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大地测量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082篇,会议文献有86篇,学位文献有150篇等,动态大地测量的主要作者有许才军、伍吉仓、党亚民,动态大地测量的主要机构有武汉大学测绘学院、西安测绘研究所、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2018年8月磁暴期间北斗GEO卫星电离层TEC时空变化分析
摘要: 基于北斗GEO卫星独有的静地特性,本文利用其观测数据提取电离层TEC进行磁暴期间电离层TEC时空变化研究。同时利用全球电离层格网图GIM值进行试验对比,结果表...
2.[期刊]
基于ICEEMDAN与环境负载的GNSS坐标时序非线性形变去除
摘要: 非线性形变影响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坐标时序精度.采用改进的自适应噪声总体集合经验模态分解(ICEEMDAN)和环境负载改正相结合的方法开展GNSS测站...
3.[期刊]
基于时序InSAR和GPS技术的北京平原区地表三维形变场特征
摘要: 文中采用InSAR与GPS技术相结合,获取了北京平原区时序地表三维形变场信息,分析了其分布特征与演化规律。研究表明:(1)北京平原区在抽水引发的第四系附加应力...
4.[期刊]
摘要: 渤海海域溢油事件频发,所以进行海洋溢油风险时空特征分析,对于开展卫星遥感溢油精确监测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采用多源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数据,提取渤海海域船舶及石油平台...
5.[期刊]
摘要: GNSS是实时定位导航最重要的方法,精密卫星轨道钟差产品是GNSS高精度服务的前提。国际GNSS服务中心(IGS)及其分析中心长期致力于GNSS数据处理的研究...
6.[期刊]
摘要: 针对顶点成分分析方法无法实现复杂地表环境下的高光谱影像端元精确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空谱协同多尺度顶点成分分析的端元提取方法,通过影像空谱特征融合和聚类分割...
7.[期刊]
摘要: 智能手机为基于公众科学的水质监测提供了新的手段,但是目前还缺乏基于智能手机拍摄的水体影像的水质参数反演的系统性研究。针对这种情况,本文首先构建了基于水面数码照...
8.[期刊]
摘要: 云遮挡对高光谱影像的应用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现有云去除方法通常利用时域近邻的同源影像提供辅助信息。然而,高光谱影像(如GF-5和EO-1高光谱影像)较低的时...
9.[期刊]
摘要: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快速发展,遥感对地观测数据获取量与日俱增。在对海量遥感数据的特征提取与表征上,基于深度学习的智能遥感影像解译技术展现出了显著优势。然而,...
10.[期刊]
摘要: 作为光纤陀螺误差的重要组成部分,随机噪声严重影响着光纤陀螺的精度,对光纤陀螺随机噪声进行准确建模和补偿是提升陀螺精度的有效方式。本文针对光纤陀螺随机噪声的复杂...
11.[期刊]
摘要: 随着人类空间探测技术的不断发展,月球与深空探测已成为测绘遥感科学与技术的前沿和新战场。在多类型深空探测任务的驱动下,测绘遥感技术也得到了新的发展。本文结合国内...
12.[期刊]
摘要: 利用Hector软件解算山西地区10个陆态网络连续站2010-11~2021-01的观测数据,得到连续站坐标残差时间序列,并确定最优噪声模型及修正后的速度场。...
13.[期刊]
摘要: 针对建筑物变化检测中传统神经网络方法易产生锯齿形边界,难以准确识别密集建筑物区域变化地物边界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体、边缘分解与重组网络的变化检测方法。该...
14.[期刊]
摘要: 在轨几何标定是卫星实现高精度定位的关键环节。本文基于宁夏1∶2000数字化定标场采用前方交会与后方交会交替迭代的方式对双线阵相机标定参数进行整体解算,实现了高...
15.[期刊]
摘要: 目前广泛采用GNSS-A联合技术进行海底基准站定位,高精度位置反演通常基于声速剖面数据采用等梯度声线跟踪方法实现。但该方法使用的离散声速剖面忽略了声速结构的时...
16.[期刊]
摘要: 目前沿海沉降监测通常用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定位技术测量,然而其反映的是站点基底下方的沉积物沉降情况,对于站点基底以上的沉降信息则无法获知。而沿海地区由...
17.[期刊]
摘要: 高分十四号卫星是我国目前测绘精度最高的卫星之一,采用了先进的多载荷一体化对地观测技术,主要用于全球范围内高精度定位和测制1∶10 000比例尺地理信息产品。本...
18.[期刊]
摘要: 针对当前非航海TIN-DDM自动综合算法无法充分顾及海底地形形态识别的准确性及海底地形特征维护的充分性等问题,本文在分析TIN-DDM滚动球变换概念的基础上,...
