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专利> 增压发动机进气门升程调节装置

增压发动机进气门升程调节装置

摘要

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增压发动机进气门升程调节装置,包括:进气道、排气道、进气门下段、排气门、进气门上段、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连接管和弹簧,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气管、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通,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大时,移动体向右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大;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小时,移动体向左移动,进气门升程变小。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用于增压发动机气门升程可变系统。

著录项

  • 公开/公告号CN102966403A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 公开/公告日2013-03-13

    原文格式PDF

  • 申请/专利权人 上海交通大学;

    申请/专利号CN201210451258.4

  • 发明设计人 李华雷;田中旭;

    申请日2012-11-12

  • 分类号F01L13/00;F01L9/02;

  • 代理机构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郭国中

  • 地址 200240 上海市闵行区东川路800号

  • 入库时间 2024-02-19 17:13:29

法律信息

  • 法律状态公告日

    法律状态信息

    法律状态

  • 2018-11-02

    未缴年费专利权终止 IPC(主分类):F01L13/00 授权公告日:20141224 终止日期:20171112 申请日:20121112

    专利权的终止

  • 2014-12-24

    授权

    授权

  • 2013-05-01

    实质审查的生效 IPC(主分类):F01L13/00 申请日:20121112

    实质审查的生效

  • 2013-03-13

    公开

    公开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内燃机技术领域的发动机进气系统,特别是一种增压发动机进 气门升程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汽油发动机的气门升程是固定不可变的,也就是凸轮轴的凸轮型线只 有一种,这就造成了该升程不可能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都得到良好响应。 传统汽油机发动机的气门升程即凸轮型线设计是对发动机在全工况下的平衡性选 择,其结果是发动机既得不到最佳的高速效率,也得不到最佳的低速扭矩,但得 到了全工况下最平衡的性能。可变气门升程的采用,使发动机在高速区和低速区 都能得到满足需求的气门升程,从而改善发动机高速功率和低速扭矩。

经过对现有技术文献的检索发现,中国专利号申请号200910190522.1,专利名称: 一种可变气门升程的液压阀机构,该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气门升程可变的装置,能较好 地兼顾发动机的高低转速工况。但是其设计是利用的液压机构,对密封性要求很高,密 封不严的话容易造成液体渗漏;而且由于液体存在一定的可压缩性,气门升程变化的响 应速度有一定的延迟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增压发动机进气门升程调节装置,能 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包括:包括气缸、活塞、气缸盖、进 气道、排气道、进气门下段、排气门、压气机进气管、压气机、发动机进气管、发动机 排气管、涡轮、涡轮出气管、容积腔、移动体、贯穿管、移动块、弹簧、连接管和进气 门上段,活塞安装在气缸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与气缸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进气道的出气口、 排气道的进气口均与气缸盖相连通,压气机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机进气管的出气 口、发动机进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进气管的出气口与进气道的进气口相连接, 涡轮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的出气口、涡轮出气管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 气管的进气口与排气道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下段的下端面、排气门的下端面均在燃 烧室内,移动体安装在容积腔内并与容积腔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贯穿移动体的上 下两壁面,移动块安装在贯穿管内并与贯穿管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动块的下端面为平 面,移动块的上端面为斜面,进气门上段穿过容积腔的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内,进气门 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密封接触,进气门下段穿过容积腔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 管内,进气门下段的上端面与移动块的下端面密封接触,移动体的右壁面通过弹簧与容 积腔的右壁面相连接,连接管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容积腔的左壁面相连通。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中容积腔的横截面为长方形,贯穿管为等截面圆管。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和移动块可以在容积腔内左右移动,移动块也可以在贯穿管内 跟随着进气门上段和进气门下段一起上下移动。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低时,移动体 在弹簧的弹性作用下向左移动,则移动块也同时向左移动,进气门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 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进气门下段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升程变 小。当发动机排气管内压力较高时,移动体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移动块也同时向右移 动,进气门上段的下端面与移动块的上端面相对滑动,进气门下段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 向下移动,从而使进气门升程变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为:本发明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即能 实现气门升程的连续可变,又能使气门升程变化的响应速度较快,而且不需要专门的控 制机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气缸,2、活塞,3、汽缸盖,4、进气道,5、排气道,6、进气门下段, 7、排气门,8、压气机进气管,9、压气机,10、发动机进气管,11、发动机排气管, 12、涡轮,13、涡轮出气管,14、容积腔,15、移动体,16、贯穿管,17、移动块, 18、弹簧,19、连接管,20、进气门上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发明技术方案为前提, 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包括:包括气缸1、活塞2、气缸盖3、进气道4、排气 道5、进气门下段6、排气门7、压气机进气管8、压气机9、发动机进气管10、发动机 排气管11、涡轮12、涡轮出气管13、容积腔14、移动体15、贯穿管16、移动块17、 弹簧18、连接管19和进气门上段20,活塞2安装在气缸1所围成的空间内并与气缸1 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进气道4的出气口、排气道5的进气口均与气缸盖3相连通,压气 机9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压气机机进气管8的出气口、发动机进气管10的进气口相连接, 发动机进气管10的出气口与进气道4的进气口相连接,涡轮12的进出气口分别与发动 机排气管11的出气口、涡轮出气管13的进气口相连接,发动机排气管11的进气口与 排气道5的出气口相连接,进气门下段6的下端面、排气门7的下端面均在燃烧室内, 移动体15安装在容积腔14内并与容积腔14的内壁面密封接触,贯穿管16贯穿移动体 15的上下两壁面,移动块17安装在贯穿管16内并与贯穿管16的内壁面密封接触,移 动块17的下端面为平面,移动块17的上端面为斜面,进气门上段20穿过容积腔14的 上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6内,进气门上段20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7的上端面密封接触, 进气门下段6穿过容积腔14的下壁面并伸入贯穿管16内,进气门下段6的上端面与移 动块17的下端面密封接触,移动体15的右壁面通过弹簧18与容积腔14的右壁面相连 接,连接管19的两端分别与发动机排气管11、容积腔14的左壁面相连通,容积腔14 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所述贯穿管16为等截面圆管。

在本发明中,移动体15和移动块17可以在容积腔14内左右移动,移动块17也可 以在贯穿管16内跟随着进气门上段20和进气门下段6一起上下移动。当发动机排气管 11内压力较低时,移动体15在弹簧18的弹性作用下向左移动,则移动块17也同时向 左移动,进气门上段20的下端面与移动块17的上端面相对滑动,进气门下段6在压紧 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使进气门升程变小。当发动机排气管11内压力较高时, 移动体15向右移动并压缩弹簧18,移动块17也同时向右移动,进气门上段20的下端 面与移动块17的上端面相对滑动,进气门下段6在压紧弹簧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从而 使进气门升程变大。

去获取专利,查看全文>

相似文献

  • 专利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获取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