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2019-12-13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2G3/34 登记生效日:20191125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8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7-08-25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D02G3/34 登记生效日:20170807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801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2015-11-18
授权
授权
2013-12-18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D02G3/34 申请日:201308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2013-11-20
公开
公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锭纺纱新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四粗纱喂入超大牵伸彩段竹节彩纱线纺纱方法。
背景技术
通过锭子转动实现加捻的环锭纺是最为传统的纺纱方法,也是现时市场上用量最多、最通用的纺纱方法,工艺技术十分成熟,尽管目前出现了很多生产效率高、工艺流程短的新型纺纱技术,如转杯纺、喷气纺等,尤其是喷气纺,采用高速旋转气流使纤维束假捻包缠成纱而彻底改变了环锭纺的加捻机制,但是这些新型纺纱方法在原料适用性和纱线总体质量上仍无法取代环锭纺。因此,目前环锭纺仍然是最主要的细纱生产方式。通过对传统环锭纺技术进行改进以实现高质量细纱的生产是目前纺织行业最热门的课题。尤其是目前国内主流使用的环锭细纱机均采用三罗拉两区牵伸形式,牵伸倍数受到限制,纺纱效率较低。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大和我国纺织行业结构调整投入力度逐渐加强,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及市场竞争力,纱线品种逐渐向高支化、差异化方向发展。针对此,本发明采用在一种包含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的超大牵伸细纱机上采用四粗纱喂入生产一种彩段竹节彩纱线,并给出相应的纺纱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粗纱喂入超大牵伸彩段竹节彩纱线的纺纱方法,以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彩段竹节彩纱线纺纱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细纱工序采用四根至少一种颜色的粗纱同时喂入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的超大牵伸细纱机,所述四根粗纱其中两根经双喇叭口从后罗拉喂入,一根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后罗拉喂入,一根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前罗拉喂入。
通过上述四粗纱喂入方案,可实现最多具有四种不同色彩的多组分段彩纱线生产,实现不同风格的段彩纱线的生产,提高纱线附加值,同时采用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可实现超大牵伸,且四罗拉中的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分别采用单独的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三区牵伸中牵伸倍数的任意调节,从而实现各种不同风格的段彩竹节效果,提高段彩纱线的适纺性与成纱质量。
为实现多组分多色彩段彩纱线的纺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配棉:
原料采用优质100%新疆长绒棉,主体长度36-38mm,马克隆值3.2-3.5,短绒率10-12%,回潮率7.0-7.5%。
(2)开清棉工序:
