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属于《中国图书分类法》中的五级类目,该分类相关的期刊文献有215篇,会议文献有20篇,学位文献有62篇等,南海的主要作者有袁耀初、刘秦玉、刘义杰,南海的主要机构有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
统计的文献类型来源于 期刊论文、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1.[期刊]
摘要: 为进一步研究南海北部陆坡海洋动力过程对深海海底边界层的影响,研发了“深海海底边界层原位观测系统(In-situ Observation System for ...
2.[期刊]
基于多时相多光谱遥感影像的珊瑚礁面积估算方法研究——以西沙群岛羚羊礁为例
摘要: 准确计算珊瑚礁的面积是评估其资源、环境效应的基础,但我国迄今对南海珊瑚礁的面积估算仍缺乏共识,缺少可靠的估算方法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以...
3.[期刊]
摘要: 海洋内孤立波和中尺度涡是南海北部常见的中尺度动力过程。本文利用2010-2015年的Terra/Aqua-MODIS、ENVISAT ASAR和多源卫星高度计...
4.[期刊]
摘要: 南海是东亚陆缘最大的边缘海,构造类型多样,油气资源丰富。然而,科学家们对于南海如何发育演化成今天的局面、深部的驱动机制以及影响因素尚存在诸多争议。为解决上述问...
5.[期刊]
摘要: 汉唐时期“涨海”的含义经过三次扩展。三国魏晋之际“涨海”一词从海外传入中国,最初的含义是出产奇珍异宝的特定海洋地理位置。魏晋南北朝时期“涨海”开始指代水域中特...
6.[期刊]
摘要: 潮汐变化研究对于海洋工程、沿海地区洪涝灾害预防、海上交通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验潮站都集中在近海,所以之前潮汐变化研究主要集中在近海海域.相比之下,...
7.[期刊]
中国海洋的珊瑚-珊瑚礁:南海中央区珊瑚-珊瑚礁生物多样性特征
摘要: 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原住民,具有近6×108年的发育史,弱势群居、喜温和原地长成是珊瑚的基本特征.作者介绍了珊瑚-珊瑚礁的基本特征,综述了跨十年调查的研究区珍...
8.[期刊]
摘要: 为综合评估遥感技术在南海、尤其在南海U形海疆国界线(简称南海U形海疆线)研究中的应用情况,本文以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hina National Knowl...
9.[期刊]
摘要: 边缘海氮循环过程研究是全球海洋氮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氮源汇格局有显著影响,进而对全球气候变化产生反馈.人为活动和气候变化又是影响边缘海关键氮循环过程...
10.[期刊]
摘要: 海底滑坡及其触发的海啸是海洋地质灾害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工程设施及沿海地区人口及经济的快速增长,海洋地质灾害研究和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根据高精度地球...
11.[期刊]
摘要: 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开辟了从徐闻、合浦沿中南半岛南下出洋的南海西侧海道。东汉初,有迹象表明,西侧海道与横越琼州海峡的东西海道已然贯通,并在此后数百年间成为中外...
12.[期刊]
摘要: 南海海道中的更路海道,是数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及周边海域生产作业中形成的古老的海道。更路海道从海南岛本岛始发,以南海诸岛为中心并向周边海域延伸,形成了网状结构...
13.[期刊]
摘要: [目的]研究北部湾环流的季节变化特征.[方法]利用2017?2018年防城港近岸海域4个航次的海流实测资料,结合卫星遥感海表温度数据和HYCOM海流再分析数据...
14.[期刊]
摘要: 南海海道中的更路海道,是数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及周边海域生产作业中形成的古老的海道.更路海道从海南岛本岛始发,以南海诸岛为中心并向周边海域延伸,形成了网状结构...
15.[期刊]
南海开放共享航次关键科学问题的思考——从多尺度海洋动力学角度出发
摘要: 南海是西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通过一系列的海峡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相联通,其不同时空尺度的海洋环流动力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是南海区域海洋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自20世...
16.[期刊]
摘要: 尽管南海已进行深入的调查与研究,提出多种成因模型,包括挤出模型、弧后扩张模型、古南海俯冲拖曳模型等,但因其所处构造位置特殊,周边构造环境经历了复杂的改造,所有...
