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地理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四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50篇,会议文献有12篇,学位文献有36篇等,中国工业经济地理的主要作者有马延吉、张亮亮、王淑英,中国工业经济地理的主要机构有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后疫情背景下,医药行业的研发能力对于企业发展和医疗技术进步至关重要。文章以2012—2020年医药上市企业为样本,探讨融资来源对企业研发投入和研发产出的影响。...
2.[期刊]
摘要: 文章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EBM模型测度2010—2019年八大经济区的能源生态效率,并综合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了环境规制和工业集聚对能源生态...
3.[期刊]
摘要: 工业集聚是产业集聚的一种重要形式,对于加快中心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全国98个各级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工业集聚效应、竞争态势的测算分...
4.[期刊]
摘要: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这种集聚对区域全要素能源效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建立SDM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别论述数字经济空间集聚对区域全要素...
5.[期刊]
摘要: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加快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文章在传统DEA模型的基础上...
6.[期刊]
摘要: 文章利用中国120个城市的工业企业数据,检验了城市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对微观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一定程度的知识产权保护有助于企业创新,但随着...
7.[期刊]
京津冀供给侧改革效率与供给侧改革区域协同的关系——基于变形地图和格兰杰因果检验
摘要: 基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分析框架,从要素供给、产业供给和制度供给3个维度构建供给侧改革效率测度指标体系,分别测度2012—2018年京津冀13个城市的供给侧改革效...
8.[期刊]
摘要: 自新发展理念提出以来,经济绿色化、生态化发展成为衡量新时代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本文在运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
9.[期刊]
摘要: 为探究现代信息技术对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基于新经济地理模型,以中国31个省区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线性回归、工具变量以及门槛非线性...
10.[期刊]
摘要: 作为改革开放的创造性成果,开发区不仅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载体,也是兼具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特征的大国大样本准自然实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
11.[期刊]
摘要: 制造业集聚与工业能源效率之间存在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利用2007—2017年辽宁省面板数据,测算辽宁省制造业集聚水平与工业能源效率,并采用计量模型实证探究制造...
12.[期刊]
摘要: 劳动力成本上升是我国制造业相对优势下滑的因素之一.本文使用2005-2016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制造业面板数据,基于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动态面板数据模...
13.[期刊]
摘要: 面对区域制造业质量发展不平衡问题,运用贝叶斯插补法测度2000-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质量提升率,利用VAR模型和Granger检验识别省际质量提升的空...
14.[期刊]
基于粗糙集与未确知模型的京津冀工业绿色发展的差异性与协调性分析
摘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业绿色发展是重要突破口.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的内涵,参考四部委发布的《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涵盖工业资源利用、工业环境质量、工业环境治理、...
15.[期刊]
城市碳价的时空特征及其形成机理的理论模型——基于8个地区碳交易试点的价格数据
摘要: 现阶段碳市场发展不够成熟,碳价问题显著.利用文献资料及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平台等渠道获得经整理的数据资料,对我国8个地区碳交易市场现状及碳价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各...
16.[期刊]
摘要: 本文运用2005-2013年长三角制造业新建企业微观数据,结合离散选择模型,探究企业异质性对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分析了不同特征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研究从企业异...
17.[期刊]
产业结构调整与碳生产率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金融发展的调节作用研究
摘要: 本文基于结构红利假说与新地理经济学,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将金融发展作为调节变量,利用我国2010~2018年30个省市面板数据,对碳生产率的空间外溢效应、产...
18.[期刊]
环境规制、融资约束与企业绿色创新——来自长三角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摘要: 对2013—2018年181家企业环境规制、融资约束和企业绿色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地方加强环境规制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融资约束对企业绿...
19.[期刊]
摘要: 文章基于绿色信贷、绿色证券、绿色保险、绿色投资和碳金融5个维度构建指标体系,运用主客观赋权法测算2005—2018年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通过Dagum基尼系数分...
20.[期刊]
摘要: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也是一个地区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分析“十三五”期间河北省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情况,从行业规模和行业集中度2个角度评估了河北省装备制造业在...
