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方法包括: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本发明实施例有效解决了现有方法在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时,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68584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8-28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310063222.3

  • 发明设计人 季白桦;陈敏;杨津;袁凯村;何建;

    申请日2013-02-28

  • 分类号G06Q50/26;H04M3/42;

  • 代理机构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刘芳

  • 地址 100033 北京市西城区金融大街21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9:10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6-06-01

    授权

    授权

  • 2013-10-16

    著录事项变更 IPC(主分类):G06Q50/26 变更前: 变更后: 申请日:20130228

    著录事项变更

  • 2013-09-25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6Q50/26 申请日:20130228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8-28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流动人口管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 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采用常规流动人口管理及市场调研手段, 以行政区域为单元通过户籍登记、人口普查、市场调研进行逐级汇总统计。 然而这种方法效率低,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方法确 定流动人口的籍贯效率低,成本高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包括:

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所述服务 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 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包括:发 送模块、接收模块、确定模块和处理模块;

所述发送模块,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所述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 标识,以使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 叫信息;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所述呼叫信息;

所述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呼叫信息,确定所述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 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所述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每个所述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所述设定 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 籍贯。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和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 中,与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 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 别的效率,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如 图1所示,以下步骤的执行主体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 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 的模块、芯片。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具体包括:

S10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 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 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 可以向存储有用户呼叫信息的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有查 询标识,该查询标识可以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 段等条件;服务器通过分析接收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标识,来查找该查询 标识下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如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 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下对应的用户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可以包括: 用户类型(归属的移动网类型或业务类型)、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 通话发生时间、对方号码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等。该设定时间可以是 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

S10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当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接到服务器返回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 息是服务器分析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请求中携带的查询标识,在本地的数 据库中查找后获得的。该呼叫信息可以为该查询标识对应的所有符合条件的 用户的呼叫信息。

S103,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对方号码信息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 可以获知与当前用户进行通话的对方号码所属的局向是本地局向还是长途局 向,从而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S104,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 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具体地,在确定用户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后,可以针对流 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以及用户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 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综合考 虑,来确定哪一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据不完全统计,在流动 人口进行长途局向的通话中,80%以上都是打给自己家乡的。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各 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率, 降低了成本。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另一个实施例的流程图, 是如图1所示实施例的一种具体的实现方式。如图2所示,以下步骤的执行 主体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 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该流动人口 的籍贯判别方法具体包括:

S20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服务 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该步骤执行过程 可参见步骤101的相应内容。

S202,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该步骤执行过程可参见步骤102的 相应内容。

S203,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该步骤执行过程可参见步骤103的相应内容。

S204,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 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

通过对近百人进行了面向家乡的长途行为问卷调查,并对这些用户的拨 打习惯进行分析,确定了拨打某一固定长途局向次数M占总长途通话次数N 的设定门限值T。该设定门限值是判断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如连续 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 最大的比值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是否为该用户的籍贯的判定依据。根据 流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从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 设定时间内以上述流动人口为具体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 中的比重中,选取比重最大的具体比值,并判断该比值与设定门限值大小关 系。

S205,若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 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门限值,则将比重 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如果MAX(Mi/N)>=T(i=1,...,k),即用户在设定时间内与所有固定长途 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占总次数最多的长途局向对应的那个占比,如果大于 等于设定门限值T,那么可确定该占比对应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该用户 的籍贯。

S206,若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 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小于设定门限值,则将用户在设定 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所述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 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所述用户的籍贯; 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 为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 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 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 贯。

具体地,如果MAX(Mi/N)<T(i=1,...,k),即用户在设定时间内与所有 固定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中占总次数最多的长途局向对应的那个占比, 如果小于设定门限值T,则还可以通过以下三种判别方法来确定该用户的籍 贯。

将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 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 用户的籍贯。通过呼叫信息中的号码归属地、通话发生地、可以获知该用户 的通话是否为漫游通话,同时可以获知具体的漫游地和漫游次数。该设定时 间可以为节假日,主要考虑流动人口在节假日回家探亲的习惯。定义X为漫 游城市的样本空间,X={x1,x2,x3,x4,....,xn}其中xi代表漫游的城 市。定义α为漫游次数的样本空间,α={α1,...,αn}其中αi表示漫游 到城市xi的次数。那么,漫游到城市xi的概率wi=αi/∑αi,用户漫游城市 概率的样本空间W={w1,....,wn}。定义p(v)为可判定籍贯的漫游概率门 限值,为经验值。当Max(wi)>p(v)时,可以确定该wi下对应的x1为该用户的 籍贯。

