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地质、深海地质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26篇,会议文献有62篇,学位文献有60篇等,海底地质、深海地质的主要作者有连小翠、唐贤君、孙珍,海底地质、深海地质的主要机构有中国科学院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浅地层剖面探测是一种地球物理探测方法,它主要利用声波在海底沉积物中的传播及反射特性和规律对海底地层结构及构造进行连续走航式探测。传统钻孔勘察能准确查明单点的地...
2.[期刊]
摘要: 平湖斜坡带是东海盆地西湖凹陷主力的含油气勘探区,勘探领域正逐步从构造油气藏向构造—岩性油气藏转变,但断裂对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控制作用不清,严重制约平湖斜坡带成...
3.[期刊]
摘要: 南海北缘属于非火山型大陆边缘。过去的研究在洋陆转换带北部的地震剖面上曾观测到一些疑似岩席和火山体的高振幅异常体,但对这些高振幅异常体的属性却缺乏进一步的研究。...
4.[期刊]
摘要: 中国东部海域地质历史上长期处于板块的结合部位,构造活动剧烈,地层发育特征复杂,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的焦点。海域和陆域地层研究程度不均衡,陆域资料多,研究程度高,...
5.[期刊]
摘要: 海底碎屑流运动特性的认知直接关系到对海底沉积物重力搬运过程的正确理解,同时对于深海油气资源的勘探开采及海洋工程设施的安全建设意义重大。海底碎屑流发生时间、地点...
6.[期刊]
摘要: 洋陆过渡带为大陆与大洋相互作用的重要地区,是研究大洋与大陆地球演化过程、动力学机制的关键,西太平洋及邻区是全球范围内开展洋陆过渡带研究的最理想实验室。东海陆架...
7.[期刊]
摘要: 为深入研究滨海断裂带的地质构造特征,收集、整理了台湾海峡西部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等相关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结果显示:(1)牛山岛、兄弟屿、南澎列岛3个...
8.[期刊]
摘要: 海底的珊瑚世界缤纷多彩,这是因为活的珊瑚虫有各种颜色,但珊瑚虫大面积死亡或受到水质污染的影响就会造成珊瑚白化。2018年12月,联合国气候峰会上,来自联合国的...
9.[期刊]
摘要: 南沙海槽是古南海俯冲消亡、南沙地块与婆罗洲碰撞的关键区域,其构造演化史记录了南海前世今生的重要信息.为深入认识对其构造变形有重要影响的南沙海槽深部热状态,本文...
10.[期刊]
基于便携式X射线荧光光谱法的深海沉积物现场成分快速检测及适用性评估
摘要: 远洋粘土、硅藻软泥、铁锰结核及结壳是常见的深海沉积成因物质类型,在开展深海地质调查工作时及时获得这些物质的成分信息,对于提升海上地质调查效率和认知能力十分重要...
11.[期刊]
摘要: 中国航海之路的开辟早在石器时代,我国已经开始航海活动,人们曾在台湾岛的高雄、台中、台南等地发现我国古代创造的器物。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创造的“有段石锛”,也在浙江...
12.[期刊]
摘要: 自海上贸易开辟以来,海底沉船就成为神秘的宝藏,吸引着众多探险家.寻宝猎人和考古学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估算,在全球的大洋海底,有300万艘船舶在此长眠,有一小...
13.[期刊]
摘要: 根据收集到的日照市海岸带浅地层剖面测量调查资料,把多条浅地层剖面中出露的古河道断面推测性地连接起来,重建了以往的古河道体系,综合分析了日照市海岸带古河道的分布...
14.[期刊]
摘要: 西湖凹陷平北区以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为主,平北区古隆起的形成与分布控制着断裂的结构样式,断裂结构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以三维构造图、地震剖面及断裂结构平面图...
15.[期刊]
摘要: 西湖凹陷平北区以断块、断鼻及断背斜圈闭为主,平北区古隆起的形成与分布控制着断裂的结构样式,断裂结构对油气成藏有重要影响。以三维构造图、地震剖面及断裂结构平面图...
