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一种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单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隔振平台、显微视觉系统、平移平台、微管、操作器、夹持器、姿态调整平台、位置调整平台、带微孔的零件。该方法包括:调节显微视觉系统位置、姿态调节平台和操作器,使微孔和微管末端在显微视觉系统成像;对微孔和微管进行聚焦,使其同时处于显微视觉系统的聚焦平面上;对微孔进行椭圆拟合求其中心点,对微管进行边缘直线拟合求取微管末端中心点;结合显微视觉系统的标定信息,控制微管末端对准到微孔上方;对微管末端进行聚焦和定位,控制微管插入微孔。本发明实施简单,可实现在单目视觉引导下的三维空间中微管和微孔的插入装配,能够大幅度提高微装配的自动化程度。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317082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6-26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申请/专利号CN201310108798.7

  • 发明设计人 李福东;徐德;张正涛;史亚莉;

    申请日2013-03-29

  • 分类号B23P19/00(20060101);

  • 代理机构11021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宋焰琴

  • 地址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8:23:12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23-03-10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B23P19/00 专利号:ZL2013101087987 申请日:20130329 授权公告日:20150603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06-03

    授权

    授权

  • 2013-07-24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B23P19/00 申请日:20130329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6-26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装配领域中的基于显微视觉的测量和控制,尤其是一种 单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3D微装配操作中常常利用显微视觉测量目标在三维空间的位 置和姿态。由于显微视觉景深小、视场小,单目显微视觉一般只能提供二 维的位置信息,要得到微装配零件的三维位置信息,通常会采用两路相互 垂直的显微视觉(可参见文献:X.Zeng,X.Huang,M.Wang,Micro-assembly  of micro parts using uncalibrated microscopes visual servoing metho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Journal,7(3):497-503,2008.)。两路或者更多路的显 微视觉会大大限制微装配的操作空间,甚至在某些装配中无法应用。若使 用单目显微视觉,则其引导的三维微装配首先会在x-y平面对准,然后再 结合具体微装配的特点进行z轴对准(可参见文献:Lidai Wang,James K. Mills,William L.Cleghorn.Automatic Microassembly Using Visual Servo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ics Packaging Manufacturing,2008, 31(4):316-325)。这种分步进行三维操作的方法比较耗时,而且z轴的对 准限制较多,精度不容易保证。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多路显微视觉系统操作空间小和单目视觉通常只能测量两 维位置坐标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 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出一种单目显微视觉引导 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隔振平台1、显微视觉系统7、 平移平台8、微管6、操作器2、夹持器5、姿态调整平台3、位置调整平 台9、带有微孔4的零件,其中:

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安装于所述平移平台8上,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 指向所述微管6和微孔4;

所述平移平台8安装在所述位置调整平台9上;

所述夹持器5安装在所述操作器2的末端;

所述微管6安装于所述夹持器5的末端,随着操作器2一起运动;

所述位置调整平台9、操作器2安装在所述隔振平台1上;

所述姿态调整平台3用于放置带有微孔4的零件,所述操作器2和所 述显微视觉系统7位于所述姿态调整平台3的两侧。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出一种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 的控制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调整位置调整平台9带动显微视觉系统7运动,改变显 微视觉系统7的位置,使得微孔4能够在显微视觉系统7的视野内;

步骤S2:调节操作器2带动微管6进入显微视觉系统7的视野,调整 操作器2的坐标使得显微视觉系统7能够采集到微管6末端的图像;

步骤S3:通过图像分割确定微孔4的图像区域和微管6的图像区域, 然后根据聚焦评价函数,通过控制平移平台8带动显微视觉系统7沿其光 轴前后运动以实现对微孔4的聚焦,之后,固定显微视觉系统7的位置不 再调整,调节操作器2带动微管6沿显微视觉系统光轴进行前后运动实现 微管6末端的聚焦;

步骤S4:对微孔4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步骤S5:对微管6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步骤S6:计算微管6的图像特征点到微孔4的图像特征点的图像距离, 根据显微视觉系统7的标定信息计算二者的三维空间相对位置,并将微管 6的末端对准到微孔4的上方;