清棉工序中,采用“早落、少碎、多松、少打”的工艺原则。打手转速450-550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10-11mm,尘棒与尘棒之间隔距10-12mm,尘棒与打手之间的隔距从进口到出口适当放大,进口处8-9mm,出口处18-20mm,以起到多回收少排除的作用效果;综合打手转速为850-950r/min,风扇速度1250-1350r/min,实现棉卷均匀、无破洞、含杂少;棉卷定量为300-400g/m,回潮率8-9%;适当增加紧压罗拉压力,采用凹凸罗拉对棉卷以防粘卷;棉卷采用塑料薄膜包好,以减少水分的挥发。
(3)梳棉工序:
梳棉工序采用“轻定量、低速度、大隔距、小张力、快转移、少伤纤维”的工艺原则。适当地降低刺辊与锡林速度,增大锡林与刺辊的线速比并且适当地加大锡林到活动盖板之间的隔距;锡林盖板间5点隔距采用进口稍大,其余4点紧隔距的工艺原则,以增加分梳面积、降低生条棉结、提高成纱条干;给棉板抬高,加大分梳长度,减少纤维损伤。放大刺辊与小漏底隔距,刺辊与小漏底进口隔距5-6mm,出口隔距0.6-0.8mm。锡林速度380-480r/min,刺辊速度为900-950r/min,盖板速度250-300mm/min,道夫速度20-40r/min,锡林~盖板隔矩0.2-0.3、0.2-0.25、0.2-0.25、0.2-0.25、0.2-0.3mm,锡林~刺辊隔矩0.15-0.25mm,锡林~道夫隔矩0.1-0.2mm,棉卷定量控制在18-22g/5m。
(4)精梳工序:
预并条并合根数为6-8根,条并卷采用22-28根预并条并合,精梳车速控制在150-220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顶梳密度控制在30针/cm-36针/c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5-5.5mm,精梳条定量控制在17-21g/5m,出条速度为160-170m/min,实现落棉率控制在15%-20%。
(5)染色和二次开清、梳棉工序:
将得到的精梳条分成四份,其中一份保留,另外三份分别进行染色,可染成相同或者不同颜色,将染色后的三种精梳条分别送入二次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其中二次开清棉中,打手转速250-40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650-750r/min,风扇速度1200-1250r/min;二次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260-350r/min,锡林~盖板隔矩0.25-0.35、0.25-0.3、0.25-0.3、0.25-0.3、0.25-0.35mm。二次开清棉和二次梳棉工序的其他工艺条件和步骤(2)、(3)相同。
(6)并条工序:
采用带自调匀整单道并条工艺,车速控制在600-800m/min,精梳条6-8根并合,牵伸倍数5.5-9.5倍,后区牵伸倍数1.1-1.6之间,棉条定量控制在20-25g/5m。
(7)粗纱工序:
锭速控制在600-800r/min,粗纱定量控制在3.0-4.5g/10m,粗纱捻系数控制在100-120,总牵伸倍数控制在6-12倍,后区牵伸倍数控制在1.1-1.2倍。
(8)细纱工序:
细纱工序采用带有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的超大牵伸细纱机,其中前罗拉转速由主电机控制,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分别由一伺服电机单独控制。前皮辊前冲量控制在0至后移2mm之间,摇架压力210×120×120×140N/双锭,钢领直径34mm,皮辊硬度为60±3度,罗拉加压180cN/双锭,前罗拉与中前罗拉隔距10.4-11.4mm,中后与中前罗拉隔距10.4-30mm,中后与后罗拉隔距34-39mm,前区采用6833E型压力棒上销,前钳口隔距为2-3mm,白纱段与彩纱线段内白纱号数之比的段彩竹节倍率在1-4之间,中区采用6833B型上销,钳口隔距为2.5-3.5mm,后区牵伸控制在1.1-1.4倍,中区牵伸控制在1.1-2.5倍,前区牵伸控制在10-75倍,总牵伸控制在150-300倍,细纱捻系数为380-440,锭速10000-13500r/min,钢领采用PG1/23554,钢丝圈型号采用C1ELUdr10/0。
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
(1)通过采用四粗纱喂入方案,可实现最多具有四种不同色彩的段彩效果,实现不同风格的段彩纱线的生产,提高纱线附加值。
