病足溃疡))和急性伤口(二级烧伤、擦伤(dermabrasion)、 创伤伤口、术后伤口)。

本发明的敷料特别适用于当病灶周围的皮肤脆弱时对伤口进行处 理。

在本发明的上下文中,为避免过早脱离,优选使用具有圆角的敷料。

本发明的敷料可处于小尺寸或大尺寸的独立敷料的形式。将敷料独 立包装在密封的包装物中,确保敷料在无菌环境中保存。

本发明的主题还为制备前述敷料的方法,该方法在于:生产背衬; 将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相互固定,同时包裹吸收性无纺布,优选 所述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不在任何点处固定至吸收性无纺布;然 后在非吸收性网的一侧上,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组装至背衬。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通过使非吸收性网与背衬覆盖有粘附性硅酮凝 胶的一侧相接触,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组装至支持物。

在第一步中,通过涂覆加固物并将涂覆后的加固物组装至连续膜而 生产背衬。

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涂覆技术中的一种,将硅酮凝胶涂覆至 加固物上。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方式,将硅酮凝胶涂覆至加固物的两个面上;即 使凝胶未完全交联,也可将所述加固物组装至连续膜上,以确保所述膜 与网格状加固物之间的粘聚力。在这一实施方式中,无需粘合剂即可将 加固物粘附至不透过液体但可透过水蒸汽的膜。

在该方式中,可按如下顺序的步骤制造背衬:

-用硅酮凝胶前体的混合物覆盖加固物的两个面;

-将加固物组装至膜,例如通过压延来进行;以及

-一旦加固物与膜组装,使硅酮凝胶发生交联或加快其交联,例如通 过将背衬放置于烘箱中来进行。

例如,将加固物浸入硅酮凝胶前体的混合物中,然后在层压工段 (lamination station)中的两个辊之间挤压。吹气机可重构加固物的孔, 从而移除过剩的硅酮凝胶。

在另一方式中,将硅酮凝胶涂覆至加固物两个面中的一个面上,并 通过粘合剂将另一面固定至连续膜。还可通过加热、超声或高频处理进 行固定,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加固物和/或连续膜可为热塑性的,以便将 它们热密封。

通过用保护层或膜-贴层覆盖背衬的粘附性面来保护所述背衬。例 如,该保护层可为纸或聚酯膜。

在第二步中,对吸收性无纺布进行包裹。

在叠加之前,将网的卷和吸收性无纺布的卷展开并松弛。然后优选 以正方形的形状,沿吸收性无纺布的厚度切取吸收性无纺布,然后将切 取的吸收性无纺布置于网上。将补充性无纺布的卷展开并松弛,然后将 补充性无纺布层叠加在由预先切取的吸收性无纺布层和网层所组成的组 装件上。通过加热、超声、高频处理或用粘合剂仅沿它们的边缘将非吸 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固定在一起。例如,沿远离吸收性无纺布边缘的 线实施网和补充性无纺布的热密封,以生成具有足够尺寸的包套,该包 套容许吸收性无纺布在吸收液体时膨胀。

优选通过加热或超声将网和补充性无纺布进行密封。密封温度例如 是80℃-150℃、更优选90℃-120℃、特别是约110℃。例如,以1-3mm 的宽度将网和补充性无纺布固定。

随后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进行剥片(stripped)。然后,通过施加 0-10bar、优选0-6bar的设定压力,在层压工段中将被包裹的吸收性无 纺布组装到预先制造的背衬的粘附性表面一侧。所述层压工段优选为冲 压成形工段(drawing station)。

进行切割之前,在补充性无纺布旨在接触伤口的一侧上,用保护膜- 贴层覆盖背衬/被包裹的无纺布的组装件,所述保护膜-贴层可在使用敷料 之前通过剥离而移除。

如果补充性无纺布预先用交界面层和暂时的剥离式保护物覆盖,所 述暂时的保护物将会被移除,从而在交界面层旨在接触伤口的一侧上, 用保护膜-贴层覆盖背衬/被包裹的无纺布/交界面层组装件,所述保护膜- 贴层可在使用敷料之前通过剥离而移除。

当期望用粘合剂将非吸收性网固定至补充性无纺布时,在用由网层 和预先切取的吸附性无纺布层组成的组装件进行压延处理之前,用粘合 剂涂覆已展开并松弛的补充性网。

可通过用保护膜-贴层覆盖补充性无纺布旨接触伤口的表面而对其 加以保护,所述补充性无纺布任选覆盖有交界面层,所述保护膜-贴层可 在使用敷料之前通过剥离而移除。

一旦将非吸收性网和补充性无纺布相互固定,同时包裹吸收性无纺 布(优选不在任何点处固定至吸收性无纺布),优选通过与前述相同的层 压方法将组装件组装至背衬。本发明所述非吸收性网的选择优选能够无 需如现有技术中一样依赖于丙烯酸粘合剂而将背衬和网进行组装。在使 用后的敷料被移除或从皮肤脱离时,背衬和非吸收性网仍保持连在一起。

