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预报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六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1256篇,会议文献有645篇,学位文献有133篇等,地震预报的主要作者有郭增建、付虹、王琼,地震预报的主要机构有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1970年以来“固原窗”M_(L)≥3.0地震活动增强现象及震兆意义
摘要: 对1970年以来宁夏“固原窗”的M_(L)≥3.0地震活动增强与南北地震带中北段的5级以上地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剖析,发现1970年以来发生在距离“固原窗”...
2.[期刊]
摘要: 陕西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系统共1000个一般站,包含国家项目485个和省级项目515个,均在2021年9月底完成了台站基础建设及仪器设备安装,并将数据传回陕西地...
3.[期刊]
摘要: 介绍了青海省数字测震台网布局建设和数字测震台站仪器的配置,通过对2012年1月~2021年10月青海省的38个数字测震台站地动噪声功率谱密度计算,得出10年来...
4.[期刊]
摘要: 地震预警系统由预警技术系统和预警服务体系组成,是减少地震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增加社会稳定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中地震预警服务成为地震预警技术发挥作用的关键...
5.[期刊]
2021年5月21日漾濞4次M_(S)≥5.0地震前后b值变化
摘要: 2021年5月21日21时21分至22时31分,云南大理州漾濞县接连发生4次M_(S)≥5.0地震,分别为M_(S)5.6,M_(S)6.4,M_(S)5.0...
6.[期刊]
摘要: 地震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开展华东片区地震应急流动测震台网集中演练,是贯彻安全发展理念,持续提升地震应急反应能力和地震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
7.[期刊]
摘要: 随着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的开展,“地震预警”越来越进入公众的视线,国内外关于“什么是地震预警”的问题越来越多,对地震预警技术的解释也多种多样。本文论述了...
8.[期刊]
摘要: 地震超快速报系统能够在地震发生后几秒至几十秒内自动确定地震三要素。2018年12月在自贡数字遥测地震台网中心部署该系统进行试运行。在2019年1月—2020年...
9.[期刊]
摘要: 在地震孕育过程中,由于构造应力的作用,使震源系统的应力逐渐增强。当应力增强到一定程度时,震源系统将会变得极不稳定,地震孕育进入中短期阶段。基于这个认识,本文利...
10.[期刊]
摘要: 对2020年7月12日唐山5.1级地震的发震特点、地震的性质、发震构造以及破裂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推测唐山断裂可能为其控震断裂.地震前唐山地区和震中所处的华北构...
11.[期刊]
摘要: 地震过程的复杂性、地壳深度的不可入性、地震事件的小概率性,导致地震预报是仍未解决的世界难题.通过广东及邻区震情处理事件的回顾,以及我国大震的预报成功与失误的例...
12.[期刊]
摘要: 地震频次场是描述地震发生频次时空特征的一种数学方法。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震中附近区域(30.0°~33.0°N、101.5°~105.5°E...
13.[期刊]
摘要: 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时,抢在地震波传播到设防地区前,向设防地区提前几秒到数十秒发出警报,以减小当地损失的一种技术.目前很多国家如中国、日本和墨西哥等国家已经...
14.[期刊]
摘要: 通过采集潮汐和气象等信息,以数据库的形式长期保存.采用Django框架,Echarts可视化等技术,构建WEB应用供研究人员长期使用.
15.[期刊]
摘要: 在钻孔应变观测的实际标定分析中,一般是通过对钻孔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固体潮调和分析的方法直接获得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该方法未能充分反映观测的钻孔应变与地层应变之间...
16.[期刊]
摘要: 2016—2019年间,广西东部发生2016年7月31日苍梧5.4级地震和2019年10月12日北流5.2级地震,震前给出了正确的长期、中期和短期预测意见.两...
17.[期刊]
摘要: 在钻孔应变观测的实际标定分析中,一般是通过对钻孔应变观测资料采用固体潮调和分析的方法直接获得钻孔面应变耦合系数,该方法未能充分反映观测的钻孔应变与地层应变之间...
