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遊戲?狂歡?掙扎:晚清擬舊小說研究
【2h】

遊戲?狂歡?掙扎:晚清擬舊小說研究

机译:游戏?狂欢?挣扎:晚清拟旧小说研究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abstract]]  本論文以晚清擬舊小說為討論重點,企圖勾勒出此種「另類續書」的完整樣貌。自吳趼人《新石頭記》以來,以舊小說為材料,將原書人物放到晚清時空的創意書寫開始蔚為風尚。作者使用「戲擬」手法惡搞書中人物,充滿幽默的趣味與浪漫的狂想。不過,這些看似新編的荒謬故事,實有著強烈的嘲弄感,除了反映特殊氛圍中的特殊圖景,具有豐富的時代意義之外,無形中也與原著產生一場弔詭的對話;可以說,它們是一場「遊戲」,一回「狂歡」,也是一種「掙扎」。  本論文分為六章,各章內容如下:  第一章:「緒論」。首先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從晚清眾多小說中,抽繹出「擬舊小說」這個特殊的類型,並仔細閱讀;接著,進行文獻探討,並作系統性介紹,顯前人研究之奠基與不足,以此再度確定研究範圍之可行性。再者,說明研究材料與範圍,作出「擬舊小說」的明確定義,將屬於「仿作」的小說排除。最後,說明研究方法及步驟,提示本論文之論述方式及每一章節之預期成果,一步步歸結出本論文之學術價值與意義。  第二章:「晚清擬舊小說的興起」。本章旨在說明晚清的政治、出版市場、文化氛圍及文學傳統,這些因素如何提供泥土和養分,使「擬舊小說」大為流行。而作家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又引發何種創作動機,對「舊小說」進行模擬及改造。  第三章:「晚清擬舊小說的敘事手法」。本章著重在形式方面,細續文本之後,將各篇作品一一爬梳整理,統整歸納出不同於傳統小說的敘事模式,輔以敘事學理論,探究「擬舊小說」的敘事手法,分「敘述視角」、「敘述者」、「敘事策略」、「敘事框架」四個部份。  第四章:「晚清擬舊小說的思想意涵」。本章著重在內容方面研究,運用歷史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以「戲擬」理論輔助,探討作者為何而模擬。共分成五個層面敘述:天馬行空的浪漫狂想、虛擬時空的變相譴責、解構顛覆的戲擬遊戲、啟迪民智的文學利器、西方文化的觀照反思。 第五章:「晚清擬舊小說的消亡與影響」。擬舊小說在1909年大量興起,卻又迅速沒落,其中原因為何,實有必要加以討論。再者,擬舊小說所開創的寫作手法,對之後的小說界又有何影響。這是本章所探究的重點。 第六章:「結論」。本章為總結本論文的研究成果,並提供研究展望。
机译:[[abstract]]  本论文以晚清拟旧小说为讨论重点,企图勾勒出此种「另类续书」的完整样貌。自吴趼人《新石头记》以来,以旧小说为材料,将原书人物放到晚清时空的创意书写开始蔚为风尚。作者使用「戏拟」手法恶搞书中人物,充满幽默的趣味与浪漫的狂想。不过,这些看似新编的荒谬故事,实有着强烈的嘲弄感,除了反映特殊氛围中的特殊图景,具有丰富的时代意义之外,无形中也与原著产生一场吊诡的对话;可以说,它们是一场「游戏」,一回「狂欢」,也是一种「挣扎」。  本论文分为六章,各章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首先说明本论文的研究动机与目的,从晚清众多小说中,抽绎出「拟旧小说」这个特殊的类型,并仔细阅读;接着,进行文献探讨,并作系统性介绍,显前人研究之奠基与不足,以此再度确定研究范围之可行性。再者,说明研究材料与范围,作出「拟旧小说」的明确定义,将属于「仿作」的小说排除。最后,说明研究方法及步骤,提示本论文之论述方式及每一章节之预期成果,一步步归结出本论文之学术价值与意义。  第二章:「晚清拟旧小说的兴起」。本章旨在说明晚清的政治、出版市场、文化氛围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如何提供泥土和养分,使「拟旧小说」大为流行。而作家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又引发何种创作动机,对「旧小说」进行模拟及改造。  第三章:「晚清拟旧小说的叙事手法」。本章著重在形式方面,细续文本之后,将各篇作品一一爬梳整理,统整归纳出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模式,辅以叙事学理论,探究「拟旧小说」的叙事手法,分「叙述视角」、「叙述者」、「叙事策略」、「叙事框架」四个部份。  第四章:「晚清拟旧小说的思想意涵」。本章著重在内容方面研究,运用历史研究法及文本分析法,以「戏拟」理论辅助,探讨作者为何而模拟。共分成五个层面叙述:天马行空的浪漫狂想、虚拟时空的变相谴责、解构颠覆的戏拟游戏、启迪民智的文学利器、西方文化的观照反思。第五章:「晚清拟旧小说的消亡与影响」。拟旧小说在1909年大量兴起,却又迅速没落,其中原因为何,实有必要加以讨论。再者,拟旧小说所开创的写作手法,对之后的小说界又有何影响。这是本章所探究的重点。第六章:「结论」。本章为总结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并提供研究展望。

著录项

  • 作者

    楊蕙瑜;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11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code":"zh-tw","name":"Traditional Chinese","id":53}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