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鉴定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0篇,会议文献有4篇,学位文献有3篇等,化石鉴定的主要作者有孙跃武、张克信、郑少林,化石鉴定的主要机构有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1.[期刊]
腕足类新戟贝(Neochonetes)属与特提斯戟贝(Tethyochonetes)属的鉴定特征及其比较
摘要: Neochonetes(新戟贝)和Tethyochonetes(特提斯戟贝)是二叠纪-三叠纪界线剖面常见的腕足类化石,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这一重大地质历史转折...
2.[期刊]
江苏江都市大桥镇晚更新世晚期—全新世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摘要: 在江苏省江都市ZKA4钻孔孔深4.0~42.6 m岩心段中发现有孔虫化石,鉴定识别出有孔虫38属56种,其中9个未定种,根据有孔虫动物群在钻孔剖面上的分布规律...
3.[期刊]
摘要: 生物显微镜、实体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研究胞石化石的主要工具 ,三者各有优势和不足之处。通过摸索和对比 ,在普通生物显微镜上加载一个落入光系统 ,或者使用带...
4.[期刊]
摘要: 从大凹子剖面118件样品和上石坎剖面78件样品的系统研究中获得了丰富的牙形石标本,特征分子为Nicoraella kocke-li,Ni.germanicus...
5.[期刊]
摘要: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技术的根本特性在于任何时候都将照明光与探测到物体表面的光限制在物体某一个相同点上。如果这个点非常小又在极小衍射范围内,那么激光扫描共聚焦成像...
6.[期刊]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对牙形石鉴定中若干“模糊特征”的数字化研究
摘要: 牙形石是一类在地层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古生物化石。但由于牙形石鉴定中存在诸多重要、却难以定量分析的"模糊特征",使得牙形石的鉴定和分类工作长期依赖于古生物工...
7.[期刊]
摘要: 本文重点讨论了居群内连续型变异。依据其钟型分布的特点,得出了一个有实用性的推论:生活在同一地区、同一环境中的相似个体群,如果所有数量性状都呈钟型分布,则应认为...
8.[期刊]
内蒙古温都尔庙地区晚古生代石炭系沉积背景:沉积岩石学、古生物学及锆石U-Pb测年证据
摘要: 苏尼特右旗温都尔庙地区作为内蒙古兴蒙造山带南侧晚古生代构造研究的重点区域,对其研究有助于了解区内盆地的沉积年代、 物质来源和构造演化等问题.选择区内石炭系酒局...
9.[期刊]
记甘肃武都—东方剑齿象(Stegodon orientalis)
摘要: 1987年秋,天水师专马国瑶老师信告该校学生李斌常返里休假时,从武都安化乡石大坪村农民张同娃(今已故)处收得一象齿化石。后转送我系,经鉴定为一东方剑齿象。现简...
10.[期刊]
摘要: 本文描述了热河生物群中2个水虿新种:Gomphus?biconvexus sp.nov.和Aeschna?acrodonta sp.nov.,它们分别属于Go...
11.[期刊]
吉林延边地区早白垩世长财组的蕉羽蕨叶(Nilssoniopteris)
摘要: 首次在吉林省延边地区长财煤矿早白垩世长财组发现蕉羽蕨叶属(Nilssoniopteris).根据其外部形态及表皮构造等特征,鉴定并描述蕉羽蕨叶4个种,即:普里...
12.[期刊]
辽宁北票早白垩世义县组松柏类金钱松属(Pseudolarix)的发现及其起源与演化意义
摘要: 报导辽宁北票下白垩统义县组尖山沟层松柏类金钱松属一新种Pseudolarix gaoi sp. nov. 和一个新联合种Pseudolarix chiliti...
13.[期刊]
摘要: Baiera叶部化石是欧亚大陆中生代植物群中的常见分子,广泛分布于晚三叠世-早白垩世地层中.本文根据首次发现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五九盆地下白垩统大磨拐河组的多块...
14.[期刊]
摘要: 辽西建昌县玲珑塔地区出露一套火山岩所夹的沉积地层,富含叶肢介、介形类、双壳类、鱼、昆虫、脊椎动物和植物等化石.经区域地层研究,结合对玲珑塔大西山地质剖面实测以...
15.[期刊]
内蒙古霍林河煤田内蒙古拟刺葵(新种)Phoenicopsis (Phoenicopsis)neimengensis sp.nov.的首次发现
摘要: 笔者首次发现了内蒙古霍林河煤田霍林河组(K1h)茨康类拟刺葵属拟刺葵亚属的一个新种—内蒙古拟刺葵(Phoenicopsis(Phoenicopsis)neim...
16.[期刊]
西藏措勤县打加错地区硅质岩中首次发现晚三叠世放射虫化石及其意义
摘要: 在西藏冈底斯山西部措勤县打加错地区新发现一套紫红色石英砂岩、钙质粉砂岩、生物碎屑微晶灰岩夹放射虫硅质岩的地层体,在硅质岩中首次发现了晚三叠世卡尼期—诺利期放射...
17.[期刊]
摘要: 用X射线荧光法测定了古脊椎动物化石中的Ca、Fe、Sr、As等元素的含量。通过分析和这些元素的含量,解释了化石的成因,并对化石中某些有毒元素的存在作了讨论。
18.[期刊]
摘要: 纵观我们生机勃勃的地球,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在占地球约百分之三十的陆地上也孕育了形形色色习性各异的动植物,它们的地理分布、生活习性乃至生理功能是生物学家们...
19.[期刊]
摘要: “江南古陆”东北端上溪群中,发现了虫牙类化石和疑源类化石组合,为这套地层的准确定时,提供了直接证据。经鉴定,这一化石及化石组合的时代为寒武-奥陶纪,而不是以往...
20.[期刊]
河南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壳微量元素组成及其对恐龙灭绝的指示意义
摘要: Dinosaur egg fossils are important for exploring the survival and extinction of...
1.[会议]
摘要:
2.[会议]
摘要: 能谱仪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微束分析设备,可以用来对待测样品进行元素的定性定量分析。文章论述了在古生物学中利用能谱仪来判定化石成分组成以及判断化石埋藏条件等方面的应...
3.[会议]
摘要:
4.[会议]
摘要: 本文对单饱和指数(SSE)拟合函数、双饱和指数(DSE)拟合函数、指数加线性(EPL)拟合函数进行了讨论,并对重庆巫山龙骨坡早更新世遗址的8颗哺乳动物牙齿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