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文OA文献 >是顛三倒四, 還是另有玄機 : 從後現代角度看劉鎮偉三部電影
【2h】

是顛三倒四, 還是另有玄機 : 從後現代角度看劉鎮偉三部電影

机译:是颠三倒四, 还是另有玄机 : 从后现代角度看刘镇伟三部电影

代理获取
本网站仅为用户提供外文OA文献查询和代理获取服务,本网站没有原文。下单后我们将采用程序或人工为您竭诚获取高质量的原文,但由于OA文献来源多样且变更频繁,仍可能出现获取不到、文献不完整或与标题不符等情况,如果获取不到我们将提供退款服务。请知悉。

摘要

九十年代的電影可謂多采多姿,已跳出單一類型片的框架,箇中更不乏出色的作品。劉鎮偉是一個有別於一般商業電影的導演,其著眼點除商業角度的考慮外,還會以有限的空間作出新的嘗試。他的作品常受到很大的爭議性,或被指作「語無倫次」,或被稱讚為「奇思妙想」,毀譽參半之餘,各執一端。正因為他的作品較為複雜,充滿拼湊、戲謔和指涉,更玩樂其中,故不能以一般的評論方法作討論。但他的作品又未至於如徐克、王家衛般風格濃烈,不能以「作者論」的角度去分析。後現代文化角度則對上述拼湊、戲謔的手法曾作出討論,故可藉此作為一個「切入點」,嘗試從另一個角度去觀看他的作品。這篇文章便是從這方 面著手,以他三部具有代表性的電影為例,分析他在塑造一個虛構的故事時所使用的手法,並討論他在一個商業電影制度下,作品中「別具一格」兼「瘋癲好玩」的特性。呈交畢業論文的日子,也就是剛打完「木人巷」,準備下山的時候。在木人巷獨力闖關「吃苦」時,每個人都會有其獨特的經歷和體會,或是發現「前路兇險」寧可「及早抽身」,或是此際才發現「心有餘而力不足」,最好的當然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無論如何,「木人巷」似乎是離開「少林寺」前必需經歷的試煉,縱使到最後得出的結果是焦頭爛額或是半身不遂,但在試煉過程中的 「增進」,亦足可以彌補一切吧!從準備工作到正式下筆至完成為止,感覺是「苦」!起初的無從入手,中段的埋頭苦幹,尾聲的通宵達旦,全都可以用這個字來概括。俗語云「萬事起頭難」,對於一個沒有多少人曾對他作出研究的導演,在資料搜集上自然有一個難度存在。當一點頭緒都沒有時,唯有從一般的電影雜誌著手。這項吃力不討好的工作,費時非常,而且未必能找到合適的資料。礙於圖書館電腦搜查的局限性,最全面 又最愚蠢的方法,莫過於把書架上所有有關香港電影的書本逐一翻閱。當到最後 還是發覺材料不足時,只好從細閱文本處下手了。我相信以一個剛起步「學做」論文的初哥而言,如何把批評的理論「漂亮地」「套用」在材料上,是一個非常苦惱的問題。一次又一次地重看「何謂後現代主義」,希望能從那些苦澀的文字上看到一點蛛絲馬跡,告訴我如何入手。這無疑是跟劉鎮偉的奇思一樣,既天馬行空,又摸不著邊際。從以前的不知 / 略知後現代為何物,到現在充當騙人的「江湖術士」,在一知半解之餘,尚可在同輩面前假惺惺地賣弄一番,也可說是一個進步吧!
机译:九十年代的电影可谓多采多姿,已跳出单一类型片的框架,箇中更不乏出色的作品。刘镇伟是一个有别于一般商业电影的导演,其著眼点除商业角度的考虑外,还会以有限的空间作出新的尝试。他的作品常受到很大的争议性,或被指作「语无伦次」,或被称赞为「奇思妙想」,毁誉参半之余,各执一端。正因为他的作品较为复杂,充满拼凑、戏谑和指涉,更玩乐其中,故不能以一般的评论方法作讨论。但他的作品又未至于如徐克、王家卫般风格浓烈,不能以「作者论」的角度去分析。后现代文化角度则对上述拼凑、戏谑的手法曾作出讨论,故可借此作为一个「切入点」,尝试从另一个角度去观看他的作品。这篇文章便是从这方面着手,以他三部具有代表性的电影为例,分析他在塑造一个虚构的故事时所使用的手法,并讨论他在一个商业电影制度下,作品中「别具一格」兼「疯癫好玩」的特性。呈交毕业论文的日子,也就是刚打完「木人巷」,准备下山的时候。在木人巷独力闯关「吃苦」时,每个人都会有其独特的经历和体会,或是发现「前路凶险」宁可「及早抽身」,或是此际才发现「心有余而力不足」,最好的当然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论如何,「木人巷」似乎是离开「少林寺」前必需经历的试炼,纵使到最后得出的结果是焦头烂额或是半身不遂,但在试炼过程中的「增进」,亦足可以弥补一切吧!从准备工作到正式下笔至完成为止,感觉是「苦」!起初的无从入手,中段的埋头苦干,尾声的通宵达旦,全都可以用这个字来概括。俗语云「万事起头难」,对于一个没有多少人曾对他作出研究的导演,在资料搜集上自然有一个难度存在。当一点头绪都没有时,唯有从一般的电影杂志着手。这项吃力不讨好的工作,费时非常,而且未必能找到合适的资料。碍于图书馆电脑搜查的局限性,最全面 又最愚蠢的方法,莫过于把书架上所有有关香港电影的书本逐一翻阅。当到最后 还是发觉材料不足时,只好从细阅文本处下手了。我相信以一个刚起步「学做」论文的初哥而言,如何把批评的理论「漂亮地」「套用」在材料上,是一个非常苦恼的问题。一次又一次地重看「何谓后现代主义」,希望能从那些苦涩的文字上看到一点蛛丝马迹,告诉我如何入手。这无疑是跟刘镇伟的奇思一样,既天马行空,又摸不着边际。从以前的不知 / 略知后现代为何物,到现在充当骗人的「江湖术士」,在一知半解之余,尚可在同辈面前假惺惺地卖弄一番,也可说是一个进步吧!

著录项

  • 作者

    CHEN Haiyan;

  • 作者单位
  • 年度 2002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 中图分类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