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杂著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500篇,会议文献有1篇,学位文献有37篇等,散文、杂著的主要作者有郭茂全、王海燕、翁奕波,散文、杂著的主要机构有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上海大学文学院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马可波罗行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享誉世界的东方见闻录,是中西交流史上的一部重要著作。《马可波罗行纪》的第3卷记述了海上丝绸之路沿岸各地情况,其中以锡兰、...
2.[期刊]
摘要: 乌拉圭作家马里奥·贝内德蒂的小说《休战》讲述了49岁的马丁·桑多梅在即将退休时,爱上了一位24岁的女员工劳拉·阿贝雅内达的故事。就在桑多梅欲求婚之际,阿贝雅内...
3.[期刊]
摘要: 美国当代散文作家E.B.怀特在他的农场随笔《人各有异》中,描述了一个热闹和谐的动物王国。在这里,动物是绝对的主角,是同类、同伴、家人和朋友。无论是家养还是野生...
4.[期刊]
摘要: 《瓦尔登湖》记载了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的所思、所见和所闻。基于生态马克思主义视角,借用马克思的照相机比喻,从物质、权威和生态意识方面解读《瓦尔登湖》,进一步挖掘《...
5.[期刊]
摘要: 史蒂芬?霍金是英国享有国际盛誉的理论物理学家,著名科学散文作家,他的5部科学散文蕴含着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社会学意识等丰富而发人深省的科学哲学理念。这些理...
6.[期刊]
诗意叙事及其“碎片化”效果——《试论疲倦》的后现代叙事结构探索
摘要: “诗意叙事”即按照诗歌的机制进行叙事。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以这种机制进行各类叙事,进而形成了碎片化的叙事效果。这是后现代主义文学叙事结构最突出的特点。他的叙...
7.[期刊]
摘要: 在文学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具有超验主义的文学创作者。梭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梭罗创作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体现出一定的超验主义,还能够在其作品中同时体现出西...
8.[期刊]
摘要: 柯勒律治一直被视为浪漫主义的代表性人物,关于他保守主义思想一直被学界忽视,梳理柯勒律治的思想观点发现:他确信存在一个统领事物的“理念”、认同古老的传统法则、承...
9.[期刊]
摘要: 吉田兼好所生活的镰仓时代后期南北朝对立,权力中心由贵族向武士转移,战争与瘟疫频繁发生。《徒然草》反映了以兼好为代表的贵族对于无常人生的抵抗。他以欲望作为人的本...
10.[期刊]
摘要: 19世纪来华美国传教士的风景记述展现了身处孤绝状态下的传教士对特定自然景观的凝视。面对眼前的荒野景致,传教士所追求和寻觅的是自我情感的认同以及阐释异域自然资源...
11.[期刊]
摘要: 笑谑和悖论是舍斯托夫格言体写作的两大特征。这位俄国思想家曾因辛辣刻薄的言说方式和缺少逻辑关联、统一思想的写作风格受到同时代思想家和评论家的诟病。实际上,笑谑和...
12.[期刊]
摘要: 存世的朝鲜朝文人尺牍文献呈现出人际交往的诸多细节,涉及通信双方社会生活的诸多具体情况,是人物交往的直接、有力证据,为朝鲜朝人物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同时,它对...
13.[期刊]
摘要: 日本诗论家芥川丹丘以汉文写成的《丹丘诗话》,杂糅中国诗家众说,并以此为基础,结合日本诗坛的发展所需赋之以己见,建立了具有鲜明特色的诗学体系。从中我们既可以窥见...
14.[期刊]
摘要: 哲尔吉·康拉德是匈牙利犹太人,著名的小说家.他的作品《客居己乡》是一部关于战争、政治与生活的回忆录.基于此,从记忆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和探讨康拉德对个体记...
15.[期刊]
德意志自由的第一缕气息——克莱斯特《日耳曼尼亚》中的民族与战争观初探
摘要: 1809年,德国戏剧家及中篇小说家克莱斯特为自己计划出版的《日耳曼尼亚》杂志撰写了一系列政治文章,目的是要为德意志的反拿破仑战争作舆论宣传.这批政治文章是特殊...
16.[期刊]
摘要: 叙事散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语言艺术是其主题得以有力展现的突出特色,主要体现在对人物性格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对特定情境的夸张式描写与前后对比的修辞手法等三个维...
17.[期刊]
摘要: 以张爱玲作品《第一炉香》女主葛薇龙如何在复杂的伦理环境,作出艰难的伦理选择,及由此展现的伦理意蕴,探析张爱玲的叙事伦理特征,即以微小的个人叙事代替宏大的国家民...
18.[期刊]
摘要: 日本说话文学的集大成之作《今昔物语集》两篇中讲述了秦始皇时期佛法东渐故事与秦朝建国灭亡史.编者对秦始皇故事的阐释与再构建,对故事位置的"巧妙"安排以及对中国叙...
