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沙漠地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093篇,会议文献有206篇,学位文献有247篇等,沙地、沙漠地的主要作者有耿国彪、袁立敏、闫德仁,沙地、沙漠地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兰州沙漠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了对腾格里沙漠南缘不同厚度、不同高度的机械化草沙障防风固沙进行效益研究,探索不同规格机械化草沙障的防风固沙效益。通过测定不同规格机械化草沙障的孔隙度、沙障内...
2.[期刊]
摘要: 流动沙地铺设沙障后土壤种子库变化对自然植被恢复评价和有效预测生态恢复进程具有重要作用。采用野外取样和温室内发芽测定方法,研究了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风蚀坑铺...
3.[期刊]
摘要: 不同类型沙障具有不同的阻沙效果,其适用性存在较大差异。本研究以稻草帘、抗老化编织袋、尼龙网、黏土、玉米秸秆、麦草和芦苇秸秆等为原料设置沙障,综合分析沙障防风固...
4.[期刊]
辽宁西北沙漠化地区土壤植被分布及沙漠化成因分析——以彰武试验区为例
摘要: 辽宁省西北部沙漠化地区是农牧交错的特殊生态过渡区,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对荒漠化成因进行分析,有利于加速控制沙漠化,恢复和建立人造植被,为荒漠化事业提供有力的...
5.[期刊]
摘要: 以浑善达克沙地东南缘樟子松人工林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平坡地(0~5°)、阳陡坡底(26~35°)、阳陡坡中、坡顶、阴陡坡中、阴陡坡底)樟子松人工林生...
6.[期刊]
摘要: 以甘肃古浪振发光伏电场为例,对比分析了光伏电场内外气温、风速、太阳辐射等的差异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沙漠光伏可大量转化太阳辐射,有效调节沙漠地表热力平...
7.[期刊]
摘要: 以奈曼旗为研究对象,选择干燥度指数、起风沙天数、土壤粉砂含量、植被覆盖度和坡度5个因子为评价指标,将研究区划分为极敏感、高度敏感、中度敏感、轻度敏感和不敏感5...
8.[期刊]
摘要: 在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是造成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化学固沙由于能够迅速固定流沙表面、减少风蚀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化学固沙在治理沙化土地方面...
9.[期刊]
摘要: 河西走廊是甘肃省的农业大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人工植被建设对减缓荒漠化进程,对保持水土和保护河西地区更好更稳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文章分析河西走廊荒漠区和祁连山...
10.[期刊]
摘要: 以沙土地中自然光照条件下生长的绿芦笋为研究对象,选育抗旱性强、色泽光鲜浓绿、品性好、产量高的冠军和阿波罗品种进行栽培试验,探讨高效的育苗、定植技术以及及时补苗...
11.[期刊]
摘要: 对浑善达克沙地平缓沙地和风蚀坑的黄柳再生沙障生长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黄柳再生沙障建植技术体系中插穗个体指标的适宜值.研究结果表明:平缓...
12.[期刊]
摘要: 针对芦苇高立式沙障在制作过程中难以快速梳理整形的问题,设计了以机械臂主导的末端齿式执行梳理机构.结合芦苇物料的特性,对末端执行器的关键部件梳齿进行设计,得到可...
13.[期刊]
摘要: 对我国沙化土地治理研究领域1980-2019年发表的文献进行统计,运用文献定量分析法,借助Noteex-press3.2软件,揭示了该研究领域近39年来文献在...
14.[期刊]
摘要: 采用效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进行评价至关重要.本研究以陕北风沙草滩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借助工程手段对项目区内田、水、路、林进行重...
15.[期刊]
摘要: 和田地区光热资源丰富、生物资源种类多、未利用土地和沙漠面积广大,为沙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环境条件和空间.文章以肉苁蓉产业为例,从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其他产品...
16.[期刊]
摘要: 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是巴丹吉林沙漠常见的小乔木,其林下沙质土壤对梭梭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巴丹吉林沙漠东缘的塔木素野生...
17.[期刊]
摘要: 培养料发酵后栽培平菇,能够有效抑制霉菌的滋生,提高菌袋的成活率,但其抑菌机制尚不清楚.以玉米芯为主料研究发酵料浸提液对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
18.[期刊]
摘要: 沙土漏水漏肥、结构松散且水土流失严重,采用砒砂岩风化物对其进行有效改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质量、促进资源利用.为了筛选出对沙土改良效果较好的复配比,选取...
