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站立式游戏设备秋千

站立式游戏设备秋千

摘要

一种用于从游戏设备结构悬挂的站立式秋千包括具有上表面的平台部件,使用者可站立在所述上表面上。所述秋千还包括一对长形、刚性的悬杆,每个悬杆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杆可在所述上端附近枢转地连接到所述结构上以便从所述结构下垂,其中所述下端与地面隔开。所述秋千还包括在所述悬杆的下端附近将所述悬杆枢转地连接到所述平台部件的一对下枢转接合部,其中所述平台部件和所述杆可在前后方向上摆动。所述杆弯曲成弓形,从而具有比所述上端和下端更加间隔开的中间区段。此外,所述杆在所述平台部件上方或大致在平台部件处终止,从而防止所述下端超出所述平台部件显著向下隔开。

著录项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05-08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A63G9/02 授权公告日:20151125 终止日期:20170422 申请日:2011042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5-11-25

    授权

    授权

  • 2013-04-17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A63G9/02 申请日:2011042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20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申请要求2010年4月22日提交的系列号为61/326,865的美国临时 专利申请的权益和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在此以引用的方式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而言涉及儿童的游戏设备和游戏设备配件。更具体地,本 发明涉及一种供游戏设备结构使用的站立式秋千。

背景技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常规游戏设备通常包括框架或其他支承结构, 以及被支承在支承结构上或从支承结构悬挂的多个已知的游戏配件(例如 秋千、滑梯、攀登墙等)。更具体地,常规的秋千配件构造成将使用者支 承在就座位置。尽管已知儿童可站立在秋千上,但现有技术的设计无法安 全地将儿童支承在站立位置,并且这样的使用会过度磨损和/或损坏秋千。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站立式秋千,该站立式秋千特别设计成将使用者支 承在站立位置以便降低伤害风险,同时足够耐用和坚固以经得起预期方式 的使用。

更具体而言,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站立式秋千包括具有上表面的 平台部件,使用者可站立在所述上表面上。该秋千还包括一对长形、刚性 的悬杆,每个悬杆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杆可在上端附近枢转地连接到 秋千支承结构以便从所述结构下垂,其中下端与地面间隔开。该秋千还包 括在悬杆的下端附近将悬杆枢转地连接到平台部件的一对下枢转接合部, 其中平台部件和杆可沿前后方向摆动。所述杆在平台部件上方或大致在平 台部件处终止,从而防止下端向下超出平台部件显著隔开。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站立式秋千包括具有上表面的平台部件, 使用者可站立在所述上表面上。该秋千还包括一对长形、刚性的悬杆,每 个悬杆都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杆可在上端附近枢转地连接到秋千支承结 构以便从所述结构下垂,其中下端与地面间隔开。该秋千还包括在悬杆的 下端附近将悬杆枢转地连接到平台部件的一对下枢转接合部,其中平台部 件和杆可沿前后方向摆动。所述杆弯曲成弓形(bowed),从而具有比上 端和下端更加间隔开的中间区段。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包括由悬杆和连接支架相互配合地限定的上枢转 接合部,其中支架用于将秋千连接到游戏设备结构。悬杆的下端优选比上 端更加互相间隔开。

提供本发明内容以介绍下文在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中进一步描述的 简化形式的概念的选择。本发明内容并非意在确定要求保护的主题的关键 特征或必要特征,也非意在用来限制要求保护的主题的范围。

本发明的各种其他方面和优点将从以下对优选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 图而显见。

附图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原理构成的站立式游戏设备秋千的等轴 侧视图,示出了从典型的游戏设备结构悬挂的秋千;

图2是图1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放大的局部等轴侧视图,尤其示出了 将悬杆和平台部件互相连接的下枢转接合部,以及用于所述枢转接合部的 波状、柔性覆盖件;

图3是图1和2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侧视立面图,尤其示出了使用中 的秋千,其中人员站立在平台部件上并在秋千来回移动时握住悬杆;

图4是图1-3中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分解的、局部 剖视的等轴侧视图,尤其示出了下枢转接合部的构件;

图5是图1-4中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一部分的放大的、分解的、局部 剖视的等轴侧视图,尤其示出了平台部件的下方框架;

图6是图1-5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悬杆之一的大幅放大的剖视图,尤 其示出了手柄的结构和杆的伸缩地互相嵌合的区段互相连接的方式;

图7是图1-5所示的站立式秋千的上枢转支架的大幅放大的、分解的 等轴侧视图,尤其示出了上枢转接合部的结构和支架被固定在游戏设备结 构上的方式。

附图并非将本发明限制于本文公开和描述的特定实施例。附图不一定 按比例绘制,而是着重于清楚地示出优选实施例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易于具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虽然附图示出并且说明书描 述了本发明的某些优选实施例,但应理解,这样的公开内容仅是示例性的。 无意将本发明的原理限制于具体公开的实施例。

