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

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属于野生食用菌培养技术领域。砖红绒盖牛肝菌,属于一种名贵野生食用菌,是云南省夏季市场上的主要美味菌类之一,由于其为松树外生菌根菌,目前不能人工培养,全靠野外自然采摘,因此价格昂贵。要保证牛肝菌能周年供应,满足大众餐桌所需,降低价格,只有实现人工培养。而牛肝菌的人工栽培,仍存在许多盲点问题:如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很缓慢;与共生树种的共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等。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以野外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为材料,在试管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分化能发育成熟的子实体原基,具有直接、简易、生产成本低等特点,这为今后该菌的大规模室内人工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609338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3-05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云南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310701987.5

  • 申请日2013-12-19

  • 分类号A01G1/04;A01H4/00;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650091 云南省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云南大学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1:23: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2-07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01G1/04 授权公告日:20150930 终止日期:20171219 申请日:20131219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9-30

    授权

    授权

  • 2014-04-0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01G1/04 申请日:2013121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3-05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砖红绒盖牛肝菌试管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属于野生食用菌室内培养范畴。

背景技术

牛肝菌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牛肝菌目(Boletales),牛肝菌科(Boletaceae),为世界广布大属,是一类与植物共生的菌根真菌。该属真菌味道鲜美,且含有抗氧化、抗肿瘤等生理活性物质,因而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研究前景。目前,除少数腐生种如暗褐网柄牛肝菌外,其绝大部分种仍难以进行人工栽培,市售子实体完全依赖野外采收。云南的自然资源丰富,野生牛肝菌品种多,但因近年气候变化、生态破坏等原因其自然产量已经严重下降,导致售价昂贵。

砖红绒盖牛肝菌(Xerocomus spadiceus(Fr.) Quél.),在云南俗称红见手,为松树外生菌根菌,目前不能人工培养。其夏季于林中地上单生或群生,子实体中等至大型,菌盖直径5~17cm,半球形至扁平,土红色或砖红色,菌肉黄白色,受机械损伤后变成蓝色,菌柄长6~13cm,粗3~6cm,深玫瑰红色或暗紫红色,顶端有网纹,下部被绒毛,内实。砖红绒盖牛肝菌属于一种名贵野生食用菌,其在云南分布广,是云南省夏季市场上丰富多彩的主要美味菌类之一,由于全靠人工野外采摘,且个体生长受气候、生态环境影响大(如遇长期干旱,几乎不会生长),6月份刚上市时,其每千克鲜重售价在200~300元,在7~8月份产品较多时,价格也维持在90~150元,且食用期只有每年的6~9月,其它月份无自然产品。牛肝菌的干品味道较差,营养大大损失,人们很少食用。

因此,要保证牛肝菌能周年供应,满足大众餐桌所需,降低价格,只有实现人工培养。而牛肝菌的人工栽培,也像其它珍稀食用菌一样,存在许多盲点,一方面,菌丝在培养基上生长很缓慢,另一方面,菌丝的生长发育与共生树种的共生机理尚不完全清楚,因此至今仍没有人工培养的品种。

本发明在菌丝诱导过程中,偶然发现,砖红绒盖牛肝菌能在试管中直接诱导子实体原基,改进培养条件,原基能进一步发育为完全的子实体。这为今后砖红绒盖牛肝菌大规模的室内人工培养奠定了重要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直接、简易、生产成本低,能在试管中直接诱导长出子实体原基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以野外采摘的子实体小组织块为材料,在试管培养基上直接诱导分化子实体原基;

所述子实体小组织块的准备及切取方法为: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位,用解剖刀片轻轻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25~0.49cm2的小块;

所述试管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80.00~100g/L、酶解松针粉35~40 g/L、发酵玉米复合粉15~20 g/L、CaCl2 1.00g /L、KH2PO40.60g/L、16.0波美的麦芽汁 80~90ml/L、琼脂12.00 g/L,控制PH值为5.40~5.60;

