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

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在本发明中,控制甲鱼塘的条件如下:环境安静,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pH7.2~7.6,溶解氧4~12mg/L,总硬度70~79mg/L,透明度25~30cm,氨氮控制在0.02mg/L以下,亚硝酸盐<0.1mg/L,盐度<1‰;所述的甲鱼塘平均水深≥1.2m;淤泥深度≥20cm;养殖池周边距水面25~30cm处设置水下饵料台;采用选择优质苗种,投喂甲鱼生物饲料,同时使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本发明与其他北方自然塘养殖甲鱼相比可显著促进甲鱼的生长,品质与野生甲鱼相似,可显著增加经济效益。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766285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5-0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410050601.3

  • 申请日2014-02-14

  • 分类号A01K67/02(20060101);

  • 代理机构37105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王汝银

  • 地址 252658 山东省聊城市临清市魏湾镇丁马生物科技园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2:18:4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1-31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K67/02 专利号:ZL2014100506013 申请日:20140214 授权公告日:2015090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8-06-26

    专利权的保全 IPC(主分类):A01K67/02 授权公告日:20150902 登记生效日:20180517 申请日:20140214

    专利权的保全及其解除

  • 2015-09-02

    授权

    授权

  • 2014-06-1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K67/02 申请日:201402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5-0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绿色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本发明涉及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趋向,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养殖技术是一种兼顾经济效益、水产品品质、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的综合养殖技术。

生态养殖方式的发展趋向基于人们对健康、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关心和需要。表现出的鲜明特点就是既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又可以向社会提供高品质健康的水产品。生态养殖应满足下列要求:(1)合理利用资源(包括水资源、土地、苗种、饲料);(2)人为控制养殖生态环境条件,使养殖环境能尽量满足养殖对象的生长、发育需要;(3)各种养殖模式和防疫手段能使养殖对象保持正常的活动和生理机能,通过养殖对象的免疫系统抵御病原的人侵以及环境的突然变化;(4)投喂适当的且能完全满足动物营养需求的饲料;(5)有效预防疾病的大规模发生,最大可能地减少疾病的危害;(6)养殖产品无污染、无药物残留,安全、优质;(7)养殖环境无污染,养殖用水应经过处理后再排放。可持续的生态养殖要求健康苗种培育、放养密度合理,投入和产量水平适中,通过养殖系统内部的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在取得理想的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

上世纪九十年代,甲鱼养殖业迅猛发展,因甲鱼对水质环境要求相对不高,养殖业者在经济利益的诱惑下,忽视甲鱼的生理特点和生态习性,盲目加大养殖密度和拓展养殖面积,从而导致养殖环境持续恶化,养殖水体污染严重,生态失衡,甲鱼疾病频发。为防止疾病蔓延,养殖业者持续施用各种抗生素类或其它化学类药品,且随意加大药物使用量的不科学用药等现象数见不鲜。致使病原体抗药性增强、甲鱼体内药残超标等现象,同时不严谨的饲料管理和水质管理措施也使得水质污染进一步加重,继而又产生更多新类型的病害。可想而知,形成的病害—施药—新病害—再施药的恶性循环,会导致生态系统的严重失衡,既对甲鱼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十分不利,也对人类存在潜在的威胁。