首先来看图1,示出了与游戏设备结构20一起使用的站立式秋千10。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结构20总体上包括横梁部件14和一对侧框架16、18。 图示的侧框架的形状大致是三角形并且用于相互配合地将横梁部件14支 承在地面上方。优选地,横梁部件14被支承在地面上方约六(6)至十(10) 英尺的高度处,不过其他合适的高度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优选在横梁部 件14与各侧框架16或18之间限定出的接合部处设置有角撑板20。

如平常那样,使用传统硬件来将各种游戏设备结构构件互相固定。游 戏设备结构12的元件通常由木材制成,不过本领域技术人员易于理解的 是,也可使用其他合适的材料。

另外,虽然图示的游戏设备结构12仅支承文中详细描述的被悬挂的站 立式秋千10,但易于理解的是,可选择地构成的游戏设备结构(未示出) 也可包括多个已知的游戏配件(例如滑梯、其他秋千、攀登墙等)。此外, 站立式秋千10也可从不同于常规游戏设备结构12的合适结构(例如从悬 挂的甲板下侧的托梁;未示出)悬挂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教导。

优选的秋千10总体上包括平台部件22、一对悬杆24和26、连接支架 28、将平台部件22与杆24和26枢转地互相连接的下枢转接合部30和32、 以及将支架28与杆24和26枢转地互相连接的上枢转接合部34和36。图 示的秋千10设计成在侧框架16和18之间沿前后方向摆动。

连接支架28包括通过螺纹紧固件40牢固地安装在横梁部件14上的板 38(例如参看图7)。支架28优选具有对应于横梁部件14的形状。因此,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板38具有倒置的“U”形,不过横梁部件14和板38 的形状和尺寸可变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托架28还包括从板38的 每一侧延伸的一对L形的连接器42。每个连接器42都设置有沿着拐角隔 开的一对穿孔缺口44、紧固件开口46和环绕紧固件开口46的凹进区段48。 每一对连接器42的紧固件开口46都被对准,以将圆柱形轴50接纳在其间。 更具体地,紧固件52(优选包括螺钉和锁紧垫圈)穿过各紧固件开口46 并被旋拧到轴50的对应端部中。如将描述的,该布置与对应的悬杆上的互 补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上枢转接合部之一。

优选地,支架28由诸如镀锌钢或铝之类的金属形成,不过本发明的原 理包含其他合适的材料(例如复合材料、塑料等)。板38和连接器42例 如通过焊接而适当地互相连接。支架38优选沿着横梁部件居中地定位,使 得秋千10与侧框架16和18等距隔开,不过如果希望的话,支架38和秋 千10可以可选择地定位成更接近结构12的一侧。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理解,悬杆24、26连接到游戏设备结构12上的方式可变化而不会脱离 本发明的范围。例如,悬杆24、26不需要联接到共同的支架28。

如或许图2、4和5中最佳所示,优选的平台部件22总体上包括本体 54和本体54下方的框架5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本体54优选具有类似于 冲浪板的形状,具有前尖鼻端58和大致平直的后端60。本体54优选具有 约二(2)至五(5)英尺的长度,不过其他合适的形状和尺寸在本发明的 范围内。

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本体54主要由模制的塑料构件62形成,不过也 可使用用于制造构件62的其他合适的材料或手段。构件62包括分别沿着 前端58和后端60延伸的凹部64和66。本体54包括分别嵌合在凹部64 和66内并且通过旋拧到构件62中的紧固件72固定到位的缓冲器68和70。 缓冲器68和70优选由弹性材料形成。构件62具有上表面74(参看图4) 和下表面76(参看图5)。多个框架接纳槽78与表面74和76的凹进区域 对准地完全延伸穿过构件62。

上表面74主要是平坦的,使得使用者可安全地站立在其上。分别邻近 前端64和后端66在上表面74上限定有一对直立脚止挡部80和82(优选 采用从上表面的平坦部分突出的长形肋条的形式),以进一步增强在平台 部件22上的安全站立。还优选在上表面74中设置凹进的脚接纳区段84(其 中前止挡部80位于区段84中),以使使用者前面的脚从平台部件22滑落 的风险最小化。如果希望的话,上表面22的设计可以可选择地构造成有利 于使用者安全站立在平台部件22上。在优选实施例中,下表面76总体上 是凹进的,使得框架56可被隐藏在本体54下方。下表面76的构造也可变 化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范围。

框架56优选具有与本体54的形状大致对应的总体形状(尤其参看图 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框架56包括被接纳在限定在下表面76中的互补 凹槽88中的一对弯曲的侧部件86。框架56通过螺纹紧固件90固定在本 体54上。一对横杆92在侧部件86之间延伸,以用于抵靠着表面76安置。 各横杆92优选与对应的一对槽78对准。一对连接板94与槽78对准地从 各横杆92向上突出。板94的尺寸和构造使得其穿过本体54向上突出并超 出上表面74(参看图4)。每个连接板94都设置有紧固件开口96和环绕 紧固件开口96的凹进区段98。每一对连接板94的紧固件开口96都被对 准,以将圆柱形轴100接纳在其间。更具体地,紧固件102(优选包括螺 钉和锁紧垫圈)穿过各紧固件开口96并旋拧到轴100的对应端部中。如将 描述的,该布置与对应的悬杆上的互补构件相互配合,以限定下枢转接合 部之一。