16.[期刊]
摘要: 本文在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内新识别出了具背斜形态、似花状断裂组合的“背斜—似花状构造”。在构造特征上,其在西部斜坡带中北段次洼带内自南向北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定型...
17.[期刊]
摘要: 本文在西湖凹陷西部斜坡带内新识别出了具背斜形态、似花状断裂组合的"背斜—似花状构造".在构造特征上,其在西部斜坡带中北段次洼带内自南向北呈左阶雁列式展布,定型...
18.[期刊]
摘要: 舟山群岛海域峡道密布,峡道边坡失稳现象普遍发育,规模不一.多发的水下滑坡对海底光缆、港口码头等海岸工程设施都有较大威胁.2012年12月,使用浅地层剖面仪对六...
19.[期刊]
摘要: 对碳酸盐岩(台地与生物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渐新世以来,礼乐盆地及周缘开始了大规模的碳酸盐建造,至今还有一定规模生物礁持续发育.文章通过...
20.[期刊]
摘要: 文章首先论述了中南—礼乐断裂带的研究现状,然后基于重力、磁力、地震剖面和地形等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分析了中南—礼乐断裂带在南海海盆中的空间展布和内部构造形变特征...
1.[会议]
利用地震面波和背景噪声研究东太平洋转换断层地壳上地幔横波速度结构
摘要: 在本文中利用了位于赤道附近东太平洋转换断层地区上的24个海底地震仪记录到的2008年发生的54次7.0>=Mw>=6.0的地震事件的垂直向数据及连续纪录的背景...
2.[会议]
摘要: 通过Chirp浅剖数据反演,得到了研究区的浅剖测线的海底反射系数剖面(强反射段反射系数在0.35-0.80;弱反射段反射系数在0.10-0.35、速度剖面(强...
3.[会议]
摘要: 综合多道反射地震及海底多波束地形资料,在南海东北部东沙、台湾浅滩南峡谷的右岸及西澎湖峡谷口外识别出了四个沉积波发育区(Kuang et al.,2014),并...
4.[会议]
摘要: 组合式海底地震采集站GOBS(Group Ocean Bottom Seismometer)是一种三维地震数据采集站,用于人工地震波探查海底深部地质构造的特征...
5.[会议]
摘要: 深水陆坡是地质灾害的易发区,随着深水油气资源开发、海底管道路由建设以及天然气水合物试验性开采等活动的日益增多,包括深海海底滑坡在内的深水地质灾害受到越来越多的...
6.[会议]
摘要: 本文借助物质点软件(Anura3D),设置接触算法和流固耦合,基于M-C强度准则,对南地中海真实海底滑坡的运动全过程进行了模拟反分析,得到该海底滑坡滑动接触面...
7.[会议]
摘要: 钓鱼岛隆起带,也被许多学者称为Taiwan-Sinzi隆起带,沿东海陆架东缘自中国台湾向东北延伸至日本,分隔了西侧的东海陆架盆地和东侧的冲绳海槽.多道地震、重...
8.[会议]
摘要: 众所周知,蛇绿岩代表了形成在洋脊扩张背景下的岩石圈.随着对现代洋底扩张研究的深入,对蛇绿岩形成的背景的认识已经从最开始的大洋中脊扩展到了俯冲带上的弧前、弧后和...
9.[会议]
拆离断层对海底热液硫化物形成的制约:来自岩石学和近底观测的证据
摘要: 天休热液区(卡尔斯伯格脊,3°N)位于距离扩张中心西南部约5km 的一处OCC 穹隆上,是一个直接发育在拆离断层终端的热液系统.自1978 年人类在东太平洋海...
10.[会议]
摘要: 慢速扩张(扩张速率<55mm/yr)的大西洋中脊上广泛发育低角度拆离断层构造,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工作揭示北大西洋底拆离断层与一部分热液活动有关.由于各拆离断层往...
11.[会议]
摘要: 采用地形线性不稳定理论对实验室尺度下的三种海岸水底地形(平坡型地形、下凹型地形、沙坝型地形)进行分析,重点讨论了不同地形形态和入射波高对于海岸地形不稳定性增长...
