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植物分类学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44篇,会议文献有40篇,学位文献有101篇等,古植物分类学的主要作者有罗志文、何承全、刘陆军,古植物分类学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调查武夷山市洋庄茶区水仙茶树丛枝真菌(AMF)侵染特征及AMF多样性,采用醋酸-墨水法测定水仙茶树AMF侵染率,应用湿筛-倾斜蔗糖离心法对根际土壤中的AMF...
2.[期刊]
摘要: 对采自青藏高原东南地区的212份地衣标本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化学显色反应法鉴定出松萝属8种:长松萝、拟长松萝、粗皮松萝、灌松萝、亚灌松萝、花松萝、须...
3.[期刊]
青藓科(Brachytheciaceae)植物假鳞毛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摘要: 青藓科是侧蒴藓类植物中种类最为丰富、分类学问题较多的类群之一。以青藓科19属、44种,594份标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假鳞毛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青...
4.[期刊]
摘要: 以充分发掘黄土高原地区乡土地被植物为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构建了乡土地被植物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该...
5.[期刊]
摘要: 金花茶组植物是山茶科家族中唯一具有金黄色花瓣的种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药用价值和科研价值,被称为“茶族皇后”“植物界的大熊猫”。金花茶具有极高的经济效益、社...
6.[期刊]
摘要: 在新疆若羌县祁曼塔格地区的水泉子沟附近原蓟县系狼牙山组中首次发现了瘤状通古斯叠层石相似形Tungussia cf.nodosa Semikhatov和有疑问的...
7.[期刊]
摘要: 蛇足石杉是一种古老的蕨类植物,具有非常重要的药用价值,该试验以蛇足石杉的孢子为外植体进行离体繁殖以提高繁育速度,通过孢子不同接种方式及不同初代、增殖、生根培养...
8.[期刊]
摘要: 通过对巧家盆地钻井岩心和河流阶地孢粉样品进行系统鉴定和特征分析,探讨巧家盆地早更新世中期以来的古植被古气候变化过程。研究区各孢粉样品普遍表现为:针叶树种以暖干...
9.[期刊]
贵州都匀下泥盆统蟒山群Zosterophyllum 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新材料及其古地理意义
摘要: Zosterophyllum(工蕨属)是早期陆生植物的代表性类群之一,全球广泛分布。Z.australianum(澳大利亚工蕨)产自华南和澳大利亚,是东北冈瓦...
10.[期刊]
摘要: 抗生素在水环境中残留带来的环境隐患不容小觑,作为一种新型的环境污染物,急需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将其去除。近几年,微藻水处理技术受到广泛关注,其对抗生素的去除有一...
11.[期刊]
摘要: 2021年8月于吉林省白山市和吉林市内采集标本,新鲜子实体的生境及宏观形态照片采用佳能80D相机拍摄,详细记录其形态特征后,将新鲜的子实体置于电热鼓风干燥箱中...
12.[期刊]
摘要: 为查明达坂城山区地衣物种多样性及其分布特征,在研究区不同海拔设置样地,开展了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达坂城山区地衣共有68种,隶属11目23科38属...
13.[期刊]
摘要: 毛尖紫萼藓(Grimmia pilifera)是典型石生耐旱藓类,水分是其生存繁衍的关键影响因素。为探究微生境对毛尖紫萼藓水分生理的影响,在安徽省大龙山国家森...
14.[期刊]
摘要: 西藏高原黄蘑菇是一种营养物质十分丰富的具有高原特色的野生植物资源,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并且具有高纤维、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本文对西藏林周地区黄...
15.[期刊]
摘要: 比较了紫叶李胶与市售桃胶在理化性质方面的差异,探究了紫叶李胶对小球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市售桃胶,紫叶李胶具有溶解度大、可溶性多糖含量高、可溶性蛋白质...
16.[期刊]
摘要: 比较单盐引发和混盐引发处理方式对黄花草木樨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引发方式均不同程度地增加了黄花草木樨幼苗生长、生物量积累,混合盐溶液引发的效果略优于单...
17.[期刊]
摘要: 探讨重庆市綦江区观音桥剖面早奥陶世特马豆克阶藻类增长及其指示意义.通过对观音桥剖面连续发育的奥陶纪地层进行镜下藻类统计研究,并结合其他学者关于奥陶纪的古大洋及...
