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方法

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方法

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方法,该系统包括;连续统设计模块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合成语音模块将连续统设计模块设计完的声学连续统转化成合成语音;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通过中国人对合成语音进行听辨,获取的对声学连续统的中国人感知常模;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获取用户找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的训练顺序;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按照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的训练顺序,抽取出所需的自然语音语料;训练模块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供被试者进行汉语语音训练。其使留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语音间的主要区别,迅速提高听辨正确率。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8921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语言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36374.9

  • 发明设计人 张劲松;孙悦;解焱陆;曹文;

    申请日2012-11-05

  • 分类号G09B19/06;G10L13/00;

  • 代理机构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智

  • 地址 100083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15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37:56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4-12-10

    授权

    授权

  • 2013-04-10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G09B19/06 申请日:20121105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语言语音训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 方法。

背景技术

有许多研究表明,不同国家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语音时,会在特定的语音间存在很大 的困难,在听辨或发音上都存在很大的混淆。而许多语音是汉语中承载重要语义信息的音 段,如果这种混淆长期存在,不仅影响留学生的课堂学习,也会影响他们在目的语国家的 日常生活。所以,如果可以让留学生尽快的学到汉语语音的区别,从感知上区分清楚,这 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如果只是依靠课堂上口耳相传和自然对话的练习,留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混淆的 语音间的主要区别。在已有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抽取出区别每两个混淆语音的关键声学信 息,使用短时间、集中练习的知觉训练的方法,力求帮助留学生快速掌握汉语单音节的语 音。

如对汉语普通话声调的研究中显示,声调的主要物理表现是基频音高(F0),也是声调 感知的主要线索。汉语母语者对声调呈现范畴感知的模式,即连续的语音变化被知觉为离 散的、数量有限的音位。

在前期研究中,借助语音合成方法制作出语音间的多种连续统声学刺激,去检测被试 者的听辨模式。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被试者的听辨模式呈现出典型的范畴感知,而留学生 虽然有范畴感知的倾向,但是与汉语母语者的结果相去甚远。因此认为,听辨模式的缺陷 是阻碍学生正确习得汉语普通话范畴化语音的关键原因。

由于成人的感知系统具有可塑性,Wang等学者曾尝试使用基于单音节语料的知觉训 练方法来改变在美国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对汉语四个声调的感知与产出,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但是他们的方法却不适用于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群体,因为:

(1)在美国学习汉语的英语母语者没有目的语环境,接收到的汉语刺激非常少,对汉语 音位的感知几乎空白。而在中国学习汉语的留学生身处目的语环境,每天接受大量的刺激, 感知系统已经发生变化。由此导致被试者的水平有显著差异,有研究证明目的语环境下的 初级学习者的水平高于非目的语环境下中级的学生。Wang的被试者在训练后正确率达到 80%左右,而在研究中,有些被试者在训练以前就有超过90%的正确听辨率。

(2)Wang的研究中使用的是Logan.在1991年所创立的高变异语音研究法,该方法的本 质是模拟真实的语言环境,创造微型的、集中的练习环境,给缺乏刺激输入的被试者开辟 感知空白。而在目的语国家学习的留学生,每天生活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接触大量的目 的语刺激,已经初步建立了目的语的感知系统。但是他们却很难达到母语者的感知水平, 往往形成各种偏误,偏误的原因大多是与母语者使用的感知线索不同,或感知的精确度存 在差异。如日本留学生对汉语第二声和第三声感知的偏误便是这种情况,大多数的日本留 学生开始学习时便产生混淆,直到高级水平的学生感知系统仍和母语者有差异,发音也显 生硬。

因此,Wang的方法对于在汉语目的语环境下的留学生帮助不大。而除此之外,调研 显示国内外学界罕有其他的针对汉语语音习得的知觉训练研究,或收效甚微。对留学生学 习汉语语音的研究一直停留在理论探讨层面,没有更为具体可行的方法来帮助他们解决语 音的听辨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方法,以帮助非汉语母语者 提高对汉语语音的听辨能力。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所述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包括;

连续统设计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出 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

合成语音模块,用于将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设计完的声学连续统转化成合成语音;

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用于通过中国人对所述合成语音进行听辨,获取的对所述声学 连续统的中国人感知常模;

音节结构设计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感知偏误的顽固症结和已有的汉语音节 结构理论找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的训练顺序;

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的训练顺序,抽取出所需 的自然语音语料;

