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及其制法

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及其制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及其制法,该结构包括:5伏CMOS工艺兼容形成的场氧区、多晶硅栅极、栅氧化层、隔离侧墙和源漏,其中,还包括:由CMOS工艺中的P阱构成的P型本底区,由CMOS工艺中的N阱构成的N型漂移区;其制法包括:1)P阱作为P型本底区,N阱作为N漂移区;2)控制P型本底区和N漂移区的距离;3)缩小积累区长度至-0.2~0.1μm之间;4)按5伏CMOS工艺,完成场氧区、多晶硅栅、栅氧化层、隔离侧墙、源漏和电极连接的制作。本发明使击穿电压达到25伏以上,并且可满足开关器件和模拟器件的使用特性。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208519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7-17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华虹NEC电子有限公司;

    申请/专利号CN201210008147.6

  • 发明设计人 石晶;刘冬华;段文婷;胡君;

    申请日2012-01-12

  • 分类号H01L29/78;H01L29/06;H01L21/336;

  • 代理机构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高月红

  • 地址 201206 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桥路1188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06:55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12-09

    授权

    授权

  • 2014-02-12

    专利申请权的转移 IPC(主分类):H01L29/78 变更前: 变更后: 登记生效日:20140110 申请日:20120112

    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转移

  • 2013-08-1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H01L29/78 申请日:20120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7-17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NLDMOS(N型横向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结构及其制法,特别是涉 及一种与5伏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及其制法。

背景技术

DMOS(双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由于具有耐高压,大电流驱动能力和极低功耗等特 点,目前在电源管理电路中被广泛采用。在BCD(Bipolar-CMOS-DMOS)工艺中,DMOS虽然 与CMOS集成在同一块芯片中,但由于高耐压和低导通电阻的要求,DMOS的本底区和漂移区 的条件往往无法与CMOS现有的工艺条件共享。其主要原因是,DMOS在高耐压的情况下,需 要漂移区的掺杂要淡,从而实现在漏端有高压偏置时,漂移区全部耗尽来增加漏端到本底之 间的耗尽区宽度来分压,并产生平坦的电场分布,一次击穿电压得以提高。CMOS的要求则是 P阱【相对于N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NMOS)】或N阱【相对于P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PMOS)】 的浓度要高,这样可以提高器件与器件之间的隔离耐压和抑制Latch-up效应。

因此,需要开发一种能与CMOS工艺兼容的DMOS,使制备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及其制法。在 不改变任何工艺条件的情况下,本发明的NLDMOS结构可使得击穿电压(BV)达到25伏以上, 使器件有较大的安全工作区。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包括:5伏CMOS 工艺兼容形成的场氧区、多晶硅栅极、栅氧化层、隔离侧墙和源漏,其中,还包括:由CMOS 工艺中的P阱构成的P型本底区,由CMOS工艺中的N阱构成的N型漂移区;所述P型本底区 和N型漂移区,位于P型衬底内;源漏位于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内;栅氧化层位于P型 衬底的上表面;多晶硅栅极位于栅氧化层之上;隔离侧墙与多晶硅栅极相邻;场氧区位于N 型漂移区之上,且场氧区与多晶硅栅极有重叠。

所述场氧区与多晶硅栅极的重叠部分的长度范围为0.1~3μm。

所述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之间的距离为0.5~2μm。

所述NLDMOS结构中,其积累区长度(LA)为-0.2~0.1μm。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的制作方法,包括:

(1)采用P阱作为P型本底区(P-Body),N阱作为N漂移区(N-Drift);

(2)控制NLDMOS中的P型本底区(由P阱构成)和N漂移区(由N阱构成)的距离, 实现对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耐压的调整;

(3)缩小积累区长度(LA)的尺寸,LA大小在-0.2~0.1μm之间(比常规LDMOS小), 利用N阱向P阱方向的横向扩散,维持器件良好特性的同时提高栅氧下方LOCOS鸟嘴处的耐 压水平;

(4)按5伏CMOS工艺,完成多晶硅栅、栅氧化层、隔离侧墙、源漏和电极连接的制作。

对于上述方法,其具体步骤,包括:

1)利用有源区光刻,打开场氧区域,并在P型衬底(P-Sub)上刻蚀场氧区;

2)在P型衬底上进行局部氧化(LOCOS),形成场氧区;

3)光刻打开阱注入区域,向P型衬底分别注入P型杂质离子和N型杂质离子形成P阱和 N阱,其中,N阱位于场氧区下方,且P阱作为NLDMOS的本底区,N阱作为NLDMOS的漂移区, N阱和P阱在NLDMOS区域间隔为0.5~2μm,积累区长度LA大小为-0.2~0.1μm;

4)在P型衬底上,通过热氧化方法,生长115~160埃的栅氧化层,并淀积1000~3000 埃的多晶硅,然后进行多晶硅栅刻蚀,形成NLDMOS的多晶硅栅极;

5)淀积一层2500~3500埃的二氧化硅,干法刻蚀之后形成与多晶硅栅极相邻的隔离侧 墙;

6)在隔离侧墙形成后,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内选择性的进行常规的源漏离子注入, 分别形成N型源漏;