(2)细纱工序部分,通过牵伸部分采用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可实现30-300倍的超大牵伸,为四粗纱同时喂入奠定基础,有效提升纺纱效率,同时,四罗拉中的后罗拉、中后罗拉与中前罗拉分别采用单独的伺服电机控制,实现三区牵伸中牵伸倍数的任意调节,从而实现各种不同风格的段彩竹节效果,提高段彩纱线的适纺性与成纱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纺纱过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四粗纱喂入超大牵伸彩段竹节彩纱线采用四根粗纱包括粗纱1、粗纱2、粗纱3和粗纱4同时喂入四罗拉四皮圈三区牵伸形式的超大牵伸细纱机,其中两根粗纱1和粗纱2经双喇叭口从后罗拉5喂入,一根粗纱3经导纱槽从中后罗拉6喂入,一根粗纱4经导纱槽从中前罗拉7喂入。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 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以在TH558四罗拉、四皮圈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四粗纱同时喂入生产11.7tex彩纱段为竹节段的段彩竹节纱为例;其中一根黄色粗纱与一根蓝色粗纱经双喇叭口从后罗拉喂入,一根红色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后罗拉喂入,一根白色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前罗拉喂入。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配棉:
原棉:选用100%新疆长绒棉,主体长度36.7mm,马克隆值3.4,短绒率11%,回潮率7.1%。
(2)开清棉
采用FA106型开棉机,打手转速490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10.5mm,尘棒与尘棒之间隔距11mm,进口处8.5mm,出口处18.5mm,综合打手转速为895r/min,风扇速度1200r/min,棉卷定量为365g/m,回潮率8.5%。
(3)梳棉
采用FA186,刺辊与小漏底进口隔距5.5mm,出口隔距0.7mm,锡林速度为385r/min,刺辊速度为930r/min,盖板速度275mm/min,道夫速度26r/min,锡林~盖板隔矩0.23、0.21、0.22、0.22、0.25mm,锡林~刺辊隔矩0.2mm,锡林~道夫隔矩0.15mm,棉卷定量19.5g/5m。
(4)精梳工序
采用FA288型精梳机,给棉板抬高3.5mm,预并条并合根数6根,条并卷采用22根预并条并合,精梳车速175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顶梳密度控制在30针/c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8mm,精梳条定量19g/5m,出条速度为165m/min,落棉率18%。
(5)染色和二次开清、梳棉工序
将得到的精梳条分成四份,其中一份保留,另外三份分别染黄色、蓝色和红色。二次开清棉中,打手转速30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705/min,风扇速度1210r/min;二次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285r/min,锡林~盖板隔矩0.29、0.27、0.28、0.26、0.3mm。二次开清棉和二次梳棉工序的其他工艺条件和步骤(1)、(2)相同。
(6)并条工序
采用FA311自调匀整并条机,牵伸形式采用四上四下下压式压力棒附导向上罗拉双区曲 线牵伸,车速680m/min,使用6根并合,总牵伸为6.56倍,罗拉隔距10×8×19mm,棉条定重17.5g/5m。
(7)粗纱工序
采用FA401型粗纱机,锭速720r/min,罗拉隔距23.5×32mm。对于白纱,粗纱定量3.0g/10m,粗纱捻系数100,总牵伸倍数11.7倍,后区牵伸倍数1.2倍;对于黄纱,粗纱定量4.0g/10m,粗纱捻系数110,总牵伸倍数8.75倍,后区牵伸倍数1.1倍;对于蓝纱,粗纱定量4.0g/10m,粗纱捻系数110,总牵伸倍数8.75倍,后区牵伸倍数1.1倍;对于红纱,粗纱定量3.5g/10m,粗纱捻系数105,总牵伸倍数10倍,后区牵伸倍数1.15倍。
(8)细纱工序