17.[期刊]
摘要: 基于2001—2003年1/30°水平分辨率O FES模式资料,本文探究了南海亚中尺度过程的时空特征及其导致的垂向热量输运.研究发现,在空间分布上,南海亚中尺...
18.[期刊]
摘要: 以海道针经记载的南海针路为依据,南海海道可分解为西洋海道、海峡海道、东洋海道进行讨论,并以《郑和航海图》中记载的针路分析明代初年西洋海道的走向和针位,同时根据...
19.[期刊]
摘要: 以海道针经记载的南海针路为依据,南海海道可分解为西洋海道、海峡海道、东洋海道进行讨论,并以《郑和航海图》中记载的针路分析明代初年西洋海道的走向和针位,同时根据...
20.[期刊]
摘要: 热带气旋活动以及由此产生的风暴潮和强降雨对南海及周边沿海地区社会经济构成巨大威胁。对器测记录之前全新世热带气旋的研究有助于准确预测全球变暖背景下热带气旋活动的...
1.[会议]
摘要: 本文分析了南海等温层的时空分布规律,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得到等温层深度与海表面参量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热通量为负值时,等温层深度较深,且风应力大小对等温层...
2.[会议]
摘要: 南海处于欧亚板块、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汇处,在三大板块的相互作用下,南海构造演化极其复杂,一直是南海构造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对此,国内外学者根...
3.[会议]
摘要: 根据南沙岛礁自然条件分异特征,运用区域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对南沙岛礁进行区域划分,并借助价值评价模型对各区域单元内岛礁的战略价值进行评价,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4.[会议]
摘要: 本文对我国南海北部深水区油气资源进行了勘察分析。文章指出,经对该海域沉积物甲烷气体和沉积物孔隙水地球化学进行理场侧试分析,发现与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存在密切相关...
5.[会议]
摘要: 数字南海系统是一个运用数字地球技术建立的大规模南海区域的空间信息系统,是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字地球实验系统。通过数字南海系统,以可视化的技术方式研究南海的...
6.[会议]
摘要:
7.[会议]
摘要: 为探索南海北部近海海域的海气耦合机制,用直接观测法,研究了南海北部近海海—气界面通量变化,结果表明:夏(冬)季感热通量出现负(正)值是主要现象,夏季感热通量比...
8.[会议]
摘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把前苏联、中国等对日战胜国排除在外,片面地和日本媾和,签订《旧金山和约》,并在第二条规定,“日本放弃对南沙群岛及西沙群岛的一切权利、权利根...
9.[会议]
摘要: 在南黄海,大量的潜在灾害地质因素通过地质-地球物理方法揭示出来.作者通过对各种潜在灾害地质因素形成机制、发育特征和致灾机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不同灾害因素分...
10.[会议]
摘要: 本文采用位于南海西部深海平原的SA14-34柱状样,对深水区浊流沉积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晚更新世以来该柱状样浊流沉积发育,至少有6层浊积层.浊积层厚约10~5...
11.[会议]
我国南海南部油气资源远景评价——兼论"九五"期间南海新的勘查动态
摘要: 本文以板块构造理论为指导,通过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和盆地分析等先进方法的研究,分析了截止"九五"期间南海南部海域各沉积盆地的分布、类型、地层—沉积特征,系统...
12.[会议]
摘要: 本文根据1998年夏冬季南海海水环境调查资料中表层盐度、无机氮、磷酸盐、硅酸盐以及叶绿素等数据并进行分析统计.分析表明,在0、150、300m层氮、磷、硅无机...
13.[会议]
摘要: Rb/Sr同位素比值、Sr同位素比值可提供有关物质来源的重要信息.南海东部海域的三个柱样沉积物采用二端元组分混合模型,得到南部陆坡区69柱中陆源组分变化范围为...
14.[会议]
摘要: 利用1998年南海东部际坡69柱、深海盆149柱、南部岛礁323柱沉积物的粒度、化学、古生物、矿物等鉴定分析测试资料,分析了南海东部海域发生浊流沉积的地质背景...
15.[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琼州海峡近年来发生的海上交通事故的统计与分析,详细探讨了确保琼州海峡海上交通安全的对策与建议.
