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441篇,会议文献有110篇,学位文献有209篇等,妇产科的主要作者有马玉侠、高树中、李沛,妇产科的主要机构有山东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痛经、不孕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质量。艾灸治疗EMS具有疗效明显、不良反应少、价格低廉...
2.[期刊]
摘要: 目的 探讨帆状胎盘(VCI)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以及处理VCI的临床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53例VCI患者临床资料(VCI组),并以同期17 877例非VCI产...
3.[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排气汤对剖宫产孕妇术后胃肠道激素、血清泌乳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剖宫产术产妇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
4.[期刊]
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视神经鞘直径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Trendelenburg体位患者视神经鞘直径(ONSD)的影响。方法选取行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5.[期刊]
摘要: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胰岛素抵抗(IR)的下丘脑微炎症机制,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PCOS-IR提供实验依据。方法:6周龄雌性SD大鼠4...
6.[期刊]
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患者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VAS评分的影响
摘要: 目的:分析穴位埋线结合艾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患者对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上海市第...
7.[期刊]
督脉半灸法联合右归丸治疗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研究
摘要: 目的:探析督脉半灸法联合右归丸对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肾阳虚型青春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
8.[期刊]
针刺对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症患者免疫调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顺应月经周期分期针刺对肾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症患者免疫调控及临床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虚型PCOS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
9.[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强刺激八髎穴联合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治疗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及对流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89例稽留流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
10.[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慢性子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每组40例。...
11.[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温和灸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经前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前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耳穴贴压联合温和灸疗法治疗...
12.[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灼灸在促进产后宫内妊娠组织残留物排出的作用。方法将234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17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灼灸治疗。观察...
13.[期刊]
摘要: 目的:本研究采用芒针速刺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从肠道菌群角度分析其治疗机理,以探讨芒针法在子宫内膜异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取40名子宫内膜异位患者为研究对象...
14.[期刊]
摘要: 为了了解针灸在气滞血瘀型痛经的常用穴位分布规律,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技术对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起始于建库至2021年10月所有关于针灸在气滞血瘀型痛经中所使用的...
15.[期刊]
摘要: 产后身痛多因产妇产后气血亏虚,风、寒、湿等外邪侵袭,或瘀血阻滞经络,阳气亏损,经脉痹阻所致,临床表现为肢体、腰膝、关节疼痛或全身酸痛等证候。艾灸具有温经散寒、...
16.[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TEAS)治疗产后宫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7.[期刊]
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影响
摘要: 目的:评价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实施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应用效果及影响。方法:从2019年1月—2020年7月鹿邑真源医院妇科就诊的子宫肌瘤伴糖尿病患者中...
18.[期刊]
针刺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疗效观察及对血清MMP-9、TIMP-1的影响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输卵管通液术治疗气滞血瘀型输卵管炎性不孕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
19.[期刊]
摘要: 通过1则验案探讨围绝经期女性奇经与脏腑的关系,指出奇经会随脏腑气血的变化而发生失调或病变,影响机体正常生理状态,引发一系列围绝经期临床表现,可从奇经与脏腑角度...
20.[期刊]
二维彩超与四维超声成像技术在产科胎儿早期检查中应用诊断准确性对比研究
摘要: 目的探讨产科胎儿早期筛查中二维彩超及四维超声成像技术的诊断价值。方法以2016年10月至2021年8月在本院超声科接受产前检查的6134例孕妇为对象,分别对其...
1.[会议]
摘要: 妇科疾病往往单用西医治疗比较棘手,配合中医的耳穴疗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n 本文综述了原发性痛经、更年期综合征、月经失调三个常见妇科疾病的近年耳穴治...
2.[会议]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以发病多因性、临床症状呈多态性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内分泌综合征,大多数患者体内雄激素多和持续无排卵状态,导致育龄女性月经混乱。患者临...
3.[会议]
摘要: 痛经是在女性月经前后出现的以小腹及腰骶部痛,甚至疼痛难忍,冷汗淋漓为主并伴随其他不适的临床症候群,笔者采用针灸治疗,本组25例均为妇科诊断痛经的患者,其中年龄...
4.[会议]
摘要: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常见的妇科内分泌及代谢紊乱性疾病。针灸自80年代始开始用于治疗PCOS,但...
5.[会议]
摘要: 妇女由中年过渡到老年,随着卵巢功能逐渐丧失,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心血管循环系统,导致心、脑、血管、神经功能紊乱,脏器组织功能衰退,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医学干预...
6.[会议]
摘要: 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发生率越来越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和医学模式的转变,探讨更年期妇女抑郁症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为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和激素...
7.[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逆针三阴交(SP6)、关元(RN4)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预刺激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3月...
8.[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逆针三阴交(SP6)、关元(RN4)穴对去卵巢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的调节作用,探讨电针预刺激对预防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作用。方法:选取3月...
9.[会议]
摘要: 本文回顾性的分析了中医妇科在海外的发展,指出针灸止痛是中医妇科在海外的发展起始点,指出由于中医针灸临床上的有效性和几乎无副作用等优势,使之在痛经、不孕症、月经...