训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供被试者进行汉语语 音训练。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连续统是指在只存一种声学线索区别的两个 音位之间,改变这个声学线索,形成从一个音位到另一个音位的逐步变化的一组声音,这 组声音就成为声学连续统。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 对汉语易混语音间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声调理论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

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上述汉语语音训练系统的汉语语音训练方 法,所述汉语语音训练方法包括:前测、适应性知觉训练、阶段测试、高变异语音训练、 后测,其中:

通过前测获取被试者参加训练前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 率;

前测结束进入适应性知觉训练,训练被试者对声学线索差异的感知:将合成语音放在 中国人感知常模的X形图中,让被试者按照常模练习,由易到难;

通过阶段测试测试适应性知觉训练对被试者感知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经过单纯的连续 统音节训练后对自然语音听辨正确率的影响;

阶段测试结束后进入高变异语音训练,训练并巩固被试者对所学声学线索的实际运用 能力,获取后测的数据;

通过后测获取被试者参加训练后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 率,将后测的数据与前测、阶段测试对比分析,获取反映被试者完成训练后对连续统的范 畴感知能力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率。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汉语语音训练方法还包括泛化测试,利用泛化测 试来测量不同的音节结构和陌生的发音人对被试者听辨自然语音的影响,以此推断被试者 在知觉训练后对真实语言环境的感知情况。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包括;连续统设计 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声 学连续统;合成语音模块,用于将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设计完的声学连续统转化成合成语 音;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用于通过中国人对所述合成语音进行听辨,获取的对所述声学 连续统的中国人感知常模;音节结构设计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感知偏误的顽固 症结和已有的汉语音节结构理论找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的训练顺序;自 然语音语料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的训练顺序,抽取出所需的自然 语音语料;训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供被试者进行 汉语语音训练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 严重混淆,容易形成偏误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合成语音和自然语音的综合运用设计了一种 新的汉语语音训练和学习系统,通过该系统,使留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语音间的 主要区别,迅速提高听辨正确率,有效的减少感知混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 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 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 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上述汉语语音训练系统的汉语语音训练方法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应用实例主要模块构思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应用实例进行汉语语音训练的总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应用实例示例声学连续统图形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应用实例示例中国人感知常模图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 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 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及汉语语音训练方案,以帮助非汉语母语者 提高对汉语语音的听辨能力。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汉语语音训练系统结构示意图,所述汉语语音 训练系统1包括;

连续统设计模块11,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 出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

合成语音模块12,用于将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设计完的声学连续统转化成合成语音;

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13,用于通过中国人对所述合成语音进行听辨,获取的对所述声 学连续统的中国人感知常模;

音节结构设计模块14,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感知偏误的顽固症结和已有的汉语音 节结构理论找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的训练顺序;

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15,用于按照所述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的训练顺序,抽取出所 需的自然语音语料;

训练模块16,用于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供被试者进行汉语 语音训练。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声学连续统是指在只存一种声学线索区别的两个 音位之间,改变这个声学线索,形成从一个音位到另一个音位的逐步变化的一组声音,这 组声音就成为声学连续统。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具体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 对汉语易混语音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声调理论设计出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

对应于上述装置实施例,如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种基于上述汉语声调训练系 统的汉语声调训练方法流程图,所述汉语声调训练方法包括:前测、适应性知觉训练、阶 段测试、高变异语音训练、后测,其中:

201、通过前测获取被试者参加训练前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 正确率;

202、前测结束进入适应性知觉训练,训练被试者对声学线索差异的感知:将合成语 音放在中国人感知常模的X形图中,让被试者按照常模练习,由易到难;

203、通过阶段测试测试适应性知觉训练对被试者感知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经过单纯 的连续统音节训练后对自然语音听辨正确率的影响;

204、阶段测试结束后进入高变异语音训练,训练并巩固被试者对所学声学线索的实 际运用能力,获取后测的数据;

205、通过后测获取被试者参加训练后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 正确率,将后测的数据与前测、阶段测试对比分析,获取反映被试者完成训练后对连续统 的范畴感知能力和对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率。

可选的,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汉语声调训练方法还包括泛化测试,利用泛化测 试来测量不同的音节结构和陌生的发音人对被试者听辨自然语音的影响,以此推断被试者 在知觉训练后对真实语言环境的感知情况。