16.[会议]
摘要: 广西合浦海草场是南中国海重要生态系统之一,其生物多样性丰富度及生产率极高。长期以来,海草场在海洋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足够的重视,草场面积大幅下降,生态系统惨遭破...
17.[会议]
摘要: 本文通过利用地震层析成像技术,Lebedev等研究指出,海南岛之下存在地幔柱,近垂直的低波速柱体位于海南岛及南海之下,从浅部一直延伸到660公里的不连续面处(...
18.[会议]
摘要: 本文对中国南海相邻海域地震海啸数值模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初发生在震中N15度附近的海啸地震对西沙群岛影响非常大,对海南岛东南一侧影响也较大,对大陆沿海影响...
19.[会议]
摘要: 根据南海水深与热流数据,利用更新的水深与海底年龄和热流与海底年龄的经验关系式来探讨南海扩张问题。结果表明,南海中央海盆水深比各种经验公式预测的结果深100m~...
20.[会议]
摘要: 本文基于球面坐标下的二维潮波传播方程,采用改进的ADI法,建立南海潮波的数学模型,模型区域范围为1°48′N~23°39′N,99°E~121°09′E,网格...
1.[学位]
摘要: 本文使用1958-2014年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客观分析海气通量(OAFlux)项目提供的潜热通量和相关气象要素数据,NCEP/NCAR再分析表面气压数据和...
2.[学位]
摘要: 本文主要是基于南海海盆及周边陆缘区的区域地震剖面和大洋钻探钻孔资料,开展了南海扩张历史的地层及沉积响应分析,并结合前人基于磁异常条带所得出的南海扩张历史的认识...
3.[学位]
摘要: 本文提出了海洋跃层的全水层剖面谱表达法,通过海洋要素的垂直变化梯度零线和分布曲线把跃层形态、垂直变化过程及特征全面、系统、完整、准确地凸显出来;分别利用曲率区...
4.[学位]
摘要: 本文利用1988-2011年南海海面风场、1993-2014年南海海面高度场和1982-2015年南海海表温度场的月平均资料,分析南海环境要素的变化趋势及年际...
5.[学位]
摘要: 南海是我国最大的边缘海,其具有较高沉积速率的沉积物记录了过去海洋环境变化以及东亚大陆的古气候变化信息,是研究现在和过去全球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场所,南海北部陆坡...
6.[学位]
摘要: 南海作为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及经济和军事价值使其成为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南海深层的混合(本文中混合指跨等密面湍流混合)对于海洋中的物质和能量...
7.[学位]
摘要: 海水温度是物理海洋学研究中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要素,其中海温的垂向分布又显得特别重要。温度跃层是指海洋中海水温度垂向梯度较大的水层,位于混合层之下。海洋温度...
8.[学位]
摘要: 海上地震勘探是现代海洋石油勘探使用的主要方法,通过海上人工震源装置连续发射地震波,地震波入射到海底地层之后,遇到不同的地质界面就会产生反射波或转换波信号,反射...
9.[学位]
摘要: 天然气水合物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反馈作用是当前全球变化研究中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作为海底水合物的储存标志及其分解释放甲烷的重要途径,海底冷泉活动及其伴随的甲烷...
10.[学位]
摘要: 本文使用44座沿岸和海上测风塔计算得到台风影响期间,南海的湍流强度、阵风系数、风速垂直风切变,并利用Weibull分布、Fisher-Tippett(极值I型...
11.[学位]
摘要: 南海是西北太平洋最大的边缘海,频发的寒潮和热带气旋激发了丰富而活跃的海洋动力过程。强风所激发的陆架波是南海北部陆架区重要的海洋动力过程之一。本文基于验潮站水位...
12.[学位]
摘要: 琼东海域位于南海北部大陆架西南缘,处于南海暖流的最西端,是我国著名的上升流海区,营养盐含量高,出现了清澜和七州列岛等渔场。同时,琼东海域属于亚热带季风区,气候...
13.[学位]
摘要: 海洋生物的固氮作用是海洋氮循环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而海水中所表现的氮异常现象与海洋中生物的固氮作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硝酸盐异常指数法N*,再结合经典的Red...