砚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9篇,会议文献有9篇,学位文献有12篇等,砚的主要作者有李喜阳、蔡国声、蔺涛,砚的主要机构有河南李氏澄泥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大学、南阳师范学院纪委监察处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山西新绛县绛州澄泥砚研制所所长蔺涛历尽艰辛,把失传三百余年的国之瑰宝--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绛州澄泥砚”研制成功,并有了创新和发展。“绛州澄泥砚”近年来荣获5...
2.[期刊]
摘要: 该所是由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文房四宝制砚艺术大师蔺永茂、蔺涛父子(双大师)于1986年创立的民营研制所。25年来,该所由小到大,不断创新发展,由一个名不...
3.[期刊]
摘要: 唐振香,号宝儿,广东肇庆人。广东肇庆端溪,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端砚的产地。宝儿家富收藏,受父辈影响,也喜欢收集各类古物。宝儿自幼习画,每日与笔墨纸砚为伴,收藏也...
4.[期刊]
摘要: <正>青州红丝砚制作技艺是以青州红丝石为原料,因材施艺进行审料创作制成砚台的一种传统工艺。青州红丝砚技艺历史悠久,自西晋至今至少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唐宋时...
5.[期刊]
摘要: 中国古代漆砚种类繁多,一般包括漆木砚、漆查砚、纸砚和漆砂砚几种.秦汉时期出现真正的漆砚——漆木砚;明清之际的漆查砚、漆纸砚较前代漆砚有大的进步,尤以漆砂砚为顶...
6.[期刊]
摘要: 宋朝的时候,有一位著名的清官叫包拯,曾在端州那个地方做知州。端州向来出产一种做砚台用的名贵石头,用这种石头做出来的砚台就是端砚。自古以来,天下砚台首推端砚,端...
7.[期刊]
摘要: 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带来了社会生产率的大幅提高,而沉淀千载的传统古法技艺却以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印记发挥着跨时代作用。当前传统技艺的传承面临着新的文化处境,如何将现...
8.[期刊]
摘要: 绛州澄泥砚与端砚、歙砚、洮砚齐名,并称“中国四大名砚”,在中国砚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属于边缘学科、综合艺术,较之其他的石雕砚种,其制作更为复杂。
9.[期刊]
摘要: 华夏文化,史悠源长,笔墨纸砚,香溢文房。 在端、歙、洮、澄泥四大名砚中,唯澄泥砚为陶砚,它以山西绛州汾河河泥为原料,经特殊焙烧制成,珍贵而奇特。它以古朴的造型...
10.[期刊]
摘要: 绛州澄泥砚生产制作的主要环节有12个,而其中每个环节都还有一些细碎的小工序,共计70余道。
11.[期刊]
摘要: 澄泥砚始于汉朝,盛于唐宋,传承千年,历久弥新,以其具有贮水不涸、历寒不冰、发墨而不损毫等优良的特点而广为人知,历史上不仅是文人墨客的至宝,也作为贡砚成为御用的...
12.[期刊]
摘要: 歙砚制作技艺作为一项古老的徽州传统工艺,时下正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引入“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创新合作系统,加强多方协作联动,是在当前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
13.[期刊]
摘要: 在现代科技和工业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产品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消费者对陶瓷产品的类型日趋多样化。文章以融入竹元素的陶瓷砚台为研究对象,探讨把陶瓷和铜相结合的可...
14.[期刊]
摘要: 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留住记忆”.砚,是“文房四宝”之一,它被文人墨客视为知己,反映了独特的书房文化.中国有四大名砚,分别是端砚、歙砚、澄泥砚、...
15.[期刊]
摘要: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端砚制作技艺'''',是一种体现着时代气息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当今的端砚制作不可固守拘泥于遗产之说而与时代隔绝,''''端砚制作技...
16.[期刊]
摘要: 端砚是一种文化产品,各个时代的端砚都传达和表示着一定的文化信息和社会属性,留下各个时代印迹。本文通过探索历代端砚的人文历史,装饰特点和风格的演变,旨在稽考先贤...
17.[期刊]
摘要: 黄石砚石、虎睛石作为南阳特有的稀缺石材,由其加工而成的工艺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但是在产品开发中面临着艺术水平低、经济附加值低等问题,本文旨在研究通...
18.[期刊]
摘要: 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还是历代文人的珍玩藏品。东汉以前,砚被称为“研”,迄今至少有3000年历史。众所周知,我国的砚台有端砚、歙砚、澄泥砚、洮砚等四大名砚。其实...
19.[期刊]
摘要: 所谓“武士爱剑,文人爱砚”,砚台作为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与笔、墨、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砚台不仅是文房用具,且由于其性质坚固,传百世而不朽,又被历代文人作...
