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張賢亮《綠化樹》的心理分析
【2h】

張賢亮《綠化樹》的心理分析

机译:张贤亮《绿化树》的心理分析

摘要

張賢亮〈綠化樹〉在1985年出版後,便吸引很多學者的注意,無論在內容及主題方面,學者們均不斷地進行反覆探討。但大部分的學者多採用社會歷史批評的角度出發,企圖發掘小說所反映的社會黑暗面知識分子不容於世、人慾橫流、政治迫害、人性被歪曲等。這方面的研究己相當廣泛及深入,本文若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一來難有所突破,二來恐怕會被他人牽著鼻子走。八十年代起,學者嘗試用西方文學理論來研究中國文學,希望從新的研究途徑,尋求突破,跳出社會歷史批評的規範。在眾多西方理論中,以心理分析最受學者垂青。心理分析主要是根據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對人類心理結構中的無意識方面的強調。據弗洛伊德所說,個人的犬部分精神活動過程是無意識的,而且,人的一切行為根本上都是由我們所說的性慾促動的,弗洛伊德把這種根本 的精神力量稱作 u22力比多u22 (Libido) ,即性能量(Sexual Energy) 。換言之,心理分析運用在文學作品的研究上,可幫助我們深入了解作品主題和象徵意義,避免歷史批評方法過分著重歷史和社會背景,而忽略了文學作品本身的獨立性。因此,本文嘗試用西方的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理論,來對〈綠化樹〉進行分析,希望能從另一角度,探討作品中所流露的性心理,從而理解作品中男、女主角的行為。但弗洛伊德的理論繁多,本論文只選取其中三個最主要的理論 一一 力比多、戀母情結、懷父情結,來分析〈綠化樹〉。據弗洛伊德說,力比多慾望的滿足至少有三種途徑:用理智來克服 (壓抑) ; 投射到異性對象 (投射) ; 升華為藝術形象 (退卻)。章永磷及馬櫻花在故事中正正經歷力比多壓抑、投射、退卻。故選用力比多理論來分析此部作品是最適當的。另外,章永磷在投射的過程中,由於受潛意誠的戀母原慾影響,才會愛上馬櫻花 ; 而馬縷花對章永琇的愛只限於精神上。由於他們的愛建基於精神上,才導致他們的愛無疾而終。所以在選取力比多理論的同時兼取弗洛伊德的戀母、懼父情結的理論作輔助。整篇論文分為五部分,除引論外,先簡述作者生平和〈綠化樹〉 的內容大意 ; 後說 u22力比多u22 、u22戀母情結u22 及 u22懼父情結u22 等理論 ; 接著用以上三個理論分析章永磷的心理變化及行為 ; 最後總結全文。其實,本論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過心理分析,理解中國知識分子性慾被社會禁忌制約下,對他們的行為會有甚麼的影響。
机译:张贤亮〈绿化树〉在1985年出版后,便吸引很多学者的注意,无论在内容及主题方面,学者们均不断地进行反覆探讨。但大部分的学者多采用社会历史批评的角度出发,企图发掘小说所反映的社会黑暗面知识分子不容于世、人欲横流、政治迫害、人性被歪曲等。这方面的研究己相当广泛及深入,本文若再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一来难有所突破,二来恐怕会被他人牵着鼻子走。八十年代起,学者尝试用西方文学理论来研究中国文学,希望从新的研究途径,寻求突破,跳出社会历史批评的规范。在众多西方理论中,以心理分析最受学者垂青。心理分析主要是根据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对人类心理结构中的无意识方面的强调。据弗洛伊德所说,个人的犬部分精神活动过程是无意识的,而且,人的一切行为根本上都是由我们所说的性欲促动的,弗洛伊德把这种根本的精神力量称作u22力比多u22 (Libido) ,即性能量(Sexual Energy) 。换言之,心理分析运用在文学作品的研究上,可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作品主题和象征意义,避免历史批评方法过分着重历史和社会背景,而忽略了文学作品本身的独立性。因此,本文尝试用西方的心理分析法弗洛伊德理论,来对〈绿化树〉进行分析,希望能从另一角度,探讨作品中所流露的性心理,从而理解作品中男、女主角的行为。但弗洛伊德的理论繁多,本论文只选取其中三个最主要的理论 一一 力比多、恋母情结、怀父情结,来分析〈绿化树〉。据弗洛伊德说,力比多欲望的满足至少有三种途径:用理智来克服 (压抑) ; 投射到异性对象 (投射) ; 升华为艺术形象 (退却)。章永磷及马樱花在故事中正正经历力比多压抑、投射、退却。故选用力比多理论来分析此部作品是最适当的。另外,章永磷在投射的过程中,由于受潜意诚的恋母原欲影响,才会爱上马樱花 ; 而马缕花对章永琇的爱只限于精神上。由于他们的爱建基于精神上,才导致他们的爱无疾而终。所以在选取力比多理论的同时兼取弗洛伊德的恋母、惧父情结的理论作辅助。整篇论文分为五部分,除引论外,先简述作者生平和〈绿化树〉 的内容大意; 后说u22力比多u22 、u22恋母情结u22 及u22惧父情结 u22 等理论; 接着用以上三个理论分析章永磷的心理变化及行为; 最后总结全文。其实,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是希望通过心理分析,理解中国知识分子性欲被社会禁忌制约下,对他们的行为会有什么的影响。

著录项

  • 作者

    DENG Shuxian;

  • 作者单位
  • 年度 1996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 中图分类

相似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 专利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