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

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

摘要

本发明涉及雷达仿真研究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该方法包括:1、利用电磁计算方法获取宽带扫频数据;2、将脉冲采样位置的宽带扫频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从频域转换到时域,获得一维距离像;3、对获得的一维距离像补零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变换到频域;4、将步骤3中处理完的信号与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相乘后,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获得时域回波;5、对时域回波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A/D采样量化,获得SAR原始数据。利用该方法能有效地解决了地/海面场景的宽带数据到SAR原始数据的转换,满足了针对SAR目标特性和SAR图像解释对地/海面场景高精度SAR建模仿真的需求,能够为SAR的快速仿真提供技术支撑。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064062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4-24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号CN201110325880.6

  • 发明设计人 耿旭朴;董纯柱;王超;殷红成;

    申请日2011-10-24

  • 分类号G01S7/02;G01S7/295;G01S13/90;

  • 代理机构核工业专利中心;

  • 代理人高尚梅

  • 地址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5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9:02:27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5-04-29

    授权

    授权

  • 2013-05-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1S7/02 申请日:201110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4-24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仿真研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 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

背景技术

在SAR系统参数设计、成像算法验证、处理器性能评估以及SAR图像解译 识别等应用中,SAR原始数据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按照是否考虑电磁散射 过程,SAR原始数据仿真方法可以分为图像级仿真和原始回波信号级仿真两类。 图像级仿真方法仅模拟SAR图像的特征,不考虑场景中目标与环境的电磁散射 过程,利用现有的或假设的散射系数图来模拟SAR原始数据;原始回波信号级 仿真方法则关注电磁散射过程,考虑电磁波与目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对 复杂地面场景和SAR平台运动的建模,结合电磁计算方法仿真SAR原始数据。

目前,国内外SAR原始数据仿真的研究,大多数都属于第一类方法。然而, 由于实际的SAR系统和工作场景非常复杂,SAR图像级仿真只是基于点散射源 的简单电磁散射模型,相对而言,SAR原始回波信号级仿真能更加真实地模拟 SAR的电磁散射过程。

在进行SAR原始回波信号级仿真时,首先通过建立SAR仿真场景模型, 准确描述雷达与目标/环境的空间几何关系,分析SAR图像中表现出的近距压 缩、透视收缩、叠掩和阴影等几何畸变特性;接着建立目标的电磁散射模型、 环境的电磁散射模型以及目标-环境间的耦合电磁散射模型,描述电磁波与 SAR场景的电磁作用机理;再基于上述场景模型和电磁散射模型仿真SAR原始 数据。

对于大规模地/海面场景的SAR建模,时域仿真的计算量非常大,相对而言, 宽带扫频数据比SAR时域回波更容易获得。虽然在ISAR领域,宽带扫频数据 已经得到了广泛使用,但在SAR领域还尚未见有相关研究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 可以满足对地/海场景高精度SAR建模仿真的需求,为SAR快速仿真提供技术 支撑。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 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地/海面场景的三维建模,利用电磁计算方法获取宽带扫频数 据;

步骤2、将脉冲采样位置的宽带扫频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频域 转换到时域,获得一维距离像;

步骤3、对步骤2中获得的一维距离像补零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变换到频 域;

步骤4、将步骤3中处理完的信号与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相乘后,进行 逆傅里叶变换,获得时域回波;

步骤5、对步骤4中时域回波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A/D采样量化,获得 SAR原始数据。

所述的步骤1获取宽带扫频数据的具体步骤为:

在三维建模的地/海面场景中,SAR系统发射线性调频信号,带宽为B,采 样率为fs,时宽为τ,载频为f0,每个脉冲回波的采样点数为N;扫频信号的 最低频率为fmin,最高频率为fmax,扫频间隔为Δf:

其中,

fmin=f0-fs/2

fmax=f0+fs/2

Δf=c2W

其中,W为距离向宽度;则,需要的扫频点数Nf

Nf=(fmax-fmin)/Δf

根据以上参数,获得宽带扫频数据为S(f)。

所述的步骤3中通过步骤2获得的一维距离像s(t)的两端分别补N0_2个零, 得到补零后的一维距离像s′(t)使其长度为N,其中,N0_2=(N-Nf)/2,Nf为需要的扫频点数,N为脉冲回波的采样点数。

所述的步骤4中获得时域回波的具体过程为:

对补零后的一维距离像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时域补零的频谱S′(f),并将 时域补零的频谱S′(f)与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H(f)相乘,得到加入线性调频 信号后的频谱P(f),

其中,

H(f)rect(fB)exp(-f2k)

P(f)=S′(f)H(f)

其中,rect(·)为矩形包络,k为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率;

对加入线性调频信号后的频谱P(f)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回波p(t)。

本发明的显著效果在于: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 始数据生成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地/海面场景的宽带数据到SAR原始数据的转 换,满足了针对SAR目标特性和SAR图像解释对地/海面场景高精度SAR建模 仿真的需求,能够为SAR的快速仿真提供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流程 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宽带扫频数据的SAR原始数据生成方法,具体包括 如下步骤:

步骤1、根据地/海面场景的三维建模,利用电磁计算方法获取宽带扫频数 据;

在三维建模的地/海面场景中,SAR系统发射线性调频信号(LFM),带宽 为B,采样率为fs,时宽为τ,载频为f0,每个脉冲回波的采样点数为N;扫频 信号的最低频率为fmin,最高频率为fmax,扫频间隔为Δf。

LFM的采样率为fs,变换到频域后的频谱宽带也为fs,采用的最低扫频频 率fmin和最高扫频频率fmax应分别为

fmin=f0-fs/2           (1)

fmax=f0+fs/2               (2)

扫频间隔Δf由需要成像的距离向宽度W决定

Δf=c2W---(3)

则,需要的扫频点数Nf

Nf=(fmax-fmin)/Δf         (4)

根据以上参数,获得宽带扫频数据为S(f)。

步骤2、将脉冲采样位置的宽带扫频数据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将信号从频域 转换到时域,获得一维距离像;

对宽带扫频数据S(f)进行逆傅里叶变换,转换到时域,获得的一维距离像 s(t)。

步骤3、对步骤2中获得的一维距离像补零后,进行傅里叶变换,变换到频 域;

在一维距离像s(t)的两端分别补N0_2个零,得到补零后的一维距离像s′(t), 使其长度为N,其中,N0_2=(N-Nf)/2。

步骤4、将步骤3中处理完的信号与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相乘后,进行 逆傅里叶变换,获得时域回波;

对补零后的一维距离像进行傅里叶变换,获得时域补零的频谱S′(f),并将 时域补零的频谱S′(f)与发射线性调频信号的频谱H(f)相乘,得到加入线性调频 信号后的频谱P(f),

其中,

H(f)rect(fB)exp(-f2k)---(5)

P(f)=S′(f)H(f)           (6)

其中,rect(·)为矩形包络,k为线性调频信号的调频率。

对加入线性调频信号后的频谱P(f)进行逆傅里叶变换,得到时域回波p(t)。

步骤5、对步骤4中时域回波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A/D采样量化,获得 SAR原始数据;

对时域回波p(t)的实部和虚部分别进行A/D采样并量化,即可获得SAR原 始数据。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