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机

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机

摘要

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机,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底座(1)上有竖轴(2),竖轴(2)上设有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的转动架(3),转动架(3)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台架(4),每个工位台架(4)上设有用于承托电机转子的托辊组件(6),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机架(7)的横架上沿托辊组件(6)进入机架的方向依次设有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烘干装置(11);底座(1)位于机架(7)内,至少有三组托辊组件(6)分别位于机架(7)内的作业工位,至少有一组托辊组件(6)位于机架(7)外部,具有提高酸洗处理效果和提高生产效率等特点。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34335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10-09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310322529.0

  • 申请日2013-07-30

  • 分类号

  • 代理机构长沙丁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黄子平

  • 地址 410007 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韶山中路1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50:28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9

    授权

    授权

  • 2013-11-06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C23G3/00 申请日:20130730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10-09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制造领域,具体是电机转子制造过程中去除其表面毛刺与铝屑的工艺设备。

背景技术

异步电机包括定子和转子两大部分,转子为包括硅钢片在内的铸铝件(即铁心),生产过程中需对压铸成型的铸铝件转子圆柱表面进行车削加工,在车削过程中形成的铝屑会进入转子铁芯中,同时会在转子表面产生毛刺(铝须),在装配之前这些铝屑和毛刺须得到去除,以降低电机转子的铁心损耗和负载杂散损耗。否则,将造成磁场性能及电机效能的下降。

申请号为200410093271.2的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处理工艺”,该工艺的步骤为:首先将配置好的盐酸溶液涂刷转子表面,通过盐酸溶液的腐蚀作用而清除压入转子铁芯中的铝屑和转子表面上的毛刺(铝须),然后放入烘箱内进行烘干,经酸洗及烘干后的转子即可进行后续的装配。应用该工艺处理的转子可减少电机的杂散损耗,对提高电机的效能具有一定作用,但有下述不足:

1、由于将盐酸溶液涂刷在常温状态下的转子表面进行酸处理,盐酸溶液在常温或低温状态下与转子铁芯中的铝屑及表面毛刺的化学反应较慢,影响酸洗效果。

2、由于转子酸洗后即进入烘干工序,转子表面残留的盐酸溶液未能得到有效处理,残留的盐酸溶液将对转子产生腐蚀,不但影响电机的性能,且影响转子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电机转子表面酸洗去毛刺机,可提高转子表面酸洗去除毛刺和铝屑的效果,有利于电机效能的提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参见图1:

设有底座1,底座1上设置竖轴2,竖轴2上设有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的转动架3;

所述转动架3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台架4,每个工位台架4上设有用于承托电机转子5的托辊组件6,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

设有机架7,机架7的横架上沿托辊组件6(电机转子)进入机架的方向依次设有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烘干装置11,即在机架7内构成加热、酸洗、水清洗、烘干作业工位;

所述的底座1位于机架7内,所述转动架3的隙式转动,工位台架4及托辊组件6随之转动,至少有三组托辊组件6分别位于机架7内的所述作业工位,同时,至少有一组托辊组件6位于机架7的外部,如图1所示,位于机架7外部的工位台架4及托辊组件6为装卸转子的工位。

进一步的是:所述的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和烘干装置11均可上下位移,以满足对不同直径转子的相应作业。

本发明的作业过程,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架3间隙式转动,工位台架4及托辊组件6随之转动,带动转子5首先进入加热装置8的加热工位,对转子表面进行加热升温,使转子表面的温度高于常态温度,一般将转子表面加热到60℃~80℃,加热作业完成后,第一驱动机构再次驱动转动架3转动,带动转子5位移而进入酸洗装置9的酸洗工位,对转子表面进行酸洗处理,以此同样方式,转子依次位移至水清洗及烘干工位,分别进行水清洗及烘干作业,即按加热、酸洗、水清洗、烘干的先后顺序完成作业过程,直至转子位移至机架7外部的装卸工位;此外,在加热、酸洗、水清洗、烘干各工位作业中,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而产生同向转动,两个同向转动的托辊6’通过其辊面与转子表面的接触而产生的摩擦作用,带动转子沿其轴线连续转动,使得转子表面的各部位能较均匀得到相应的作业处理。