步骤S7:再次对微管6的末端进行自动聚焦并重新定位,同样根据显 微视觉系统7的标定信息,确定二者的三维空间相对位置,控制操作器2 将微管6插入微孔4。

本发明的特点是能够在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控制微管在x,y,z轴同 时对准微孔,从而大大简化了装配过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 图。

图2为本发明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3为微管和微孔对准和插入过程的轨迹图。

图4为微管和微孔对准和插入的过程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 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 图,如图1所示,所述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包括: 隔振平台1、显微视觉系统7、平移平台8、微管6、操作器2、夹持器5、 姿态调整平台3、位置调整平台9、带有微孔4的零件,其中:

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安装于所述平移平台8上,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 指向所述微管6和微孔4;

所述平移平台8安装在所述位置调整平台9上,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 所述位置调整平台9的上表面是倾斜的,以使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与所述 隔振平台1的平面之间具有倾角;

所述夹持器5安装在所述操作器2的末端;

所述微管6安装于所述夹持器5的末端,随着操作器2一起运动;

所述位置调整平台9、操作器2安装在所述隔振平台1上;

所述姿态调整平台3用于放置带有微孔4的零件,所述操作器2和所 述显微视觉系统7位于所述姿态调整平台3的两侧;

所述装置还包括计算机10,用于控制所述平移平台8和所述操作器2 的运动,所述显微视觉系统7通过视觉连接线11连接至计算机10;所述 平移平台8通过控制连接线12连接至计算机10;所述操作器2通过控制 线13连接至计算机10。

所述装置工作时,通过位置调整平台9带动显微视觉系统7运动,改 变显微视觉系统7的位置,使得微孔4的图像出现在显微视觉系统7的视 野中。随着操作器2的运动,操作器2带动微管6进入显微视觉系统7的 视野。对同时含有微孔4和微管6的图像进行图像分割确定二者的区域, 并对其各自进行自动聚焦和准确定位。根据对微管6和微孔4的特征提取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特征指的是微管6末端的中心点和微孔4的中 心点)和显微视觉系统的标定信息,按照PI(PI,proportional-integral,比 例-积分)控制策略控制操作器2带动微管6在清晰成像平面上运动,对准 到微孔4的上方。重新对微管6的末端进行聚焦和定位,计算其与微孔4 的三维相对距离,控制操作器2带动微管6插入微孔4。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操作器2采用运动平台,具有三个平移自 由度,可分别沿垂直方向和水平面横向、纵向进行平移运动;所述平移平 台8采用单轴运动平台,可沿所述平移平台8的轴线方向运动;显微视觉 系统7由PointGrey摄像机和Navitar镜头构成;计算机10采用Dell Inspiron 545S;微管6为空心玻璃圆柱体拉伸而成,末端外圆直径为10μm。

图2为本发明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如图2所示,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通过调整位置调整平台9带动显微视觉系统7运动,改变显 微视觉系统7的位置,使得微孔4能够在显微视觉系统7的视野内;

步骤S2:调节操作器2带动微管6进入显微视觉系统7的视野,调整 操作器2的坐标使得显微视觉系统7能够采集到微管6末端的图像;

步骤S3:通过图像分割确定微孔4的图像区域和微管6的图像区域, 然后按照一定的聚焦评价函数(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聚焦评价函数 为像素sobel值的平方和累加值),通过控制平移平台8带动显微视觉系统 7沿其光轴前后运动以实现对微孔4的聚焦,之后,固定显微视觉系统7 的位置不再调整,调节操作器2带动微管6沿显微视觉系统光轴进行前后 运动实现微管6末端的聚焦;

步骤S4:对微孔4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该步骤中对微孔4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41:对微孔4的ROI(region of interest,感兴趣区域)进行二 值化处理,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采用OTSU(大津法,日本人命名的一 种自动阈值二值化方法)进行所述二值化处理;

步骤S42:扫描得到边缘点;

步骤S43:将所述边缘点进行椭圆拟合求其中心作为微孔4的图像特 征点;

步骤S5:对微管6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

该步骤中对微管6进行图像特征点的提取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51:对微管6的ROI进行二值化处理;

所述二值化处理可表示为:

其中,g(i,j)为图像像素灰度值,gh为背景灰度值,为微管6的ROI的灰 度直方图最大值所对应的灰度,gt为选定的阈值,用于区分微管6的图像 与背景图像;