采用TH558四罗拉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摇架压力210×120×120×140N/双锭,钢领直径34mm,皮辊硬度为60±3度,罗拉加压180cN/双锭,前罗拉与中前罗拉隔距10.8mm,中后与中前罗拉隔距20.6mm,中后与后罗拉隔距35.5mm,前区采用6833E型压力棒上销,前钳口隔距为2.4mm,中区采用6833B型上销,钳口隔距2.8mm,锭速11800r/min,钢领采用PG1/23554,钢丝圈型号采用C1ELUdr10/0,细纱捻系数410,当四粗纱同时喂入时,产生彩纱竹节段,长度为200mm,彩纱段中三种彩纱总和所占比重为60%,白纱所占比重为40%,牵伸倍数选择后区1.23、中区2.2,前区64.1,总牵伸173.5;当后罗拉和中后罗拉停止转动时,此时,中前罗拉加速实现25%的白纱超喂量,产生全白纱基纱段,长度为400mm,全白纱中白纱号数与彩纱段中白纱号数之比的段彩竹节倍率D=1.25。
细纱质量:
实施例2:以在TH558四罗拉、四皮圈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上采用四粗纱同时喂入生产11.7tex白纱段为竹节段的段彩竹节纱为例;其中一根黄色粗纱与一根蓝色粗纱经双喇叭口从后罗拉喂入,一根红色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后罗拉喂入,一根白色粗纱经导纱槽从中前罗拉喂入。
具体工艺步骤如下:
(1)配棉:
原棉:选用100%新疆长绒棉,主体长度35.8mm,马克隆值3.1,短绒率10.5%,回潮率7.2%。
(2)开清棉
采用FA106型开棉机,打手转速482r/min,给棉罗拉与打手之间隔距10mm,尘棒与尘棒之间隔距10.8mm,进口处8.2mm,出口处18.2mm,综合打手转速为880r/min,风扇速度1220r/min,棉卷定量为355g/m,回潮率8.5%。
(3)梳棉
采用FA186,刺辊与小漏底进口隔距5.5mm,出口隔距0.7mm,锡林速度为380r/min,刺辊速度为920r/min,盖板速度270mm/min,道夫速度24r/min,锡林~盖板隔矩0.22、0.2、0.2、0.2、0.24mm,锡林~刺辊隔矩0.2mm,锡林~道夫隔矩0.15mm,棉卷定量20g/5m。
(4)精梳工序
采用FA288型精梳机,给棉板抬高3mm,预并条并合根数8根,条并卷采用24根预并条并合,精梳车速170钳次/min,采用锡林弧面角115°,顶梳密度控制在32针/cm,采用后退给棉方式,给棉长度4.9mm,精梳条定量19.5g/5m,出条速度为160m/min,落棉率20%。
(5)染色和二次开清、梳棉工序
将得到的精梳条分成四份,其中一份保留,另外三份分别染黄色、蓝色和红色。二次开清棉中,打手转速290r/min,综合打手转速为690/min,风扇速度1220r/min;二次梳棉工序中,锡林速度280r/min,锡林~盖板隔矩0.26、0.25、0.25、0.25、0.28mm。二次开清棉和二次梳棉工序的其他工艺条件和步骤(1)、(2)相同。
(6)并条工序
采用FA311自调匀整并条机,牵伸形式采用四上四下下压式压力棒附导向上罗拉双区曲线牵伸,车速700m/min,使用8根并合,总牵伸为8.25倍,罗拉隔距10×8×19mm,棉条定重19g/5m。
(7)粗纱工序
采用FA401型粗纱机,锭速700r/min,罗拉隔距23.5×32mm。对于白纱,粗纱定量3.5g/10m,粗纱捻系数105,总牵伸倍数10.9倍,后区牵伸倍数1.15倍;对于黄纱,粗纱定量3.5g/10m,粗纱捻系数105,总牵伸倍数10.9倍,后区牵伸倍数1.15倍;对于蓝纱,粗纱定量3.5g/10m,粗纱捻系数105,总牵伸倍数10.9倍,后区牵伸倍数1.15倍;对于红纱,粗纱定量3.0g/10m,粗纱捻系数100,总牵伸倍数12.7倍,后区牵伸倍数1.2倍。
(8)细纱工序
采用TH558四罗拉超大牵伸环锭细纱机,摇架压力210×120×120×140N/双锭,钢领直径34mm,皮辊硬度为60±3度,罗拉加压180cN/双锭,前罗拉与中前罗拉隔距11.2mm,中后 与中前罗拉隔距22.5mm,中后与后罗拉隔距35.8mm,前区采用6833E型压力棒上销,前钳口隔距为2.5mm,中区采用6833B型上销,钳口隔距3.0mm,锭速11500r/min,钢领采用PG1/23554,钢丝圈型号采用C1ELUdr10/0,细纱捻系数410,当四粗纱同时喂入时,产生彩纱基纱段,长度为400,彩纱段中三种彩纱总和所占比重为50%,白纱所占比重为50%,牵伸倍数选择后区1.23、中区2.5,前区59.83,总牵伸184;当后罗拉和中后罗拉停止转动时,此时,中前罗拉加速实现240%的白纱超喂量,产生白纱竹节段,长度为200,全白纱中白纱号数与彩纱段中白纱号数之比的段彩竹节倍率D=2.4。
细纱质量:
。
机译: 一种彩铃的实现方法及彩铃系统
机译: 一种可投掷彩弹和由此制成的彩弹的制造方法
机译: 一种光纤彩心线及光纤彩芯的生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