18.[期刊]
摘要: 在搜集文献、野外调查和采集标本的基础上,对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成分及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紫金白溪省级自然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3科59...
19.[期刊]
贵州莱氏藓属(中文,新拟名)Lewinskya分布新纪录及附生特征
摘要: 木灵藓科(Orthotrichaceae)新属——莱氏藓属(中文,新拟名)Lewinskya在中国的研究报道鲜见.采集贵州省57份苔藓标本进行研究,发现中国莱...
20.[期刊]
摘要: 为了完善有关裂叶苔科植物孢子、弹丝和油体的研究,为该科植物的分类提供详细的资料,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裂叶苔科(Lophoziaceae)11种植物的孢...
1.[会议]
摘要: 林木共生真菌主要包括与根系建立共生关系的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和内生真菌(Endophytic fungi).已有的研究揭示出这两类真...
2.[会议]
摘要: 尽管当前标本没有保存完整的茎、根状茎和繁殖器官,但茎顶端成对着生扇形叶片,茎较纤细,叶膜较薄,叶脉二歧分叉等显示了水生薄囊藏类植物的特点。通过与己知水生薄囊蔗...
3.[会议]
摘要: 在地球早期生命演化过程中,叠层石-微生物席生态系统主宰地球海洋近30亿年,叠层石作为微生物岩的一种,是一种特殊的生物沉积构造,其中记录了大量的微生物、环境、地...
4.[会议]
摘要: 对贵州盘县矿区晚二叠世宜威组底砾岩中发现的植物化石标本进行了系统描述,该茎是国内首次发现的保存较为完整(髓和木质部均较好保存),次生木质部基本为梯形具缘纹孔的...
5.[会议]
摘要: 本文对贵州江口埃迪卡拉系庙河生物群,寒武系牛蹄塘生物群、把榔动物群、都匀阶中上部“清虚洞组”及凯里生物群均有宏观藻类进行了研究,其中江口庙河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
6.[会议]
摘要: 叠层石的发现距今已经有200多年历史,在此期间,人们对叠层石的认识也逐渐加深.叠层石是以蓝藻为主的微生物,在生长和新陈代谢活动过程中粘附和沉淀矿物质或捕获矿物...
7.[会议]
摘要: 朝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化石产地,被科学界誉为“世界级古生物化石宝库”。文章用叠层石理论分析了朝阳木化石中的凤尾石的成因,介绍了形成方式及形态。
8.[会议]
摘要: 准噶尔盆地南缘安集海河组过去被认为是始新世或始新世—渐新世的湖相沉积.本文通过对12个露头和井下剖面100多个样品中产出的沟鞭藻化石较系统的研究,共鉴定出沟鞭...
9.[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松萝属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的松萝属地衣共有22...
10.[会议]
摘要: 本文首次从蕨类植物的狗脊(Cibotium barometz)根、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共计14株,经形态观察,鉴定出7个属.研究表明狗脊不同部位内生真菌的...
11.[会议]
摘要: 一个全矿化的杉科种子球果Cunninghamiostrobus minor sp.nov.被描述于内蒙古科尔沁右翼中旗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种子球果为同带叶小...
12.[会议]
摘要: 藻类是水生生态系统主要的初级生产者,广泛存在于各种天然水体中,它种类繁多,个体小生长迅速,地球上90%的光合作用由藻类植物完成,它在维持水生生态正常运转和全球...
13.[会议]
摘要: 山西保德扒楼沟剖面是我国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晚古生代一条重要的地层剖面,位于山西省保德县南,距县城约30km。经统计,研究区这一时期地层含植物化石10属22种,科...
14.[会议]
摘要: 叠层石学科是在迂回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经中国前寒武纪古生物学家的共同努力,我国叠层石研究取得多项成就,主要有:建立了华北元古宙叠层石组合序列;对某些新元古...
15.[会议]
摘要: 叠层石的形成取决于建造生物类型和沉积环境的影响和控制。仑山组的叠层石与元古代叠层石微相特征差异很大,生物钻孔作用是破坏叠层石保存和生长的重要因素。仑山组叠层石...