悬杆24和26用于从支架28和因此从游戏设备结构12悬挂平台部件 22。杆24和26是刚性的并且优选弯曲成弓形,从而具有比上端108和110 以及下端112和114更加间隔开的中间部分104和106。在图示的实施例 中,杆24和26沿前后方向弯曲成弓形,使得中间部分104和106在最宽 间隔处间隔开约一又二分之一(11/2)至三(3)英尺。此外,杆104和106 设置有由使用者在站立在平台部件22上时握持的手柄116和118。特别要 指出的是,手柄116和118优选沿着杆104和106居中地定位(这优选与 杆104和106之间的最宽间距一致),并且更优选地,在平台部件22的上 表面74上方约二(2)至四(4)英尺处。还要指出的是,杆24和26优选 构造成使得下端112和114比上端108和110更加间隔开。

杆24和26优选绕竖直轴线相对于彼此是对称的,不过具有不同形状 和尺寸的杆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也可设置多于如图所示的两个(2)杆。 杆24和26优选具有与横梁部件14的高度和平台部件22的期望位置相对 应的长度。要特别指出的是,平台部件22优选定位在地面上方约一又二分 之一(11/2)至三(3)英尺处。因此,杆24和26优选具有约四(4)至八 (8)英尺的竖直高度,同样取决于横梁部件14的高度和平台部件22的期 望位置。

杆24和26优选均包括沿着相应的中间部分104或106部分伸缩地互 相嵌合的上区段120和下区段122(参看图6)。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下杆 区段122包括被接纳在上杆区段120的下端中的直径缩小的上端。紧固件 124将区段120和122互相固定,并且优选还用于沿着对应的杆24或26 安装相应手柄116或118。应理解,各杆的伸缩地互相嵌合的部分与对应 的手柄对准,不过这一构造不是必须的。此外,图示的杆区段120和122 包括优选由金属形成的圆筒形管。本发明的原理同样适用于另外的杆设计 和材料。

如或许图7中最佳所示,杆24和26的上端108和110均设置有套筒 126。套筒126优选采用圆筒形管的形式,其中中央开口128构造成可旋转 地接纳对应的轴50。因而,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杆24和26与支架28相 互配合,以限定上枢转接合部34和36。

再来看图2和4,下枢转接合部30和32类似地在杆24和26的下端 112和114处由套筒130限定,其中各套筒130可旋转地接纳对应的轴50。 还要指出的是,优选的秋千10包括由紧固件134以覆盖关系固定在接合部 30和32上方的柔性波状覆盖件132。覆盖件132优选由塑料材料模制而成。 覆盖件132保护接合部30和32并限制使用者接近它们。本领域技术人员 应理解,另外的枢转接合部构造也在本发明的范围内。此外,枢转接合部 无需如图示的实施例中所示以对称方式定位(例如,枢转接合部可定位在 不同的竖直高度处,这可使悬杆具有不同长度)。

优选地,下端112和114不会在平台部件22下方明显突出,由此增强 了秋千10的外观并且使旁人受伤的风险最小化。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作为 下枢转接合部30和32(由轴100和套筒130限定)定位在平台22的上表 面74上方的结果,杆24和26终止在平台部件22上方。此外,平台部件 22从杆24和26并且在图示的实施例中从下枢转接合部30和32侧向向外 突出。特别要指出的是,平台部件22设计成使得使用者的脚舒适地放置在 杆24和26的外侧。再者,平台部件设计成使得脚放置在杆沿摆动方向的 外侧,所述摆动方向在图示的实施例中恰好为前后方向。在这一布置下, 连同杆24和26的弯曲成弓形的构造一起,使用者能够在沿前后方向摆动 的同时安全并舒适地站立在平台部件上并抓住杆。

秋千10在图3所示的实线位置静止,其重心配置成与横梁部件14一 致。使用者在他/她的脚优选刚好在杆24和26的外部定位在顶面74上的 情况下安装平台部件22。前面的脚优选抵靠着止挡部80放在凹进部分84 中,并且后面的脚放在杆26后面并抵靠着止挡部82。使用者方便地抓住 手柄116和118并且然后适当地转移他/她的重量以使秋千10沿前后方向 移动,如图3中通过箭头所示。

上述本发明的优选形式仅是用来说明,并且不应在限制的意义上用于 阐述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容易地对如上文所述的示例性实施 例作出明显修改,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

发明人由此陈述其意图,即依赖于等同原则来确定和达到本发明合理 公平的范围,其附属于任何设备,而不显著地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阐述 的本发明的字面上的范围。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