根据一个实施方式,优选在将非吸收性网刚展开之后,对所述非吸 收性网优选进行电晕处理(corona treatment)。电晕处理使得能够增强网 对涂覆有粘附性硅酮凝胶的背衬的附着。在这一实施方式中,网可由聚 乙烯纤维组成。

在与构成敷料的不同要素进行复合之前,可在补充性无纺布旨在接 触伤口的表面上用交界面层覆盖被包裹的吸收性无纺布。

可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热熔融方法,通过将各组成成分在 90℃-160℃、优选110℃-140℃的温度下进行热混合,来制造如前文所述 的含有水胶体的、基于弹性体的交界面层。优选将经蚀刻的圆筒(etched  cylinder)浸于预先进行热混合的组合物中,然后将保持高温的组合物脱 模并转移至补充性无纺布。将保持高温的组合物施加至补充性无纺布上 能够优化交界面层的附着。可将暂时的保护物置于涂覆有交界面层的补 充性无纺布上,从而与粘附性背衬一起实施压延步骤。

在将涂覆有交界面层的补充性无纺布固定至背衬之后,将暂时的保 护物移除,从而施用剥离式保护物,所述剥离式保护物在将敷料施用至 皮肤之前移除。

通过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实施例

实施例1:吸收性敷料的制备

制造边带式敷料,所述边带式敷料含有包裹在非吸收性聚乙烯网和 亲水性补充性无纺布中的吸收性无纺布。将微粘附性交界面层置于补充 性无纺布旨在接触伤口的表面上。

使用以下材料:

-背衬,所述背衬为40g/m2的聚酯编织物,在该聚酯编织物的两个 面上和整个表面上涂覆有粘附性硅酮凝胶(200g/m2),所述背衬被层压 在30μm厚的聚氨酯膜上。该背衬具有约300μm的厚度和约5000g/m2/24 小时的MVTR。

-聚乙烯网,所述聚乙烯网为Freudenberg以LSO1040 WEISS名称销售的40g/m2的无纺布。

-吸收性无纺布,所述吸收性无纺布为含有50%超强吸收性聚合物 的气流成网无纺布(400g/m2),所述气流成网无纺布由EAM Corporation 以名称销售。

-补充性无纺布,所述补充性无纺布为由SANDLER公司以 4483名称销售的亲水性无纺布。

-剥离式保护物,所述剥离式保护物包含由氟化PET制成的50nm 的翼面,由SILICONATURE以M1R88001名称供应。

交界面层的制备及其在补充性无纺布上的涂覆:

制备以下组合物(以相对于总重量的wt%计):

-矿物油,由Shell公司以919名称销售:39.7%;

-羧甲基纤维素钠,由AQUALON公司以CMC7H4XF名 称销售:14.8%;

-聚(苯乙烯-乙烯-丁烯)嵌段共聚物,由KRATON公司以G1651E名称销售:4.7%;

-抗氧化剂,由CIBA SPECIALTY CHEMICALS公司以1010名称销售:0.2%;

-2-甲基-2-[(1-氧代-2-丙烯基)氨基]-1-丙磺酸盐和丙烯酸2-羟基乙酯 (释放剂)的共聚物,由SEPPIC公司以EMT10名称销售: 5%:

-增粘树脂,由EXXON CHEMICALS公司以5380名称 销售:35.6%。

向MEL G-40混合器中加入矿物油、水胶体和弹性体,然后加入抗 氧化剂和释放剂(releasing agent),最后加入增粘树脂,加热至100℃ -110℃的温度,从而获得均匀的混合物。

将前述混合物以170(±40)g/m2的量不连续地涂覆至补充性无纺布。

各层的组装:

切取正方形的补充性无纺布和聚乙烯网,并用AMIS手动封口机仅 在一侧以2mm的宽度将补充性无纺布和聚乙烯网进行密封。聚乙烯网预 先在如下的条件下进行电晕处理:

-发电机功率:570瓦;

-电极数目/宽度:3/0.25m;

-间隙调整:2mm;

-运行速度:2m/分钟。

然后,将吸收性无纺布插入到补充性无纺布和网之间。

在与前述相同的条件下,对补充性无纺布和聚乙烯网的其它三侧进 行密封,以形成8×8cm的正方形,然后切除所组装的复合物的边缘。

将背衬切为15×15cm的正方形,然后在两者垂直的方向上,通过用 10kg的辊进行压延,将背衬组装至前述的复合物。

然后,对最终敷料进行切割。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