与现有技术比,本发明的技术效果是:

1、由于本发明设有前置加热装置,通过前置加热将转子表面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后,再进入酸洗工位进行酸洗处理,转子表面高于常态的温度可加快酸溶液与转子铁心内的铝屑和转子表面毛刺的化学反应速度,与现有技术比,不但可有效提高酸洗处理效果,同时可提高生产效率。

2、由于在酸洗工位之后设置了水清洗装置,水清洗装置即对酸洗处理后的转子进行水清洗,以有效清洗和去除转子表面的残留酸液,与现有技术比,可避免残留酸液对转子表面造成腐蚀性损坏,不但有利于保证电机的正常性能,而且可延长转子的使用寿命。

3、在加热、酸洗、水清洗、烘干各工序作业中,由于所述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在第二驱动机构驱动下产生同向转动,而带动转子沿其轴线转动,转子在各工序作业状态下的连续转动,使得转子表面的各部位能较均匀得到相应的处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和生产效率。

本发明所具有的其他技术效果将在具体实施方式中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并确定为摘要附图;

图2为本发明中加热装置8及烘干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左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中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 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设有底座1,底座1的中心部位设置竖轴2;

所述竖轴2上设有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的转动架3,转动架3中心部位的竖向轴套装于所述的竖轴2上,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架3绕竖轴2转动,第一驱动机构设在底座1内(图中未展示),包括电机和齿轮传动构件,传动构件的输出件与转动架3上的竖向轴套配合而实现驱动扭矩传递;

所述转动架3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台架4,每个工位台架4上设有用于承托电机转子5的托辊组件6,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产生同向转动;

所述转动架3上至少设有四个工位台架4,每个工位台架4上设有用于承托电机转子5的托辊组件6,托辊组件6的两个托辊6’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而产生同向转动,第二驱动机构4a设在工位台架4上,包括马达和链轮、链条传动构件,链条与托辊托辊6’内端辊轴上的链轮构成传动副,实现两个托辊6’同向转动;

设有机架7,所述的底座1位于机架7内,机架7的横架上沿托辊组件6(电机转子)进入的方向(如图1中箭头所示方向)依次设有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烘干装置11,即在机架7内构成加热、酸洗、水清洗、烘干作业工位;作业中,在第一驱动机构驱动转动架3绕竖轴2转动过程中,通过限位控制构件,使得转动架3、工位台架及托辊组件6间隙式转动,从而带动转子位移至相应的作业工位;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组合式为一体,设在同一作业工位,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组合式为一体的优点是便于酸洗废液和清洗废水进行集中收集。

所述的底座1位于机架7内,至少有三组托辊组件6分别对应于机架7内的所述作业工位,同时,至少有一组托辊组件6位于机架7的外部。

图1所示的实施例,转动架3上设置四个工位台架4,其中三个工位台架及工位台架上的托辊组件6分别与加热工位、酸洗与水清洗工位、烘干工位对应,另一个则为位于机架7外部的装卸工位。

此外,转动架3上设置的工位台架4也可为五个或五个以上,为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工位台架4时,机架7的横架上则沿托辊组件6进入方向可依次独立的设置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烘干装置11,转动架3上五个或五个以上的工位台架4的其中四个工位台架则与加热装置8、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烘干装置11分别对应,转动架3上的其余工位台架则位于机架7的外部。