7)采用与5伏CMOS工艺一致的工艺,进行电极连接后,完成NLDMOS的制作。

本发明的NLDMOS结构,可以集成在5伏CMOS工艺中,利用平台中原有的工艺条件,在 不额外增加光刻版并且不改变注入条件的情况下,仅通过调整器件P型本底区(由P阱构成) 和N漂移区(由N阱构成)的距离以及缩小积累区长度(LA)的尺寸,使得器件保持较好特 性的前提下,击穿电压能达到25伏以上,使器件有较大的安全工作区,并且其特性可以满足 开关器件和模拟器件的使用特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耐压优化的NLDMOS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刻蚀场氧区之后的NLDMOS结构器件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局部氧化(LOCOS)之后的器件剖面图;

图4是本发明的P阱和N阱注入之后的器件剖面图;

图5是本发明的多晶硅栅极刻蚀之后的器件剖面图;

图6是本发明的隔离侧墙形成之后的器件剖面图;

图7是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击穿电压与阱间距的关系图,其中,A为N阱和P阱之间 的距离为0时的击穿电压图,B为N阱和P阱之间的距离为1μm时的击穿电压图;

图8是一种与5V 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击穿电压图;

图9是本发明的优化设计后NLDMOS结构器件的击穿电压。

图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1为P型衬底     102为场氧区      103为P阱

104为N阱         105为栅氧化层    106为多晶硅栅极

107为隔离侧墙    108为N型源漏

Space为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之间的距离(也即P阱与N阱的距离)

LA为积累区长度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5伏CMOS工艺兼容 形成的场氧区102、多晶硅栅极106、栅氧化层105、隔离侧墙107和源漏108,以及由CMOS 工艺中的P阱103构成的P型本底区,由CMOS工艺中的N阱104构成的N型漂移区;其中, 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位于P型衬底101内,且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之间的距离(Space) 为0.5~2μm;源漏108位于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内;栅氧化层105位于P型衬底101的 上表面;多晶硅栅极106位于栅氧化层105之上;隔离侧墙107与多晶硅栅极106相邻;场 氧区102位于N型漂移区之上,且场氧区102与多晶硅栅极106有重叠,其重叠部分的长度 范围为0.1~3μm。

上述NLDMOS结构中,其积累区长度(LA)为-0.2~0.1μm。

对于上述NLDMOS结构,其制作方法,包括步骤:

1)利用有源区光刻,打开场氧区域,并在P型衬底(P-Sub)101上刻蚀场氧区102(如图 2所示);

2)在P型衬底101上进行局部氧化(LOCOS),形成场氧区102(如图3所示);其中, 场氧区102的形成与5伏CMOS工艺兼容;

3)光刻打开阱注入区域,向P型衬底101分别注入P型杂质离子和N型杂质离子形成P 阱103和N阱104,其中,N阱位于场氧区102下方,且P阱103作为NLDMOS的本底区,N 阱104作为NLDMOS的漂移区,N阱104和P阱103在NLDMOS区域间隔为0.5~2μm,积累区 长度(LA)大小为-0.2~0.1μm(如图4所示);

4)在P型衬底101上,通过热氧化方法,生长115~160埃的栅氧化层105,并淀积1000~ 3000埃(如可以为2000埃)的多晶硅,然后进行多晶硅栅刻蚀,形成NLDMOS的多晶硅栅极 106(如图5所示);其中,多晶硅栅极106、栅氧化层105的形成与5伏CMOS工艺兼容;

5)淀积一层2500~3500埃的二氧化硅,干法刻蚀之后,形成与多晶硅栅极相邻的隔离 侧墙107(如图6所示);其中,隔离侧墙107的形成与5伏CMOS工艺兼容;

6)在隔离侧墙107形成后,P型本底区和N型漂移区内选择性的进行常规的源漏离子注 入,分别在P阱103和N阱104形成N型源漏108(如图1所示);其中,源漏108的形成与 5伏CMOS工艺兼容;

7)采用与5伏CMOS工艺一致的工艺,进行电极连接后,完成NLDMOS的制作。

其中,对于NLDMOS设计中,如果通过将N阱和P阱之间的距离从0增加到1μm(如图7 所示),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击穿电压可以从19V增加到37V。但是从图8中可以看到,器 件发生击穿的位置,并不位于N阱和P阱之间的PN结,而是在栅氧与场氧鸟嘴交界处发生击 穿,同时,由于与5伏CMOS工艺兼容,N阱的掺杂浓度较高,场氧下方不能完全耗尽,因此, 增加PA(有源区上多晶硅)和PF(场氧区上多晶硅)尺寸对提高击穿电压帮助不大。这种 NLDMOS设计最高耐压只能达到20伏特。

本发明的与5伏CMOS工艺兼容的NLDMOS结构,在不改变任何工艺条件和增加光罩的情 况下,通过调整NLDMOS中的P型本底区(由P阱构成)和N漂移区(由N阱构成)的距离, 提高N阱104和P阱103之间的PN结击穿电压,缩小积累区长度(LA)的尺寸,利用N阱 104向P阱103方向的横向扩散,增加有效LA的距离,保持器件良好特性的同时,提高栅氧 化层105下方LOCOS鸟嘴处的耐压水平,成功地使得整个器件的击穿电压达到25伏特以上, 如图9所示。本发明中的NLDMOS结构器件,其特性可以满足开关器件和模拟器件的使用特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