19.[期刊]
摘要: 城市活动结构在居民出行过程中会产生动态变化,发现城市活动结构已经成为城市地理学、交通地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于城市规划与管理、公交线路调配、流量估计等具有重要...
20.[期刊]
顾及地表散射贡献与多基线参数线性相关性的PolInSAR植被高反演方法
摘要: 单基线PolInSAR受观测信息不足影响常假设体散射占优极化方式地体幅度比为零,以实现植被高参数的反演,该假设导致植被高参数反演存在较大偏差。利用多基线观测数...
1.[会议]
摘要: 在对各种成像载荷受平台运动影响导致成像质量退化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平台运动建模估计、运动补偿和成像处理等影响成像质量的3个主要因素的国内外研究方法进行了...
2.[会议]
基于大气改正的InSAR速率场的海原断裂东段现今滑动速率估计
摘要: 本文以1920年海原大地震主要破裂区(即海原断裂东段)为研究对象,利用收集的时跨2003-2010年的Envisat ASAR两个轨道数据来测量由于震问应变积...
3.[会议]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因其大范围、低成本、全天候和不受测量地形限制等优点,被广泛应用在地震、火山、城市的变形和沉降检测中.本文采用31景Env...
4.[会议]
摘要: 针对PSInSAR技术监测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的不足,本文提出了通过基准转换与数据拼接、融合不同轨道多个独立片区获取大空间尺度地表垂直形变场方法。利用两个...
5.[会议]
摘要: 高分辨率的SAR影像虽然可以细致刻画目标细节信息,但会大幅度增加运算量.为降低数据冗余、减轻运算负担,对基于多视处理的时序InSAR技术进行了研究.以天津市西...
6.[会议]
摘要: 利用多面函数法,在椭球坐标下建立求解GPS对地壳形变观测结果应变场的公式.利用交叉验证法,建立福建沿海地区的最优应变场求解模型.通过对以往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
7.[会议]
摘要: 全球大地测量观测系统(GGOS)已在地球变化监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系统介绍了综合大地测量各类观测数据,以及地质、地震等资料,开展区域地质环境稳定性大地测量...
8.[会议]
摘要: 最小二乘配置具有可以预测未测点信号、并对预测值进行精度评定的特点,在坐标转换、GPS水准拟合、形变测量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利用最小二乘配置来获取变形监...
9.[会议]
摘要: 为了提高捷联惯导初始对准的收敛速度,在速度观测的基础上,引入角速度融余观测量,得到一种改进的双位置初始对准模型.推导并比较了在导航坐标系与载体坐标系内的角速度...
10.[会议]
摘要: 本文利用CR-InSAR和干涉图叠加(Interferogram Stacking)两种形变监测技术分别获取了研究区的形变速率.CR-InSAR技术的实现过程...
11.[会议]
摘要: 本文提出一种基于Kalman滤波技术的融合多平台、多轨道和多时相InSAR资料监测地表三维形变的方法。并利用模拟数据和真实数据来分别验证新算法的可靠性和精度。
12.[会议]
摘要: 为解决形变参数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之间的矛盾,本文提出了一种多级PS点邻域差分构网模型,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步解算方法。该算法对PS目标采取分级构网与分步解算的基本...
13.[会议]
摘要: 本文尝试在SRTM地形数据和CRUST 2.0全球地壳模型的支撑下,研究地球物理信息在不同均衡补偿机制中的贡献,并分析补偿深度对均衡位模型的影响.
14.[会议]
浅议在监测地壳高程方向周年运动上GPS与VLBI、SLR和地球物理因素的对比
摘要: 通过GPS与VLBI、SLR和地球物理因素在监测地壳高程方向周年运动上结果的比对分析,对GPS的监测结果得出结论.
15.[会议]
摘要: 随着震源高效采集作业方式的出现,现有震源箱体的DGPS定位技术已经无法完全满足施工的要求.将RTK定位技术与震源作业相结合,提高震源导航设备的精度,使震源车可...
16.[会议]
摘要: 通过对新型高精度仪器选择和首级控制网布设方案两部分进行数据仿真分析,进而得出高速试验滑轨直线控制网测量方案,可为高速试验滑轨直线控制网实际测量提供参考.
17.[会议]
摘要: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是我国东部一个相对活跃的中、强地震多发区,作为我国东部经济发展的热点地区之一,地震及其可能造成的灾害对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福...
18.[会议]
摘要: 长乐—南澳断裂带为现今福建省陆域分布的一条重要的深大断裂带第四纪以来,该断裂地震活动性又趋于频繁,该断裂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工部位即是海西城市群建设发展的重要地...