图2、图3为加热装置8及烘干装置11的结构示意图,即加热装置8与烘干装置11为相同结构形式的红外线加热装置,包括弧状条形板12,弧状条形板12的内壁面上设置若干红外加热片13,呈轴线方向覆盖转子表面,弧状条形板12中部连接第一蜗杆14,第一蜗杆14与第一蜗轮15构成传动副,第一蜗轮15与第一驱动马达16的转轴连接,第一驱动马达16连接在机架7的构件7a上,弧状条形板12的两侧设有第一导向杆17,两第一导向杆17分别装于机架7相应部位的构件7b的导向孔内;第一驱动马达16运行时,由于第一蜗轮15与第一蜗杆14的传动副作用,第一蜗杆14即带动弧状条形板12及内壁面上的红外加热片13上、下移动,即所述的加热装置8和烘干装置11可上下位移,以满足不同直径转子的加热或烘干作业。

图4、图5为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 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及图4、图5所示的实施结构,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组合式为一体,设在同一作业工位。如图所示,包括条状组件18,条状组件18的一侧两端分别设置支座19,两支座19上分别铰轴连接摆臂20,两摆臂20之间的中部设有连接杆,两摆臂20的外端分别连接酸液管21的两端,酸液管21上设有若干酸液分配孔,酸液管21的外壁面设置柔性滚筒22,酸液管21内的酸液可进入柔性滚筒22的筒体内,柔性滚筒呈轴线方向覆盖转子表面;

设有驱动所述两摆臂20摆转的驱动构件23,驱动构件23下端与两摆臂20中部的连接杆连接,驱动构件23上端与支撑构件24连接,支撑构件24与所述的条状组件18连接;驱动构件23运行时,通过带动摆臂20绕支座19上的铰轴上下摆转,并随之带动酸液管21及柔性滚筒22上下位移,即驱动构件23可带动酸液管21及柔性滚筒22上下位移;图示的驱动构件23为气缸构件,气缸活塞杆伸出时,摆臂20向下摆转,即带动酸液管21及柔性滚筒22位移至下方,使得柔性滚筒22的筒面与转子表面接触,并将酸液涂刷在转子表面而进行酸洗作业,气缸活塞杆回缩时,摆臂20向上摆转,使酸液管21及柔性滚筒22摆转至如图所示的上方;酸溶液可为盐酸溶液或磷酸溶液。

在该工位的作业中,首先是对转子表面进行酸洗作业,酸洗完成后则进行水清洗作业;

所述条状组件18的下部设有清洗毛刷25,清洗毛刷呈轴线方向覆盖转子表面;

所述条状组件18的另一侧连接清洗水管26,清洗水管26上设有若干朝向转子表面的喷嘴27,清洗作业时,喷嘴25向转子表面喷洒清水,清洗毛刷25同时对转子表面进行刷洗;

所述条状组件18的中部连接第二蜗杆28,第二蜗杆28与第二蜗轮29构成传动副,第二蜗轮29与第二驱动马达30的转轴连接,第二驱动马达30连接在机架7的构件7c上,条状组件18的两侧设有第二导向杆31,两第二导向杆31分别装于机架7相应部位的构件7d的导向孔内;第二驱动马达30运行时,由于第二蜗轮29与第二蜗杆28的传动副作用,第二蜗杆28即带动条状组件18及连在该条状组件上的酸洗构件和水清洗构件上、下移动,即所述的酸洗装置9和水清洗装置10可上下位移,以满足不同直径转子的酸洗和水清洗作业。

以上描述了图4、图5所示酸洗装置9与水清洗装置10组合式为一体时的结构和可上下位移的状态。当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设置为独立的作业工位时,各自的结构特征与上述类同,并分别设置如上述的由蜗杆、蜗轮和驱动马达等构成的升降机构,使独立设置的酸洗装置9、水清洗装置10均可分别满足不同直径转子的酸洗、水清洗作业。

实施中,机架7上设有用于加热装置4、酸洗装置5、水清洗装置6和烘干装置7作业工位的防护罩(图中为示出),防护罩上设置抽风口;此外,酸洗和水清洗作业工位下方设置废弃酸溶液和清洗废水收集槽,以便对废液进行回收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种实施结构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任何变型结构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