18.[期刊]
摘要: 利用1970年1月至2018年10月吴忠—灵武地区的地震精定位目录,基于b值平面分布以及沿活动断裂的震源深度剖面和b值剖面图等,分析了研究区发生强震的潜在危险...
19.[期刊]
摘要: 对未来1年内发生强震的预测在做好备灾应急准备和防震减灾工作上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为反映近年来国际上关于1年尺度地震预测模型研究的进展,本文系统地整理了地震的统...
20.[期刊]
摘要: 为描述强震预测的不确定性,在地震预报极值分析模型的参数估计中,引入轮廓似然估计法。对广义极值分布中形状参数和地震重现水平的轮廓似然估计原理及数值算法进行了详细...
1.[会议]
摘要: 全国各地各级地震机构坚持不懈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几十年后,地震谣言为什么仍然屡禁不绝、屡剿不灭呢?虽然大家都认同开展地震科普宣传、加强地震预报条例普法等是减少和抵...
2.[会议]
摘要: 图像信息方法(Pattern Informatics Method,简称PI)是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方法,是近年来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此方法通过识别...
3.[会议]
摘要: 汶川地震所提出的科技问题尚未解决,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发生5.7级地震,这是继2013年松原震群后的又一浅源地震,是否再给地震预测预报提出了...
4.[会议]
摘要: 基于应力转移的模型与基于准周期复发的模型一起组成了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分析的两个分支,能够为中长期地震预测提供参考.Reid(1910)提出的大地震复发的弹性...
5.[会议]
摘要: 梅世蓉等(1993)在总结未能预报唐山大地震的教训时,提到“如何判定强震危险区是个首要问题”;张培震等(2008)分析汶川大震前的GPS观测结果后指出,震前龙...
6.[会议]
摘要: 本文阐述了地球物理技术在地震预报中的重要作用.认为地震预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地震预报需要多取得信息,并认真确认前兆信息,应关注动物异常反应、慢地震以及地球...
7.[会议]
利用2014年云南地震验证与研究四川地震预警快速震级估算模型
摘要: 地震预警系统是防震减灾中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其中对地震震级的估算是非常重要且困难的.目前,比较成熟的地震震级估计方法包括:基于最大卓越周期(τpmax)、...
8.[会议]
摘要: 针对省级测震台网地震速报与信息发布现状,基于电信运营商短信代理服务器,设计适用于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震信息服务平台技术架构。本设计主要基于电信运营商短信代...
9.[会议]
摘要: 辽宁省地下流体观测始于1969年渤海M7.4地震以后,并逐渐形成区域地下流体观测台网,至今已积累了长达40年以上的观测资料.在震前,区内地下流体包括水氡、水位...
10.[会议]
摘要: 图像信息(PI)方法,经过多年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震例检验,证明在地震活动性较强的区域,该方法对于中长期危险趋势预测效果良好.作为统计物理和地震活动性的联合方法...
11.[会议]
摘要: 继2015年纪念1975年海城7.3级地震成功预报40周年,以及今年将迎来1999年岫岩5.4级地震成功预报20周年,探讨这两次地震成功预报经验,对未来辽宁地...
12.[会议]
摘要: 新疆是中国大陆内部强震活动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地震频次高、强度大、分布广.地震预报工作者一直在积极尝试将各类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地震预测研究工作中,努力提高地...
13.[会议]
摘要: 通过对地震演化规律的研究,推动了地震学专业的进步,也呼吁着有效的地震预测方法的出现.到目前为止,非常多的模型或理论不断地应用到地震预测的探索之中,并取得了一定...
14.[会议]
摘要: 地震电磁学大致可以分为5个研究方向:地震与地电场的关系、地震与地磁场的关系、地震与地球介质电磁参数——电阻率和磁化率的关系、以及变化电磁场对地震的触发作用.基...
15.[会议]
摘要: 指标体系建设是经验预报阶段最有效的预测方法之一,因此,每个学科,每个地区都在建立地震预报指标体系.经过对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50多年的地震预测实践和总结,笔...
16.[会议]
摘要: 2019年中国地震预报论坛在青海海东举办第7届学术交流,也是第3次在《国际地震动态》出版论文专辑。本次论坛原计划设置7个学术专题,分别为:①大地震孕震理论、预...