所谓“绿色”甲鱼,顾名思义就是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的甲鱼。它并不仅仅要求不投喂添加有害于甲鱼或人体的饲料,而是要求在甲鱼整个生产过程中,包括水源水质、投喂饲料、施肥用药等各方面都必须按照绿色食品的生产规程操作,上市甲鱼的外观、口感、营养、药物残留等各项指标都达到绿色食品的质量要求。甲鱼生态养殖便是根据甲鱼养殖区域内不同生物间的互利共生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其养殖水体内,通过科学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养殖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甲鱼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通过生态养殖的甲鱼也是无公害的,即通常意义认为的“绿色”或“有机”的。甲鱼的生态养殖具体措施是指培育并投放抗逆抗病的优质甲鱼苗种,依据甲鱼的摄食行为特点饲喂抗逆促长的环保高效饲料,全程优化养殖水体环境,不断提高甲鱼的抗逆抗病能力,高度重视预防病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地减少养殖过程中有害物和废弃物的产生,尽最大可能实现系统内物质的转化与循环利用,以便最终获得绿色安全的甲鱼及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水质情况是甲鱼养殖高产的一个重要因素,残饵是导致水质败坏的主要原因之一,水质调控中尤其需要科学的投饲管理。过量投喂饲料不仅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反而会造成污染影响整个水体的生态稳定性。这里所指的水产饲料污染主要是指投喂过量的饲料、溶失于水中的饲料营养成分和未消化吸收的养分等水体中的主要有机污染源。

配合饲料的生产与应用在甲鱼的规模化生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为甲鱼的生长提供了所必须的营养。研究表明,饲料的营养水平影响着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水产动物的健康程度又反过来影响营养需求量,这同样符合甲鱼的生产特点。不含抗生素的优质饲料可以全面保证甲鱼的营养供给,满足甲鱼对能量和生长发育代谢的需要,又不会形成任何药物残留;同时,还可增强甲鱼的免疫力,提高其抗病力,促进其健康生长。绿色安全的甲鱼生态养殖模式不仅具有节约、减排、无污染的生产特点,还将拓展甲鱼生产的高效性,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品质更高更安全的甲鱼。因此,必须更深入研究各天然营养素与甲鱼生长代谢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种类、不同养殖阶段的养殖动物对营养素种类和含量的合理需求。

    要实现甲鱼的高产优质绿色生态养殖,还要在满足甲鱼正常或快速生长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甲鱼的免疫功能和抗逆抗病能力。药物防治是目前最主要的疾病控制防治手段,但是经常使用抗生素类等化学合成药物防治疾病则会使病原体对其产生抗药性,使得甲鱼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而且这些抗生素等化学合成类药物在水中的积累极易污染水体,造成水体生态平衡的破坏,更重要的是这些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的残留会直接威胁到人体的健康和安全。甲鱼绿色生态养殖,并不是不用药,而是积极推动使用中草药、微生态制剂等“绿色水产渔药”在甲鱼疾病防治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将鱼鳖套养、水质调节、喂养微生物制剂相结合,达到甲鱼养殖绿色、高产的目的。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①甲鱼塘条件确定,甲鱼塘控制条件如下:

环境安静,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pH7.2~7.6,溶解氧4~12mg/L,总硬度70~79mg/L,透明度25~30cm,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1mg/L,盐度<1‰;

所述的甲鱼塘平均水深≥1.2m;淤泥深度≥20cm;养殖池周边距水面25~30cm处设置水下饵料台,饵料台上坡度为1:0.8~1.2,饵料台下坡度为1:1.2~1.6;池底用白灰与黏土按重量比1:1混合,铺于池底30cm左右厚度后,砸实;再铺上20~30cm厚度的细土即可;甲鱼塘周边设置排水系统和增氧机;

养殖过程中进行排水和加水,以排除底层有机物和水面过多的浮游生物。换水的多少和频次,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先从池底排走底水,然后换上等量的养殖用水,换水量最大不超过水体中水量的1/10。

根据水色、养殖密度、天气等情况进行人工增氧。在晴好天气,一般在凌晨3~5时,增氧1~2h,另外阴雨天气压降低、泼洒完微生态制剂时也需适时充氧。此外,冬季外塘水面结冰,也会采取破冰、水泵扬水或充气等方式来增加水体氧气。

②花白鲢投放:在甲鱼塘注入养殖水并培肥结束后,即可投放花白鲢,此步骤在3月底前完成;

③甲鱼投放:选取无伤残、畸变的甲鱼进行投放,转入自然塘时,轻拿轻放,单只单装,入池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甲鱼入池地点预先铺设塑料膜,甲鱼投放完后撤掉塑料膜;

转入自然塘时间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水温在25℃以上时;