所述培养基中酶解松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牛肝菌生长地收集松针,烘干,粉碎;按1:4~1:6的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混成糊状,用超声波处理65~75min,再加入8~10倍水,调节PH值为4.0~4.6,于50~53℃水浴中,按6.0~7.0%的重量体积比加入纤维素酶,酶解120~140 min后,将水浴温度升至92~95℃,至水分基本蒸干时移入73~75℃烘箱中,干燥30~32hr;所述发酵玉米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面、小麦面、黄豆粉按2:1:1比例混合,按1:1~1:1.5的混合物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拌匀,在蒸锅中蒸20~30分钟,取出,待温度冷至30~35℃时,按说明书掺入适量的酒曲粉,拌匀后放入干净的瓷罐或泡菜罐中,密封好,放在28~30℃的培养箱中,发酵4~6天,将发酵物在55~60℃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目分样筛;

所述子实体原基的诱导方法为:将切取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在温度为22~23℃下暗培养8~10天,待菌块周围有极少白色菌丝萌发,培养基渐变成浅褐色时,每天将试管放置于400~600Lx的弱光下10hr,5~7天后,每天将试管放置于1600~2000Lx的较强光照下10hr,10~15天,即从原组织块上长出1~2个菌柄高0.8~1.2cm,直径0.30~0.5cm的小子实体原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试管培养条件下,利用子实体小组织块,直接诱导分化子实体原基,其特点如下:

(1)简单直接:不经过菌丝体阶段,直接从原子实体小组织块,脱分化出子实体原基,原基继而可以长成幼小的全子实体;

(2)易实现: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小组织块一萌发出菌丝 ,即开始放入人工气候箱控光,操作容易; 

(3)生产成本低:本发明的试管培养基成分取自天然的松针及食用玉米等,不会增加培养成本;人工气候箱是实验室常规设备,不需额外增设大型设备支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的实施例子是对本发明的进一步说明,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例一

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位,用解剖刀片轻轻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25cm2的小块;

将切取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18×180mm的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所述的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80.00g/L、酶解松针粉35 g/L、发酵玉米复合粉15 g/L、 CaCl2 1.00g /L、KH2PO40.60g/L、16.0波美的麦芽汁 80ml/L、琼脂12.00 g/L,控制PH值为5.40;所述酶解松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牛肝菌生长地收集松针,烘干,粉碎;按1:4的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混成糊状,用超声波处理65min,再加入8倍水,调节PH值为4.0,于50℃水浴中,按6.0%的重量体积比加入纤维素酶,酶解120min后,将水浴温度升至92℃,至水分基本蒸干时移入73℃烘箱中,干燥30hr;所述发酵玉米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面、小麦面、黄豆粉按2:1:1比例混合,按1:1的混合物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拌匀,在蒸锅中蒸20分钟,取出,待温度冷至30℃时,按说明书掺入适量的酒曲粉,拌匀后放入干净的瓷罐或泡菜罐中,密封好,放在28℃的培养箱中,发酵4天,将发酵物在55℃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目分样筛;

将接种小组织块的试管放置在温度为22~23℃下暗培养8天,待菌块周围有极少白色菌丝萌发,培养基渐变成浅褐色时,每天将试管放置于400Lx的弱光下10hr,5天后,每天将试管放置于1600Lx的较强光照下10hr,10天,即从原组织块上长出1个菌柄高0.8cm,直径0.30cm的小子实体原基。

实例二

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位,用解剖刀片轻轻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35cm2的小块;

将切取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18×180mm的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所述的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90.00g/L、酶解松针粉38 g/L、发酵玉米复合粉17g/L、 CaCl2 1.00g /L、KH2PO40.60g/L、16.0波美的麦芽汁85ml/L、琼脂12.00 g/L,控制PH值为5.60;所述酶解松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牛肝菌生长地收集松针,烘干,粉碎;按1:5的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混成糊状,用超声波处理70min,再加入9倍水,调节PH值为4.2,于52℃水浴中,按6.5%的重量体积比加入纤维素酶,酶解130 min后,将水浴温度升至93℃,至水分基本蒸干时移入74℃烘箱中,干燥31hr;所述发酵玉米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面、小麦面、黄豆粉按2:1:1比例混合,按1:1.5的混合物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拌匀,在蒸锅中蒸25分钟,取出,待温度冷至32℃时,按说明书掺入适量的酒曲粉,拌匀后放入干净的瓷罐或泡菜罐中,密封好,放在29℃的培养箱中,发酵5天,将发酵物在58℃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目分样筛;