19.[期刊]
摘要: 朝鲜朝前期文人成伣的杂录《慵斋丛话》具体生动地塑造了明太祖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有情有义的仁君形象、访朝明朝使臣才华横溢的才士形象以及中国女性完美而贞烈的形象。这...
20.[期刊]
现代乌托邦的科学寓言--培根《新大西岛》中的政治、宗教与科学
摘要: 《新大西岛》在培根著作中是比较独特的一部,它以寓言和故事的形式表达了培根对理想政制的描述。《新大西岛》是培根与柏拉图的一场隐秘对话,他们同样设计了理想的共同体...
1.[会议]
摘要: 竹内好的《鲁迅》(1943)在日本思想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所谓"文学的态度"成为竹内好读取"鲁迅像"的核心问题。《鲁迅》与《大东亚战争与吾等的决意》、《〈中国文...
1.[学位]
Theme and Thematic Patter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Narrative Proses
摘要: 任何一种语言的语篇中,每个句子都可以划分为主位、述位。人们常从主述位结构角度来对句子进行分析。语篇中前后句子的主位和述位之间会发生某种联系和变化,从而具有语篇...
2.[学位]
艾德里安娜·里奇的位置政治——以散文集《可能的艺术:散文和谈话》为例
摘要: 艾德里安娜·里奇(1929-2012)是美国当代女诗人、散文家和女性主义者,70年代之后以其对身份政治的关注,尤其是对性别、种族和阶层等问题的关心而享誉美国当...
3.[学位]
摘要: 菲利普·锡德尼(PhilipSidney,1554-1586)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伊丽莎白时期的诗人、理论家。他的文论著作《为诗辩护》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特征,是...
4.[学位]
摘要: 萨伊德《东方主义》一书引起了有关西方如何看待东方的激烈讨论,并掀起了后殖民研究的热潮。尽管表面上西方主义可被视为东方主义这一强势话语的对应物,但它能否胜任这一...
5.[学位]
摘要: 翻译风格,又称“译文风格”(有时亦指“译者风格”),是指译者在翻译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翻译艺术特色和再创作个性,具体体现为译者翻译选材的倾向、所遵循的翻译标准、...
6.[学位]
摘要: 诺思洛普·弗莱(Northrop Frye,1912-1991)是欧美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一生著作甚丰,其中《批评的解剖》作为西方最有影响的文学批评...
7.[学位]
摘要: 王鼎钧是享誉世界的旅美作家,在台湾散文八大家中成就最高。左心房漩涡》是王鼎钧抒情散文的代表作。该书出版20年来,对于它的宏观价值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可是,对...
8.[学位]
“作者的死亡”与“能指的狂欢”——罗兰·巴特文本意义理论批判
摘要: 罗兰·巴特的文本意义理论一直是以絮语的形式映入读者的眼帘的,他认为自己的文本只是一种不可理解的絮语。尽管他的文章看起来是各不相关的文字碎片的组合,但是我们认为...
9.[学位]
摘要: 弗吉尼亚·伍尔夫(1882-1941)是现代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是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经典作家,布鲁姆斯伯里文化精英集团核心人物,也是女权主义运动的...
10.[学位]
摘要: 自古以来,韩国与日本比邻而居,隔海相望。它们同属东亚文化圈,深受汉文化影响。虽然同在汉文化的滋养下成长,但两国却独树一帜,在文学上开出了不一样的花朵。而《闲中...
11.[学位]
摘要: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之中。在翻译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模糊语言的问题。目前,模糊理论被尝试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指导翻译理论研究和...
12.[学位]
摘要: 中国的翻译历史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但在中西方文化交流中,大多数翻译家从事的是小说、诗歌和戏剧的翻译,从事散文翻译的并不多见。然而张培基、刘士聪两位翻译家独树一...
13.[学位]
摘要: 募捐书信是个人或集体提出建议并公开发起,希望共同完成某项任务或开展某项公益活动所运用的一种专用书信。募捐书信的写作深受本国文化的影响,文化直接影响着书信写作的...
14.[学位]
摘要: 清少纳言的《枕草子》是日本三大随笔文学作品之一。作为日本平安时期的代表作品,其独特的“をかし”美意识,给后世的日本文学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基于以往中日学界的...
15.[学位]
摘要: 夏济安所翻译的《名家散文选读》上下两册收录了从美国殖民时期至南北战争期间涌现的十一位重要作家的作品,这一时期美国文学还没有摆脱模仿因袭的风气。译者认为正是美国...
16.[学位]
亨利·米修在东方的心灵之旅——米修作品《野蛮人在亚洲》中《野蛮人在中国》的分析
摘要: 20世纪初,众多西方探险者来到亚洲,寻找财富和智慧。超现实主义诗人亨利·米修亦在此列。身处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动荡期,战争和屠戮使他对现实失望。他将目光转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