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

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土茯苓30-60g、薏米20-30g、泽泻10-15g、苍术20-30g、黄柏20-30g、双花20-30g、地丁10-15g、丹参20-30g、牛膝10-15g、甘草6-10g。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0.8%、好转率19.2%。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495087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4-01-0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刘运波;

    申请/专利号CN201310481677.7

  • 发明设计人 刘运波;

    申请日2013-10-16

  • 分类号A61K36/90(20060101);A61K36/8994(20060101);A61P31/04(20060101);A61P2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

  • 代理人

  • 地址 264400 山东省威海市文登市米山东路2-1号中央龙湾小区5号楼1单元401室

  • 入库时间 2024-02-19 20:39:13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1-06

    专利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A61K36/90 登记生效日:2015121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16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5-03-11

    授权

    授权

  • 2015-03-04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A61K36/90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1016

    著录事项变更

  • 2014-02-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1K36/90 申请日:20131016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4-01-0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丹毒是指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好发于下肢及面部,多见于足癣患者。临床以起病急,畏寒、发热,片状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轻度隆起,伴烧灼样痛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为特征。中医称本病为“丹毒”,发于头面部的又称“抱头火丹”;发于胸腹腰胯部又称“内发丹毒”;发于下肢的又称“流火”;新生儿丹毒则称“赤游丹”。临床辨证可分为风火邪毒、肝火郁结、湿热下注三个证型。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了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土茯苓30-60g、薏米20-30g、泽泻10-15g、苍术20-30g、黄柏20-30g、双花20-30g、地丁10-15g、丹参20-30g、牛膝10-15g、甘草6-10g。

优选用量:土茯苓60g、薏米30g、泽泻10g、苍术30g、黄柏30g、双花20g、地丁15g、丹参30g、牛膝10g、甘草10g。

药理分析:下肢丹毒的发病机理为湿热下注。上述方剂首选大剂量土茯苓解毒利湿,为君药;薏米、泽泻、苍术利湿健脾,黄柏、双花、地丁清热解毒,助土茯苓解毒利湿,共为臣药;丹参、牛膝活血化瘀,凉血消痈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药性,为使药。诸药合用,清热利湿,凉血解毒,使热毒祛,湿浊除,诸症自愈。

剂型及用法:本发明中药剂型为汤药,水煎服,一日一剂,煎煮两遍。头煎加凉水800ml,武火煮沸后改文火续煎30分钟,取汁150ml;二煎加热水600ml,武火煮沸后再文火续煎50分钟,取汁150ml,两次煎得药汁混合,早晚饭后2小时各服150ml,温开水送服。服药期间忌食辛辣及寒凉食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的组份组成:土茯苓30-60g、薏米20-30g、泽泻10-15g、苍术20-30g、黄柏20-30g、双花20-30g、地丁10-15g、丹参20-30g、牛膝10-15g、甘草6-10g。

实施例2:一种治疗下肢丹毒的中药,其中各种原料药物的优选重量份配比为:土茯苓60g、薏米30g、泽泻10g、苍术30g、黄柏30g、双花20g、地丁15g、丹参30g、牛膝10g、甘草10g。

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资料:2年共收治26例病人。其中男性22例,女性6例,均为成年人。20-30岁10例,30-40岁12例,40-50岁4例。

(二)诊断标准:起病急,畏寒、发热,皮肤出现片状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轻度隆起,伴烧灼样痛及附近淋巴结肿大疼痛。

(三)疗效评定标准:

1、治愈:局部疼痛消失,红肿消退,发热畏寒乏力等症状消失。

2、好转:局部疼痛消失,红肿减轻,发热畏寒乏力症状消失。

3、未愈:用药后局部及全身症状未见明显好转。

(四)治疗效果:服药6天为一疗程,轻者一疗程痊愈,重者需服药两疗程痊愈。总有效率100%,治愈率80.8%、好转率19.2%。

(五)典型病例:

1、张××,男,30岁,2007年5月就诊。右下肢皮肤红肿且痛伴发热恶寒2天。查:右小腿前可见巴掌大小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并轻度隆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诊为“丹毒”。给予本中药服用一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服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2、李××,女,40岁。2008年7月就诊。无明显诱因左小腿肿痛1天,伴发热畏寒。经自服消炎药(具体不详)不见好转来诊。查体:体温38.5℃,左小腿皮肤见鸡卵大小红斑,颜色鲜红,中间较淡,边缘清楚,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触痛。舌红,苔薄黄,脉滑数。诊为“丹毒”,给予本中药服用一疗程诸症消失而痊愈。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