10.[会议]
摘要: 腧穴热敏灸是在经络理论的指导下,用艾条悬灸体表的热敏腧穴,从而激发经络感传,促进经气运行以使气至病所的治疗方法,本文系统收集近午来热敏灸治疗妇科疾病的相关文献...
11.[会议]
摘要: 目的:客观评价针灸提高IVF-ET妊娠率的有效性和证据的指导力度.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
12.[会议]
摘要: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文献的研究,探寻临床治疗更年期综合征常用腧穴及经络。方法:借鉴文献计量学及数据挖掘的相关方法,对针灸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
13.[会议]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血清雌二醇(E2)、睾酮(T)以及甲状旁腺激素(PTH)的变化,探讨脾肾俞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妇女内分泌激素的调控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骨质...
14.[会议]
摘要: 目的:介绍近20年来国内原发性痛经的机理研究及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状况。方法:从发病机理、针灸治疗方面来综述。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可靠,但目前针灸...
15.[会议]
摘要: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围绝经期抑郁症患者,以针刺、艾灸配合心理干预疗法治疗40天,治疗前后选择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16.[会议]
摘要: 分析总结解秸萍教授应用大杼配伍上下巨虚调理冲脉,治疗女性内分泌失常而导致的痤疮、黄褐斑、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肥胖等疾病这一学术观点。阐述女性内分泌失...
17.[会议]
摘要: 目的:观察隔药灸脐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症状的影响,并与针刺三阴交穴比较其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脐组与针刺三阴交组,各30例。观察治疗...
18.[会议]
摘要: 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今年来临床多有报道,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方法有针刺疗法、针挑疗法、艾灸按摩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药结合、针刺耳穴疗法等,在...
19.[会议]
不同电针参数组合的针刺助产处方对孕晚期大鼠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摘要: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电针参数组合的传统针刺助产处方(合谷-三阴交穴)对孕晚期大鼠体内相关内分泌激素的影响,探讨不同电针参数组合影响助产处方促分娩效应的主要内分泌...
20.[会议]
摘要: 明代名医王纶创用"生化汤"为主方加减以治产后诸症,其论胎产不落前人窠臼,制方不失前人准绳.他学宗丹溪,旁及东垣;朝官暮医,医论通达.其《胎产医案》一书依次论述...
1.[学位]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利用随机对照设计,通过比较浅刺针法与口服西药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浅刺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优势,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
2.[学位]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采用基于“经络诊察”穴位埋线及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客观地评价基于“经络诊察”穴位...
3.[学位]
摘要: 目的: 探索针灸结合中药溻渍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纳入60例SPID慢性盆腔痛...
4.[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课题研究自2017年3月1日始...
5.[学位]
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观察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机理. 研究方法:采...
6.[学位]
摘要: 目的: 本课题采用基于“经络诊察”穴位埋线及点穴治疗原发性痛经,以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为对照组,通过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客观地评价基于“经络诊察”穴位...
7.[学位]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利用随机对照设计,通过比较浅刺针法与口服西药利维爱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探讨浅刺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优势,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
8.[学位]
摘要: 目的: 探索针灸结合中药溻渍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SPID慢性盆腔痛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方法: 纳入60例SPID慢性盆腔痛...
9.[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壮医热敏探穴针刺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应用该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课题研究自2017年3月1日始...
10.[学位]
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探讨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
摘要: 目的:基于MAPK/ERK信号通路,观察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作用及对新生儿的影响,从细胞分子水平揭示五行音乐加电针对产妇分娩镇痛机理. 研究方法:采...
11.[学位]
摘要: 目的:拟验证以肌筋膜疼痛触发点(MTrPs)为原理,应用湿针疗法加以家庭腹壁拉伸运动治疗原发性痛经(PD)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探讨这一治疗方法可能的镇痛机制。<...
12.[学位]
摘要: 目的:观察低能量放散式体外冲击波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的疗效以及治疗后对患者体内血清前列腺素E2(PGE2)、...
13.[学位]
基于静息态fMRI研究针刺对月经性偏头痛患者楔前叶脑功能连接网络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本研究以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观察针刺治疗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利用fMRI技术从神经影像学角度探讨月经性偏头痛患者与健...
14.[学位]
摘要:
目的:
SG在临床上非常常见,一旦产生大多会伴随患者一生,虽然患者并无明显自觉症状,但是皮损严重影响美观,成为广大女性的心病。在医美领域中,针对SG...
15.[学位]
摘要: 针刺是传统中医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临床应用史。1998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召开针刺听证会肯定针刺对术后和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疾病的疗效,针刺开始...
16.[学位]
摘要: 目的:压力性尿失禁为临床常见病,特别是中老年女性。随着我国社会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本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了妇女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妇女们常认为尿...
17.[学位]
摘要:
目的: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是女性从中年到老年过渡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女性的生理和心理...
18.[学位]
摘要:
目的:
观察针刺三阴交、地机、合谷及健康教育指导对原发性痛经(PD)患者痛经疼痛程度、各症状的持续总时间以及严重程度的影响,为针刺三阴交、地机、合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