将与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为 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该方法主要考虑到 相同籍贯的流动人口喜欢群聚的特点。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信息, 可以对用户的所在地进行定位,同时与已明确籍贯的用户居住地数据库进行 比对。定义S为可确定籍贯的最近距离,N为居住较近可确定籍贯的最小用 户数。定义Y为该用户与明确籍贯的用户距离小于S的用户数。当Y>=N时, 该用户的籍贯可确定为N所对应用户的籍贯。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 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贯 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定义M为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户的通话交互次数,N为用户与已明确籍贯的 用户有通话交互的人数,他们之间的通话交互次数为m={m1,m2,m3,...,mN}。 其中mi代表与第i个用户通话的次数。定义O为N中用户籍贯对应的城市数, G为与用户进行通话交互的每个籍贯城市用户电话次数的样本空间,G={G1, G2,G3,...,GO},H为与用户进行通话交互的每个籍贯城市用户人数的样本 空间,H={H1,H2,H3,...,HO}。那么用户拨打是某个籍贯的用户的概率样本 空间为W={W1,W2,W3,...,WO},其中Wi=Gi/∑G。定义β为可确定籍贯的 具有相同籍贯城市的用户人数的用户门限值,γ为可确定籍贯的频次门限值。 当MAX(WO>γ且HO>β时,则该用户的籍贯可确定为该HO下对应的用户的 籍贯。

S207,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

本实施例上述方法步骤,提供了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的判别方法,进一 步的,步骤207和步骤208,还提供了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流动人口居 住位置的方法。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中的通话所在地信息,可以确定该用户 接入每个小区的次数。

S208,根据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 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

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所接入的小区,可确定该用户进行通话时所在的具 体位置,而根据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 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可以获取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所在地区位置的 分布情况,从而获取用户的居住位置。具体地,可以通过特定时间段内如: 每晚8点至次日凌晨接入相同小区的次数占该时间段内接入到所有的小区的 次数的比值,或是通过所有时间段内,接入某个小区的次数占该时间段内接 入到所有的小区的次数的比值,根据比值的大小,来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 本实施例中,将接入次数在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 小区确定为该用户的居住位置。进一步的,还可以设定一个小区概率门限值 L;定义P为用户接入某一小区的对应次数,U为用户接入所有小区的总次数; 若MAX(Pi/U)>L(i=1,...,k),则确定Pi对应的小区为用户的居住位置。当 然根据呼叫信息中具体时间段的不同,该居住位置还可以具体是工作地位置, 休息地位置等。

在本实施例确定了籍贯的用户中,某些用户所确定的籍贯可能是发达城 市,经过分析,这些用户可能是商务用户,在本实施例中不作为流动人口的 范围。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方法,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 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 数总和中的比重,当该比重中的最大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该最大比重 下对应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当该比重中的所有比值都小 于设定门限值时,通过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漫游地、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 户居住距离是否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之间的通话 频次来判定用户的籍贯,并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接入小区的情况来判定用户 的居住位置,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的效率,降低了 成本。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 骤可以通过程序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前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计算机可 读取存储介质中。该程序在执行时,执行包括上述各方法实施例的步骤;而 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ROM、RAM、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 的介质。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如图3所示,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可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 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 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并可以执行如图1所示的方法步骤。该流动人 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具体包括:发送模块31、接收模块32、确定模块33和处 理模块34,其中:

发送模块3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 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模块3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33,用于根据该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 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34,用于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 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 叫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 通过发送模块31向存储有用户呼叫信息的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 请求中携带有查询标识,该查询标识可以是固定的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 是指定的电话号段等条件;服务器通过分析接收的查询请求中的查询标 识,来查找该查询标识下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如固定的 时间段,固定的区域或是指定的电话号段下对应的用户的呼叫信息。该呼 叫信息可以包括:用户类型(归属的移动网类型或业务类型)、号码归属 地、通话发生地、通话发生时间、对方号码以及对方号码所在的局向等。 该设定时间可以是连续几个月或是特定节假日等。

当通过发送模块3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经接收模块32接到服 务器返回的呼叫信息,该呼叫信息是服务器分析查询请求后,根据查询请求 中携带的查询标识,在本地的数据库中查找后获得的。该呼叫信息可以为该 查询标识对应的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33通过呼叫信息中的通话发生地、对方号码信息以及对方号码 所在的局向,可以获知与当前用户进行通话的对方号码所属的局向是本地局 向还是长途局向,从而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34在确定模块33确定用户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 后,针对流动人口经常性的拨打家乡电话的习惯,以及用户每个长途局向的 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 重,确定哪一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据不完全统计,在流动人 口进行长途局向的通话中,80%以上都是打给自己家乡的。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 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 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所述用户的籍贯,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的效 率,降低了成本。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 图,是如图3所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现方式,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可 以为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终端或服务器,或是集成在该终端或服务器 上的一个或多个具有信息采集和处理功能的模块、芯片,并可以执行如图2 所示的方法步骤。该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具体包括:发送模块41、接收 模块42、确定模块43和处理模块44,其中:

发送模块4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 以使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

接收模块42,用于接收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

确定模块43,用于根据该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 呼叫交互次数;

处理模块44,用于根据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 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

进一步的,该确定模块43,还用于根据呼叫信息,确定用户接入的每个 小区的次数;该处理模块44具体包括:判断单元441、第一处理单元442、 第二处理单元443和第三处理单元444;其中:

判断单元441,用于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 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最大的比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 值;

第一处理单元442,用于若判断单元441确定上述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 等于设定门限值,则将比重的最大值的呼叫交互次数的长途局向对应的城市 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

第二处理单元443,用于若判断单元441确定上述比重的最大值小于设 定门限值,则将该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 数总和中比重的最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 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 为该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 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具有相同籍 贯的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 贯;

第三处理单元444,用于根据该用户接入的每个小区的次数在该用户接 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居住位置;一种确定方式 为将接入次数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的总和中比重最大的小区确定 为该用户的居住位置。

针对流动人口拨打家乡长途电话的行为习惯,可以利用手机用户的呼叫 信息作为数据源,通过分析该数据源从而确定流动人口的籍贯。具体地,通 过发送模块4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该查询请求中携带查询标识,以使 服务器根据查询标识查询对应的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呼叫信息;该步骤可参 见步骤201的相应内容。

当通过发送模块41向服务器发送查询请求后,会经接收模块42,接收 服务器发送的呼叫信息;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2的相应内容。

确定模块43根据接收模块42接收的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与至少一个 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该步骤可参见步骤203的相应内容。

处理模块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叫 交互次数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 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的籍贯;具体地,处理模块44 中的判断单元441,在确定模块43确定的当前用户与至少一个长途局向的呼 叫交互次数中,判断每个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 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是否大于设定门限值;若大 于或等于设定门限值,则通过第一处理单元442将呼叫交互次数在该设定时 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总和中比重最大的长途局向对应的 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籍贯;若小于设定门限值,则通过第二处理单元443将 用户在设定时间内每个漫游地次数在该用户所有漫游地次数总和中比重的最 大值大于或等于设定的漫游概率门限值的漫游地对应的城市确定为该用户的 籍贯;或者,

将与该用户之间所在地距离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的目标用户的籍贯确定 为所述用户的籍贯,该目标用户的人数大于目标用户门限值;或者,

将与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之间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该用户与所有籍贯的用 户的通话交互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的最大值大于频次门限值,且该相同籍贯的 用户人数大于用户门限值的具有相同籍贯的用户的籍贯确定为该用户的籍 贯。

上述过程中的判断单元441、第一处理单元442和二处理单元443的具 体功能描述可参见实施例2中的步骤204~206的相应内容。

本实施例上述功能单元,提供了一种流动人口的籍贯的判别装置,进一 步的,在本装置中的处理模块44中还增加了第三处理单元444,该第三处理 单元444可以根据接收模块42接收的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流动人口的居住位 置。首先,通过确定模块43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可以确定该用户接入每个 小区的次数。其次,第三处理单元4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接入每 个小区的次数中,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 户的居住位置。上述确定模块43根据用户的呼叫信息,确定该用户接入每个 小区的次数,以及第三处理单元444根据确定模块43确定的该用户接入每个 小区的次数中,在该用户接入的所有小区的次数总和中的比重,确定该用户 的居住位置的具体功能与执行步骤,可参见步骤207~208的相应内容。

本发明提供的流动人口的籍贯判别装置,通过确定用户呼叫信息中,与 各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数在设定时间内用户与所有长途局向的呼叫交互次 数总和中的比重,当该比重中的最大值大于设定门限值时,确定该最大比重 下对应的长途局向所对应的城市为用户的籍贯;当该比重中的所有比值都小 于设定门限值时,通过用户在设定时间内的漫游地、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 户所在地距离是否小于设定距离门限值、与已明确籍贯信息的用户之间的通 话频次来判定用户的籍贯,并通过用户进行通话时接入小区的情况来判定用 户的居住位置,提高了对流动人口的籍贯和工作、居住地定位的效率,降低 了成本。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 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 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 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