19.[期刊]
摘要: 固沙材料是化学固沙措施的核心,伴随材料学科的快速发展,固沙材料变得丰富,具有抗风蚀、保持水分、促进植物生长等多功能一体的固沙材料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介绍了固沙剂...
20.[期刊]
摘要: 利用榆林市1994-2019年土地荒漠化、沙化监测数据及相关文献,分析研究了榆林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现状及动态规律,同时从自然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分析了荒漠化演变原因...
1.[会议]
摘要: 目前国内外城市污泥堆肥用作土地改良剂主要集中在农田、林地、园林以及采煤场、尾矿堆、城市垃圾填埋场等退化土地的修复领域,其中有关其在退化沙荒地土壤的改良应用较少...
2.[会议]
摘要: 本研究采用遥感与GIS相结合的方法,以正镶白旗耕地资源为研究对象,对耕地荒漠化进行定量分析.具体采用目前较新的方法即构造Albedo-NDVI特征空间,分析地...
3.[会议]
摘要: 稀土是我国的一种重要矿产资源,但稀土采选会产生大量的尾砂,严重影响生态环境.桉树是江西省稀土矿区尾砂地植被恢复常用的树种.为科学分析和评价桉树在稀土尾砂治理过...
4.[会议]
摘要: 随着稀土研究的深入和需求量的增加,离子型稀土矿山的开采工艺复杂多样,开采中产生大量酸性溶液,造成土壤呈现不同的酸性特征.本文研究人工模拟稀土尾砂废弃地土壤酸性...
5.[会议]
摘要: 为研究寻离子型稀土尾矿砂地植被恢复主要限制因子,在江西省寻乌县稀土尾矿区,不同区域的同林龄桉树林(EP)、毛竹林(PP)、桉树铁芒萁次生林(EPD)、桉树毛竹...
6.[会议]
摘要: 为揭示乌兰布和沙漠不同下垫面冬季沙尘通量的垂直分布,在野外实地监测的基础上对乌兰布和沙漠3种下垫面冬季沙尘输沙量进行测量分析,结果表明:近地表0~100cm内...
7.[会议]
摘要: 为科学治理黄河乌兰布和沙漠沿岸风沙入黄问题,以该河段沿线流沙为对照,开展了麦草沙障、沙柳沙障、葵花杆沙障和梭梭林为代表的工程与植物固沙实验,对不同治理措施下的...
8.[会议]
摘要: 青海生态环境保护第一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青海最大潜力和最大价值是生态.荒漠化是青海生态的最主要问题之一,青海省荒漠化土地面积为1903.58万hm2,占全省国...
9.[会议]
摘要: 土地荒漠化是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是危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灾难.土地荒漠化的发生,破坏了生态环境,威胁人类生存空间,影响了社会和谐与安定.荒漠化的发展使生物...
10.[会议]
摘要: 神东煤炭矿区地处中国西北半干旱严重风水复合侵蚀恶劣的荒漠化生态环境,矿区煤炭井田范围内的风蚀、水土流失侵蚀危害对矿区开发生产和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成了巨大...
11.[会议]
摘要: 由于科尔沁沙地处于农牧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土壤机制不稳定、风势强劲,风与干旱同期,一遇大早沙地沙化程度加剧。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生态修复并建设智慧、生态、美丽、...
12.[会议]
摘要: 根系是植物的重要器官,林木根系的形态与分布一方面是由树木本身的遗传特性所决定的,另一方面受土壤生态环境条件,尤其是水分、通气状况的强烈影响。不同学者对不同沙地...
13.[会议]
摘要: 水是毛乌素沙地这一地区植被恢复的制约性因子,本文采用盆栽的方法,采用4个水分梯度处理盆栽油蒿,从6:000-18:00,用Li-6400便携式光合仪(美国)测...
14.[会议]
摘要: 加强荒漠化沙化综合治理,是建设生态文明、改善沙区生态和民生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选择.本文介绍了防沙治沙的新技术—治沙植生模袋及植生模袋技术,...
15.[会议]
摘要: 青海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也是控制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还是区域内最重要的气候调节器.沙漠化是青海湖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湖周沙...
16.[会议]
摘要: 截止2018年底,治理沙地795.32万亩.据第五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显示,我市沙化土地总面积为1917.58万亩,较2004年呈现持续缩减、效果明显的...