本发明实施例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因为采用所述汉语语音训练系统包 括;连续统设计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出 的有针对性的声学连续统;合成语音模块,用于将所述连续统设计模块设计完的声学连续 统转化成合成语音;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用于通过中国人对所述合成语音进行听辨,获 取的对所述声学连续统的中国人感知常模;音节结构设计模块,用于获取用户根据被试者 感知偏误的顽固症结和已有的汉语音节结构理论找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 的训练顺序;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用于按照所述音节结构设计模块设计的训练顺序,抽 取出所需的自然语音语料;训练模块,用于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 供被试者进行汉语语音训练的技术手段,所以达到了如下的技术效果:针对留学生学习汉 语语音时存在严重混淆,容易形成偏误的问题,本发明通过合成语音和自然语音的综合运 用设计了一种新的汉语语音训练和学习系统,通过该系统,留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 语语音间的主要区别,迅速提高听辨正确率,有效的减少感知混淆。

本发明应用实例通过对汉语语音学、对外汉语语音教学、第二语言习得以及语音工学 的各种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的调研,以及对留学生汉语语音学习实践的仔细研究,本发明 应用实例提出了包含两个训练阶段的新的汉语语音知觉训练法:基于合成语音的适应性知 觉训练法以及基于自然语音的高变异语音训练法。

针对留学生学习汉语语音时存在严重混淆,容易形成偏误的问题,本发明应用实例通 过合成语音和自然语音的综合运用设计了一种新的汉语语音训练和学习系统。通过该系 统,留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汉语语音间的主要区别,迅速提高听辨正确率,有效的减 少感知混淆。

如图3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主要模块构思示意图。汉语语音训练和学习系统共有 如下几个功能部分,包括连续统设计、合成语音、中国人感知常模、音节结构设计、自然 语音语料库、训练模块。各模块及功能如下:

(1)连续统设计模块。根据被试者的感知偏误和已有的汉语语音理论设计出有针对性的 声学连续统。声学连续统是指在只存一种声学线索区别的两个音位之间,改变这个声学线 索,形成从一个音位到另一个音位的逐步变化的一组声音,这组声音就成为声学连续统。 如形成第一声da到第二声da的连续统,只需要改变音节声调的起点音高,就能得到一组 逐渐由第一声da到第二声da的声音。

(2)合成语音模块。通过软件将设计的连续统转化成合成语音。

(3)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建立中国人对该连续统的听辨模式。中国人感知常模是指以 汉语为母语的人,不论方言、年龄、性别,对一组声音的感知存在统一的模式。

(4)音节结构设计模块。根据被试者感知偏误的顽固症结和已有的汉语音节结构理论找 到针对被试者水平的音节结构,设计出训练顺序。

(5)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按照音节结构设计,抽取出所需的自然语音语料。

(6)训练模块。利用所述自然语音语料和所述中国人感知常模,供被试者进行汉语语 音训练。

以上系统模块需要进行整合,并加入测试才能形成最终的训练系统。将连续统设计模 块、合成语音模块和中国人感知常模模块整合入适应性知觉训练,将音节结构设计模块、 自然语音语料库模块整合入高变异语音训练。两种训练的具体含义与功能如下:

(1)基于合成语音的适应性知觉训练。适应性知觉训练是指使用区分两个音位的主要声 学线索,合成从一个音位到另一个音位逐渐变化的声学连续统,用这个连续统来逐步训练 被试者的范畴感知能力的方法。本发明应用实例将前人对汉语声学连续统的理论研究转化 为现实训练材料。本发明应用实例中合成单音节连续统,建立中国人的听辨常模,作为训 练材料;核心理念是将语音之间最重要的感知线索以连续统的方式呈现给被试者,让留学 生一目了然的抓住中国人的感知线索;目标是训练留学生对连续统音节的范畴化感知的精 确度;

(2)基于自然语音的高变异语音训练。高变异语音训练法是指使用由多个发音人产出 的、包含多种音节结构的自然语音来训练被试者的感知能力的方法。本发明应用实例中用 多个发音人的真实语音作为训练材料;核心理念是给刚刚学到不同语音感知线索的留学生 提供一个真实的操练平台,让他们把在合成语音训练中学到的主要声学差异同化到现实环 境中;目标是集中练习并巩固所学所得。

(3)测试。包括前测、阶段测试、后测和泛化测试,用来记录留学生在训练过程中感知 能力出现的变化,作为评价训练效果的标准。

本发明应用实例训练流程:训练包括前测、适应性知觉训练、阶段测试、高变异语音 训练、后测和泛化测试6个部分,本发明应用实例目标人群是初中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