16.[会议]
伊迪卡拉纪印痕化石是陡山沱期宏体藻类的固着器吗?——Hiemalora与Gesinella的对比研究
摘要: Hiemalora是一类广为分布的伊迪卡拉纪圆盘状印痕化石,周围具流苏状突起,曾被解释为似水母动物,或某种叶状生物的固着器官,但以往罕见其与叶状生物体共同保存...
17.[会议]
摘要: 近期,作者等在河南省西部的登封关口和王窑剖面发现大量寒武纪叠层石,叠层石露头新鲜,宏体形态特征明显,类型丰富,共出露18层,宏观形态主要有半球状、圆柱状、锥柱...
18.[会议]
华北地区中元古代下马岭组黑色页岩和碳酸盐岩叠层石的微生物组成和沉积环境特征
摘要: The Xiamaling Formation (~1.36 Ga) in North China is characterized by black sha...
19.[会议]
摘要: 采用GC~MS分析了圆柏、龙柏、白皮松、雪松、香榧和侧柏的挥发油化学成分,并用其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进行体外抗菌杀菌实验,...
20.[会议]
摘要: 目前已知全世界苔类植物约有40科250属和5 000~8 000种,藓类植物约有80科500属和18 000种.由于苔藓植物的个体小,分类难度较大、部分种类的...
1.[学位]
摘要: 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分布是生态学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其研究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以中国155个自然保护区的种子植物丰富度数据为基础,使用逐步...
2.[学位]
摘要: 叠层石是蓝绿藻(或蓝细菌)等微生物群体通过微生物席对外来沉积物进行捕捉、粘附及碳酸盐的沉淀而形成的一种生物沉积构造。叠层石广泛发育在寒武纪及前寒武纪碳酸盐岩之...
3.[学位]
基于cpDNA对大白刺(Nitraria roborowskii)的谱系地理研究
摘要: 更新世以来,全球气候变冷并出现周期性的冰期-间冰期交替,这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这种影响可以在植物的遗传结构上留下痕迹。来自孢粉的证据表明,中国西北地...
4.[学位]
摘要: 种群是在同一时间内分布于同一区域内具有异质性的同种个体的集合,是物种的外在表现。在环境的变化下不仅个体表型特征之间相互协调表现出个体适应性,而且异质性的个体间...
5.[学位]
摘要: 本文以芹菜坪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为研究对象,在深入调查和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从物种多样性、科属区系分析、地理联系、特有现象等方面对保护区植物区系进...
6.[学位]
比较基因组学可视化工具Geno2Cir及其在裸子植物叶绿体基因组比较的应用
摘要: 近年来,海量的因组数据令传统的数据可视化方法显得束手无策。如何更加高效、方便的进行基因组水平上的比较和数据可视化是摆在当今生物信息学家面前的一大课题。Circ...
7.[学位]
摘要: 山东省彭庄煤田二叠系上部石盒子组孢粉组合及其特征研究程度较低,缺乏系统和综合性的研究成果;淄博石盒子组露头地区也尚未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细致的古生物地层工作,研究...
8.[学位]
摘要: 本文以叠层石与沉积环境的关系为主线,以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为手段,应用“将今论古”的现实主义原理,从叠层石的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叠层石的宏观形态特征、微观纹层和...
9.[学位]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对不同形态铁的吸收和利用
摘要: 铁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所必需的微量元素,直接参与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还原、氮气的固定、叶绿素的合成等生物化学反应。铁的供应对浮游植物的生物量、生长率...
10.[学位]
摘要: 种子作为农业生产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植株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种子的质量。种子的萌发和休眠在植物的个体生长发育中处于初期阶段,是一个至关重要...
11.[学位]
摘要: 薹草属(Carex L.)有2000种以上,在中国约500种,是被子植物中分类最困难的类群之一。进一步理解薹草属植物的系统发育及其分布特征对于维管植物分类研究...
12.[学位]
摘要: 霉菌作为丝状真菌,遍布自然界。人们常常“谈霉色变”,主要是由于其巨大的危害性。霉菌可以造成食品和生活用品霉变,植物和动物的病害,甚至能产生化学类致癌毒素。霉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