19.[会议]
摘要: 为了研究活动断裂对福建省东南沿海交通干线基础稳定性的影响,采用位错理论模型,对福建省长乐-南澳断裂带三维活动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了交通网络覆盖区域的地壳形变场...
20.[会议]
摘要: 作为一种利用了合成孔径技术的雷达系统,SAR不仅可以通过记录地物反射信号的时间信息求得传感器与地物目标间的距离,还能记录下地物反射信号的多普勒信息。基于SAR...
1.[学位]
摘要:
地壳与地幔之间的全球性分界面被称为Moho面,Moho面深度即地壳厚度是地球物理学领域研究的重点之一,诸多国内外学者致力于获取更准确的地壳厚度结果。
...
2.[学位]
摘要: 小波变换因其具有多分辨分析和时频局部化的优点,特别适合用于对含有多种频率成分且为非平稳序列的变形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处理并提取其中的变形信息。在使用小波变换对变形...
3.[学位]
摘要: 变形监测主要是利用监测仪器来获取工程体的连续变化序列,进而通过综合评价与分析等技术对变形体的发展趋势以及安全状态进行评估。随着观测手段的不断更新,变形监测由传...
4.[学位]
摘要: 随着测量手段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作为一种全新并具有革命性的测量手段应运而生,其全新的测量方式,高自动化,非接触性,迅速,数据采集密度高,采集数据精度高等一系列...
5.[学位]
摘要: 近年来,地面三维激光扫描(Terrestrial Laser Scanning,TLS)技术以其快速、高密度、高精度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变形监测领域。这项技术在...
6.[学位]
摘要: GPS、InSAR作为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现代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在探索地壳运动、解释地球物理现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空间分辨率方面,GPS受限于地面接...
7.[学位]
摘要: 高精度GPS坐标时间序列精度已达到毫米级,这使GPS观测技术不仅可以实时监测地表剧烈运动造成的瞬时形变,也可监测到地表微小的蠕动形变。目前GPS已成为连续、动...
8.[学位]
摘要: GPS(全球定位系统)测量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提供测站点的精确三维坐标等信息,以高精度、全天候、准实时等显著特点在地学领域内得到愈来愈广泛的应用,可为监测全球...
9.[学位]
摘要: 龙门山断裂地处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是中国大陆地壳运动最活跃的区域之一。研究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机制,不仅能为我们研究青藏高原地壳运动提供科学依据,而且能为该区域地...
10.[学位]
摘要: 龙门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该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动十分强烈,是中国南北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构造背景,一直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以龙...
11.[学位]
摘要: 活动断裂作为一个与地震密切相关的重要地质现象,与地震预报、地震危险区划分有着密切的联系。受印度板块北向推挤及青藏高原物质东流的影响,鲜水河为我国西部一条大型左...
12.[学位]
利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研究区域时变重力场及同震布格重力异常的变化特征
摘要: 卫星重力测量技术,以其范围广、定期更新、无困难地域限制、不受天气、地形、交通等环境因素影响的优点愈来愈得到广大地学工作者的重视。新一代重力卫星CHAMP、GR...
13.[学位]
摘要: InSAR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以其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高密度、广覆盖和低成本等优势,在地形测量和形变监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干涉...
14.[学位]
摘要: 常规的断层活动监测手段(如水准测量和全球定位系统等)只能监测有限的离散点,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是一种基于面观测的形变监测手段,具有空间分辨率高,全天时全天候...
15.[学位]
摘要: 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变形连续观测技术的不断完善,获得大量不同类型的变形观测数据速度较快,由于外部环境对这些观测数据有较大的影响及较多的对其产生影响的因...
16.[学位]
摘要: SBAS InSAR技术是目前国内外有关InSAR技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大尺度长时间序列的矿区、城市、地震断裂带等不同类型地表形变监测。但是,在...
17.[学位]
摘要: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具有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的特点,它极好的弥补了水准测量和GPS测量的缺点,逐步发展成为地表形变监测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但由于D-In...
18.[学位]
摘要: 地壳运动与形变对地球的环境、气候以及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剧烈的地壳运动甚至会引起地震、滑坡、海啸等重大自然灾害,严重时会危及到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开...
19.[学位]
摘要: 随着不同成像参数SAR卫星不断发射升空以及新的InSAR技术不断出现,同一地区可以获取多尺度、多源、异质的InSAR地表形变监测数据。将这些多源InSAR地表...
20.[学位]
摘要: 随着环渤海区域CORS基准站的不断增加,目前环渤海区域逐渐积累了大量的GNSS观测数据,为研究该区域地壳形变特征提供了宝贵的可靠数据基础。通过CORS基准站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