将接种小组织块的试管放置在温度为22~23℃下暗培养9天,待菌块周围有极少白色菌丝萌发,培养基渐变成浅褐色时,每天将试管放置于500Lx的弱光下10hr,6天后,每天将试管放置于1800Lx的较强光照下10hr,13天,即从原组织块上长出2个菌柄高1.0cm,直径0.40cm的小子实体原基。

实例三

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位,用解剖刀片轻轻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49cm2的小块;

将切取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18×180mm的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所述的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100g/L、酶解松针粉40 g/L、发酵玉米复合粉20 g/L、 CaCl2 1.00g /L、KH2PO40.60g/L、16.0波美的麦芽汁 90ml/L、琼脂12.00 g/L,控制PH值为5.40;所述酶解松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牛肝菌生长地收集松针,烘干,粉碎;按1:6的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混成糊状,用超声波处理75min,再加入10倍水,调节PH值为4.6,于53℃水浴中,按7.0%的重量体积比加入纤维素酶,酶解140 min后,将水浴温度升至95℃,至水分基本蒸干时移入75℃烘箱中,干燥32hr;所述发酵玉米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面、小麦面、黄豆粉按2:1:1比例混合,按1:1.3的混合物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拌匀,在蒸锅中蒸30分钟,取出,待温度冷至35℃时,按说明书掺入适量的酒曲粉,拌匀后放入干净的瓷罐或泡菜罐中,密封好,放在30℃的培养箱中,发酵6天,将发酵物在60℃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目分样筛;

将接种小组织块的试管放置在温度为22~23℃下暗培养10天,待菌块周围有极少白色菌丝萌发,培养基渐变成浅褐色时,每天将试管放置于600Lx的弱光下10hr,7天后,每天将试管放置于1900Lx的较强光照下10hr,15天,即从原组织块上长出2个菌柄高1.2cm,直径0.5cm的小子实体原基。

实例四

野外采摘生长健壮、无虫害、未完全开伞、菌柄较粗壮、菌盖较肥厚的成熟子实体;将子实体带回实验室,于超净台上用酒精棉球,轻擦菌盖表面及菌柄部位,用解剖刀片轻轻去除菌盖中部表皮,从菌盖中部取十字,将子实体一分为四,取菌柄与菌盖交接处的内部无菌组织块,切成0.45cm2的小块;

将切取的小组织块,轻轻嵌入18×180mm的试管斜面诱导培养基表面,所述的培养基成分为:马铃薯95.00g/L、酶解松针粉37g/L、发酵玉米复合粉16g/L、 CaCl2 1.00g /L、KH2PO40.60g/L、16.0波美的麦芽汁 83ml/L、琼脂12.00 g/L,控制PH值为5.60;所述酶解松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在牛肝菌生长地收集松针,烘干,粉碎;按1:6的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混成糊状,用超声波处理68min,再加入8.5倍水,调节PH值为4.4,于51℃水浴中,按6.8%的重量体积比加入纤维素酶,酶解135 min后,将水浴温度升至93℃,至水分基本蒸干时移入73℃烘箱中,干燥31hr;所述发酵玉米复合粉的制备方法如下:将玉米面、小麦面、黄豆粉按2:1:1比例混合,按1:1.5的混合物重量体积比加入水,拌匀,在蒸锅中蒸28分钟,取出,待温度冷至33℃时,按说明书掺入适量的酒曲粉,拌匀后放入干净的瓷罐或泡菜罐中,密封好,放在29℃的培养箱中,发酵5天,将发酵物在58℃烘箱中烘干,粉碎,过80目分样筛;

将接种小组织块的试管放置在温度为22~23℃下暗培养9天,待菌块周围有极少白色菌丝萌发,培养基渐变成浅褐色时,每天将试管放置于550Lx的弱光下10hr,6天后,每天将试管放置于2000Lx的较强光照下10hr,13天,即从原组织块上长出2个菌柄高1.1cm,直径0.40cm的小子实体原基。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