④甲鱼喂养:

养殖过程中,气温高于20℃时,投喂甲鱼生物饲料,每天投放两次,每次投饲结束后半小时进行巡塘,每天最后一次投饲结束后清洗饵料台;

⑤花白鲢的捕收:秋季水温在17℃以下时,捞出花白鲢;

⑥水质调节:

养殖过程中,交替使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

 优选的,每次进入养殖区前,人员、工具进行消毒。

优选的,所述的甲鱼放养密度为2~5只/m2

优选的,所述甲鱼生物饲料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美国海洋白鱼粉48-55、膨化大豆8-15、肝末粉0.18-0.45、蛋黄粉0.038-0.095、奶粉0.02-0.05、粘合剂0.03-0.075、卵磷脂0.06-0.15、多维0.24-0.6、矿物质0.24-0.6、肉毒碱0.02-0.05、甜菜碱0.024-0.06、胆汁酸盐0.016-0.04、蛋氨酸0.036-0.09、赖氨酸0.036-0.09、食盐0.06-0.15、磷酸二氢钙1-1.5、氯化胆碱0.3-0.8、谷朊粉2.0-3.0、α-淀粉15-20、鱿鱼肝脏粉2-3、大米蛋白粉2.5-3.5、玉米蛋白粉2-3、饲料酵母2-3、地衣芽孢杆菌预混料0.08-0.12、中草药制剂3-3.5;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预混料为地衣芽孢杆菌的微囊化制剂,其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5×109CFU/g;

所述微囊化制剂采用的微囊壁材料的组分及其重量比为:海藻酸钠3-8%、烯基琥珀酸酯淀粉30-40%、阿拉伯胶2-8%、麦芽糊精30-40%、玉米糖浆15-25%;

所述地衣芽孢杆菌预混料的制备方法为:

①地衣芽孢杆菌经过三级发酵,在三级液体种子发酵中芽孢含量在5.0×109CFU/ml以上,pH为7~8,并大量产孢时,进行放罐;

②加入轻质CaCO3搅拌20-30min,测定固形物含量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至固形物含量在25%~35%,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6×1010CFU/g;

③按下述重量比取微囊壁材料的各组分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获得微囊壁材料溶液;所述微囊壁材料的组分及其重量比为:海藻酸钠5%、烯基琥珀酸酯淀粉35%、阿拉伯胶5%、麦芽糊精35%、玉米糖浆20%;所述微囊壁材料的加入总量为去离子水质量的20%;

④将按照步骤②、③制得的地衣芽孢杆菌与微囊壁材料溶液混合,高压匀质机在8000r/min、40MPa条件下,滴入2% 0.1mol/L CaCl2溶液,乳化5min,匀质两次,获得地衣芽孢杆菌乳化液;

⑤将获得的地衣芽孢杆菌乳化液通入喷雾干燥塔,保持进料速度12.5~14.6mL/min,喷雾干燥塔进口温度在130~150℃,出口温度80~90℃,喷头雾化器转速20000r/min进行喷雾干燥;

⑥最终获得地衣芽孢杆菌微胶囊预混料;

所述的地衣芽孢杆菌和微囊壁材料混合比例的计算方式为按X=[(B×A)/A1]–B公式计算微囊壁材料加入量,公式中X为微囊壁材料需要量,B为地衣芽孢杆菌需要量,A为地衣芽孢杆菌有效成分含量,A1为目标产品有效成分含量;

所述中草药制剂为以下重量份的中草药:板蓝根30、金银花1.5、蒲公英0.15、甘草0.1、大黄0.1、黄连4、黄芩0.3、黄柏0.03;

上述甲鱼生物饲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中草药各组分混合,研磨成粉,然后加入其他组分,混合搅拌;

2)对混合搅拌后的物料进行二次气流干燥;所述的二次气流干燥条件为干燥过程温度控制在60℃以内,混合饲料水分控制在5%~7%;