17.[会议]
摘要: 沙障是重要的物理固沙方法.羽翼袋沙障是按照底袋固定流沙和袋上的羽翼在风中的波动削弱风速而设计出来的组合沙障,已获得授权的专利.本实验针对羽翼袋沙障,在4种风速...
18.[会议]
摘要: 本文叙述了吉林省西部沙化土地分布范围、两大沙地分布的现状及沙化土地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危害、沙化土地的治理现状,根据在西部调查了解的情况提出几种治理沙化土地模...
19.[会议]
摘要: 土地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空间载体,沙地是生态功能较低的土地利用类型,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沙地,对改善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界定显性沙土和隐...
20.[会议]
摘要: 为分析通辽市平原区土地沙化风险性,指导土地沙化治理工作,本文以模型分析技术为支撑,进行研究区土地沙化风险评价.在对研究区生态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土地沙化风险评...
1.[学位]
摘要: 机械沙障固沙是荒漠化防治的一种主要工程措施,在流沙治理及植被恢复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沙柳沙障是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使用的植物沙障,可降解聚乳酸(P...
2.[学位]
摘要: 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健康状况与绿洲的生态安全密切相关。由于人类的干扰,加之自然环境的变化,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绿洲荒漠过渡带的植被出现了大面积衰败和死亡的现象,绿...
3.[学位]
摘要: 随着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的加剧,风沙流运动对农田、交通、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人类与土地荒漠化的斗争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并提出了一批富有成...
4.[学位]
摘要: 随着近年来土地荒漠化的加剧,风沙流运动对农田、交通、居民点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在人类与土地荒漠化的斗争过程中,科技工作者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探索并提出了一批富有成...
5.[学位]
摘要: 鄱阳湖湖滨带所形成的沙化土地是南方地区典型的沙化区域,在土壤生态系统中具有地域独特性和区域生态脆弱性的特点。在自然环境变化和人为活动中,导致了鄱阳湖湖滨带的沙...
6.[学位]
摘要: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区,由于当地生态环境脆弱以及不合理的人类活动,沙漠化问题已成为最重要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之一。在土地沙漠化的过程中,土地利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
7.[学位]
摘要: 在风沙活动过程中,土壤质地粗化、养分流失、生产力下降等均会影响荒漠-绿洲过渡带斑块植被的生长。这些植被一旦遭到破环,将很难自然修复,并且严重地影响着过渡带的生...
8.[学位]
摘要: 为提供具有良好固沙植生能力的固沙材料,有效控制土地沙漠化,本文根据青藏高原沙漠化地区沙生植物特性与生长环境,通过不含固沙材料沙化植生试验,筛选出了适合青藏高原...
9.[学位]
摘要: 近年来在防风固沙、固土护坡、保持水土、防治土壤侵蚀方面,植物固土措施已成为重要手段。针对植物根-土复合体,室内剪切试验时存在土体振动等问题;现场剪切试验时存在...
10.[学位]
摘要: 土地沙化已经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发展所面临的大问题,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也是学科研究热点。受地域与环境的影响,沙化治理南北方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北方主要有生物与工...
11.[学位]
摘要: 采用室内盆栽试验,研究两种水分条件下(足量供水与限量供水)施加五种(0.00%、0.10%、0.20%、0.30%、0.40%)保水剂浓度对狗牙根、高羊茅萌发...
12.[学位]
摘要: 本研究以江西省新建县的沙土为研究对象,以江西省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污泥和江西农业大学苗圃基地林地土壤为试验材料,通过室内淋溶模拟实验,淋溶不掺杂林地土壤,施用不同...
13.[学位]
摘要: 沙物质作为沙漠和沙地发生、发展的物质基础,其基本特征是由沙源物质的初始性质和风力搬运改造过程决定的。研究分析沙物质基本特征,对于探究其来源、侵蚀-搬运-堆积的...
14.[学位]
WEPP模型在岩溶石漠化地区适用性评价——以关岭享乐小流域为例
摘要: 岩溶石漠化区的土壤侵蚀已成为中国西南地区极其严重的生态灾难,制约着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土壤侵蚀模型是土壤侵蚀研究的前沿领域,也是分析土壤侵蚀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
15.[学位]
摘要: 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比较脆弱,土地荒漠化及植被退化问题明显,加强荒漠植物保护和提高荒漠系统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荒漠植物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植物之间相互影响,对...
16.[学位]
摘要: 荒漠藻类作为一类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生物类群,在荒漠化综合治理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荒漠藻结皮具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侵蚀、改善土壤质量和物种拓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