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目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八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1篇,学位文献有1篇等,灵长目的主要作者有吉学平、仉伟、刘谊庆,灵长目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济南动物园管理处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自我觉察是动物个体通过线索觉察到镜像与自己的联系,并利用线索来验证镜像与自身关联的能力。近三十年来,随着各学科的研究范式和方法的发展,关于非人灵长类的自我觉察...
2.[期刊]
摘要: 本文记述的一具较完整的蓝田金丝猴 (Rhinopithecuslantianensis)下颌骨 ,产自湖北省陨西县 ,层位属汉水流域Ⅳ级阶地 ,与蓝田公王岭和...
3.[期刊]
摘要: 文划分了大荔人化石层位上部的黄土 古土壤序列 ,对黄土进行了磁化率测量 ,并将结果与附近位于黄土塬上的垣雷剖面以及典型黄土洛川剖面的地层和磁化率曲线对比 ,认...
4.[期刊]
摘要: 本文报道晚期智人地点云南西畴仙人洞动物牙化石的铀系测年结果。 4个样品的2 3 0 Th 2 3 4 U年龄范围为 4 7— 1 0 5ka ,测定了其中 2...
5.[期刊]
前处理与测试条件差异对化石牙釉质羟磷灰石稳定同位素数据的影响:以步氏巨猿动物群为例
摘要: 牙釉质羟磷灰石的稳定同位素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古生物学研究之中,以重建古生态和古环境信息。在对不同研究中的同位素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时,往往会忽略不同实验室、不同前处...
6.[期刊]
摘要:
7.[期刊]
摘要: 2016年4~5月,对济南动物园的4只圈养黑叶猴日粮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该园以水果、蔬菜和树叶为主的日粮条件下,黑叶猴对日粮中干物质(DM)、粗...
8.[期刊]
摘要: 据英国Nature,2004,427:65报道,中国科学家倪喜军、王元青等从中国湖南省发掘出已知最早的灵长目头骨化石。这个保留了部分头骨和近乎完整齿列的头骨化...
9.[期刊]
摘要: 现存狒狒类(Papionin)生活于非洲(如Papio和Theropithoan)、亚洲(如Macaca)和北非(M. sylvanas). 在上新世和更新世...
10.[期刊]
摘要: 已在云南4个地点发现晚中新世古猿化石:开远小龙潭,保山羊邑,禄丰石灰坝,元谋小河、竹棚、雷老.石灰坝和元谋是欧亚大陆发现古猿化石最丰富的地点,这些古猿蕴涵着重...
11.[期刊]
摘要: 云南元谋小河及竹棚村考古发现大批化石,牙齿1525枚.古猿臼齿M3> M2> M1,M3硕大.元谋化石进化,M2> M3> M1,有的M3退化小于M1.上中门...
12.[期刊]
摘要:
13.[期刊]
山东五图早始新世更猴科(Plesiadapidae,Mammalia)化石
摘要: 记述了山东五图盆地早始新世五图组的一种更猴类(plesiadapid)化石:杨氏亚洲更猴(Asioplesiadapis youngi gen.et sp.n...
14.[期刊]
摘要: 1997和1998年的野外工作期间,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北缘铁尔斯哈巴合中中新世哈拉玛盖组的底部第二砂层中发现了4枚上猿牙齿.两枚显然是属于同一个体的左m2和m3...
15.[期刊]
摘要: 记录了内蒙古晚始新世的3种原始灵长类化石(Eosimias sp.A,Eosimias sp.B和Pseudo-loris erenensis sp.nov....
16.[期刊]
摘要: 初步报道了缺缺洞发现的猕猴化石.新材料为一具雄性老年猕猴个体的骨架,保存了几乎完整的下颌、全部7节颈椎、9节胸椎、两侧前肢肢骨、右侧后肢部分肢骨以及绝大部分的...
17.[期刊]
摘要: 脊椎动物内耳迷路是听觉和平衡觉器官,对其形态和结构的研究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近年来,高精度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化石脊椎动物内耳迷路的研究.通过测...
18.[期刊]
摘要: 近年,在对广西崇左地区第四纪洞穴堆积调查的过程中,从年代贯穿更新世的8个地点采集到了33颗长臂猿游离牙齿化石.记述了这些新发现的长臂化石,并初步确定了其分类位...
19.[期刊]
摘要: 2016年4-5月,对济南动物园的4只圈养黑叶猴日粮表观消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在该园以水果、蔬菜和树叶为主的日粮条件下,黑叶猴对日粮中干物质(DM)、粗...
20.[期刊]
摘要: 在中非地区的沙漠里,有人发现了迄今所知最古老的人科动物化石。它使人类进化史显得更加复杂。
1.[学位]
摘要: 为了满足灵长类实验动物管理和科研数据资料的不断增长以及适应实验动物GLP认证管理的要求,需要加强对猕猴个体档案、繁殖发育、疾病监控、遗传背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