3)将进行二次气流干燥的物料进行冷却、粉碎和过筛后得到成品。

优选的,步骤⑥中所述交替使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为:每隔5~10天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交替使用。

所述的调节水质用微生态制剂为光合细菌、EM菌;使用量分别为每亩水体含细菌数1×1012cfu,6×1013cfu;

所述光合细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绿色红假单胞菌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使用量为30~50mg/L。

优选的,所述甲鱼生物饲料的投喂量均为:

稚鳖的投饵率为1.2~1.8%,幼鳖的投饵率为1.8~2.2%;成鳖的投饵率为2.0~2.6%;

其中投饵率是指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动物总体重的百分率;

稚鳖体重≤50g,幼鳖体重50g~200g,成鳖体重≥200g。

优选的,甲鱼生物饲料在投喂前做成适合甲鱼吞食的软颗粒。

在每天的6:00、18:00进行投喂;所述的甲鱼饲料投喂前做成甲鱼吞食的软颗粒状。

稚鳖的投饵率为1.2~1.8%,幼鳖的投饵率为1.8~2.2%;成鳖的投饵率为2.0~2.6%。其中投饵率是指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动物(稚鳖体重≤50g,幼鳖50g~200g,成鳖≥200g)总体重的百分率。

优选的,甲鱼生物饲料在每天的6:00、18:00进行投喂;在投喂前做成适合甲鱼吞食的软颗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将鱼鳖套养、水质调节、喂养微生物制剂相结合,达到甲鱼养殖绿色、高产的目的。

其中采用鱼鳖混养,不仅合理有效的利用了水体的空间,提高了池塘的溶氧量,而且一定量滤食性的花白鲢也会改善水体水质,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

采用甲鱼生物饲料,①饲料配方根据甲鱼的生理特点和不同生长阶段对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的需求进行配制,它满足甲鱼对饲料中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需求,可以预防维生素、氨基酸、无机盐缺乏症,抗应激、促进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降低饵料系数,开胃消食,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生长速度及成活率、繁殖率。②生物饲料中添加了地衣芽孢杆菌,可以增强甲鱼的食欲,促进甲鱼生长,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粪便排泄量。同时对第一芽孢杆菌进行微胶囊化,且对微胶囊壁材料进行了改进,微胶囊壁的材料为5种多糖类物质的组合,全部为天然高分子材料,无毒、成膜性好、稳定性好;抑制芯材中有效活性成分的挥发损失,提高其稳定性,使品质保持持久;能有效地控制芯材的释放,使芯材原有的效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掩盖芯材的异味,改善芯材的口感和味觉。③中草药具有天然、安全、药物作用温和与稳定等优点,可以减少抗生素在疾病防治中的使用,从而避免了因抗生素使用产生的药残和病原菌抗药性增强的问题;本发明采用上述几味中药组方,各原料药具有协同作用,可以代替抗生素类药物防治甲鱼疾病,并能够提高甲鱼的抵抗力。

(2)本发明的养殖方法不仅具有节约、减排、无污染的生产特点,还将拓展甲鱼生产的高效性,以较少的资源投入获取品质更高更安全的甲鱼。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发明的内容,但本发明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实施例不应视作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甲鱼自然塘高产绿色生态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①甲鱼塘条件确定,甲鱼塘控制条件如下:

环境安静,无工业污染,水源充足,pH7.2~7.6,溶解氧4~12mg/L,总硬度70~79mg/L,透明度25~30cm,氨氮<0.02mg/L,亚硝酸盐<0.1mg/L,盐度<1‰;

所述的甲鱼塘平均水深≥1.2m;淤泥深度≥20cm;养殖池周边距水面25~30cm处设置水下饵料台,饵料台上坡度为1:0.8~1.2,饵料台下坡度为1:1.2~1.6;池底用白灰与黏土按重量比1:1混合,铺于池底30cm左右厚度后,砸实;再铺上20~30cm厚度的细土即可;甲鱼塘周边设置排水系统和增氧机;

