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纪(系)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364篇,会议文献有28篇,学位文献有38篇等,第三纪(系)的主要作者有伊海生、王成善、张克信,第三纪(系)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尼日尔Termit盆地古近系Sokor1组储层特征及其主控因素
摘要: 尼日尔Termit盆地目前已发现90%的储量位于古近系Sokor1组,但是对其主力产层的砂岩储层质量的影响因素仍然缺乏深入研究。本文基于55口井的71m岩心和...
2.[期刊]
摘要: 为恢复百色盆地渐新世古植被面貌并重建古气候,对该盆地伏平组孢粉化石进行了采样、分析、鉴定,共获得孢粉化石34属,并划分为2个组合:(Ⅰ)Abietineaep...
3.[期刊]
青藏高原东缘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渐新世以来主要构造岩浆事件的岩石记录
摘要: 作为青藏高原东缘巴颜喀拉地块和川滇地块的分界线,鲜水河左行走滑断裂带被认为是调节藏东地壳物质大规模南东向挤出与地块旋转运动的东边界。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的构造变形...
4.[期刊]
内蒙古阿拉善左旗乌兰塔塔尔最晚始新世–渐新世剖面的区域年代地层意义
摘要: 精确的区域年代地层框架是探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与动物群演化事件的基础。过去5000万年中亚洲地区发生的最明显陆地哺乳动物群转换事件可能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转...
5.[期刊]
南极半岛西摩岛始新世拉揭塞塔组Teredolites遗迹化石研究
摘要: Teredolites遗迹化石是一类赋存于海相地层中的以木质基底为特征的钻孔遗迹组合,是由海相钻木类双壳动物(如船蛆、海笋等)寄生于漂浮或沉入海洋的树干中形成...
6.[期刊]
宁夏银川盆地灵武地区古近纪—新近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对古环境演化的启示
摘要: 沉积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是研究古沉积环境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用于露头局限分布的地区。银川盆地第四系覆盖广、沉积厚度大,古近纪—新近纪沉积仅分布于盆地周边局部地...
7.[期刊]
摘要: 祁连山东北缘武威盆地发育一套灰白色-砖红色砂质细砾岩、含砾粗砂岩、泥质粉砂岩。已有的区域地质调查通过区域地层对比,将其确定为新近系甘肃群。在15万区域地质调查...
8.[期刊]
摘要: 青藏高原东北缘古近纪—新近纪地层的精确时代和高原隆升扩展何时影响到东北缘地区一直是地质学家争论的焦点.此次以青藏高原东北缘隆德观音店剖面为研究对象,采用碎屑锆...
9.[期刊]
西藏冈底斯东段日多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摘要: 林子宗群火山岩为古近纪岩浆活动的典型代表,记录了印度与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以冈底斯带东段日多地区林子宗群典中组火山岩为研究对象,对其基性和中酸性火山岩进行岩...
10.[期刊]
摘要: 综合碎屑组分、砾石成分、稀土元素、砂岩含量分布和砂砾岩分布特征的分析,并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得出,苏北盆地古近系阜三段的物源区主要有6个.(Ⅰ,Ⅱ)建湖隆...
11.[期刊]
断陷盆地缓坡带河流沉积砂体定量表征及控制因素分析:以霸县凹陷文安斜坡东营组三段为例
摘要: 断陷湖盆缓坡河流成因砂体是重要的油气储集单元.根据岩心观察、钻井岩/电特征并结合地震沉积学方法,分析断陷湖盆缓坡河流沉积体系和砂体时空分布特征,能为油气精细勘...
12.[期刊]
摘要: 物源供应不仅影响了冀中坳陷饶阳凹陷蠡县斜坡地区沙河街组一段展布特征,而且控制了沉积类型和相带分布,进而决定了有利油气储层的发育.为了厘清蠡县斜坡地区的物源特征...
13.[期刊]
陆相坳陷湖盆沉积对深时古气候的响应信号:以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安集海河组为例
摘要: "深时"古气候研究范围为前第四纪地质记录,目的在于为未来气候预测提供依据.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安集海河组沉积期,研究区处于早古近纪极热气候(PETM)时期,由于其...
14.[期刊]
陆棚海泥岩的岩相特征及沉积过程——以晚白垩世北美西部内陆海道为例
摘要: 传统的沉积模式认为大部分细粒沉积岩(泥岩或页岩)的沉积发生在相对深水、低能的环境中.作为地表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沉积岩类型,泥页岩包含了对重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
15.[期刊]
陆棚海泥岩的岩相特征及沉积过程——以晚白垩世北美西部内陆海道为例
摘要: 传统的沉积模式认为大部分细粒沉积岩(泥岩或页岩)的沉积发生在相对深水、低能的环境中。作为地表上分布最为广泛的沉积岩类型,泥页岩包含了对重构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
16.[期刊]
摘要: 第三系富水粉细砂岩地层,遇水软化稳定性差,极易产生流砂现象.以兰州地铁某地下四层深大车站基坑支护局部冻结工程为例,从冻结单管温度场分析富水粉细砂岩地层冻结法的...