20.[期刊]
摘要: 辽砚与端砚和微砚齐名,并称中国三大名砚。
1.[会议]
摘要: 文人砚,一个砚林人热衷的话题.因为热哀,又因为贴上文人砚之标签,或能体现做砚的不同于凡俗,匠气,或由此便于在砚林多兴些热闹风浪,造出点不庸常的它响,有些人于是...
2.[会议]
摘要: 宋代澄泥砚的戳记多有称"法"者,如"滹阳刘万功夫法砚"、"虢州法造闰金砚子"等,意指制作方法或配方与别家有不同之法.澄泥砚从唐宋至明清,浩繁不可穹,究其质不可...
3.[会议]
摘要: 龟甲纹,顾名思义,其纹理犹如龟甲上的纹饰,也称龟背纹或龟裂纹,石出徽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婺源县砚山村(史属徽州)龙尾山眉子坑之上的部份红石岩层中.为了突出无暇如玉...
4.[会议]
摘要: 读《楚辞》中有王国维先生这样一段评论:"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读书可...
5.[会议]
摘要: 唐诗人姚合,宰相姚崇曾孙,官终秘书监,善侍,名重一时.其《拾得古砚诗》云:"僻性爱古物,终岁求不获.昨朝得古砚,黄河滩之侧.念此黄河中,应有昔人宅.宅亦作流水...
6.[会议]
摘要: 歙砚与端砚、洮河砚、澄泥砚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砚,而歙砚以其温润如玉的肌肤让世人赞叹,爱不释手;其砚石内在的天然纹理又是那样妩媚,千姿百态,启人遐想;各式各样的造...
7.[会议]
摘要: 我国的石砚种类很多,与木材有着相似之处。作为一个砚种,其档次的高低与砚石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方具体的砚来说,其档次的高低就不仅仅在于砚石还有制作工艺,...
8.[会议]
摘要: 自然界中的岩石因地壳运动,岩石风化或崩塌,以及其它外力作用下,在河流中被河水长期浸润、冲刷,又在砂石间反复翻滚、摩擦、搬运等,最终形成一枚枚晶莹剔透、颜色丰富...
9.[会议]
摘要: 歙砚因产于歙州(州府即今安徽歙县)而得名.唐开元年间已有生产,南唐时形成一定规模.歙砚石具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金声而玉德"等优点.砚石所出龙尾山"高二百仞...
1.[学位]
摘要: 中华文明及东方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自古文人墨客为之探索研究。文房四宝的作用不仅局限于书写工具,更是作为延续文化、传承文明的历史载体,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起...
2.[学位]
摘要: 漆砂砚是中华漆器史上的一种特殊研墨器具,它以大漆、金刚砂等材料,运用特殊的工艺制作而成。漆砂砚的制作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但是由于制作工艺繁复,成本较...
3.[学位]
摘要: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五千年的历史积淀了举世闻名的华夏文明,作为传统文化的承载物,“文房四宝”在中国历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位于四宝之末的砚台,虽然...
4.[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对中国各历史时期中砚台资料的收集,从研磨器产生的石器时代开始,一直延续到清代,再将这些材料进行综合整理和分析。论文将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首先,...
5.[学位]
摘要: 任何一件设计造物,无论从它们的产生、发展、兴盛、衰落来看,还是从产量、材料、形制、装饰看,它们的变化都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背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然而,...
6.[学位]
摘要: 本文所研究的是中国古代陶瓷砚艺术风格的演变。笔者首先介绍砚的起源和砚的种类,让读者对砚台有个总体的认识,然后引出文章的主角陶瓷砚,对陶瓷砚下一个定义,让大家认...
7.[学位]
摘要: 天坛砚是中国名砚之一,始制于唐朝开元年间,距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砚石产于河南省济源市王屋山天坛峰下之盘谷泉畔。在韩愈作《天坛砚铭》,清乾隆帝作《盘谷考证》...
8.[学位]
摘要: 传统工艺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与创造。如今尽管对传统工艺的继承和保护已经获得各方面认同,但随着城乡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在现代...
9.[学位]
摘要: 砚台是中国的传统工艺品,是“文房四宝”之一。中国诸多名砚中,思州石砚历史悠久,石质优良,是贵州省岑巩县的传统名牌工艺产品。思州石砚工于发墨,惜墨惜笔,细腻如肤...
10.[学位]
摘要: 贵州属于少数民族聚居大省,各民族拥有自身独特文化,底蕴深厚。黔东南地区岑巩县古称思州,位于黔东南东北角,自古便是出黔交通枢纽,文化发展中经历了民族的多元文化融...
11.[学位]
摘要: 砚与文字同兴,于黄帝之代也。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的歙砚作为磨墨工具在中国数千年的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歙砚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传统的艺术造型蜚声文坛,让历代的文人...
12.[学位]
摘要: 端砚,是中国传统四大名砚之首。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之所以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