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ODP Hole 1115B from Solomon Sea,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2h】

Oxygen and Carbon Isotope Stratigraphic Records of ODP Hole 1115B from Solomon Sea,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机译:赤道西太平洋所罗门海ODP孔1115B的氧气和碳同位素地层记录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abstract]]西太平洋暖池為全球重要的熱量及水氣來源,為了解西太平洋暖池較長時間尺度的變化,本研究選擇ODP180航次於西太平洋暖池南緣所羅門海域鑽取的1115B岩芯進行浮游性有孔蟲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氧碳同位素分析,建立本區域2.2百萬年以來之古海洋記錄。本岩芯有孔蟲氧同位素記錄反覆出現冰期-間冰期的震盪變化,與Shackleton 等人(1990)發表ODP677底棲有孔蟲氧同位素相似,顯示其氧同位素值的變化主要受冰川消長控制。依據氧同位素值比對,輔以生物地層、古地磁反轉事件,以及亞澳微雷公墨出現層位作為年代參考點,建立了西赤道太平洋2.2百萬年以來氧同素地層第1階至第81階的記錄以及本岩芯之年代模式。岩芯的平均沉積速率為5.8cm/kyr,且呈現沉積速率減緩但碳酸鈣比例增加的趨勢,可能與Woodlark Basin的張裂活動所伴隨的海水深度逐漸增加有關。本岩芯氧同位素年代地層從100kyr週期所過濾出來之濾波則顯現出隨時間變化而有不同之強度,從一百萬年左右開始,氧同位素的100kyr週期成為主要控制週期,且在五十萬年之後到現代,100kyr週期更加明顯,與前人所提到的MPR及MBE事件的特徵吻合,顯示本岩芯適合作為研究此兩事件的材料。在本岩芯中觀測到δ13C數值自氧同位素第13階的極大值1.5?下降至第12階的0.4?,早於氧同位素地層第11階與12階之間的MBE事件的現象,與Wang等人(2003)於南海岩芯中觀測到結果相似,顯示全球碳儲存庫的擾動可能扮演全球氣候變遷的關鍵因素。但本岩芯碳同位素呈現的變化量,與Wang等人(2003)於南海觀測到的變化量並不完全相同,表示碳同位素記錄具有區域性的差異。本岩芯與ODP806岩芯浮游有孔蟲G. sacculifer氧同位素差值自2.2Ma到1.7Ma逐漸減少,自1.7Ma到現代則相對平穩振盪,推測1.7Ma之後,暖池在垂直水體已發展成現代的模式。而本岩芯的氧同位素與岩芯ODP806氧同位素差值呈現明顯地軸傾斜角變化41ky,可能因地軸頃角較小時,南半球中緯度海環環流增強,導致暖水水團疊加至暖池地區,使暖池範圍變大。本研究之浮游有孔蟲氧同位素記錄與全球冰川體積發展有良好的對應,與暖池核心的岩芯ODP806浮游有孔蟲G. sacculifer氧同位素比較顯示水文狀況較暖池中心不穩定,暗示暖池南緣自上次冰期以來鹽度增加,而此效應可能來自蒸發量的增加或因ITCZ偏移所造成的降雨量減少。
机译:[[abstract]]西太平洋暖池为全球重要的热量及水气来源,为了解西太平洋暖池较长时间尺度的变化,本研究选择ODP180航次于西太平洋暖池南缘所罗门海域钻取的1115B岩芯进行浮游性有孔虫Globigerinoides sacculifer氧碳同位素分析,建立本区域2.2百万年以来之古海洋记录。本岩芯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反覆出现冰期-间冰期的震荡变化,与Shackleton 等人(1990)发表ODP677底栖有孔虫氧同位素相似,显示其氧同位素值的变化主要受冰川消长控制。依据氧同位素值比对,辅以生物地层、古地磁反转事件,以及亚澳微雷公墨出现层位作为年代参考点,建立了西赤道太平洋2.2百万年以来氧同素地层第1阶至第81阶的记录以及本岩芯之年代模式。岩芯的平均沉积速率为5.8cm/kyr,且呈现沉积速率减缓但碳酸钙比例增加的趋势,可能与Woodlark Ba​​sin的张裂活动所伴随的海水深度逐渐增加有关。本岩芯氧同位素年代地层从100kyr周期所过滤出来之滤波则显现出随时间变化而有不同之强度,从一百万年左右开始,氧同位素的100kyr周期成为主要控制周期,且在五十万年之后到现代,100kyr周期更加明显,与前人所提到的MPR及MBE事件的特征吻合,显示本岩芯适合作为研究此两事件的材料。在本岩芯中观测到δ13C数值自氧同位素第13阶的极大值1.5?下降至第12阶的0.4?,早于氧同位素地层第11阶与12阶之间的MBE事件的现象,与Wang等人(2003)于南海岩芯中观测到结果相似,显示全球碳储存库的扰动可能扮演全球气候变迁的关键因素。但本岩芯碳同位素呈现的变化量,与Wang等人(2003)于南海观测到的变化量并不完全相同,表示碳同位素记录具有区域性的差异。本岩芯与ODP806岩芯浮游有孔虫G. sacculifer氧同位素差值自2.2Ma到1.7Ma逐渐减少,自1.7Ma到现代则相对平稳振荡,推测1.7Ma之后,暖池在垂直水体已发展成现代的模式。而本岩芯的氧同位素与岩芯ODP806氧同位素差值呈现明显地轴倾斜角变化41ky,可能因地轴顷角较小时,南半球中纬度海环环流增强,导致暖水水团叠加至暖池地区,使暖池范围变大。本研究之浮游有孔虫氧同位素记录与全球冰川体积发展有良好的对应,与暖池核心的岩芯ODP806浮游有孔虫G. sacculifer氧同位素比较显示水文状况较暖池中心不稳定,暗示暖池南缘自上次冰期以来盐度增加,而此效应可能来自蒸发量的增加或因ITCZ偏移所造成的降雨量减少。

著录项

  • 作者

    柯惠親;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1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ko","name":"Korean","id":24}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