17.[期刊]
摘要: 针对大王庄地区沉积相类型判定结论不一致的问题,以区域构造演化为基础,利用钻井数据、沉积构造标志、测井数据等地质资料,探讨了东营组三段(Ed3)沉积时期周边潜山...
18.[期刊]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框架及对重大地质事件的记录
摘要: 塔里木盆地西部白垩纪古近纪发生了大规模的海侵事件,形成一个喇叭状向西开口的海湾,该海湾属于东特提斯洋的一个分支.该地区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记录了东特提斯洋演...
19.[期刊]
冈底斯中段羊易盆地年波组埃达克岩的发现及其对印度-欧亚板块碰撞的启示
摘要: 冈底斯中段羊易盆地发现始新世年波组埃达克质火山岩,岩石组合为英安岩、流纹岩、火山熔岩等.为确定其形成时代、成因及其地质构造意义,对其进行了岩相学、LA-ICP...
20.[期刊]
摘要: 古近纪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和始新世后期变冷的古气候事件是目前沉积学和古气候学研究的热点,但相关研究在陆相地层中较少涉及。前人对抚顺盆地始新世一系列极热事件进...
1.[会议]
摘要: 通过对酒西盆地红柳峡剖面沉积物磁化率的测试分析,发现剖面依据磁化率的变化特点分为5段,对低频质量磁化率与频率磁化率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发现二者的相关性系数非常...
2.[会议]
摘要: 东海陆架盆地属大陆边缘裂陷盆地,具有构造活动多期、反向构造明显和盆地动力背景复杂的特点。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深部地幔柱的活动是陆架盆地形成的主要动力;...
3.[会议]
摘要: 本文以渤海油田垦利6区块为研究对象,以古近系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为目的层,通过对测井相,和岩心观察、地震相、以及资料统计等相综合来研究其沉积相的发育特征.绘制出目...
4.[会议]
摘要: 南海位于东亚大陆边缘,是西太平洋面积最大的边缘海之一,不仅具有独特的发育模式,而且其沉积地层还记录着周边地区构造古地理变迁的诸多科学信息.ODP184航次11...
5.[会议]
摘要: 青藏高原的研究是国际地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焦点,而高原的隆升历史是各相关研究方向所关注的核心。当惹雍错盆地位于拉萨地块北部,班公-怒江缝合带以南,沉积一套始新世林...
6.[会议]
摘要: 万宝沟岩群是东昆仑造山带一套构造—沉积混杂堆积地层,由外来系统和基质系统两部分组成。以往根据外来岩块中的叠层石等将该岩群的时代定为前寒武纪的蓟县纪—青白口纪。...
7.[会议]
摘要:
8.[会议]
摘要:
9.[会议]
摘要: 云南上第三系发育了众多的小型造山后山间裂陷残留盆地,具有一定生、储、盖条件。
10.[会议]
摘要: 中下三叠统是中国南方重要的含油气海相碳酸盐岩地层,油气潜力很大,但勘探程度甚低。
11.[会议]
摘要: 通过对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陆相湖盆层序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的研究,认为陆相断陷湖盆可以划分为两种类型,即流湖盆和闭流渗盆。
12.[会议]
摘要:
13.[会议]
摘要: 结合最新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等,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和层位拉平技术,对歧口地区的边界断层和区内主要凸起构造带的结构特征和构造演化进行了剖析。始新世末这次构造事件...
14.[会议]
摘要: @@青藏高原隆起是新生代最重要的地质事件之一,它的隆升不仅直接造成亚洲地形格局完全改变,奠定了今日山川水系的格局和构造活动的框架,而且诱发了全球降温,形成了地...
15.[会议]
摘要: @@频谱分析技术是研究周期性现象中最为常用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也是旋回地层研究中识别米兰科维奇天文周期的主要手段。在旋回地层学研究的初期,通常采用岩相旋回厚度...
16.[会议]
摘要: 本研究在对亭沟剖面对出露约730米的第三纪河湖相沉积进行了古地磁采样。剖面下部374 m地层为野狐城组,主要是泥岩与砂岩互层,并含大量石膏层;上部359.3 ...
17.[会议]
摘要: 近十年来,在广东南雄盆地、江西池江盆地、湖南衡阳盆地和内蒙古二连盆地开展的生物地层学、化学地层学和磁性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为我国陆相古近系上湖阶、浓山阶和岭茶阶...
18.[会议]
摘要:
19.[会议]
摘要:
20.[会议]
摘要:
1.[学位]
摘要: 20世纪以来,全球温度一直在升高,这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认识气候变暖对人类的影响,地球科学领域的专家从不同的角度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温室气候进行深入而广泛地...
2.[学位]
摘要: 本文在收集济阳坳陷中古近系沙河街组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选取地层发育完整钻井的测井数据进行预处理、一维连续小波变换、一维离散小波变换和主成分分析,实现了典型钻井的...
3.[学位]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手段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纪的岩相古地理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通过对柴达木盆地的录井、钻井、地震区域剖面等多种原始资料的分析以及数据采集,...
4.[学位]
摘要: 本文在系统地收集和整理琼东南盆地古近系钻井、测井、地震、古生物等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多种测井方法——逻辑判别法、聚类分析法、测井相蜘蛛网图法和一些地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