1.[会议]
摘要: 在对福建省装备制造业发展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利用2004、2008年的相关数据,采用地区专业化指数和地方专业化指数对福建省的装备制造业地区专业化进行分析。之后对...
2.[会议]
摘要: 该文指出了配电网GIS是一种具有强烈本地化色彩的新兴信息技术,从底层平台到上层应用,都应采取“应用牵引”的创新发展策略。在总结北京城区供电局配网GIS建设经验...
3.[会议]
摘要:
4.[会议]
摘要:
5.[会议]
摘要:
6.[会议]
摘要: 古都西安位于关中渭河冲积平原,其东西狭长的地理空间特征,促成了关中沿渭河为主干的东西交通发展趋势,沿渭河的陆路和铁路交通轴线,也制约了西安区域产业空间的格局....
7.[会议]
摘要: 中部地区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低是该地区劳动力大规模向外流动,尤其是向制造业集中的东部沿海地区流动的主要原因.实证研究发现,东部沿海地区制造业产值...
8.[会议]
摘要:
9.[会议]
摘要:
10.[会议]
摘要:
11.[会议]
从沿海的几个模式看内陆边远贫困地区发展乡镇企业的机制—以新疆木垒县为例
摘要:
12.[会议]
摘要:
1.[学位]
摘要: 本论文以“企业纵向边界、生产组织和区位分布的选择”为题,试图在企业层面上将生产的制度、技术和禀赋性因素统一起来,在融合不完全契约理论、新贸易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
2.[学位]
摘要: 苏南地区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辛庄作为苏南地区的一个乡镇,近几年面临着私营经济快速发展、土地资源大量使...
3.[学位]
摘要: 创新型城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构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战略步骤之一,2010年北京海淀区、上海杨浦区、天津滨海新区和重庆沙坪坝区成为首批国家级创新型城区。四城区凭借优...
4.[学位]
摘要: 上海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SEPD)是由上海市电力公司控股的电力设计咨询企业,主要从事电力咨询、设计,建筑设计、电网规划和热网规划、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的承包建设...
5.[学位]
摘要: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了,一方面扩大了人类活动的领域,丰富了人类的物质生活: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严重的“三废”污染、水土流失、土地沙化...
6.[学位]
东部沿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以山东省与江苏省比较为例
摘要: 本文以山东省和江苏省两个区域为研究对象,构建了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经济学、地理学和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这两个地区的新型工业化模式进行比较分析...
7.[学位]
摘要: 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经济地理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目前,工业是我国三次产业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直接影响区域整体经济发展。2011年1月...
8.[学位]
摘要: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生产要素的流动日趋活跃。在此条件下产生的产业集聚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也表现出越来越明显的特征。本文主要分析我国东部沿海和珠...
9.[学位]
摘要: 抗战时期工业大规模内迁,是在特定战争环境下进行的空前的工业战略转移。大批近代工业迁入后方,对战时军需民用的供给,特别是对战时大后方的经济建设,起了极其重大作用...
10.[学位]
摘要: 随着我国建筑企业的快速发展,其行业市场运行机制也逐步形成,建筑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上市建筑企业作为众多建筑企业中的一员,有其独特的优势,是整...
11.[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及其相关配套法规中关于招标人的有关规定,同时结合黑龙江省水利工程“十一五”规划和当前有形建筑市场的发展现状,着重从招标...
12.[学位]
广西水泥生产企业薪酬体系研究——以广西横县峦城白水泥建材有限公司为例
摘要: 合理的薪酬能有效地激发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和保持住一支高素质、具有竞争力的员工队伍,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论文分析了广西水泥生产企业的薪酬体系现状及...
13.[学位]
摘要: 全球-地方生产网络及演化经济地理学是21世纪西方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领域。网络演化是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目前仅有少数西方学者对知识和创新网...
14.[学位]
摘要: 本文通过重庆龙兴工业园建筑业农民工讨薪群体性事件这一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结合身边的实例,研究农民工讨薪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根源及其解决对策,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