养殖过程中的排水加水视情况而定,定时排出底层有机废物和水面过多的浮游生物,减少有机废物在系统中的积累。换水的多少和频次,根据水体的水质状况来确定,先从池底排走底水,然后换上等量的养殖用水,换水量最大不超过水体中水量的1/10。

根据水色、养殖密度、天气等情况进行人工增氧。在晴好天气,一般在凌晨3~5时,增氧1~2h,另外阴雨天气压降低、泼洒完微生态制剂时也需适时充氧。此外,冬季外塘水面结冰,也会采取破冰、水泵扬水或充气等方式来增加水体氧气。

②花白鲢投放:在甲鱼塘注入养殖水并培肥结束后,即可投放花白鲢,此步骤在3月底前完成;

③甲鱼投放:选取无伤残、畸变的甲鱼进行投放,转入自然塘时,轻拿轻放,单只单装,入池前用3%~4%的食盐水浸泡10~15min,甲鱼入池地点预先铺设塑料膜,甲鱼投放完后撤掉塑料膜;

转入自然塘时间为5月下旬到6月上旬,平均水温在25℃以上时;

④甲鱼喂养:

养殖过程中,气温高于20℃时,投喂甲鱼生物饲料,每天投放两次,每次投饲结束后半小时进行巡塘,每天最后一次投饲结束后清洗饵料台;所述甲鱼生物饲料的投喂量均为:稚鳖的投饵率为1.2~1.8%,幼鳖的投饵率为1.8~2.2%;成鳖的投饵率为2.0~2.6%;其中投饵率是指投饵量占养殖水产动物总体重的百分率;稚鳖体重≤50g,幼鳖体重50g~200g,成鳖体重≥200g;

甲鱼生物饲料在每天的6:00、18:00进行投喂;甲鱼生物饲料在投喂前做成适合甲鱼吞食的软颗粒。

⑤花白鲢的捕收:秋季水温在17℃以下时,捞出花白鲢;

    ⑥水质调节:

养殖过程中,交替使用生石灰和微生态制剂进行水质调节。所述的调节水质用微生态制剂为光合细菌、EM菌;使用量分别为每亩水体含细菌数1×1012cfu,6×1013cfu;所述光合细菌为沼泽红假单胞菌、胶质红假单胞菌、球形红假单胞菌、绿色红假单胞菌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生石灰的用量为使用量为30~50mg/L。

在上述养殖过程中,每次进入养殖区前,人员、工具进行消毒。甲鱼放养密度为2~5只/m2

    其中,生物饲料配方(重量份):美国海洋白鱼粉52.5、α-淀粉16.5、膨化大豆13.2、肝末粉0.18、蛋黄粉0.038、奶粉0.02、粘合剂0.03、卵磷脂0.06、多维0.24、矿物质0.24、肉毒碱0.02、甜菜碱0.024、胆汁酸盐0.016、蛋氨酸0.036、赖氨酸0.036、食盐0.06、磷酸二氢钙1.2、氯化胆碱盐0.36、谷朊粉2、鱿鱼肝脏粉2、大米蛋白粉2.6、玉米蛋白粉2.22、饲料酵母2.8、地衣芽孢杆菌预混料0.12、中草药制剂3.5。

   中药制剂配方(重量份):板蓝根30、金银花1.5、蒲公英0.15、甘草0.1、大黄0.1、黄连4、黄芩0.3、黄柏0.03。

生物饲料配方中地衣芽孢杆菌预混料的制备如下:

1)接种地衣芽孢杆菌,斜面培养生产菌种

斜面培养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蛋白胨0.2%、牛肉膏0.5%、棉饼粉2%、酵母粉0.5%、(NH4)2HPO40.5%、K2HPO20.03%、MgSO4·7H2O 0.02%、NaCl 0.5%、MnSO40.003%、琼脂1.5%。

斜面培养条件为:温度28~33℃,培养时间24~48h。

2)将斜面培养的生长良好的菌落挑出进行摇瓶培养;