12.[会议]
摘要: 利用最新的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对琼州海峡西部海底地质灾害类型进行了系统的识别和分析,发现研究区存在沙波、冲刷槽和陡坎、珊瑚礁和浅埋基岩、沙土液化区等.沙波主要...
13.[会议]
摘要: 针对海底底质声学测量中对声波测量电路系统的要求,结合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和网络数据传输技术,开发研制了基于网络数传的超声触发及高速采集电路,解决了海底...
14.[会议]
摘要: 本文主要探讨了采用数值分析手段分析海底滑坡稳定性的方法,并基于强度折减法分析了不同坡面角度、不同下卧软土层厚度对海底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发现稳定性随着坡角的增大...
15.[会议]
摘要: 大洋盆地中发现的大量富稀土沉积物已经成为国际战略资源而被广泛关注.本文分析了底层海水和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旨在探讨稀土元素的迁移规律和富稀土沉积物的...
16.[会议]
摘要: 本文拟利用多波束测深资料和近年的最新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开展工作。通过对澎湖峡谷群地震剖面进行精细的解释,详细勾绘出其形态特征与填充特征,进一步总结其沉积特征...
17.[会议]
摘要: 本研究将以南海北部荔湾井区为例,结合如GR、电阻率、自然电位、声波时差等测井数据的约束,对高分辨率3D地震数据进行解释。通过叠前地震数据全波形反演,得出Vp、...
18.[会议]
摘要: 海底浅层S波速度结构研究有一定价值且已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实现了利用海洋面波进行浅层S波成像,包括海洋面波数据采集、海洋面波数据处理(...
19.[会议]
摘要: 本文应用赵大鹏教授所提出的台网外层析成像法,基于建立在日本列岛陆地上的高密度及高精度的Kiban地震台网所记录到的地震波形数据以及日本气象厅所公布的大量高精度...
20.[会议]
摘要: 前人研究证实,海底测深资料分辨率随空间的变化,使传统地貌人工解释技术的使用受到限制.本文通过吸收国外在相关领域的新成果,提出一种基于GIS技术的、能改善海底多...
1.[学位]
摘要: 由于温度、盐度在垂向上的差异,自然界中的海洋是天然的分层流体。同陆地一样,海洋底部也具有不同的地质形态。海山是海洋地质形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存在对海水的流动...
2.[学位]
摘要: 沙波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潮控陆架环境中的海底地貌,是底床、沉积物和水动力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沙波的迁移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海洋工程设施造成极大危害,此外海砂也...
3.[学位]
摘要: 海底峡谷是大陆边缘地貌中常见的大型水下地貌单元,常发育于大陆边缘的大陆架中部以及坡折带,以浅而深的长条或分叉的凹陷斜坡地形为主要特征,其横剖面通常呈U型和V型...
4.[学位]
摘要: 近年来,近海地质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围绕工程、环境、水文领域开展的调查中,水上走航式直流电阻率法成为有效的探测方法之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例都相对较多。但...
5.[学位]
摘要: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每年因地震、崩塌、滑坡、泥石流,以及海岸侵蚀、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近千亿元。同时,随着海洋...
6.[学位]
摘要: 海底滑坡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海洋地质灾害,海底滑坡泥流运动会造成海底管线的严重变形甚至断裂,导致海洋钻井平台的倾倒,严重时可能引发地震和海啸。海底滑坡运动过程的研...
7.[学位]
摘要: 在大河的河口三角洲海床容易受到风暴浪等具有周期性的外力影响而发生液化。海床液化后,形成了物理性质不同的上部具有一定自由流动性的土体与下部土体间的相互作用与运动...
8.[学位]
摘要: 海底滑坡是发育在海底斜坡上的一套或几套沉积地层在重力或其它外部应力的作用下达到其最大剪切破裂强度时发生的一种特殊地质现象。与陆上滑坡相比,由于上覆海水的存在,...
9.[学位]
摘要: 海底滑坡是近海三角洲与大陆架区域常见的一种海洋地质灾害,其对海洋工程基础设施以及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极大的危害性。因此,海底斜坡稳定性与滑坡机制的研究已经成...
10.[学位]
摘要: 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和资源,与人类生存、可持续发展等息息相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加强了对海洋的开发与利用。其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