步骤S52:扫描得到左右边缘点;

步骤S53:将所述左右边缘点分别进行直线拟合(在本发明一实施例 中,利用RANSAC(Random Sample Concensus,随机抽样一致性算法) 进行直线拟合),得到的两侧直线的角平分线与微管6的ROI的下边缘交 点取为微管6的末端中心点作为微管6的图像特征点;

步骤S6:计算微管6的图像特征点,即微管6末端中心点到微孔4 的图像特征点,即微孔4中心的图像距离(所述图像距离指的是像素增量, 即,间隔的像素个数),根据显微视觉系统7的标定信息计算二者的三维 空间相对位移量,并基于所述相对位移量使用PI控制策略移动微管6的 末端使其对准到微孔4的上方;

所述使用PI控制策略移动微管6的末端使其对准到微孔4的上方的 步骤进一步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61:利用下式来计算微管6的图像特征点(即微管6末端中心 点)与微孔4的图像特征点(即微孔4中心点)在三维空间上的初始相对 位移量:

{Δxm=nxkxΔu+oxkyΔvΔym=nykxΔu+oykyΔvΔzm=nzkxΔu+ozkyΔv---(2)

其中,(Δxm,Δym,Δzm)是微管6末端中心点与微孔4中心点在三维空间上的 相对位移量,(Δu,Δv)是微管6末端中心点与微孔4中心点的清晰图像的坐 标增量(即图像距离),nx,ny,nz和ox,oy,oz是标定的显微视觉系统的旋转 矩阵的元素,为已知值,kx,ky是标定的图像坐标与显微视觉系统坐标 的比例系数,也为已知值。

步骤S62:移动微管6一初始步长,然后再利用上式计算微管6末端 中心点与微孔4中心点在三维空间上的当前相对位移量;

所述初始步长可根据经验来确定。

步骤S63:根据得到的前两步相对位移量计算下一步移动的步长;

该步骤中,利用下式来计算下一步移动的步长:

{Δxt(n)=Kp(Δxm(n)-Δxm(n-1)))+KiΔxm(n)Δyt(n)=Kp(Δym(n)-Δym(n-1)))+KiΔym(n)Δzt(n)=Kp(Δzm(n)-Δzm(n-1)))+KiΔzm(n)---(3)

其中,Kp,Ki为PI控制策略的比例系数和积分系数,为已知值,Δxt(n)、Δyt(n)、 Δzt(n)分别为微管6第n步在x、y、z轴上移动的步长,Δxm(n)、Δym(n)、Δzm(n) 分别为微管6末端中心点与微孔4中心点第n步在x、y、z轴上的相对位 移量,Δxm(n-1)、Δym(n-1)、Δzm(n-1)分别为微管6末端中心点与微孔4中 心点第n-1步在x、y、z轴上的相对位移量。

步骤S64:根据计算得到的步长移动微管6;

步骤S65:重复所述步骤S63和步骤S64直至微管6的末端对准到微 孔4的上方。

步骤S7:再次对微管6的末端进行自动聚焦并重新定位,与所述步骤 6相似,根据显微视觉系统7的标定信息,确定二者的三维空间相对位移 量,基于所述相对位移量控制操作器2将微管6插入微孔4中。

在实际操作中,首先,按照步骤S1和S2调整显微视觉系统1的视野 和微管位置;然后,按照步骤S3对微管和微孔进行自动聚焦,使二者同 时处于显微视觉系统的清晰成像平面;接着步骤S4和S5实现了对二者的 图像特征点的提取;步骤S6中通过视觉伺服控制微管对准到微孔上方; 步骤S7重新对微管聚焦和定位,消除误差,然后开环控制其插入微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步骤S6进行了7步伺服运动,获得的视觉伺服运 动中的微管图像坐标和整个插入过程的操作器坐标如下:

其中,微管和微孔对准和插入过程的轨迹如图2所示,整个过程的图 像如图3所示。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单目视觉引导下的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 法,实现了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的三维微装配过程。本发明的一种单目视 觉引导下的微管插入微孔的控制装置及方法,运动轨迹简单,应用方便, 可以实现单目显微视觉引导下三维微操作的适应性和可用性。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 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 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 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