摇瓶培养的培养基为:葡萄糖3%、豆饼粉1%、棉饼粉2%、蛋白胨0.1%、牛肉膏0.5%、酵母粉0.5%、(NH4)2 SO40.5%、NaCl 0.5%。

摇瓶培养条件为:转速100~300r/min,温度28~33℃,培养时间24~48h。

3)采用50L种子罐将摇床培养的地衣芽孢杆菌挂壁无污染的菌种进行一级液体种子发酵

一级液体种子发酵的培养基为:葡萄糖1.5%、豆饼粉1%、棉饼粉0.5%、玉米粉0.8%、蛋白胨0.1%、酵母粉0.4%、(NH4)2HPO40.5%、NaCl 0.5%。

一级液体种子发酵的前期要求为接种发酵前需要灭菌,灭菌条件为温度、压力达到灭菌要求,保压一段时间,灭菌前pH为7~7.5、灭菌后pH为6~6.8;一级液体种子发酵要求为接种时温度为30~40℃,接种量为3~8%,发酵控制条件为罐压0.1~0.4kg/cm2、通气量为1:0.8~1:0.6(v/v/min),罐温28~33℃,培养时间为24~48h。

4)采用400L种子罐将一级液体种子发酵的粘稠菌液,镜检为形成大量芽孢无污染的菌种进行二级液体种子发酵;

二级液体种子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2%、豆饼粉1%、玉米粉1%、棉饼粉2%、蛋白胨0.1%、酵母粉0.5%、(NH4)2HPO4 0.5%、NaCl 0.5%。

二级液体种子发酵要求为:接种时温度为30~40℃,接种量为3~8%,发酵控制条件为罐压0.1~0.4kg/cm2、通气量为1:0.8~1:0.6(v/v/min),罐温28~33℃,培养时间为24~48h。

5)采用5000L发酵罐将二级液体种子发酵的粘稠菌液,镜检为形成大量芽孢无污染的菌种进行移种进行三级液体种子发酵。

三级液体种子发酵的培养基成分为:葡萄糖1.5%、豆饼粉1%、棉饼粉0.5%、玉米粉0.8%、蛋白胨0.1%、酵母粉0.4%、(NH4)2HPO4 0.5%、NaCl 0.5%。

三级液体种子发酵的前期要求为接种发酵前需要消毒,消毒方式为对发酵罐进行实罐消毒的同时,进行种子罐与发酵罐接种管道的消毒,消毒时微开管道上各有关排气阀门,使整条管道畅通,不成死角,调节进气阀内压力1.0~1.5kg/cm2,保压一段时间,然后自前至后依次关闭各进气阀,冷却作用; 

移种方式为通过两罐压差,将合格的二级液种按3~8%的接种比例压到发酵罐,压种完毕,迅速关闭两罐出料阀,然后调节好罐压力和进、排气阀、开动搅件,在罐温28~33℃时培养时间24~48h。

6)对采用5000L发酵罐发酵并达到要求的芽孢杆菌进行放罐;

三级液体种子发酵中放罐要求为发酵液无污染,芽孢含量在5.0×109CFU/ml以上,pH为7~8,并大量产孢;三级液体种子发酵要求为每小时登记一次罐温、通气量、罐压等,在接种后一段时间开始,每隔相应时间取样进行镜检,测定杆菌、芽孢数量、pH值等指标。

7)向地衣芽孢杆菌发酵液中,加入5%轻质CaCO3搅拌20-30min,测定固形物含量与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至固形物含量在25%~35%之间,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6×1010CFU/g;

 8)按下述重量比取微囊壁材料的各组分加入去离子水中,混合均匀,获得稳定、均匀、粘度低、流动性好的微囊壁材料溶液;所述微囊壁材料的组分及其重量比为:海藻酸钠5%、烯基琥珀酸酯淀粉35%、阿拉伯胶5%、麦芽糊精35%、玉米糖浆20%;所述微囊壁材料的加入总量为去离子水质量的20%;