前测、阶段测试、后测和泛化测试统称测试,包括合成音节和自然音节。

(1)首先,通过前测掌握被试者参加训练前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音节的听 辨正确率。

(2)前测结束进入适应性知觉训练,训练被试者对声学线索差异的感知:将合成音节放 在中国人感知常模的X形图中,让被试者按照常模练习,由易到难,连续统的合成与中国 人感知常模的建立见下文。

(3)阶段测试,测试适应性知觉训练对被试者感知系统的影响,尤其是经过单纯的连续 统音节训练后对自然音节听辨正确率的影响。

(4)阶段测试结束后进入高变异语音训练,训练并巩固被试者对所学声学线索的实际运 用能力。

(5)后测,通过后测获取被试者参加训练后对声学连续统的感知模式和对自然语音的听 辨正确率,后测的数据将反映被试者完成训练后对连续统的范畴感知能力和对自然音节的 听辨正确率,将后测的数据与前测、阶段测试对比分析,能够清晰的看到被试者在接受训 练时的感知发展过程。

(6)泛化测试,用来测量不同的音节结构和陌生的发音人对被试者听辨自然音节的影 响,以此推断被试者在知觉训练后对真实语言环境的感知情况。

如图4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进行汉语声调训练的总流程示意图:

以已经进行的训练日本留学生感知汉语第二声和第三声的内容为例,介绍连续统的制 作、中国人常模的建立和音节结构的抽取。

首先,声学连续统的制作:

从语料库中选出种子音节(单音节第三声/da/),再从相同发音人的语料中筛选出8 个相同音节结构(清塞音声母加单元音韵母)的第二声音节,和10个不包含Creaky Voice (嘎吱作响的声音)的上声音节,即一共19个音节。对这些音节进行标注,标出调型稳 定段,分别提取起点音高、拐点音高和终点音高的Hz值,并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音高 数据如下表1所示。

(Hz) 起点音高(Onset) 拐点音高(Turning point) 终点音高(Offset) T2-AVER 238.88 219.88 281.25 T2-SD 10.80 7.74 10.95 da3 204 174 223 T3-AVER 217.60 148.60 217.10 T3-SD 11.21 12.86 4.91

表1

根据表中所列数据,本发明应用实例设定合成音节的上线为(T2-AVER)+2*(T2-SD), 下线的起点和终点音高为(T3-AVER)-2*(T3-SD),拐点音高取Creaky Voice的音高,为 75Hz。如下表2所示。

(Hz) 起点音高(Onset) 拐点音高(Turning point) 终点音高(Offset) CEILING 240.01 235.35 303.15 FLOOR 195.19 75.00 207.28

表2

根据平均音高的方法,保持拐点位置在音节的30%-40%处不变,本发明应用实例共取 4个起点音高,步长15Hz;15个终点音高,步长8.5Hz;15个拐点音高,步长分别是 16Hz、9Hz和7Hz。按照相同的起点音高,共生成4组连续统,全部60个音节。这4组 连续统音节的时长都是320ms,将所有音节的时长都加长到420ms,又得到4组连续统。 由此一共有8组连续统,120个音节。所得的连续统音节如图5所示,为本发明应用实例 示例声学连续统图形示意图,因图形大致相似,只是数据不同,所以只选其中一组作为示 例。

其次,建立中国人感知常模:

让13名汉语母语者(6男7女)对120个连续统音节进行听辨,得到中国人对连续统 的感知常模。结果显示中国人对这些连续统呈现典型的范畴化感知,所得数据形成清晰的 X形曲线。范畴感知的X形曲线是由汉语母语者对合成语音听辨的百分比构成,听辨正确 率在范畴边界处出现急剧变化,曲线两端保持高正确率,分别属于两种范畴,图形如同英 文字母X。其中曲线T2为汉语第二声,曲线T3为汉语第三声。如图6所示,为本发明应 用实例示例中国人感知常模图形示意图。

然后,自然音节的分配:

音节结构是指声母的发音方式类型和韵母的结构类型。从语料库词表中选出240个第 二声和第三声音节,分配到测试60个,包含所有音节结构;高变异语音训练120个,包 含较简单的音节结构;泛化测试120个,包含最复杂的音节结构。

按照以上的分配方式,从语料库中选出4男4女共8个发音人的语料,每人120个, 作为高变异语音训练法的训练材料;再选出1名女发音人的60个语料作为测试材料;另 外选出1名男发音人的120个语料作为泛化测试的材料。所以共使用了5男5女10个发 音人的语料。