17.[会议]
摘要: 中强地震发生后,随时可能发生的余震或强余震严重影响抢险救灾人员工作的开展,及时发布可靠、有效的早期余震预测权威信息,对震情跟踪、抗震救灾、应急管理和震区秩序维...
18.[会议]
前震或广义前震识别的频谱偏移法在长宁6.0级地震前的跟踪实践
摘要: 前震或广义前震对于强震的短临乃至临震预测至关重要,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就是利用前震序列进行成功预测的典型例子.近年来的玉树7.1级、于田7.3级等地...
19.[会议]
摘要: 从唐山地震到汝川地震,社会普遍对地震预报存在不满情绪。因此需要将这些方面的科学知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要以科普的方式使社会公众能够对地震预报科学探索有所了解,从...
20.[会议]
摘要: 自从震级频度G-R关系提出以来,已广泛地应用于地震活动性与地震危险性预测的实践中.然而,大量震例表明,震级频度关系表现出非线性特征.虽然这可能与震级误差以及资...
1.[学位]
摘要: 本文针对地震防灾减灾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关于地震紧急预警基础理论方法与地震动对结构破坏性的深入系统研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通过大量具有背景信息的强震记录,...
2.[学位]
摘要: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发生频繁,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震预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地震预测工作包括...
3.[学位]
摘要: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发生频繁,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震预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地震预测工作包括...
4.[学位]
摘要: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发生频繁,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震预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地震预测工作包括...
5.[学位]
摘要: 地震是破坏性最强的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而我国西南地区地震发生频繁,因此对该地区进行地震预测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当前地震预测工作包括...
6.[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与烈度速报在强震救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救援人员可以根据预警信息对未发生地震区域发出警报,同时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烈度值,估计地震对本区域造成的伤害,进而...
7.[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是近二十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减小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其利用从地震发生到破坏性地震波到来之前的这段时间快速获取并向公众发布地震信息,从而达到减小人员伤亡...
8.[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世界上许多地震多发的国家和地区都建立了原型地震预警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加速度仪由于成本低、布设易的优点,在地震预...
9.[学位]
摘要: 地震的发生仍未有有效的预测方法,其伴随的灾害导致大量的生命财产损失。为了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地震预警是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地震预警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是快速稳...
10.[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有效手段之一,我国已经启动了区域及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建设。为了开展区域及高速铁路地震预警系统效能评估,本文开展以下主要工作:
...
11.[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是一种切实有效的防灾减灾技术,为了提高地震预警系统在应对大震、异地多震、多次破裂地震等复杂地震时的时效性、准确性、稳健性,本文基于日本学者Hoshib...
12.[学位]
摘要: 地震预警是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手段之一,利用台站初期记录信息估算地震震级是地震预警核心技术问题。鉴于大震震源破裂过程复杂,利用地震记录初期信息估算震级通常会出现...
13.[学位]
摘要: 1902年8月22日,我国新疆阿图什地区发生81/4级大震,震中坐标为东经76.1°,北纬39.9°。大震之后,于同年8月31日新疆再次发生一个强震,对于这次...
14.[学位]
摘要: 目前,地震预测问题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科学难题,如何才能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地震预测三要素(时间、地点和震级),是现在地震研究需要继续探索的方向。已有地震预测方法很...
15.[学位]
摘要: 随着卫星遥感的发展,其资料在地震预测方面的应用已取得一些成果,多以卫星热红外与长波辐射资料为主,中波红外(3~5μm)资料在地震中的应用研究尚处初始阶段。本文...
16.[学位]
摘要: 自然时间理论是一门新兴理论,由Varotsos P A等人于2001年提出的自然时间域,是对时间模型的一种新观点。该观点认为时间不连续,在形式上区别于传统的时...
17.[学位]
摘要: 地震预报是当代自然科学领域里一个难度很大且富有魅力的前沿课题。近年来,随着地震预测相关问题的深入研究,发现地震参数的精确测定是一个关键问题,其结果对于地震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