9)将一批次按照步骤7)、8)制得的地衣芽孢杆菌与壁材溶液(按照按X=[(B×A)/A1]–B公式计算壁材加入量)混合,高压匀质机在8000r/min、40MPa条件下,滴入2% 0.1mol/L CaCl2溶液,乳化5min,匀质两次,获得地衣芽孢杆菌乳化液;

10)将获得的地衣芽孢杆菌乳化液通入喷雾干燥塔,保持进料速度12.5~14.6mL/min,喷雾干燥塔进口温度在130~150℃,出口温度80~90℃,喷头雾化器转速20000r/min进行喷雾干燥;

11)最终获得地衣芽孢杆菌微胶囊预混剂。地衣芽孢杆菌活菌含量≥5×109CFU/g,包埋率为90%~100%。

甲鱼生物饲料的制备:

①按照上述的中草药制剂配方要求将各中草药混合研磨,然后加入其它组分,并用高效混合机混合搅拌; 

②对混合搅拌后的物料进行二次气流干燥;所述的二次气流干燥条件为干燥过程温度控制在60℃以内,混合饲料水分控制在5%~7%。

③将进行二次气流干燥的物料进行冷却,并经提升、破碎进入两层分级筛(上层筛网是2×2目,下层筛网是12×12目)进行分级;

④分级筛中下层分级筛筛上物即为饲料成品,对成品进行称重包装;

⑤对成品进行质量检验,对合格成品先后使用真空包装、腹膜包装、外包装三层包装手段进行包装,制成甲鱼生物饲料。

对比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池

各选取10个露天养殖池进行专门的对比试验,甲鱼塘面积在4200㎡~5300㎡之间,平均水深≥1.2m;淤泥深度≥20cm;养殖池周边距水面25~30cm处设置水下饵料台,饵料台上坡度为1:0.8~1.2,饵料台下坡度为1:1.2~1.6;池底用白灰与黏土按照1:1混合,铺于池底30cm左右厚度后,砸实;再铺上20~30cm厚度的细土即可;甲鱼塘周边设置排水系统和增氧机。

1.2 试验对象

以当年转入自然塘的成鳖为试验对象。

1.3 试验周期

本次试验从2012年6月1号开始,至甲鱼清塘后结束。

1.4试验方法

实验组采用实施例1的养殖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养殖方法,饲料选用山东丁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普通甲鱼饲料。

养殖结束后,统计试验组及对照组的养殖面积、养殖密度、总放养只数、清出只数、成活率、放养重量、清出重量、净增重、甲鱼初始均重、甲鱼最终均重、均只增重、饲料用量、饲料系数、饲料费用、消毒防疫费用、维修或耗材等费用、水电费、人工费等各生产指标的数据并进行对比,以确定试验效果。

2. 试验结果

试验结束后,对甲鱼进行验收。从外形来看,甲鱼体质健壮、活动力强。通过称重、计数、累计投饵量、生产部的耗能记录,得出两组以下生产指标的对比结果。具体见下表1。

由表1可以看出,按照本发明方法,与对照组相比可使甲鱼的成活率提高5.24%达到92.22%,而目前常用的养殖方法的成活率为60~80%,可显著提高甲鱼的成活率。

按照本发明方法,与对照组相比可使甲鱼的增重率由48.85%提高至60.21%,显著促进甲鱼的生长。

按照本发明方法,与对照组相比可使甲鱼的饲料系数由2.17降低至1.38,而目前常用的养殖方法的饵料系数为2.0-3.0,甚至高达3.0-5.0;可显著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同时,按照本发明方法,与对照组相比,还可大大降低消毒防疫用药物的使用量,以及水电费、耗材、维修以及人工等方面的成本。

综上所述,本发明方法可显著提高甲鱼的生长速度,提高甲鱼的成活率、生长率,降低饲料的饵料系数以及药物的使用量,用水量少(目前常用的养殖方法的用水量为2500m3左右),促进甲鱼增产,降低养殖成本,是一种高产优质的甲鱼养殖技术。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