如果针对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和其他的易混语音,只需要更改以上方法中的具体内容即 可,比如可以使用种子音节ma1合成第一声到第四声的连续统,设定步长为3Hz作为适应 性训练材料,使用8男8女每人200个音节作为高变异训练材料,让美国学生接受训练。

实验结果:

按照以上内容本发明应用实例安排了为期3天的实验,参加实验的是1名中级汉语水 平的日本留学生和1名初级汉语水平的日本留学生。

实验结果分为合成语音部分和自然语音部分。

通过3天的练习,2名被试者对合成语音的判断随机性明显减小,逐渐向中国人感知 常模的方向发展。对自然语音的听辨正确率,初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前测为63.75%,阶段 测试为71.25%,后测为75%,表现出稳定的提高;中级水平的日本留学生前测为91.25%, 阶段测试为90%,后测达到100%,取得非常显著的进步。按照前后测数据计算两名被试 者的相对进步率,初级水平学生是31%,中级水平学生是100%。

由此说明本发明应用实例对在目的语环境下学习的初中级汉语水平留学生听辨汉语 单音节声调的能力有显著促进作用。

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了解到本发明实施例列出的各种说明性逻辑块(illustrative logical block),单元,和步骤可以通过电子硬件、电脑软件,或两者的结合进行实现。为 清楚展示硬件和软件的可替换性(interchangeability),上述的各种说明性部件(illustrative components),单元和步骤已经通用地描述了它们的功能。这样的功能是通过硬件还是软 件来实现取决于特定的应用和整个系统的设计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于每种特定的 应用,可以使用各种方法实现所述的功能,但这种实现不应被理解为超出本发明实施例保 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各种说明性的逻辑块,或单元都可以通过通用处理器,数字 信号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SIC),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或其它可编程逻辑装 置,离散门或晶体管逻辑,离散硬件部件,或上述任何组合的设计来实现或操作所描述的 功能。通用处理器可以为微处理器,可选地,该通用处理器也可以为任何传统的处理器、 控制器、微控制器或状态机。处理器也可以通过计算装置的组合来实现,例如数字信号处 理器和微处理器,多个微处理器,一个或多个微处理器联合一个数字信号处理器核,或任 何其它类似的配置来实现。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描述的方法或算法的步骤可以直接嵌入硬件、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模 块、或者这两者的结合。软件模块可以存储于RAM存储器、闪存、ROM存储器、EPROM 存储器、EEPROM存储器、寄存器、硬盘、可移动磁盘、CD-ROM或本领域中其它任意 形式的存储媒介中。示例性地,存储媒介可以与处理器连接,以使得处理器可以从存储媒 介中读取信息,并可以向存储媒介存写信息。可选地,存储媒介还可以集成到处理器中。 处理器和存储媒介可以设置于ASIC中,ASIC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可选地,处理器和 存储媒介也可以设置于用户终端中的不同的部件中。

在一个或多个示例性的设计中,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述功能可以在硬件、软件、 固件或这三者的任意组合来实现。如果在软件中实现,这些功能可以存储与电脑可读的媒 介上,或以一个或多个指令或代码形式传输于电脑可读的媒介上。电脑可读媒介包括电脑 存储媒介和便于使得让电脑程序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其它地方的通信媒介。存储媒介可以是 任何通用或特殊电脑可以接入访问的可用媒体。例如,这样的电脑可读媒体可以包括但不 限于RAM、ROM、EEPROM、CD-ROM或其它光盘存储、磁盘存储或其它磁性存储装置, 或其它任何可以用于承载或存储以指令或数据结构和其它可被通用或特殊电脑、或通用或 特殊处理器读取形式的程序代码的媒介。此外,任何连接都可以被适当地定义为电脑可读 媒介,例如,如果软件是从一个网站站点、服务器或其它远程资源通过一个同轴电缆、光 纤电缆、双绞线、数字用户线(DSL)或以例如红外、无线和微波等无线方式传输的也被 包含在所定义的电脑可读媒介中。所述的碟片(disk)和磁盘(disc)包括压缩磁盘、镭射 盘、光盘、DVD、软盘和蓝光光盘,磁盘通常以磁性复制数据,而碟片通常以激光进行光 学复制数据。上述的组合也可以包含在电脑可读媒介中。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 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 保护范围,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 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